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 | 以平凡之躯担伟大之责,这就是“我的白大褂”!

医生群像 青春川大 2024-04-29



最近,在深圳卫视热播的全国首档医生观察纪实节目《我的白大褂》带我们走进90后规培医生们的成长记,让我们看到在生死别离交织的病房内的温暖。



  “白衣天使”

成为了疫情期间最美丽的关键词


我们看到夜色中逆行的路口

单薄的肩膀,他们乘风逆行

奔赴前线,穿上白大褂,负上使命


我们看到他们越过重重磨难“修炼”成白衣天使


我们看到他们在病房里匆匆奔忙的身影



然而在伟大与温暖的背后,不断发生的医患问题却让无数人痛心:发烧病人向医生吐口痰;广州医院一男患者殴打女护士;北京医生陶勇被患者家属砍伤……


恶意在本就凝重冰冷的病房里蔓延。可爱的白衣天使们在与病魔战斗的同时也与无数的“医闹”做着斗争。



“对于生命科学,只有尽力,没有完美。”他们也会为一个个生命在眼前消失,他们是伟大的医生,却也是平凡的人。


他们基于平凡人,只是做着不平凡的事业,虽然时常面对两难,但医者之精神从未改变。




在纪录片《我的白大褂》中,当陈华医生看见规培生小蔡在阅读医学书籍时频频打盹,他无奈又严肃地说:“当医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


简单的一句话,引起许多观众共鸣。


有人说“想成为真正的白大褂真的很难”,也有人说“真的,做医生真的太难了。”







滑动查看网友评价


医生不仅要对自身严格要求,对每个病例认真负责,还时常需要安慰疏导病患:


蒋熙攘医生对一波三折的腹泻病情能够当机立断;李国锋医生与团队一次又一次地确认病灶位置;陈华医生风趣幽默地安抚缝合伤口的13岁男孩......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医护工作者最常引用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生而伟大,没有天降英雄,只有平凡的人挺身而出。


白大褂是他们严谨认真的标志,汗水是他们自我奉献的勋章。


他们把医生当作一生的事业,而不是一时的工作。他们是天使,是一群最可爱的人。



医者仁心,我们在《我的白大褂》里看到了医生这份热忱的心,但有人却忽视、抛弃这颗心:从朝阳医院眼科大夫被砍,到两名新冠康复者围殴医务人员被捕;从民航总医院被扎女医生去世,到孩子输液家长打断护士鼻骨。



医患纠纷的大量存在、逐年上升,一直是使大众忧虑的事实。有人甚至调侃道:“做医生是高风险职业。”


医者治愈,患者盼愈。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是社会热门讨论的话题,也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缓解的问题。


医生应当对患者再多一点包容与理解,患者也应当信任医生遵从医嘱。


如今,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医患关系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的声音在呼吁保护医生,也有越来越多的民众重视起医患问题。



医患之和,是社会之福;医患失和,两败俱伤。


陶勇医生声称自己还会在医学行业坚持;浙江绍兴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外,一位3岁的小患者与护士阿姨互相鞠躬致敬......


相信在全民共同的努力下,患者能够康复痊愈,医者能够这份仁心。




医生是人们生命与健康的“守护神”,是很多孩子年幼时脱口而出的梦想,是理应获得患者乃至全体社会尊重的崇高职业。


那么,接下来就和小川一起来看看习近平总书记眼中的“白衣天使”吧。

 


要着力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2016年8月20日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必须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保护医护人员安全,任何伤害医护人员的违法行为都要依法严肃处理。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上的回应




当医务人员得到与劳动对等的尊重,收到践行使命后患者给予的感恩,感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时,他们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继续发扬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患者才能真正受益。


当尊医重卫的理念深入人心,医生赢得社会认可与理解,才能更好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的:“你们的事业是最高尚、最神圣的”,我们尊重医生,不仅是尊重这个伟大的职业,也是在尊重你我的生命;我们守护医生,不仅是守护这份伟大的奉献精神,也是在守护你我的幸福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抗疫中,我们四川大学的华西医学院也派出了援鄂,援意医疗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么,作为医学生,又是如何看待本次疫情的呢?



“我们作为一名医学生,医护人员的后备军,这次虽然不能披上战袍奔赴战场,但我们心中已将希波克拉底的誓言铭记,今日前线医生护我们免于病情,他日我们定竭尽所能守护大家健康。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这次虽不能去前线亲自支援但我们仍在祖国的某个角落,在疫情危机之时不遗余力尽己所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我们医学生来说,再多的言传都不如这一次的身教来的更真实。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吗?我们心中医学信仰那束火光更明亮了,当初学医的那份初心更加坚定了。同时,作为医学生,面对疫情,我们责无旁贷。”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曾有过许多对于人生的困惑,但我未曾对踏上医学之路产生过半点后悔。救死扶伤,安抚灵魂,这就是我对于这份职业的理解,所以当有那么多医护人员自愿奔赴武汉参与前线工作室,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医生的职责所在吧。”


《人民日报》中有一句话:“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新冠肺炎来势汹汹,于医学生来说,这是一堂最为生动的医学人文课。抗疫的一个个故事中有热忱,有勇气,也有冷静。



然而,在这次疫情中,医护人员再一次成为社会的焦点。医患关系这个社会热点问题再一次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在一个个正面新闻的背后,我们感动之余,也看到社会对于医护人员的敬佩与支持,医患关系在这个时期看起来分外和谐。这让我们不禁想象,这次疫情能否成为医患关系升温的起点?”

“我们医患双方、社会和政府要共同努力,各自作为,去消除产生医患矛盾和纠纷的生物、心理、社会、经济等因素,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医患关系自然会愈来愈好。”


医者仁心,托举起患者的信任;而患者的理解、同事的接力,则让爱的循环生生不息。





面对这次疫情,中国在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的同时,也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医院安全秩序,惩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虽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医患关系终能够迎来真正的春暖花开。




by/

文案 | 傅晨霞 李姿星 龚雪儿 何李伊曼

同学发言 | 张瑾

图片 | 源于网络

编辑 | 龙佳琦 李芷琪

审编 | 边子捷 邓靖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