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赌,杨青鸣响东风“争第一”又一枪

加入轩辕之学 成就新汽车人

撰文 / 牛跟尚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   超


在做强做大东风自主乘用车事业上,以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杨青为首的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风公司)领导班子开始反攻、突围。


9月7日,东风公司举行新车型项目目标责任书及对赌协议签字仪式,推动PM(车型项目总监)制管理转型,匹配相对应的责权利。


据东风头条微信号披露,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东风乘用车销售有限公司等新部门、新公司首次与集团总部相关职能部门、东风公司技术中心、智新科技、东风金融、东风畅行等同框出现在集团会议场合。


在杨青的见证下,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陈昊代表公司与东风乘用车M57/S01、S73、S31项目PM签署《目标责任书》。PM分别与项目副总监、运营及支持单位代表、集团职能部门代表签署《车型项目对赌协议》。


(图片,来自东风头条侯毅超)


这个仪式上,杨青对此次签订四款车型项目的目标责任书和对赌协议的意义、特点做了说明。他说,这是公司在推进集团一体化管理东风风神、东风eπ、东风纳米三大产品系列品牌之后,推出的又一重要管理举措,主要是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探索新车型“高目标高激励”模式,打造爆款车型,更好支撑和保障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和公司“转型升级三年行动”。


杨青阐述了新车型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方案的两个特点:一是打破以前上级管下级的垂直化管理模式,强化了横向支撑,实施矩阵式管理。


最具有杀手锏的一招是,PM作为甲方,与作为乙方的项目副总监,作为乙方的零部件、金融等支持单位,作为乙方的公司人力资源部、战略规划与科技发展部、财务规划部、经营管理部等集团职能部门签对赌协议,拥有对乙方的考核权,真正实现调动公司所有相关资源。


(图片,来自东风头条侯毅超)


二是加大了对赌的力度。


杨青强调,新车型项目管理,不仅仅管理新品上市,而且管理新车型全生命周期,包括小改款、大改款,对新车型全生命周期负责。新车型项目关系东风未来发展,保证其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是东风必须打赢的战斗。新车型项目团队成员要强化使命感、责任感,坚决打赢一场场战斗,助力公司新能源转型升级。


东风公司对外称,这是加速推进公司“转型升级三年行动”和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确保新车型项目全生命周期健康运行,打造更多极具竞争力的商品,进一步“增强新车型项目团队敢打必胜、争做第一”的志气和豪气。


8月16日,东风公司通过其官微宣布实施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并对自主乘用车新能源事业进行重大管理体制调整。


其中,最显著的变革是管理变革。


杨青下场统领三军


这次变革亮点是,领导率先转变,东风公司领导挂帅,集团总部上阵打仗。


汽车商业评论获得的消息是,杨青是这次改革的总策划师,他将负责东风乘用车三大产品系列品牌的全面工作,并兼管制造;曾出任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的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祖同负责出口;曾分管东风乘用车公司的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负责项目和研发;东风公司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冯长军分管收益;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陈昊负责营销。



与2021年2月杨青升任东风公司总经理后提出直管且只分管东风乘用车公司(即东风风神品牌)不一样,这是整条价值链的大变革。


杨青提倡的打造狼性文化和团队的行动中,东风风神2021年销量从2020年的7万辆又回升到12万辆,同比2020年提升70%,2022年销量逼近20万辆——刷新2016年销量15万辆的风神记录。


据传,关于东风公司领导班子具体的详细分工正报经国资委批准,尚未公开。


杨青从东风历史阐述这次改革意义:“五十多年来,我们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发展历程。从二汽建设之初聚宝包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分兵突围、放虎下山、合资合作、快速发展。现在,我们又面临新能源转型发展,需要聚焦自主、整合资源、力出一孔、实现跃迁,集中力量办大事。”


观察人士认为,东风对自主乘用车进行体制改革,可以借鉴的模式是5年前的中国一汽直接运营红旗,也就是说东风公司总部领导和职能部门从此前的裁判员变成球队队员,下场打球、踢球的好坏和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关。


