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闻 | 艾兰:中國早期青銅時代的蛇、龍及水下世界

饶宗颐国学院 亚洲考古 2023-02-19

由孫少文基金會贊助的「考古、文物與藝術」雲上講座系列將於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期間舉行,國學院將與海內外著名考古、歷史、文物、藝術史研究者、藝術品收藏家和鑒賞家等專家學者合作,為師生大眾由淺入深展開超越地域的學習之旅。


··第四場··


講題:Snakes, Dragons, and the Watery Underworld in China's Early Bronze Age中國早期青銅時代的蛇、龍及水下世界

講者:Sarah Allan艾蘭教授(達特茅斯學院伯靈頓北方基金會亞洲研究榮休教授)

日期:2023年2月24日星期五

時間: 上午10:00-11:30

地點:Zoom

語言:英語

在這場講座裡,艾蘭教授將把蛇頭和蛇身(龍身)圖案從二里頭到殷墟的進化過程徹底地講述並探索從中可以推出的文化意義。高等靈長類動物對蛇的懼怕的神經生理機能反應已被驗證過的,因此我們認為:在古代中國蛇與死亡和宗教敬畏感有共同的聯繫。更具體的是,蛇是跟水、地、天三層宇宙中的水的地下世界有關。在二里頭,蛇頭和蛇身是有菱形的後背和人類的眼睛。菱形的後背和不尋常的鼻子的描繪表明它們是屬於“Deinagkistrodon”(尖吻蝮)的蛇類,由於毒液的强度而俗稱「五步蛇」或「百步蛇」。另一種是具有帶條紋的後背(以盾牌的圖案為代表)和圓形的眼睛。這兩種身體和眼睛類型在殷墟時代一直是蛇頭和龍類的傳統圖案。在二里崗和殷墟之間的過度時期(約前1350—前1250)有一些頭似動物的蛇身怪物被配鳥類腿。這可能跟太陽的神話有關:太陽在白天像鳥類一樣飛過天空,而晚上像龍一樣穿越地下世界。


··參與方式··


本講座系列無須報名。歡迎直接在Zoom網上平台參與,Zoom會議資料如下:
會議號碼:962 4694 1410
密碼:753481

浸大本科學生:

如需聯通課程出席記錄,(1)請於講座前在SLES網上報名;(2)活動開始前以浸大電郵登入Zoom平台,且與會名稱需改為學生證號碼+姓名;及(3)講座結束後的三個工作日內,填寫並提交「聯通課程-意見調查表」。


信息来源:饒宗頤國學院教育平台 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