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流企业,都有这3个共性

正和岛精编 正和岛 2023-05-25



有数据显示,“中国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为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为7~8年。”企业如何活得久、活得好,是诸多企业管理者的头等大事。那些成立30年、40年的企业,如何一次次渡过难关,穿越周期,开启新局面?

在“正和岛书系”最新力作——《大周期:不确定时代的确定性生存法则》新书发布会上,正和岛总编辑陈为与5位嘉宾展开对谈。

他们或是正和岛岛邻,或是新书作者,从企业界、投资界、学界等不同视角分享了各自对周期的理解,“很多企业今天穿越周期不能靠管理,更需要关注大周期讨论的产业周期、资本周期、宏观周期问题”“周期下行时不要太过于悲观失望,既然是周期,就有从下向上、恢复成长的过程。如果在周期下行时‘躺平’了,就会在下行向上行转变时失去一些宝贵的机会。”

本文根据对话整理,有删节。

嘉 宾: 
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何志毅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傅胜龙 大汉集团董事长

蒋锡培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

王    玥 连界董事长、产业生态投资人
主 持:陈为 正和岛总编辑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如何思考和应对周期的冲击?


陈为:今天《大周期:不确定时代的确定性生存法则》首发,第一轮话题就从周期开始。宋志平会长打造过两家世界500强公司:国药集团、中国建材。做企业的过程中肯定经历了很多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的冲击,您当时是怎么应对和思考的?



宋志平:周期确实客观存在。这么多年我也经历过不少次快速成长、调整和再平衡的阶段。在应对周期,尤其是周期下行时,每个企业都在经受考验。


第一,要客观地看待周期,确定发展的战略方向。上行时走快,下行时要走稳。我们企业扩张大都是在上行的时候;下行时则要学会收缩,适当地瘦身健体,这些都是重要的大方向原则。


第二,周期下行时,要抓住各种机会。比如行业周期下行时,对企业来说可能是联合重组的好机会。拿我的经验举例,中国建材重组水泥时,往往都是在周期下行时。这时候企业压力大、成本低,适合抄底。


总体来看,周期下行时不要太过于悲观失望。既然是周期,就有从下向上、恢复和再成长的过程。如果在周期下行时“躺平”了,就会在下行向上行转变时失去一些宝贵的机会。


高韧性、领先企业,

有何共性?


陈为:前几年企业界对“规模”有点迷信。这几年态势有变化,大家可能更注重企业“体质”,企业要活得健康,活得长久,这个很重要。吉姆柯林斯写《基业长青》,他举的例子中,很多优秀的大企业已经倒下了,本土企业规律性的东西还得我们自己来归纳总结。宋会长在疫情期间观察了一百多家优秀的企业,您看到这些优秀的企业有什么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



宋志平:在过去3年里我的确去过100多家上市公司。我以前也是做企业的,企业要长大,但是怎么才能做到大而不倒?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做企业是非常需要有责任感的事情,大企业轰然倒下会带来很多问题,不能简单只图大,最后变得不稳固。总体来看,做得好的企业有3个特征:


第一,突出主业。很多企业出问题大部分是因为偏离了主业,盲目扩张。在经济高速发展、机会多的时候,容易头脑发热。


第二,特别重视瘦身健体。管理要做到组织精健化。企业大了之后容易得大企业病,效率越来越低,一遇到竞争,一遇到风险就轰然倒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央企法人存量压减44%,央企能够稳健发展,瘦身健体也是一个原因。


此外,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量入为出,要重视现金流。做企业其实最重要的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不要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也是我们很多度不过周期的企业出现的问题。现金为王,企业一定要知道“有多少钱做多少事”,千千万万不要入不敷出。


陈为:何志毅教授是我们这本书的重要作者,何老师以前研究军事领导力,后来研究产业特别深入。《孙子兵法》里有一句话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这句话对我们企业来讲,很多时候是赛道、产业的选择。何老师研究全球领先型百年企业,它们在产业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何志毅:先说这个“大周期”主题。我来开会的时候在飞机上看着两张最新的图谱,有一种强烈的直观感觉,在万米高空看地面,视角不一样;移动速度是音速、超音速、还是光速,又不一样。眼光不一样,心态就不一样,动作也不一样。像宋会长讲的,没有永远的下行,好的时候也要早早想好,没有永远的上行。


