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大盗”偷走1600万!

信息安全公益宣传,信息安全知识启蒙。

加微信群回复公众号:微信群;QQ群:16004488

加微信群或QQ群可免费索取:学习教程



今年1月的一天,黑龙江省绥化市周女士的手机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称其银行卡现金支出500元。接下来的几分钟里,周女士手机短信接连响起,提示她银行卡先后支出200元、500元……直到原有4712元的卡里最后只剩下了12元钱。




  就在周女士奇怪银行卡里的钱哪去了的时候,她的电话又接连响起,很多亲朋好友都打电话问是不是周女士让帮忙代存话费。有的亲友还告诉周女士,已经帮其存了200元至500元不等的手机话费。


  周女士这才意识到她的微信出了问题,连忙在朋友圈发布通知告知亲友,她从未请求亲友帮忙存话费,请大家不要上当受骗。




  无独有偶,绥化市的王先生日前也接到了亲友的电话,询问王先生让其代存话费的事。王先生一头雾水,因为他的手机一直在身上,从来没给人发过信息。这时,他拿出手机才发现,他的微信已经“被下线”了。


  就在同一天,绥化市接到了10多个相同的报警电话,都是微信绑定的银行卡先被盗走了钱,随后微信群发消息骗自己微信好友帮忙存话费。绥化警方认定,与以往单纯的电信诈骗不同,这是一种新型的网络盗窃诈骗案件。




  就在案发前两天,周女士手机接到一条消息提示她:“微信账号在异地登录”。经过追踪,“异地登录”的地址是哈尔滨市道里区河松小区的一户民宅内。1月27日,绥化市公安局网安支队的民警经过蹲守,将河松小区一住宅内的张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民宅内有10多部电脑,电脑里有数以万计的信息数据,这些正是微信账号及配套的密码,根据所属不同的省份分门别类。贩卖这些个人信息的人是陈某,1000条至10000条微信账号信息仅售价10元钱。


  盗窃微信所绑定银行卡的钱,连同骗微信好友的钱都充进了5000多张非实名登记的手机卡里变成了话费。田某是帮张某从通讯公司手里取出这些话费将钱洗白的人,每洗一次钱,田某便扣除18%的好处。


  从1月27日至8月,绥化警方奔赴山西、山东等多地,抓获此案的关联嫌疑人14人。在对张某团伙电脑数据进行调查时发现,仅从去年10月至今年1月被捕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各地300余微信用户被盗,被盗被骗累计1600余万元。


你的微信是咋被盗的?


  凡是微信被盗的,都是手机中了木马病毒。木马病毒有很多形式:


  第一种是短信里的网页链接,比如“同学聚会的照片”、“你孩子的成绩单”、“你老公(妻子)的出轨照”、“积分兑换奖品”等;




  第二种是网页或者图片,这些网页或图片往往有吸人眼球的标题,比如明星绯闻、骇人听闻的事情、美女照片等,市民点击后发现里面的内容跟标题根本无关;


  第三种是自媒体的微信网页链接,比如算命、预测、智力情感问答、帮忙投票、帮忙砍价等;


  第四种是不明的娱乐APP软件,一旦点击后,这些木马程序就会盗走手机上的个人信息,包括微信、银行账户、支付宝等。


发现账号被盗后要咋办?


  手机一旦接到“微信异地登录”的提醒,表明微信已经被盗,市民应立即登录微信重置密码,并拿手机到相关维修机构重做系统以删除木马病毒。




  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定期修改微信、支付宝等软件密码,不要所有软件和账户都使用同一密码。


银行账户密码都在手上,1350万元却不翼而飞


日前,绍兴中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巨额诈骗案。受害人林某曾在杭州一银行开了个活期账户,存入1350万元,并修改了账户密码。大约一年后,林某前往银行查询余额,发现卡上只剩下158元。银行账户的钱不翼而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嫌疑人需大笔资金 高额利息引受害人存款

被告人之一的卢某今年57岁,浙江衢州龙游人。2011年3月,卢某因在建德有工程项目,需大量资金周转,便找到从事资金中介的钱某,希望他能够帮忙找到大笔资金。很快,钱某就通过自己公司的员工联系到了受害人林某。

林某被告知,只要他在银行开设一个账户,在规定期限内不查询余额、不转账、不支取现金、不开通电子网银,就可以获得年利率20%-24%的高额利息,这让林某动了心。2011年4月27日,林某在杭州某银行开设了一个活期账户,第二天便转入了1350万元。

受害人改了密码 存款仍“不翼而飞”

随后,钱某以银行内部需要确认信息为由,要走了林某的身份证号码、账户号和账户初始密码。为了保险起见,林某将钱存入后,还修改了初始密码,保证钱不会被他人取走。

此后一年时间里,林某先后收到两笔共100多万元的利息,这让他尝到了“甜头”。然而,2012年的一次余额查询却让他大吃一惊:林某发现,他的银行账号上只剩下了158元。

冒领U盾 银行员工竟是“内鬼”

钱存入了银行、及时修改了密码、账户还在自己手上,究竟是什么人通过什么方式盗取了账户里的钱?

原来,钱某拿到受害人林某的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后,立即告之了卢某。而卢某早和该银行的员工说好,两人很快为该账号开通了网上银行,并由卢某的员工冒领了U盾。如此一来,林某的账户就在其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开了后门”。虽然他更改了账户密码,但并不影响网银的正常使用,账户里的钱仍然可以随时通过网银转账。

卢某、钱某等人通过这种方式,将林某的1350万元转走,用于归还债务、支付另外数笔借贷的高额利息。事实上,在此之前,卢某就伙同钱某等人,在江苏骗取了约7.78亿元的资金,以还本付息的方式归还约4.47亿元,实际骗得人民币约3.3亿余元。

与银行串通 嫌疑人早有“前科”

除了诈骗之外,卢某被指控的另一项罪名是变造金融票证罪。2009年,卢某曾和浙江上虞某银行的支行行长钟某串通,通过涂改存折、更换户主原存折的方式,获取了受害人朱先生账上8000万元资金。之后,钟某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将这8000万元转入到卢某个人账号及其名下公司的账户,归卢某使用。至案发,这笔钱仍未归还。

△卢某等人在法庭受审

法庭上,卢某辩称,自己为了做生意筹措资金,只是通过“银行操作”把这部分钱转为己用,之后会通过银行归还。“我只是在变相筹措资金,即便有所不当也只不过是违规,不存在违法。”

公诉人则说,卢某虽然掌管多家公司,但其财务状况十分混乱。他只好“拆东墙补西墙”,实施诈骗后再把骗来的钱拿去还债。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