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 | 金桥起沙湾,行者皆不语

青春川大 2022-10-07

一首老歌曾这样唱到:“当黑暗降临,苦痛缠身,我愿与你共担,我将为你伏下,像那忧愁河上的金桥。”,这支名曰《忧愁河上的金桥》的民谣,生动述说着陪伴与互助的动人故事:人们相互帮扶,使一座座“孤岛”间的隔阂被打破,长桥如虹,最终编织成一张由爱与温情的大网。


作为校内唯一一个专注手语宣传,四川大学恒沙手语社号召更多人关心听障群体的公益社团,始终以“推广手语、传播爱心”为宗旨,以促进聋健沟通为目标,用自己的努力,在一座座声音无法到达的“心灵孤岛”间,架起那“忧愁河上的金桥”,这是一场“寂静无声”的旅行,它却以不能言说的力量,震撼人心。


图为协会参加“特校行”成员合影



“恒沙”不尽数

///

四川大学恒沙手语社成立于2006年4月,在几任会长的带领下,恒沙手语社将全体成员的点点爱心聚微成博,逐步发展为组织架构完整,活动丰富多彩的校级五星社团。16年来,恒沙终不忘初心,通过开展手语大课,手语角等活动,立足校园,向川大师生宣传手语知识,从而吸引更多人去倾听聋哑人群体的“声音”。


“我们希望通过社团的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努力 ,为促进残健沟通做出一点点自己的贡献。”,谈及社团名称的由来,四川大学恒沙手语社现任副社长连鑫涛同学这样说到,所谓“恒沙”,即指“永恒长久,聚沙成塔”,这是社团的标语,也是一种信念:点滴爱心虽小,晦如萤火,若其有如恒河沙数,便可汇作星汉,照亮黑暗。


在如是信念的感召下,手语社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社团长期与成都市聋人协会合作,开办手语大课,课上,同学们除了能够和老师系统学习手语,还能与其他对手语感兴趣的同学交流切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实用的手语知识,结课后,同学们可以参加考核,考核通过,便可以获得协会颁发的证书。


图为社团开展的手语教学授课现场

另外,社团定期举办“手语角”活动,在校园内开设摊位,通过设计各类手语小游戏,举办“快闪”活动表演手语歌等形式,吸引更多同学体验手语、了解手语,切身体验听障群体的生活,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投身相关公益。手语的学习是一个由字及词再到句段的长期积累过程,需要耐心与恒心,这种品质,也与社团的信念相统一,恒沙长期以来开展的各项活动,均贵在一个“恒”字,或许对每一个普通人而言,完成某项伟大事业并非刚需,相反,每一处看似微小而平凡的善意,累积起来,终将化作不凡。


爱心一如恒沙,不计其数,点滴积聚,汇为汪洋。


图为同学们积极参加“手语角”活动





尽在不言中

///

恒沙手语社一路走来,不断播撒着“热心公益”的种子;与此同时,恒沙收获的感动亦不可胜数。


同学们对于手语学习的热情,令人感触颇深。回想起第一次开手语大课的情形,连鑫涛说到:“本来,我们担心来的人太少,坐不满借用的教室,但后来前来上课的同学远多于预期,我们只好在教室里加座位。”,场场爆满的手语课堂,积极参加活动的同学,再看着他们把在恒沙提供的平台中学到的手语知识付诸应用,去切实帮助聋哑人群,这是属于恒沙手语社的圆梦时刻,这一切美好的发生,都是对恒沙做出一切努力的肯定。


图为师生踊跃参与手语大课

在这过程中涌现的各种体悟,更令人感慨良多。“和聋哑人打手语沟通是很直接的。”,谈起自己使用手语过程中的体悟,连鑫涛提到了“单纯”这个词。或许是由于手语的直白,没有多变的言辞,或许是“不言”对他们的影响,笔者念及起身边的聋哑人朋友,总能想起他们的热情与纯粹,每每与他们交往,一方面能了解到听障人群生活的种种不便,另一方面,无论是听障人群,还是其他身体残疾患者,他们从来不是扁平的“残缺”与“痛苦”的代名词,相反,他们是立体的人,拥有丰满的生活体验;同时,受到手语的限制,社交圈相对单一的他们,甚至比健全人更可能拥有那份可贵的真挚。因此,健全人给予的帮助,应是基于“平等”的尊重,助残工作以“协助其融入社会生活”为目的,接受关怀的应是“人”的本体,而不是他们的疾患。


所行所思,尽在不言中。恒沙手语社以“推广手语”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思索,总结经验,在公益的道路上前行,步履益坚定。





人生不设限

///

在16年的发展历程中,恒沙手语社一直将自身定义为一座“桥梁”:长桥如虹,穿越晦明,淡化界线,这是“金桥”的力量,它推动着每条道路的延伸,指向每一个无尽的远方。这座连接残健双方的“桥梁”,其存在的意义便是实现人群间的无障碍沟通,因此,“桥”对于处在两端的人们,各有其非凡意义。


谈及社团开展一系列活动的初衷,连鑫涛同学提到:“我们的活动最终是提供一个学习手语的平台,了解手语之后,或许大家能对听障群体有更准确的理解,便可用更多元的方式去帮助聋哑人。”,这种理解在直观上能促进残健交流,也能使人们认识到不同人群多样性、同质性,从而有利于不同群体对自身的准确定位。


同时,对于听障群体而言,由于手语的社会普及程度不足,与健全人沟通存在困难,如此导致这一群体相对封闭,而恒沙所做的一切努力,去推广手语,传播爱心,正是一种从外围“破圈”的有效手段。恒沙将自己化为一座“金桥”,跨过“差异”的“河流”,通过推广手语,组织聋哑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同学们学习手语、使用手语,从“健全人”一侧努力,使之与聋哑人群体的沟通再多一些,或许可以拓开听障者的人生道路,淡化那条界限,将“聋健共融”再向前推动一步,如此积跬步,得以至千里。


图为社员在与四川大学至善社联办活动上表演手语歌


若论社团自身,“手语”何尝不是恒沙手语社的自身发展之“桥”。谈及社团的未来,副会长连鑫涛同学认为:手语说到底是一门语言,一个工具,是为内容服务的,未来如能与其他校内组织有更多的合作,通过手语去传播不同的理念,社团长期践行的“推广手语,传播爱心”宗旨,便能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待到那时,恒沙自身便能踏着“手语”这座“桥”,走得更远,而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界限,终将趋向浅淡,这是一座桥梁的终极使命,即沟壑不再,山海可平。



恒沙手语社走过的这些年,或许正应了《老子》中的那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行虽缄口不言,然则爱与善意无穷,始终萦绕在翻飞的指尖,而在万籁俱寂时,人们更能静下心来,感受真意的流淌。


“忧愁河”上,长桥如虹,经行者皆不语,若问其所以?到底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by/

撰稿|杨修齐

图片|受访者提供

审稿|陈勃源 郦峥

编辑|王慈骏

责编|李岚晰 林子涵


热文速递|

成绩单 | 青年大学习2022年第4期成绩单新鲜出炉!

聚心凝爱,向阳逐梦 | 四川大学2022年心理情景剧比赛等你来战!

川大春日限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