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 | 从《觉醒年代》中看奋进的磅礴力量——伟大建党精神

青春川大 2022-10-07


觉醒年代与建党精神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在14亿中国人民心中激荡起继往开来、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这是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史诗,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豪迈宣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遥想百年之前的中国,是在封建帝制的尾声里,是在列强侵扰军阀混乱的年代里,那个年代生活着我们的祖辈们。当时的社会有着明显的阶层之分,人有高低贵贱,底层百姓的身体和劳动成果被剥削者,思想被禁锢奴役着,过着心酸的生活。这正是热播剧《觉醒年代》所展现的真实的时代背景。


2021年初,《觉醒年代》在央视首播,这部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进程的电视剧,引发大量媒体争相点赞报道,但并未在观众中激起广泛热议。随着二轮、三轮的陆续热播,好剧的长尾效应在近两月显现。不少观众自发成为《觉醒年代》的“自来水”,隔三差五便将《觉醒年代》的剧情与选角推上热搜。它以正确的党史观,艺术化再现1915—1921年间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波澜壮阔历史,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创建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的建党精神,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的辩证统一,是一部党史学习教育优秀的艺术化教材。


觉醒年代Q版海报

思想觉醒是

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

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海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觉醒年代》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上下求索中选择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引领的历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与旧文化旧思想展开激烈交锋,再现了先进青年对中国救亡图存之路的探索,时而诙谐、时而激烈的剧情冲突,让观众跟随故事脉络,明白了中国为什么在关键时刻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习总书记也在讲话中不断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认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剧中的青年们,也完成了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选择中国共产党

是历史的必然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七一讲话中提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觉醒年代》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进而酝酿、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立体化描写,阐述了这一段历史故事和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李大钊广泛深入社会底层考察中国国情,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除了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还要倾听大众的呼声。经过巴黎和会的失败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他们逐步认识到,必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来作为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京郊,他们目睹了百姓民不聊生的惨状,深受震撼,于是痛定思痛,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当李大钊用刚劲的书法在纸上写下“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时,观众的情绪完全被代入了百年前那个激荡人心的年代。在自此之后中国人民与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因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绝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人

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觉醒年代》让观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读懂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认识到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两位共产党创始者最初的初心,就这样伴随着随之响起的《国际歌》一同刻入观众心中。剧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泥泞小路,陈独秀和李大钊先生曾无数次一边交谈一边从泥泞踏向方便行走的铺路砖,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是革命的探路人,共同走上了这条艰苦卓绝的伟大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

一脉相承的精神血脉

剧中的蒙太奇手法

习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觉醒年代》中有一幕镜头始终令人热泪盈眶:陈独秀为赴法勤工俭学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送行,两位少年渐行渐远,而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将此刻二人的回眸一笑与1927年、1928年两人拖着脚镣、血肉模糊地走向刑场的镜头相转换。原来,这是历史上二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日子。临行前,两人的笑容依旧灿烂,仿佛可以跨越时空、穿透屏幕,看到如今的盛世中华。这直击灵魂深处的一幕,让我们深切认识到,今日的和平中国,是我们党经历过如此多的艰难考验、惨烈牺牲换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血脉代代相承,生生不息。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脚下大地已换了时空,你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在心中”。无数革命先烈为了那个遥远的美好未来前仆后继,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有这般数以万计的光点,便运转凝结为不灭的太阳,渲染九州大地以奇迹的红色。


时光荏苒,当百年后的青年用齐刷刷的弹幕“吾辈当自强”表达自己对《觉醒年代》的喜爱和对先辈的追思时,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唯有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才能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让我们以节选自李大钊先生的《青春》一文的一段话共勉: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文案 | 赵天浪

编辑 | 黄晶

责编 | 李韵佳 包佳平


热文速递|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人 于三尺...

八月,“想把夏天送给颜料用完的梵高”

穿汉服、绣香囊、做月饼…“古韵川大”系列活动之 ——“流彩江安”带你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