杨青,出生于1966年7月,湖北枝江人,武汉工学院毕业,高级工程师。他是继朱福寿、李绍烛之后,从东风基层成长起来的东风公司总经理。


2023年8月24日,在援疆十周年暨乡村振兴工作会上,东风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杨青(右一)代表东风公司向柯坪县捐赠1000万元专项资金▼


1988年6月参加工作,从东风活塞轴瓦厂产品科技术员干起,1997年12月升为东风活塞轴瓦公司副总经理;2001年5月,成为东风汽车紧固件有限公司负责人,后任总经理;2003年7月升任东风车桥有限公司总经理,后任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商务副总经理;2009年12月升任东风商用车公司副总经理。


2012年,杨青升任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即东风轻型商用车)总经理;2016年6月升任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其中2016年8月升任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7年3月,杨青升任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兼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2020年7月,杨青升任东风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2021年2月,东风公司原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绍烛退休后,杨青升任东风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2023年3月3日,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局负责同志宣布中央关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免职的决定: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年龄有关规定,免去竺延风同志的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


此后至今,杨青以东风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的身份主持东风工作。


东风乘用车销售有限公司“三剑客”


这次变革的特点是三个集中,集团一体化管理“东风”品牌下东风风神、东风eπ、东风纳米三大产品系列品牌,将三个产品品牌的商品企划与项目管理集中在集团统一管理,实现商企集中、制造集中、营销集中。


东风公司成立东风乘用车销售有限公司和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统一管理三大产品系列品牌的营销、制造工作。


根据汽车商业评论获得的消息,负责东风品牌乘用车营销工作的陈昊,将兼任东风乘用车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旗下包括东风风神、东风eπ、东风纳米三个事业部;原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师建兴出任东风风神总经理,代管东风eπ;原东风汽车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萌继续担任东风纳米总经理。


2023年8月23日,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陈昊在东风纳米品牌发布上再次回到聚光灯下▼


陈昊,1970年出生,浙江大学铸造专业大学毕业,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曾任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等职务。2020年12月29日,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师建兴,1982年11月出生,曾任东风公司团委书记,东风鸿泰副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东风卓联总经理。2023年2月6日,调任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负责营销工作。


2023年8月11日,皓瀚上市营销全员动员会,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师建兴做动员讲话▼


像师建兴一样,陈萌是另一位80后。


他,2003年从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进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当过技术员、质量工程师、项目经理,一干7年,那个时候工作主要是面向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总成的开发。


2010年,陈萌从神龙公司到东风集团总部做了5年行政工作。2015年,到东风乘用车公司做营销工作,先后从数字营销室主任、大客户室主任干起,2017年起升任大客户部副部长,后任新能源营销部副部长。2018-2020年任新业务发展部总监、部长。


2023年8月23日,东风纳米总经理陈萌畅谈造车理念和品牌发展▼


“在2017年新能源还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我主动要求去尝试一下新能源业务。虽然很难,从零开始,但我觉得新能源未来是一个方向,就坚定不移地向组织申请去了。”陈萌回忆。


从2017年9月28日开始,陈萌负责东风风神新能源营销。“产品策略到定价到定位到市场推广、销售、售后服务、国地补申报等,一步一步做。”


2020年12月,东风公司调任陈萌负责组建东创紫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东创紫联),企划销售东风EV新能源品牌的A0级电动车——东风EX1。


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三刀客”


根据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对自主乘用车新能源事业进行重大体制调整,新成立的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一体化管理东风风神、东风eπ、东风纳米制造工作。


原东风乘用车公司党委书记段仁民出任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总部长、党委书记,原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周德元、徐斌出任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副总部长。


2023年8月31日,东风乘用车公司召开党委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制造总部总部长、党委书记段仁民主持会议并代表东风乘用车公司党委领导班子作对照检查▼


