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后我们或许不属于任何公司,张江的“freelancer”们

2018-01-09 壹木 你好张江


2018 年刚刚开篇,我接到了以前带教实习生小唐的电话,那一头她跟我说着新年快乐,我心想,这姑娘真有心,我也就带了三个月。


闲聊下,不禁“阿姨式”地问起她,最近状况如何,毕竟毕业也半年了,总归有所着落。


没曾想,她说至今还没有挂靠任何一家公司。


👩:“那你的经济来源呢?”


👧:“没事,我在当freelancer,给几家新媒体公司打工呢,每周去他们那边开次会就行,时间上都由自己安排。”


八卦之心熊熊燃起,细问下,竟然收入不错,勤奋点,兼职吊打我这个“师傅”,而我这边也陷入了沉思:互联网时代下,每个人似乎都能做自由职业者?以后我们或许不属于任何公司。



1

0

张江的90后们


在张江,我认识这样一群90后,他们并不在乎公司的高大上,小得跟麻雀似的公司,甚至没有办公地点,只要给足自由的空间,他们都毫不在乎。


他们称自己为“freelancer”,这个用 free开头的单词,听起来既散漫,又浪漫。


互联网共享经济、知识内容变现潮流的兴起让自由职业者们的未来不是梦。来自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2016年网上自由职业市场规模达到44亿美元,中国的自由职业市场潜力巨大。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8——新经济新就业》。


报告指出,自由职业者中“85”后占到七成以上,而“95”后则倾向于主播、网红等新兴职业。



今年是95后的小曼从广西来到上海的第二个年头,她目前就居住在张江镇上,房租不算便宜,一个月1500元,是三居室中,唯一房间里带卫生间的。在老家,房价始终保持在5000元一平方米,与上海动辄六、七万的价格相去甚远。


小曼目前算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为几个新媒体公众号编辑版面。忙起来,席地而坐改设计,闲下来,工作日和朋友找网红店尝鲜,省去双休日排队之苦。


当然,她也有不安的时候,比如忙起来感觉透支青春,看着一些同学毕业两年后,就升了一级,在事业单位当上了小主任,不过,当对比一下收入时,心里又平衡了不少。


小曼说,至少在张江打这一份新媒体的工,每天见识的是全新的知识。



她所在的“零工”公司,为好几家科技类大佬服务,别人去年还在新奇的无人面馆、刷脸支付,她几年前做公众号编辑的时候就接触过,别小看这些“预知”,在之后的工作上,至少她能快速分类:AI、VR、AR的区别,和她同年毕业的小主任们,还沉浸在王者荣耀,但对其中的技术一窍不通。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顺便赚点钱”是一种理想的工作状态,但大多数“公司人”都无法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这种美好体验。“我希望趁年轻,能享受这种体验,虽然有不确定性,但怕什么。大不了,几年后混不下去回老家。”小曼说。


2

0

“科学城”里的大佬们


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社交红利,“人与人的沟通更简便”,与此同时,原先企业与个人之间的雇佣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逐渐会有更多人与企业的联盟关系出现,“过去都是企业全职聘用员工,而现在企业临时遇到困难,往往会寻找相应的熟人帮忙”。


我认识一个张江资深大佬,他在计算机、集成电路、互联网等领域都沉浸了多年,人脉、资源极广,几乎相关的论坛他都会作为嘉宾出席,他有一项超强的能力——梳理结构与框架,不管什么问题,半天就能给你搞出一个框架来


因为这份本事,即使退休了,他仍在职场,自由地当着“职业人”,帮助投资机构寻找好项目,帮助企业找到市场渠道。


这类“大佬”在张江这座科学城内不少,我们称之为最高级别的“freelancer”。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张江主导的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等行业在全国领先、甚至全球同步。只要你能安下心在这里,就能结交到一大批技术背景雄厚的企业家朋友,即使不属于任何公司,“沉淀”就够自由发挥。



这里,也有人将创业者称为自由职业者。因为自由职业本身最大的特征是:你一个人走通了专业能力出售的全产品链——专业能力封装、定价、宣传、销售、升级、财务保障……自由职业是一个人的创业。



3

0

让“freelancer”安全着陆

张江平台众多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冲击下,一个新名词冒出来——“软就业”:与农业和工业的硬就业方式不同,所谓“软就业”是指顺应软产业的财富创造和协作模式,打破了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单一就业岗位等工作限制,注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新社会组织方式。   


软就业时代,人们的工作重心从传统的农田、厂房变成了一个个看上去更松散的平台,比如那些从事音乐创作、平面设计、艺术等工作的人只需要按照进度提交创作的作品,并不必须固定在某一个城市或者某一个场所。


从而,一些专业化平台将让“freelancer”或半“freelancer”们安全着陆,有充分的市场空间、正规的营收渠道等。


比如沪江提供的在线教育平台,在线教育所提供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知识付费涉及学习需求的方方面面。业内人士称,“网师”年收入可达千万元,而平台方则愈发重视打造IP效应,让冷门课程也有“钱景”。


社交网络的崛起催生了大量的前端需求,公司活动的PC\WEB页面也有相当比例由自由职业者完成。而一些在线解决方案平台也在不断涌现,前端工程师们就找到了好去处,即使裁员也不怕。


很多人都希望远离硝烟滚滚的职场,但并非卸甲归田。无论是刚毕业的菜鸟们,还是刚退休的老前辈们,只要有一技之长,并刻苦努力,相信就会有一份出色且又充满激情的“freelancer”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