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在韩国,经营着一家只有自己的出版社

假杂志编辑部 假杂志 2023-11-04


 九月,abC艺术书展讲座区,我们和来自韩国Mediabus的出版人林敬龙(Kyung Yong LIM)借着同一本书的出版——《乔纳斯·梅卡斯:对话电影人》聊了聊电影,以及和梅卡斯自组织工作相似的,假杂志和Mediabus的出版实验
碍于当时语言所限,我们未能在讲座现场详尽地呈现Mediabus的出版实践,在林敬龙结束书展的工作,回到韩国后,借着翻译软件,我们又和他聊了聊在韩国,一个人做出版的爱与痛苦。








我们很好奇,你是出于什么契机走上了自出版的道路?请简单和我们介绍下吧!


林敬龙:对于我来说,开始自出版的事业,有些误打误撞的意味。在上学的时候,我学的是电影制作相关,越是临近毕业,我越是觉得,制作一部电影,又耗费金钱又耗费脑力,当时的我,从成本角度考虑,根本不可能耗得起。

毕业后,我在釜山双年展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那里我接触到了一些由艺术家个人出版的形式奇特的书籍。在此之前,我认为书是一种通过内容向读者传递信息和知识的媒介,但这些“艺术家书”打破了我固有的认知框架。这些“艺术家书”的制作虽然略显草率和粗糙,但我认为其中有某种真诚,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出版作为一种媒介,是可以用小而精的制作去传递一些东西。

这之后,我开始试着把朋友的一些作品制作成zine,那会儿正值千禧年,在韩国,还没有地方有售这类书籍,所以我联合几个朋友,成立了“The Book Society”,以此介绍推广自出版文化。幸运的是,我们的工作卓有成效,现在的首尔,有100多家像我们这样的小空间。


Mediabus在今年还出版了“美国先锋电影教父”《乔纳斯·梅卡斯:对话电影人》,这是出于你最开始对电影媒介的兴趣吗?


林敬龙:也许可以这么说吧!但我觉得,现在的影像逻辑与 2000 年代初我在学校学习的那套已经大不相同了。我觉得我只是在用不同的媒介从事相同的出版工作,尝试发挥他们最大的表达潜能。

选择出版《乔纳斯·梅卡斯:对话电影人》这本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去年是乔纳斯·梅卡斯诞辰100周年,立陶宛文化部资助了一系列,乔纳斯·梅卡斯书籍翻译的项目。并通过德国的Spector Books联系到我们,提出了出版韩文版的想法。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书籍的译介很想进行,但翻译费,对我们这样的自出版组织,是一项挺大的负担。所以如果能够得到资金上的资助,出版一本书的困难,就少了一大半。


第二个出版理由,是我被这本书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吸引。韩国读者对于梅卡斯的了解,大部分是通过美术馆或电影节上,梅卡斯作品的展映。他在韩国,以影像艺术家而闻名,但实际上,他横跨的领域非常多。首先,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除了关于电影领域的书写,他还有一本书籍是关于打字机的,也很有意思。他还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电影制作人。我们可以看见在过往的历史照片中,梅卡斯经常穿着正装,据说是因为为了筹集影片的制作费,他要开很多会议,去设法说服投资人们。 

乔纳斯·梅卡斯与祖特实验电影节的指导雅克·勒杜,纽约,1970年

如果大家已经翻阅过对话电影人这本书,一定能感受到梅卡斯本人对电影独到的看法和上世纪纽约蓬勃的地下放映场景的热爱。目光回到我们所处的现在,当下,我们接触影像的平台有很多,诸如:YouTube、Netflix、Apple TV等等,但由于这些播放平台都隶属于大制作大公司,所以播放的内容是以某种资本、消费为导向的。而上世纪六十年代,梅卡斯和他的同仁们所处的放映场景,是纯粹出于自发与热爱,当下,这样的精神是稀缺的,我觉得我们是迫切需要某种自发地拍摄与放映的,因为我认为,只有生机满满的放映氛围,优秀的影像创作者才有诞生的可能。而这本书,完美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我们当代人憧憬,却再不复存在的文化现场。


特别巧,今年《乔纳斯·梅卡斯:对话电影人》的中文版也由我们出版了,不同的是,在中国,乔纳斯·梅卡斯常常作为电影人被提及,而在韩国,却更多是作为录像艺术家被提及。在他领域跨度极广的身份中,你对他的哪个身份最感兴趣?


林敬龙:韩国的电影节和博物馆都举办过乔纳斯-梅卡斯的展览和放映活动,我是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到他的。他的作品以 "日记电影 "的形式而闻名,主要记录他的日常生活和当时和他一起玩的艺术家朋友们 这些人在日后,都是纽约地下电影运动的主力,因此他的许多作品对于这一场景的记录有着重要文献价值。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梅卡斯作为一名艺术家,在作品表达上具备的实验性,但我个人更钦佩他作为制片人所留下的遗产。正如你可以在《对话电影人》一书中看到的那样,他将自己的精力倾注于一部电影从制作到放映、再到发行和评论的方方面面,造就了60年代纽约地下实验电影的繁荣场景。为一名制片人,他留下的足迹是其他艺术家无法比拟的。

从左到右:韩版、中版、原版

这样看来,Mediabus的出版实践和当年梅卡斯在好莱坞大制片体系下,和一众地下电影创作者闯荡出实验的自留地是有挺多相似之处的?

