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丨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补精神之钙 青春川大 2022-10-07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赞》


红梅,踏着风雪而来,用尽一生的美丽凝练成一点红,从枯枝上骄傲生长出,温暖整个冬天。而她,在乱世中踏着苦难而来,用尽一生的革命信念凝练成光芒,从酷刑中悄然绽放,成为不朽的英雄。

 

“最后一条布带松开了。江姐“呵--”了一声,把头向外赚了一下,嘴里吐出血沐....

“江姐受刑的时候,用自己的牙齿把嘴唇咬破了.....


江姐不知经受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女共产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属于我们。

                                       ----摘自《红岩》



她是江竹筠烈士,她是江姐,她英勇就义时,只是29岁的尚好年华。

她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姐,走进她短暂而英勇的一生。





革命的种子

1920年8月,江竹筠(又名江姐,江志炜)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她10岁时在一个袜厂当童工,而后考入了重庆南岸中学。她的童年时光,虽家境贫寒,但正是在这悲苦的童年生活中,反抗剥削与不公的种子便深深地埋在了她心中。


江竹筠的出生地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江竹筠考入了中国公学,并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她考入了由黄炎培创办的重庆中华职业学校,那时只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的她却承担了重要任务:在学校隐瞒自己的身份开展工作。

同年,她被特派到重庆,负责学生运动组织,《挺进报》做发行工作。

1943年,重庆市委选中江竹筠做彭咏梧的助手兼任“妻子”,负责为彭咏梧做通信联络,以掩护彭咏梧在重庆的工作。


江竹筠,彭咏梧与孩子合影


组织学生运动

1944年,江竹筠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化名为江志炜,考入了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

在川大就读时,江姐带领同学们学染布洗衣,指导进步学生团体开展革命活动,加入了“女声社”和“文笔学会”。她利用进步学生社团弘扬革命精神发展革命力量。

1946年8月,根据党组织工作的需要,她办理了休学手续后,中断了川大的学业。

在川大的这两年中,她把自己的革命热血挥洒在这个学校的每一寸土地上,留在川大的学生档案中的不只是“江志炜”这个名字,更有她坚定的英雄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坚韧,不畏艰险的勇气。


江竹筠的入学登记表


红梅赞

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同年6月14日,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就是在渣滓洞这样一个黑暗的地方,她经历了老虎凳,吊索,钢鞭,竹签钉进十指等多种酷刑。但面对痛苦的摧残,她却始终没有屈服低头:“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1949年11月14日,一个依然平静的冬日里,江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她牺牲在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年仅29岁。


江竹筠被捕地


在短短29载光阴里,江姐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了革命理想与民族独立而艰苦卓绝、无私无畏的壮丽的歌。以江姐为代表的红岩精神犹如傲雪红梅,坚毅品质永远根植在世人的心中。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视察,动情地朗诵了难友们赞颂江姐的话:“你,暴风雨中的海燕,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飞翔吧!战斗吧!永远朝着东方,永远朝着党!”


如今正逢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学习以江姐为代表的红岩精神做出了重要指示,接下来让小川带你一起看看吧。



“我们要经常想一想红岩先烈们的凛然斗志、英雄气概,时刻用坚定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


“重庆解放前夕,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烈士在牺牲前用血的教训提出了‘狱中八条’,对今天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仍然具有很深刻的警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


峨眉锦绣,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沃群芳。漫长的岁月里,那些先烈,那些杰出的校友,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每一个川大人铺垫了厚重的底蕴。


四川大学校友烈士纪念网站


大力弘扬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先烈宝贵的精神,将坚忍不拔的江姐精神运用到新时代的建设中,在各自领域披荆斩棘,我川学子义不容辞!面对新的风险、新的困难、新的挑战,我辈青年定会用不懈奋斗镌刻时代担当。


“酷刑之下,身体单薄的女子可以成为铁骨铮铮、宁死不屈的硬汉。”

“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

“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铁窗之下,遍体鳞伤的革命者还能拿起纸笔做刀枪……”


小说红岩


再读《红岩》,又是一次心灵的淬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战争年代,崇高的信仰曾让无数革命志士“向死而生”,当远离了屠刀皮鞭和炮火硝烟,崇高的信仰回归于平凡祥和的生活,我们也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by /

文案 | 何李伊曼 李芷琪

编辑 | 李芷琪

责编 | 贺睿欣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热文速递丨
创新与传承的碰撞丨“红色江姐”文创产品设计展
学习丨川大青年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体会②
榜单 | 8月川大微信公众平台排名大放送!
成绩单 |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二期成绩单新鲜出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