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盗梦空间不再是梦,我们可以删除改写记忆了

2016-02-18 雷锋网 中国生物技术网

  人活着,总有一些想要遗忘的事——结局不美的爱情、童年的创伤和无可挽回的失去。但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那些回忆都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消散,反倒会变得愈发强烈,甚至还偶尔引起焦虑、恐惧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但现在科学家发现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因为我们的记忆并不如我们曾经认为的那样永恒。

  事实上,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删除、改变甚至植入记忆的方法——而且不只针对动物,还有人类受试者。PBS上个周末的纪录片《记忆黑客(Memory Hackers)》特别指出,帮助人类重连大脑以忘却糟糕往事的药物已经开始出现了。

  这确实听起来非常科幻,《美丽心灵》和《全面回忆》这样的电影早就让我们了解了修改记忆的想法。随着神经扫描技术的进步,现在我们离这些技术的实现比你预想的更近了!

  那么怎样才能删除记忆呢?要了解这一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记忆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在我们的大脑中保持活力的。

  过去,科学家曾经认为记忆存储于大脑中特定的位置,就像神经文件柜,但现在他们认识到我们的每一个记忆都锁存在大脑的连接之中。

  简单来说,当蛋白质刺激我们的大脑细胞生长形成新连接(简直就是我们的大脑电路)时,记忆就会形成。之后记忆就会存储在我们的意识之中,而且只要我们偶尔回想一下,它就会一直存在那里。

  就这么简单。但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长期记忆并不稳定。事实上,每一次我们重新访问记忆时,记忆就会再次变得可塑造,并会更强力地复位,变得比以前更加生动。

  这一过程被称为再巩固(reconsolidation),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的记忆会有所改变。比如说如果你曾经骑车摔过,每次想起时都会感到不快,这时候你就在重新强化这些记忆和特定情绪(如恐惧或悲伤)之间的连接。最终让你光是想想自行车就会感到害怕。另外,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曾经的创伤记忆变成了后来的“摇头一笑”的经历。

  再巩固的过程是如此重要,也为科学家介入和“黑入”记忆提供了可能。

  Richard Grey解释说:“这项研究证明记忆可以被操纵,因为它们就像是由玻璃制成的,在固化之前的创造过程中都处于熔融状态。但当记忆被重新调用时,它又会变成熔融状态,所以可以在其复位之前被修改。”

  现在许多研究表明,通过阻断一种叫做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能在战斗或逃跑时产生,可引起手心出汗和心跳加速等症状)的化学物质,研究人员可以“抑制”创伤记忆,阻止它们与负面情绪发生联系。

  例如去年年底,荷兰的一组研究人员证明他们可以通过使用一种叫做普萘洛尔(propranolol)的药物抑制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去除蜘蛛恐惧症患者对蜘蛛的恐惧。

  为了搞清楚这一问题,这个研究团队找到了三组蜘蛛恐惧症患者。然后向其中两组展示了装在玻璃瓶中的狼蛛以触发他们对蜘蛛的恐惧记忆,然后向他们分别提供了普萘洛尔和安慰剂。第三组则只提供了普萘洛尔而不会看到蜘蛛,这个对照组是用来排除药物本身具有减少恐惧的作用的可能性。

  接下来几个月中,研究人员测量了每个组成员看到狼蛛时的恐惧反应。结果相当难以置信——服用安慰剂和只使用普萘洛尔而不看到狼蛛的小组的恐惧水平没有变化,而看到狼蛛并接受普萘洛尔的小组甚至够胆触摸狼蛛了,甚至一年之后他们的恐惧还没有回来。看起来就像是他们的恐惧被删除了。

  同样的药物在2007年还在一些有过去创伤的受害者身上进行了测试。参与者10天里每天都接受一次普萘洛尔或安慰剂,并被要求描述他们对创伤事件的记忆。

  服用药物的参与者并没有忘记那段经历,但一周之后他们能以比原来低得多的压力述说它。科学家也在小鼠上进行了实验,让小鼠忘记了与电击相关的特定声音,而其它记忆仍然完好无损。

  到目前为止,因为道德上的顾虑,研究人员还没有尝试明确地在人类身上删除一个完整的记忆;但证据表明这是可能的,只要有合适的药物和回忆训练。

  比起删除记忆,更让人担忧可能就是研究发现向人脑植入虚假记忆其实非常简单。通过操纵同样的再巩固过程,心理学家Julia Shaw发现可以让人们“记住”他们从未犯过的罪——甚至还能提供这些虚拟事件的生动细节。

  既然这类的记忆修改是可能的,进一步的研究也在进行中,现在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利用这些知识?

  《记忆黑客》的一位创造者Michael Bicks说,最终的目的并不是像《美丽心灵》里那样完全删除人们的痛苦记忆,而只是调整它们让它们少一些痛苦。因为记忆本身并不带来痛苦,而是它们与心智的关联使人痛苦。

  最重要的是,这项研究意味着科学家可能很快就能帮助治疗焦虑症、恐惧症和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了。

  Bicks说:“重写记忆让你可以更新它们,但忘却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你能清空硬盘……忘记不愉快的事情的能力,让我们得以创造一个自己能忍受的,关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微信公众号:中国生物技术网
回复关键词“201601”可阅读二零一六年一月热文

回复关键词热点”可阅读热点专题文章,包括“施一公”、“肠道菌群”、“肿瘤”、“免疫”和“健康”

TOP30(统计周期:2013.5.1-2015.11.30)

直接点击文字即可浏览!

1、中式体检让美国医生瞠目结舌 (2014-05-18)

2、Nature:中国将大力改革科研资助体系,“973”和“863”将被停止 (2014-10-25)

3、解读美国2015版饮食指南 (2015-02-22)

4、两颗卵子成功产下健康幼鼠,男性已成多余? (2015-11-19)

5、施一公组:六年,一场“聚光灯”下的负重跑 (2014-07-04)
6、“科研过劳症”离你并不遥远 (2014-08-22)
7、上海下月起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工资照发 (2015-10-30)
8、25位诺奖获得者联名支持转基因 (2014-08-02)
9、新激励!科研人员劳务费可占项目经费70% (2015-11-18)
10、癌症治疗16个谎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辟谣 (2015-02-01)
11、Nature:中国顶级研究机构TOP 200 (2014-12-20)
12、一项提前终止的大型临床试验警世 (2015-09-14)
13、一篇Ebola论文之沉重:六名作者去世 (2014-08-31)
14、每天走路1万步等于健康?大错特错!(2015-05-10)
15、哈佛大学遗传学家:转基因食品安全之我见 (2014-05-08)
16、Nature:中国科学界面临重大改革(2014-09-24)
17、患癌症是运气差?科学家:是的!(2015-01-03)
18、《自然》今日宣布:开放所有研究论文(2014-12-02)
19、迪拜长子之死:过度运动也可能是“凶手”!(2015-09-22)
20、国内科学家们为什么显得浮躁?(2014-10-11)
21、中国医疗大数据发布(2015-03-27)
22、粪便能看出你能活多久?(2015-11-28)
23、关于你的床单肮脏的真相 (2015-10-18)
24、施一公:中国大学的导向出了大问题 (2014-11-07)
25、少睡2小时,相貌大不同 (2015-05-30)
26、越早当爹,越早去世? (2015-08-15)
27、运动改变你我的DNA (2015-05-01)

28、施一公、王晓东院士:基础研究有什么用 (2014-05-05)

29、中国人为什么反转基因 (2014-08-10)

30、喝酒脸红意味着患癌症几率大? (2015-02-1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