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动川大丨Pick!让感动传遍校园!

感受温暖的 青春川大 2024-04-29



2023年度

“感动川大”新闻人物

评选活动


2023

团体候选人





方块字中觅新意,汉字形韵达万方

汉字不仅绘出了中华文明赓续绵延的画卷,也打开了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心门。数智融合传播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始终是“了不起的中国字”团队执着的方向。他们对“一带一路”沿线24国3162名留学生与78名教师、学者等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研发了“汉字加减法”与“汉字卡拉OK”技术,并开发出了“形韵”云端交互智库平台,助力提升汉字文化传播深度与广度;他们深耕汉字“冷门绝学 ”,参与《汉语大字典》修订工作;他们代表学校参赛,在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御风逐梦,他们以年轻化的视角展现文字魅力,以多元化的方法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传播探索与实践不懈努力。




活力“小青椒”,青春绽光芒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一青春的盛会里,四川大学的青年学子们积极投身其中,在这个国际大舞台上展现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和青春风采。经过层层选拔,1030名同学组成了这支充满阳光与力量的队伍,他们服务东安湖体育馆、国际大体联酒店、大运村、多语言服务中心、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跆拳道场馆等9个场馆和工作中心,参与开幕式表演、代表团接待、场馆竞赛等多种志愿服务工作,他们中有开幕式上举“中国牌”的引导员,有穿着10余斤重大熊猫道具服仍旧轻盈活泼的标兵志愿者,有凌晨五点坐车前往场馆服务的志愿者。经过了一百多天的培训和排练,历经4次全要素实景演练,熬过了酷暑和黑夜,他们以洋溢的青春活力感染着来自全世界的大学生运动员,以最积极认真的态度为成都大运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无言中的坚守,平凡中的不凡

从漆黑夜色下的水电抢修,到黎明时分的恢复供应;从臭气四溢的污水爆管现场,到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从酷暑下的巡检保供,到严寒中的岗位坚守,在无数看不见的地方,水电气运行保障及应急抢修服务团队始终默默无闻地为保证同学们的正常校园生活付出着,他们是一名名普通的后勤工作人员,没有节假日,不分黑白班,以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担当、默默奉献,无论白天黑夜,都时刻紧绷应急抢险之弦。他们不显山不露水,哪里有危难,他们就在哪里,哪怕我们并不知他们的姓名。他们用奉献谱写了后勤保障的新篇章,用行动诠释着“在平凡中见证不平凡”的精神!




生命尾声的关怀,最后一程的温暖

28年来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与生命有限患者日夜相伴,用爱心温暖他们最后一程:病床上的女孩在这里收获了爱的承诺;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在这里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也得到太多太多的爱,最终留下一对清亮的角膜回报这个温暖的世界……在这里,每一个生命都能带着“尊严”谢幕。如今,作为中国姑息医学的先驱机构和四川省卫健委的“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他们做到了每年为约3000名生命有限患者提供人文和医疗的整体关怀服务,为每一支生命的尾声添上最好听的和弦。他们的初心十分简单:“让患者有尊严和平静地离开,让家属的心灵获得最大的慰藉,做到‘生死两相安’”。




讲好党的创新理论,传达党的声音主张

四川大学青年讲师团、四川大学百川青年学生宣讲团……一次次生动鲜活的宣讲,让党的声音最广泛地直达青年。1000余场面向青年、面向基层的宣讲活动,20万人次受众,这支“轻骑兵”在丰富青年理论武装工作路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坚持青年化阐释、元素化解析、分众化传播,用“青言青语”将党的科学理论的“大体系”解析为青年日用而不觉的、蕴含着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微元素”,不断提升青年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获得感、认同度。理论宣讲既要走到青年身边,更要走进青年心里。不论是在班级团支部、中小学校园,还是在社区车间、田间地头,学生宣讲团的宣讲都广受好评,受到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报道。他们牢记“讲好党的创新理论,传达党的声音主张”的使命初心,用实际行动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