去年正和岛团队找我的时候,我的研究没有完成,那个时点我找到的是183个百年企业,后来又找到10个,共193个企业。在什么范围里面找?根据产业分类,158个产业里,有632个前四名的企业,这193个企业就是这里面全球领军企业总量的30%。比我原来预想的数字高。


根据我们的统计,百年企业分布在99个产业里面,其中7个产业的前四名都是百年企业。这7个是哪些产业?需求很强的产业,工程机械、居家用品、印刷等……48个产业中有两到三个是百年企业,44个产业中有一个是百年企业。也许有些产业还没有到那个时点,今天效益最好的12个企业没有一家过百年的,比如苹果、亚马逊、谷歌,因为产业还没到那个时候。


产业不仅仅是你当前做的产品,真正的产业是满足某种需求的业务的集合。比如,IBM满足的是商业信息处理的需求,从商用打印机做到个人计算机、大型机、软件、服务,现在那边被SaaS、例如Saleforce替代了,这边被云和高性能服务器替代了,都有可能。

能够适当调整产品,与时俱进满足需求,理论上讲,所有产业里的企业都可能超越百年。


陈为:王玥老师,你投了很多好项目,从投资角度上看,发现它们在底层上有没有一致性、共通性的东西?



王玥:我们做股权投资最大的诱惑和困惑就是如何区分生意人和企业家,这两个角色是在一起的,是有交集的,我们最终希望能够投企业家成分多一点的创始团队。我们希望投有根的企业。有根的企业怎么讲?一实一虚,虚的是价值观;实的东西今天越来越突出,不仅仅像刚才几位专家老师说的要聚焦主业,而且还是要有自己核心技术的主业。


我举个例子,我在一个上市公司当董事,叫国瓷材料,做高端陶瓷粉,当时只有二三十亿市值。它背后大的终端市场,比如今天的手机、电子容器市场就起来了。扎得越深,市场才能越爆发。一句话总结,我们要投有根的企业,有自己核心技术主业的企业。


陈为:何老师,我了解到相关部门制定“一流企业”标准的时候征询过您的意见。您觉得一流企业是什么样的?目前本土一流企业的质和量和国外的差距大吗?



何志毅:现在国资委的名单上一流示范企业有218家,11家央企、7家地方国企、200家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其中有143家央企、57家地方国企。于是我想,谁来推动、鼓励、培育民营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也是国家关心的大话题。我认为不管什么性质,中国的上市公司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主力军。而且要建设百年世界一流企业。根据我研究的193家企业,可以主要归纳成3点:


第一,长期。对外的长期是看市场、看需求,对内的长期是文化跟人的代际传承。代际传承也是属于长期。因为中国的企业现在正处在第一代向第二代代际传承的关键节点,也是最难的一个节点。用三十年眼光和百年眼光看问题会和一年、三年眼光不一样。


第二,专注。做百年优秀企业,必须专注。我现在对华为有一个担心,华为自己说是ICT行业,很大,对标对象竞争对手在全球是苹果、三星、思科。但结合对那3家的产品、产业和经营数据的分析,我们是有担心的。华为现在还要进入到半导体、云计算里面去,从长期角度看有点不够专注。但无奈的是,为什么没有其它中国企业专注于在某个细分产业做到最好?好在华为鼓励了千千万万的企业,要去为它分担各种责任。企业发展从长远看,一定要专注。


第三,创新。瑞士是一个创新指数很高的国家,写瑞士的一本名著叫作《创新的国度》,其实它的文化很保守,世世代代人做一件事情。但它专注到了极致,它的创新就是在一个行业里面深挖洞,越挖越深,不断创新,不是整天眼睛向外看,找其它的机会。百年企业往往专注在一个产业里不断创新。用新技术和新产品武装这个产业。


30余年的企业如何穿越周期?