段仁民,湖北枣阳人,1972年8月出生。毕业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热加工工艺及设备专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职称。1997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东风乘用车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周德元,湖北天门人,1964年2月出生。毕业于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工程师职称。1984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


徐斌,湖北广水人,1974年10月出生。毕业于天津纺织工学院纺织机械(机械电子)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1997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


这个新部门,不但接受了除营销之外的原东风乘用车公司机关职能部门及制造工厂,还在8月28日接手东风纳米的制造职能及其襄阳工厂。


9月1日,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举行纳米制造体系员工欢迎会,欢迎35名新同事加入制造总部。


段仁民表示,集团领导亲自担当、集中精力发展自主乘用车新能源事业,各干部员工要不谈条件、不计得失,毫不犹豫地支持东风的建设;制造总部承担的任务就是让客户满意、让东风品牌向上、让东风收益得到改善,提升东风品牌形象。


陈昊详解这次改革的背景目的


汽车商业评论获悉,原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丁绍斌被宣布另有任用,将调回集团总部,接替东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锋,后者另有任用。


同时,东风公司新闻发言人由东风公司战略规划与科技发展部副部长吕海涛担任。他已在8月23日晚上主持了东风纳米品牌发布会媒体沟通会。


在这次沟通会上,陈昊详细阐述东风公司一体化管理三个品牌的背景和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2021年4月19日,上海车展媒体日,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陈昊接受汽车商业评论专访▼


第一,表明东风全力以赴做好东风品牌。这次改革,东风在自主乘用车品牌方面将进一步清晰和精炼,面向主流、大众市场的叫“东风”品牌乘用车,包括东风风神、东风纳米、东风eπ,这三个品牌渠道独立,后续会进一步整合资源,进一步提高效率,更多是做好“东风”品牌。


第二,提高效率,集全集团力量实现转型升级。集团一体化运营以后,三个品牌由集团总部直接管理,原来集团总部更多是参谋协调,三个品牌的营销工作目前由陈昊在负责,商企和研发是尤峥在分管。


“这是微笑曲线两端,尤总管前端商品企划和研发,我在后端管营销,风神工厂和东风纳米工厂也做了整合,便于一体化管理,更多是让整个集团合力推动东风新能源发展。”陈昊说。


第三,切实担当央企的责任。陈昊说,东风是国家队,国家队要代表国家队参加奥运会,而且要拿冠军,这既是东风的光荣,也是东风的使命和责任,这样的整合也表明了东风扛起自己的政治责任,履行国家队的责任。


陈昊表示,东风在紧锣密鼓推动后续的落地工作,目前业务基本没有太大影响,本着坚定、平稳、有序的原则,在推动组织和人员调整,生产和营销还是在继续,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营销就是成建制的把风神的营销放到销售公司来,商企在集团的规划部门,制造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我们正在有序往前推进”。



对于这次改革没有提及的东风风行、东风风光、东风风度下一步的发展,陈昊回应:现在除了风神之外,其他没有用东风LOGO的(东风自主乘用车)还在继续做。


坊间预测,随着这次体制、机制和人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落地,2019年6月9日由东风公司乘用车事业部(成立于2017年7月25日)改名的东风乘用车公司,以及2023年1月升级更名的东风汽车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前身为东创紫联,成立于2020年10月28日),将淡出东风和公众视野——甚至自然解体。


正如陈昊所说,“此纳米非彼纳米”,东风纳米是一个全新品牌,这个公司前身是东创紫联,2023年初更名叫东风纳米,它原来卖东风EX1,后来产品升级为纳米BOX。真正的东风纳米品牌首款车型,是8月23日全球首发的纳米01,而量子架构3号平台就是专为东风纳米打造。


此后,东风纳米将和东风风神、东风eπ一起,以东风商标出口到海外。



参加新汽车CES  共建合作生态圈

吉利,第二次腾飞前夜



拥抱世界,2023轩辕新汽车之夜在慕尼黑成功举办



固态电池突围



贾可:“背井离乡”只能“坐井观天”



新汽车CES,从昆山起航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