2023

个人候选人





自找苦吃扎根基层,青春无悔献给乡土

2019年硕士毕业,她不顾亲朋师友的劝说,义无反顾地奔赴南疆从事基层工作,并主动申请分配到社情民情复杂的阿勒玛勒克村。初来乍到的她通过自身努力跨过语言关,用真诚打消了当地百姓的疑虑。担任驻村书记期间,她始终将老百姓放在第一位,不顾身体病痛,倾听群众所思所盼、了解群众疾苦冷暖,赢得乡亲们的真情拥护。为了让牧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她迎难而上直面挑战,打造“牧家乐”民宿群,大大提高了老百姓收入水平,阿勒玛勒克村从乡里最穷村跃升为“自治区乡村旅游示范村”。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股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气神,用汗水和奉献谱写出一曲来自昆仑山腹地的乡村振兴乐章!




瞄定环保科研前沿,书写美丽中国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黄炳坤坚定的追求。他紧跟环保科研前沿,深耕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开发先进环保催化剂,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环境权威期刊和相关领域顶刊发表论文4篇,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用科研热情把论文写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穷理以致知,反躬以践实。他将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实际应用,通过研发和改进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装备,致力于高浓度有毒废水和医疗污水的处理。他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践行者,是把人生理想融入美丽中国建设的奋斗者。




引领思想共奋进,青年担当勇前行

“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的寄望,也是雷佳明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激励着他始终扎根学生工作,发挥模范作用,引领青年思想。作为四川省学生联合会主席、四川省“青马工程”高校班党支部书记,他在为同学服务的工作中冲锋在前,无数次披星戴月的忙碌收获了老师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带领所在班级、协会和宣讲团获四川大学“百佳”学生集体三项,个人获“十佳”研究生称号,牵头组织的学生活动受到中国网、新华社、新浪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他用自己的一腔赤子情,发好青年之声,引领青年践行青春梦想!




至精至诚引领技术,仁心仁术造福病患

在雪域高原扎溪卡,一位藏民为患有唇腭裂的儿子不惜借高利贷筹集医药费,只希望儿子的未来没有歧视和偏见。通过石冰教授为贫困家庭患者提供的免费修复手术,藏民的儿子从此拥有了正常孩子的童年。大医精诚,医者仁心。数十年来,石冰教授深耕唇腭裂治疗领域,躬身科研,硕果累累,创建了适合中国医疗环境的唇腭裂治疗模式与技术,为不计其数的患者修复容貌。2003年至今,他带领团队与国内外多个慈善组织进行合作,建立了国内口腔领域首个医务社工实践项目,为贫困地区患者治疗以及为基层医院提供技术辅导,共计参与了2000余台次慈善手术,救助患者数万人次,以身作则践行 “爱心修复、笑语新生”的理念,展现了人民名医的优秀风范。




坚守医者初心,情暖雪域高原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2021年10月,王秋主动请缨成为一名援藏专家。他仅用1年左右时间,便解决困扰西藏医院发展的诸多重大历史遗留难题;当地疫情严峻时刻,他凝聚人心、冲锋在前、深入一线,为西藏抗疫阶段性胜利做出卓越贡献;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下,他数次带领团队开展调研及义诊下乡活动,不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身为医者,他不忘济世初心,为康复儿童照亮生命之光;作为专家,他积极响应号召,为雪域高原带去大爱无疆。谈到援藏工作,他说,“这是荣誉,更是责任和奉献”;谈到笃行,他坚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援藏这条道路将不断完善,不断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水波清清志不移,劈波斩浪勇向前

5岁的她,第一次站在泳池边,从此开始了与水波翻涌、与速度角逐的游泳训练生涯。十几年如一日,她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训练,在第21届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中勇夺1金3银1铜。在2023年首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中,为四川省游泳队争得400米个人混合泳项目近20年来的首金;作为四川大学游泳队队长,她带领川大游泳队在成都大运会上挺进全国前三,创造自川大游泳队成立以来的最佳成绩。20岁的她,担任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北京首站火炬手,并作为最年轻的大学生代表参与点燃开幕式火炬。她,奋力拼搏,笃行不怠,正用拼搏故事书写中华体育精神!