陈为:傅总和蒋总是经营高手,在周期的挑战面前逆流而上,企业态势很好。请傅总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应对周期的经历和经验。



傅胜龙:大汉集团举办了31年,做了3件事:第一件是卖钢材,经过几次起伏,成为全国最大的钢材经销商;第二个,造城镇,湖南三分之一的县城都是我们造的,湖南省委省政府把推广大汉建房到造成写进了《湖南省城镇发展纲要》;第三个是育匠人,培养技能型人才。发展30年来,我们到底遵循什么?有6个字:


顺势。市场怎么发展?政府怎么支持?企业家要看得见事物的本质,看得见事物的规律,看得见政策支持。


坚守。企业在遇到关键的时刻,关键的那一口气要坚持下去,否则没有机会。


妥协。妥协就是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怎么让利,让出企业的利益,让出短期利益,让出局部利益,这样就会赢得大的机会,保持大的方向。


陈为:谢谢傅总。这6个字很有价值,既顺势而为,又逆流而上。是真正打出来悟出来的经验,请蒋总也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心得经验。



蒋锡培:38年的远东也是验证了“需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聚焦主业,坚守坚持”,这样一个创办企业的原则和方法。


全球范围内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就三五年,活过三五年的企业非常难得。事实上,从短缺经济到成熟经济的时代,洗牌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原本各行各业都是有几千家、甚至几万家企业,现在也许就只剩不到10%。


未来五年、十年,要么你出众,要么出局。因此,把握周期多么重要,至少你要了解周期,有多大的资源,有多大的条件,有多大的能力,先做多大的事情,慢慢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梦想,为家庭也好,为行业也好,为国家也好,更多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贡献应有的力量。


陈为:请问蒋总,远东以前是传统企业,现在是智能制造的标杆,怎么实现这个跨越的?您跟我们简要分享一下。



蒋锡培:38年时间,我们从发现办一个小零件厂办不下去,后来做电缆生意、办电缆企业,到了1998年做到全国第一。2008年美国房地美、房利美、雷曼兄弟倒闭引发金融危机,至今在全球金融危机。进入这个周期,我们还收购并购电池公司,这个赛道搞对了,但是前面的成本花的很大,直接损失50亿,间接损失200亿,还是蛮值得总结的。


企业要聚焦聚焦再聚焦,做真正自己擅长的。远东现在就是电线电缆、智能电池,再加智慧机场,3个板块做好。我们既在行业里面领先,还有一些配套的新材料能够做到专精特新,这是我们的战略规划和具体的目标。


企业要想生存真的要天时地利人和。创业型的公司现在都希望能够得到很好的资源,我们能不能更开放一点,包容一点,让有志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创业梦想的人更好得到关注和支持,可以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类似于让市场,让投资人来决定的事情,可以让给市场和投资人来决定等等。


今后是否不再特别强调国企甚至是央企和地方国企还有区别,包括民企、外企更有区别,不贴标签,都是中国的企业,只要守法守规符合哪些条件都可以得到支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有没有市场配置资源,有没有两个毫不动摇,有没有自家人,有没有发自内心跟民营企业家交朋友,要作为大力发展中国经济,营造更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


应对压力,如何保持年轻态?


陈为:傅总现在在视频领域很活跃,估计大家刷短视频经常会刷到他。以前很难想象百亿千亿级的企业家成为视频博主,人做事的时候状态和心态是最重要的,傅总在企业经营的压力之下,忙碌之下,是怎么保持这种年轻态的?



傅胜龙:在我心目中,宋会长做的两个企业是竞争性极强的企业,把它做成世界500强,而他现在仍然是容光焕发,他仍然是充满精力在这儿演讲,这是我一直在观察思考的问题,或许我找到一个答案,就是微笑,任何时候看到宋总都是微笑的。


做企业真的需要保持自己的微笑,微笑需要有一个认知,就是对生命的认知。无论是一个商品还是一个组织、一个社会,它实际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硬的,一部分软的,硬的占30%,软的占70%。我们往往看不中软的,就形成了思维障碍。


其实精神的东西才是永久成长的东西。昨天东华老师(刘东华,正和岛创始人)讲,我们要保持生命的永久成长,我相信是指精神上的成长。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个价值,我们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是认为都在帮助自己成长,收获精彩的人生,那你肯定就有良好的心态。



陈为:跟智者对话的时间跑得最快。“周期”这个话题,的确很有意思。经济学家熊彼特说,一个大的经济周期是60年。我们中国老话也说“富不过三代”,第三代传承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考验。前两代企业家持续接力奋斗的时间大概多长?其实也是五六十年。


大家要研究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一些底层的东西,就可以看看正和岛内容团队的这本新书——《大周期:不确定时代的确定性生存法则》。东西方在周期的问题上有着一种巧妙的一致性。原来说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定数是什么?就是周期。



相关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