林敬龙:我认为经营出版社和书店本身不能说是实验性的。出版既是一种文化活动,也要遵循明码标价的商业市场,如果没有可持续的资金注入,我们的出版很难继续下去。在Mediabus刚刚成立时,没有地方愿意销售我们制作的书,我们需要自己推广,自己寻找场地,这也是之后我们自己的空间,“The Book Society”成立的原因,我们感到一种拥有自己空间的迫切,也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我们在做的事,我们出版了很多跟独立出版相关的书籍。


在看过乔纳斯·梅卡斯的书后,我觉得他在创立独立影片的发行体系和影像存档方面的努力和我们独立出版非常相似。出版既是一种文化活动,也要遵循明码标价的商业市场,如果没有可持续的资金注入,我们的出版很难继续下去。我们需要联合在做相似事情的人群,去持续地发出我们的声音,成长为能延续下去的文化现象。


作为《乔纳斯·梅卡斯:对话电影人》的韩版出版人,这本书里,你最喜欢哪篇对谈呢?

林敬龙:这是一个相当难回答的问题。其实我认为所有的对话都有自己的优点。在编校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其中的很多篇感动,特别是Stan Brackage的采访,他在这本书里多次出现,这让我对他难以看懂的电影,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如果一定要让我选一个的话,我觉得是梅卡斯等一众地下电影人和时任《电影手册》的编辑,路易斯·马科雷勒的对话。他们激烈辩驳了纽约地下电影和欧洲新浪潮之间的不同,虽然在当下的电影理论里,我们统称它们为艺术电影,但在当年的访谈中,他们两波人势不两立的紧张感,现在看来还挺有趣。


《乔纳斯·梅卡斯:对话电影人》内页


可以向中国观众推荐几位活跃在当下韩国电影现场,具有先锋精神的导演吗?

林敬龙:中国观众最为熟知的韩国导演应该是洪常秀和李沧东了,他们仍在拍着有趣的电影,但毕竟是上一辈的导演人了。韩国有很多电影学院,每年都培养很多学生,Netflix等平台吸纳了其中不少的年轻人才,但问题是,在奉俊昊和朴赞郁之后,甚少有年轻的韩国导演再崭露头角。如果我推荐的话,我会推荐执导了《胜利号》(Space Sweepers)的赵成熙(Cho Sung-hee)和《诚实国度的爱丽丝》(Alice In Earnestland)的安国镇(Ahn Kook-jin)。


在Mediabus过往出版的书籍里,选题与出版的标准是什么呢?会有畅销或滞销书籍之分吗?在出版过的书系里,有格外偏爱的吗?


林敬龙:坦白说,从体量上讲 ,我们出版书籍的销量不是很好,因为我们出版社只有我一个人,很难再分多余的精力给市场推广。况且我们的出版物,没有重版出来一说,卖完首次印刷版本即止,所以在我们出版过的书籍里,是有一些当下已经绝版了的,不过除却经济因素,我觉得畅销和滞销一说,对我们这样小体量的出版社,没有太大意义。


也许是我的性格使然,总是喜欢不断质疑现有的东西,渐渐地,我也开始对“艺术书”这样的形式感到怀疑。在首尔搞创作的人,有些太习以为常地将“艺术书”作为一种创作形式不断复制了。

出于这个原因,我启动了"出版作为方法 "这一项目。我想将目光不仅局限在韩国,而是从全球的出版实践中,探讨出版的更多可能。关于这个项目的系列成果,在今年4月,已经成书出版,我还计划在 2025 年将探访的素材制作成一部纪录片。


就我个人而言,在我们的出版分类中,我最喜欢“关于书的书“这一系列,最近,我翻译了其中一本《Exports on Paper: Extracting publishing practices from the Global South》,预计今年内可以出版和大家见面。这本书是对不同城市(主要是东南亚和南美)出版活动的采访汇编,翻译这本书让我再次重新思考出版的意义。


“出版作为方法”项目成书


《Exports on Paper》拜访曼谷的艺术图书阅览室


做少人有做的事似乎总带着实验的意味,一个人的出版公司在意味着自由的同时,也总少不了一些痛苦吧?你这些年的实践下来,有关实验的自由与爱与痛苦,是什么呢?

林敬龙:虽然有一定的机械性在,制作和销售书籍的过程还是很有趣的。当然现在还有很多尝试新事物的空间,而尝试创新正是写作者、设计师们的长处所在。至于对实验的热爱,我不知道,似乎干一行厌一行的人也不少,开个玩笑啦。好在新书问世时,我仍能感受到喜悦。


虽然在经济上,我没少感到痛苦。尽管我已经出版了不少书,但经济上仍很拮据,即使一本书成为了畅销品,但另一本书的滞销也无法弥补,一切似乎总是在努力收支平衡而已。


受访:林敬龙(Kyung Yong LIM)
编译:悦佳





关于林敬龙 

Mediabus联合创始人,The Book Society联合创始人。




相关推荐





⚡11月1日—11月11日⚡满400-60




「假杂志」


透过图片、影像、文本、声音等介质关心本地和世界

杂志/出版/空间/活动

以实践表立场,示在场

Ø关注假书店公众号获得更多优惠消息Ø

Ø关注SeP上海公众号获得更多展览消息Ø

Ø关注The PO公众号看我们如何探究本地Ø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