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 | 四川大学天文协会:月满斗转即时令,笑看天穹万点星

探索天文的 青春川大 2024-04-29


2023年10月3日,川渝高校天文联合会(以下简称“川渝天联”)主办的活动“川西观星行”在四川成都开启,四川大学天文协会部分成员受邀参加,跟随观星队前往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的达瓦更扎山。旅途中,观星队员们不断排除困难、通力合作,展现出作为天协青年的拼搏精神与纯粹热爱。


图为川渝天联观星队在

“川西观星行”途中合影


四川大学天文协会成立于2005年,是西南地区首个大学生天文类社团,早期会员为协会定下8字天协精神”——科学、团结、创新、青春。天文协会在19年历程中不断追寻、探索,先后前往红岩顶、孟屯河谷、达瓦更扎山等观星点开展天文观测,并组织“摘星星的人”创意星空秀、天文节等多场天文科普活动,坚守着成立之初的“天协精神”,践行着顽强奋斗的青春使命。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2023年10月3日,川渝高校天文联合会的37名观星队员从成都东站出发,去往位于川西高原的达瓦更扎山,开启了为期3天的观星旅程。


“车开着开着,眼前的景色就不一样了,有种‘出世’的感觉。”观星队员们紧盯车顶的天窗,眼前的水泥森林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空旷辽阔的天空。


空气逐渐稀薄,气温慢慢下降,从城市温暖的包裹中走出来,观星队员对周遭的一切都不太适应。达瓦更扎山云顶最高海拔3866米,接近山顶的路段只允许徒步通过。观星队员们将观测设备绑在身上,从雾中摸寻前往山顶的路。高海拔带来的寒冷与缺氧开始侵蚀每一个人,“爬着爬着就感觉脚一软,好像踏空了一样”。为避免有同伴踩空发生意外,队员们决定放缓行进速度,两人结队行走。因为背着沉重的配件,接近山顶时,大多数人的体力都已透支。他们两两搀扶、相互打气,顺着黢黑的山崖攀爬。登高、负重、高原反应,一切都没有将他们打败,行走了近1个小时,观星队终于到达山顶。


“快把望远镜架起来。”观星前一天,天气突然转阴,厚重的雨云覆盖了天空,但队员们始终认为,只要爬到了山顶,就有看到星星的希望。他们将望远镜片擦得锃亮,围坐着静静等待——奇迹并没有出现,当天的云量无法达到观测条件。看着垂头丧气的队友们,观星队伍中的一名老会员站了起来,用手机播放起了《国际歌》。这一举动是野外观星的传统,而这一次,《国际歌》的韵律显得格外激昂。他们围坐在一起,大声跟唱:“团结起来,到明天……”有人的声音开始哽咽,但仍然跟着大家的节拍:“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返程路上,天晴了。观星队员再次拿出了望远镜,套上巴德膜。太阳是最常见的天体,即便用肉眼也能感受到它的强光,但观星队员们都格外兴奋,轮流凑到镜前,由衷地感叹“真的清楚,漂亮”。他们把这次“观日”视作馈赠:一群“为爱发电”的青年自水泥森林而来,奔赴这一场大自然的馈赠——错过了星星,还会遇见太阳。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图为“川西观星行”途中见闻



宇宙尽头,星河入梦


天文观测有着悠远厚重的历史,而四川大学天文协会是其中一股新鲜的血液。年轻,也更有力量!2005年,一群青年因热爱如点点星光汇聚成河。春秋更替,寒来暑往,过往的两三人发展为如今的川大天协。


今天,四川大学天文协会,早已从历史的黑白中脱胎而出,变得多姿多彩。2022年,天文协会与星海科技天文营地达成合作,获得了常驻营地的机会,进一步探索浩瀚星空。


图为四川大学天文协会摄影


某个无云的傍晚,在四川大学明远湖畔的长桥上,你会看到一群学生,几个小板凳,架起一架望远镜,热情地邀请过路人观星,这是天文协会传统的“路边天文”活动。


图为“路边天文”活动图


黑洞、望远镜、超新星,天文协会开办的系列主题讲座持续更新,把浩瀚宇宙中的任何一抹苍穹放进望远镜,都能作为人类讨论不休的话题。


图为天文协会系列讲座留影


“我们持续策划不同的活动,争取让校内的天文爱好者保持兴趣、找到寄托。”现任天文协会会长冯靖康说。作为天文观测“发烧友”,他始终有一个遗憾。“高中的时候也加入了天文社,但那时候对专业知识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学校的设备也不是很完善。”或许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他人“撑伞”,冯靖康坚持“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力求让校内天文爱好者“找到组织、找到家”。


“你加入天文协会的初心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冯靖康愣了一下,然后笑道:“我特别喜欢一句诗,之前做宣讲时也用过,‘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天文是我一直的梦想。”对于许多天文协会会员来说,对天文的热爱是一种羁绊,而天文协会给这份热爱提供了归属。他们因此遇见天文,结识天文,投身天文。


图为四川大学天文协会摄影



清河流转,解谜指南


四川大学天文协会长期致力于天文常识科普,以月为周期推出公众号科普短文,并设置“每日天文”板块,力图将天文常识介绍给大众。漫长岁月里,他们满怀热情,将望远镜片捧至我们面前,透过那片小小的镜子,让我们望向宇宙的尽头。


“我们不仅想普及天文知识,还想传播快乐,”协会科普部成员刘偲雨说,“我常跟身边同学谈到天文相关的话题,他们觉得有意思,我就很有满足感。”为此,刘偲雨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中选出了两本作为推荐:更具专业性的天文物理著作《忙碌者的天文地理学》和更适合星空爱好者的《终极观星指南》(国家地理出版)。“都写得非常有意思,很适合天文爱好者阅读。”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不与天文相关。“天文不该被束之高阁。”他们说。他们热爱探索世界,当望远镜延展了肉眼,将茫茫宇宙放进他们的眼睛,他们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也乐于将这一份乐趣传递给他人。帮助他人探索未知、感受世界,这是他们做天文科普的初心和意义。


宇宙辽阔,光阴漫长;天文协会刚过了19岁生日,那架陪伴天协走来的望远镜兀自伫立。“东有启明,西有长庚”、“绸缪束薪,三星在天”……我国自古就有“仰望星空”的浪漫理想;20年前,一群心怀繁星的青年合建天协,企图用肉眼领略苍穹辉光;5年前,青年们合资前往孟屯河谷,首次在野外点燃“天协篝火”;前段时间,天协代表跟随观星队,在达瓦更扎山顶唱响《国际歌》——高原上的篝火映红天空,火星飞溅,这一笔,是四川大学天文协会接续古人书写的薪火传承。


图为四川大学天文协会主要成员

与星空合影



2023年10月11日,四川大学天文协会迎来了又一批新成员,开展了新任干事见面会。赖安杰作为新干事的一员作出了自己对天文协会的承诺:“我愿意为天文协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星星是一个待解的谜题。”19岁的天文协会,19年的“天协精神”,薪火相传,天协人从未停止脚步。已知的艰难已经过去,未知的困境还在前方,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把答案摘下来。


by/

记者 | 吴时嘉 王志妍 何湘梅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主编 | 陈雨霏

编辑 | 李沁霏 王星雨

责编 | 农蕙语 金晨雨


热文速递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校领导与新一届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骨干座谈会顺利举行

何以解忧?横扫“怪兽”,做回自己!

脆皮拯救计划 :川大人强健体魄的N种打开方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