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好文(一) | 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思考与建议(上)

期刊好文 邀您共赏


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思考与建议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秋芳


提 要:本文以“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文秋芳2008、2014、2015、2017、2018)为出发点,探讨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说明POA理念的变化(从“全人教育说”到“关键能力说”)及其原因;第二,阐述“关键能力”的定义、涵盖的要素及其关系;第三,提出培养关键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关键能力说;外语教育



1. 从“ 全人教育说” 到“ 关键能

力说”

1.1 变化原因


在最新的POA理论体系(文秋芳 2018)中,“全人教育说”被调整为“关键能力说”。变化的主要原因有3个。第一,“全人教育说”过于抽象,不易落实到外语课堂教学中。该理念强调了外语教育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融合,突出了外语课程的“育人”功能,说明了体现“全人教育”不需要花费额外教学时间,教师所需做的是,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活动主题和合适的活动形式。但如此简要的解释,很难使教师将其具化在教学实践中。


第二,为了和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文简称《课标》)对接。《课标》根据党中央精神,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4项核心素养上,并对这4项核心素养的内涵、属性及其关系以及育人价值做了明确说明(见表1)。很显然,高校外语课程应该与《课标》无缝对接, 否则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第三,党中央文件提出了培养关键能力的新要求。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17)。《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意见》提出了4种关键能力,并进行了解释(见表2)。表中黑体字为笔者所加,以突出《意见》中每一种关键能力的丰富内涵。例如,认知能力包括思辨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既有管理和协作能力,又包括道德品质。


表1 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表2 对《意见》中四种关键能力的分析


1.2 关键能力的种类及其关系


鉴于以上三个原因,POA中的“全人教育说”改为了“关键能力说”。结合《课标》对核心素养和《意见》对“关键能力”的阐述,POA提出了外语教育的6种关键能力: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y)、学习能力(Learning competency)、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competency)、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y)、创新能力(Creative competency)和合作能力(Collaborative competency)。采用英文首字母,上述能力简称为2Ls & 4Cs。


如图1所示,语言能力位于图的中央,是所有关键能力的基础,其他5种能力与语言能力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这6种能力中,前4种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化能力)分别对应《课标》中的4种核心素养;后两种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在《意见》中有所描述,是学生踏入社会、进入职场的必备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外语课程除了要强化和发展《课标》中4种核心素养外,还要重点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

图1 6种关键能力及其关系



2. 关键能力的内涵

2.1 关键能力的测量公式及其各要素的功能


关键能力具有迁移性、灵活性、跨学科性和跨领域性。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利于学生与自己和他人相处。它是可教、可学、可测、可量的行为,而不是抽象概念(褚宏启 2016)。褚宏启提出测量关键能力的公式:关键能力=(知识+技能)态度,即“态度是用乘方来连接知识和技能的。若态度为正值,知识和技能会产生乘数效应或放大效应;若为负值,知识和技能会产生缩小效应,甚至产生负面效果”(褚宏启2016: 9)。但这个公式存在两个明显问题。第一,对负次方的运用和解释不当。一个数的负次方即为这个数的正次方的倒数,例如2的负2次方,其结果是2(-2)=1/4=0.25。设想如果某人的价值观是负方向,它会对社会形成破坏力,变化应该是从+4变为-4,而不是简单地从+4缩小为0.25。第二,用“态度”一个要素来涵盖所有非知识和非技能因素过于笼统,也不易准确反映关键能力的全貌。为克服上述两个问题,POA提出如下计算公式:

关键能力=(核心知识+核心技能)×情感品

格×自我管理×(+/-)价值观


根据这一公式,每项关键能力都包括核心知识核心技能情感品格自我管理价值观5个要素,其功能各异。核心知识核心技能位于中心,是其他要素的基础或载体,也是测量关键能力的起点。没有这两个要素,其他要素将变成空中楼阁。情感品格决定其他要素能否发挥效力(effectiveness),自我管理决定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效率(efficiency),价值观决定各要素发挥作用的方向。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各要素造福于民、促进社会发展;不正确的价值观会将各要素引向反方向,导致犯罪、危害他人或社会。图2展示了关键能力所涵盖的要素及其各自的功能。

图2 关键能力要素及其功能关系


2.2 关键能力中各要素的进一步解释


图2中所说的核心知识核心技能涉及所有关键能力。下面以语言能力为例进行说明。语言能力涉及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知识,其中何种知识能称为“核心”呢?简单说,生成能力强的属于核心语言知识。例如,语音知识、语法规则、高频词生成能力很强:有限的音素,有限的超音段知识,就能满足口语发音的所有需求;有限的语法规则能够生成无数符合语法的句子;3,000左右的高频词就能完成日常交际任务。语用知识比较复杂,很难界定生成能力的强弱。


如何处理生成能力弱的知识呢?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最有效。这里不是学习知识本身,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旦学生具有了这种能力,就能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以生成能力弱的低频词为例。学生如果掌握了构词法,学会了基本的词根和词缀知识,就能自我拓展词汇体系。


关于核心语言技能,POA认为根据市场的需求,说、写、口译、笔译等产出技能是核心,听和读只是为产出服务。此外,在产出技能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就业期待,选择成为“全能冠军”或“单项冠军”,外语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再者,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需要大量时间练习。因此,在有限课时内,只能选择将部分知识转化为核心技能。重要的是,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将知识转换成技能的方法,使得学生未来可根据需要,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自我转化。


关键能力中的第三个要素是情感品格。表3列出情感品格特征及其解释(文秋芳等 2009)。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列出的10个情感特征不是均等地体现在每个关键能力上。例如,与其他特征相比,“自信”“乐观”“坚毅”“求新”“好学”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更为紧密;“开放”“包容”与文化能力的关系更为紧密;“谦虚”“开放”“正直”“求新”“好学”与思辨能力的关系更为紧密。这就是说,情感品格是个上位概念,体现它的特征有多个,要选择最恰当的情感品格特征融合到外语教学中。


表3 情感品格特征及其解释


关键能力中的第四个要素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对象包括目标、资源、过程和结果(文秋芳 2003)。目标有短期和长期两种。长短期之分是相对概念。短期目标可以当下需要完成的任务来设定,也可以一天或一星期为单位来设定。长期目标可以学期、年度甚至更长时间为单位来设定。目标的恰当性是决定关键能力各要素效率的前提。资源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资源指人本身拥有的资源,例如人的语言水平、个性特征、学习风格等;外部资源指环境资源,例如财力、物力、时间和人际社会资源。过程分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结果指任务完成的情况。结果的好坏一般以目标为参照系数。


对目标、资源、过程和结果的自我管理步骤包括: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表4列出了自我管理的4个步骤以及每步应完成的具体任务。


表4 自我管理的步骤和具体任务

关键能力的最后一个要素是价值观。这里价值观指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其中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共中央办公厅 2013)。我国高校外语课程一定要把握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方向,使学生心甘情愿地为振兴中华民族贡献自己的才华智慧;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坚守诚实守信的道德底线,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乐于与他人互敬互助互爱,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对学生价值观方向引导不正确,这些高智商的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更大、更严重。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观对关键能力的培养起着统领作用,它是关键能力的“魂”。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名《中国外语教育》)2018年第1期,3—11 页。


【声明】感谢《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本文版权归《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及作者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