公益扶贫先扶智,科普焕新先焕梦

从城市到农村,他将医药带到乡村基层,用知识和热忱点燃“公益科普之光”,提升百姓认知;从课堂到课外,他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推动偏远山区乡镇的健康科普工作;从无到有,他创造性开展“药健康”乡村医药科普志愿服务,给乡村的孩子带去关于医药科学知识;从点到面,他举办医药学兴趣课堂、合理用药入户宣讲等特色志愿活动,帮助家庭整理过期药品。他的公益服务事迹得到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等媒体报道,并接受《中国青年》杂志专题采访。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自身价值,更取决于被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他知道自己将继续满怀激情坚定初心,为满足百姓健康需求、服务公益科普事业而不懈奋斗。




命运多舛无阻怒放生命,凌云之志只为回馈芬芳

有人经历挫折,一蹶不振;而他面对苦难,举重若轻。幼年中度下降的听力和贫寒的家境更坚定了他刻苦求学的决心。张明富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以饱满的激情,向人间回馈芬芳。作为一名医学生,他将医疗健康知识融入他参与的志愿公益活动,每个寒暑假跟随米粒公益团队进行“事实孤儿”实地走访与慰问、牵头成立青禾志愿服务队连续三年在暑期进行“七彩假期”志愿活动。从接受帮助的人,到如今成为一个能够帮助他人的人,张明富用源源不断的力量赤忱地回馈社会,在志愿公益服务中绽放青春光彩,未来他希望自己能够坚守善良和温暖,用知识和技术为病患带来希望和光明。




以青春投身乡村支教,以奉献履践时代精神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去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每一次翻山越岭都会因一个纯真的笑容而值得,这就是周一山投身支教的初心。2022年,周一山作为川大第24届研支团团长赴凉山昭觉县支教一年,授课800余课时,成效斐然。为破解当地科学教育难以落地的困境,他构建帮扶整体合力的“1+N”帮扶新模式,募集善款和物资总价值约300万余元,覆盖当地10所中小学、3000余名学生,助其继续学业,解决“过冬难”“望天读书”等问题;创办“星火-乡村科教‘百川’课堂”,依托川大丰富的教育资源打造“云讲堂”、开设实验课、成立科技节,为1000多名孩子提供科学教育。以知识唤醒孩子的向往,用青春影响孩子的未来。他怀揣着赤忱的奉献与坚守,将点点星火化作大山孩子心中留存的炽热与温暖。




鹤发银丝映日月,护芽成树木成林

桑榆非晚,为霞满天。文家成老师作为一名有52年党龄的党员教师,时刻将学生放在心头。他亲近学生,走近学生,做一名有温度的教育工作者。新生到校后,他讲“怎样读大学”,讲“追求与责任”;学生毕业前,他“寄语毕业生”,讲“家国与情怀”,他的谆谆教诲如阵阵春风落,化解同学对未来的迷茫。为了帮学生排忧解难,他因材施教,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所讲内容深受学生喜爱。为了与同学拉近距离,他将工作室和寝室均设在江安校区男生围合,到寝室同学生谈心。如今年近72岁,文家成老师仍心系学生,随请随到,深受同学尊重。这是一位“灵魂工程师”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的生动写照。文家成老师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师者的责任与担当,送一代又一代川大学子走向智慧的彼岸。


2023

让感动与你不期而遇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点击下方“点此投票”进行投票

投票截止时间:11月20日18:00





by/

来源丨四川大学团委组织部

编辑丨李星月

责编丨王子铃 金晨雨


热文速递|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冷冷冷!进来暖一暖!



抢票|我与辩论大神齐聚SCU最火辩论赛!


青年|四川大学辩论队:宏词论道,辩者无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