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行表态“中国不会发生大规模通胀”,释放什么信号?

凯风君 凯风经略 2020-09-02
文|凯风

疫情当前,经济问题备受关注。

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表示:

由于经济复工复产还需过程,无论是在需求端还是在其他方面都给价格稳定带来一定压力,但央行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没有变针对问题央行会及时采取措施,相信中国绝对不会出现大规模通货膨胀。

相信中国不会出现大规模通货膨胀,这无疑给了社会定心丸。不过,这种表态的出现,或许恰恰说明社会担忧普遍存在。

要知道,我国的物价水平正处于高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2020年1月,中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0.6%,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7.7%,服务价格上涨1.5%。

5.4%是什么概念?

放在历史来比较,5.4%的CPI创下了2011年10月以来的新高,创下了8年多来的新高。


这背后,既存在春节因素的影响,也有猪肉周期的影响,同时还有疫情冲击的因素。

历年,春节物价都会小幅度上行,这与春节期间的供求关系有关。而猪肉价格,则存在周期因素,猪肉产能要想恢复可能要等到2020年下半年,短期内价格难以大幅下行。

至于疫情,影响也十分明显。疫情导致封路封城、延迟复工、延迟上班,整个社会的生产服务都未恢复正常,这必然会加大交通流通成本,加剧供求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对物价造成明显影响。

这几者,基本都相当于成本冲击、供求紧张带来的物价上行。事实上,相比于这些短期因素,人们更在乎的是货币政策。

众所周知,通货膨胀终究是个货币现象,这是经济学基本规律。如果没有货币支撑,仅靠成本冲击,物价很难上升到过高的水平。

这正是人们担忧的最大由来。

疫情严重冲击经济,餐饮行业、酒店旅游、影视娱乐、零售、交通运输、房地产及建筑等行业首当其冲,这些行业GDP占比高达30%以上。


为了应对短期冲击,接下来会否在货币政策上提供更多弹性空间,一直都备受关注。

前些年,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所谓滞胀,指的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的现象。

这背后隐藏的经济含义是,货币宽松已经不足以大幅刺激效应,边际效应递减,而这些货币之水很容易流入日常生活和房地产等领域,导致物价上涨、房价上涨。

这种情形会不会在我们这里出现?

要知道,许多股市投资者和炒房团,都在期待疫情结束之后的大水漫灌。

但是要明白的一点是,现在的环境,与2003年非典时期不同,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不同,与2015年去库存的环境也不同也不同。

如今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的关键时刻,而居民杠杆率已经超过国际平均水平,特殊时期货币政策如果不够审慎,或许会带来去穷无尽的问题。

这恐怕也是央行明确表态的原因所在。

经济处于两难状态,唯有扛过去,未来才能够乘风踏浪。


长按二维码关注
凯风经略
(国民经略 矩阵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