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JavaScript 中的预解析

iceman_dev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2022-06-01

信息安全公益宣传,信息安全知识启蒙。

加微信群回复公众号:微信群;QQ群:16004488

加微信群或QQ群可免费索取:学习教程


ES6之前,变量使用var声明,会存在变量的预解析(函数也有预解析),我相信很多同学在刚开始学JavaScript的时候被预解析搞得团团转,虽然在ES6的时候引入let和const,但是现阶段ES6并没有完全普及,而且很多比较老的代码都还是按照ES5的标准甚至是ES3的标准来书写的。

01变量和函数在内存中的展示


JavaScript中的变量类型和其他语言一样,有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包括:undefined、null、boolean、String、Number;引用数据类型主要是对象(包括{}、[]、/^$/、Date、Function等)。

var num = 24; var obj = {name:'iceman' , age:24}; function func()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 当浏览器加载html页面的时候,首先会提供一个供全局JavaScript代码执行的环境,称之为全局作用域。

  • 基本数据类型按照值来操作,引用数据类型按照地址来操作。


根据以上原则,以上的代码在内存中的模型为:


内存模型.png


基本类型是直接存储在栈内存中,而对象是存储在堆内存中,变量只是持有该对象的地址。所以obj持有一个对象的地址oxff44,函数func持有一个地址oxff66。


在以上的代码的基础上再执行:

console.log(func); console.log(func());


第一行输出的是整个函数的定义部分(函数本身):

第一行代码输出结果.png


上面已经说明了,func存储的是一个地址,该地址指向一块堆内存,该堆内存就保留了函数的定义。


第二行输出的是func函数的返回结果:

第二行代码输出结果.png


由于func函数没有返回值,所以输出undefined。

注意:函数的返回结果,return后面写的是什么,返回值就是什么,如果没有return,默认返回值是undefined。

02预解析


有了以上的内存模型的理解之后,就能更好的了解预解析的机制了。所谓的预解析就是:在当前作用域中,JavaScript代码执行之前,浏览器首先会默认的把所有带var和function声明的变量进行提前的声明或者定义。


2.1. 声明和定义

var num = 24;

这行简单的代码其实是两个步骤:声明和定义。

  • 声明:var num; 告诉浏览器在全局作用域中有一个num变量了,如果一个变量只是声明了,但是没有赋值,默认值是undefined。

  • 定义:num = 12; 定义就是给变量进行赋值。


2.2. var声明的变量和function声明的函数在预解析的区别

var声明的变量和function声明的函数在预解析的时候有区别,var声明的变量在预解析的时候只是提前的声明,function声明的函数在预解析的时候会提前声明并且会同时定义。也就是说var声明的变量和function声明的函数的区别是在声明的同时有没同时进行定义。


2.3. 预解析只发生在当前的作用域下

程序最开始的时候,只对window下的变量和函数进行预解析,只有函数执行的时候才会对函数中的变量很函数进行预解析。

console.log(num); var num = 24; console.log(num); func(100 , 200); function func(num1 , num2) {    var total = num1 + num2;    console.log(total); }

输出结果.png


第一次输出num的时候,由于预解析的原因,只声明了还没有定义,所以会输出undefined;第二次输出num的时候,已经定义了,所以输出24。


由于函数的声明和定义是同时进行的,所以func()虽然是在func函数定义声明处之前调用的,但是依然可以正常的调用,会正常输出300。


内存模型.png

03 作用域链


先理解以下三个概念:

  • 函数里面的作用域成为私有作用域,window所在的作用域称为全局作用域;

  • 在全局作用域下声明的变量是全局变量;

  • 在“私有作用域中声明的变量”和“函数的形参”都是私有变量;


在私有作用域中,代码执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变量,首先需要确定它是否为私有变量,如果是私有变量,那么和外面的任何东西都没有关系,如果不是私有的,则往当前作用域的上级作用域进行查找,如果上级作用域也没有则继续查找,一直查找到window为止,这就是作用域链。


当函数执行的时候,首先会形成一个新的私有作用域,然后按照如下的步骤执行:

  1. 如果有形参,先给形参赋值;

  2. 进行私有作用域中的预解析;

  3. 私有作用域中的代码从上到下执行


函数形成一个新的私有的作用域,保护了里面的私有变量不受外界的干扰(外面修改不了私有的,私有的也修改不了外面的),这也就是闭包的概念。

console.log(total); var total = 0; function func(num1, num2) {    console.log(total);    var total = num1 + num2;    console.log(total); } func(100 , 200); console.log(total);

以上代码执行的时候,第一次输出total的时候会输出undefined(因为预解析),当执行func(100,200)的时候,会执行函数体里的内容,此时func函数会形成一个新的私有作用域,按照之前描述的步骤:

  • 先给形参num1、num2赋值,分别为100、200;

  • func中的代码进行预解析;

  • 执行func中的代码


因为在func函数内进行了预解析,所以func函数里面的total变量会被预解析,在函数内第一次输出total的时候,会输出undefined,接着为total赋值了,第二次输出total的时候就输出300。 因为函数体内有var声明的变量total,函数体内的输出total并不是全局作用域中的total。


最后一次输出total的时候,输出0,这里输出的是全局作用域中的total。

console.log(total); var total = 0; function func(num1, num2) {    console.log(total);    total = num1 + num2;    console.log(total); } func(100 , 200); console.log(total);

将代码作小小的变形之后,func函数体内的total并没有使用var声明,所以total不是私有的,会到全局作用域中寻找total,也就说说这里出现的所有total其实都是全局作用域下的。

04全局作用域下带var和不带var的区别


在全局作用域中声明变量带var可以进行预解析,所以在赋值的前面执行不会报错;声明变量的时候不带var的时候,不能进行预解析,所以在赋值的前面执行会报错。

console.log(num1); var num1 = 12; console.log(num2); num2 = 12;


输出结果.png


  • num2 = 12; 相当于给window增加了一个num2的属性名,属性值是12;

  • var num1 = 12; 相当于给全局作用域增加了一个全局变量num1,但是不仅如此,它也相当于给window增加了一个属性名num,属性值是12;


问题:在私有作用域中出现一个变量,不是私有的,则往上级作用域进行查找,上级没有则继续向上查找,一直找到window为止,如果window也没有呢?

  • 获取值:console.log(total); --> 报错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total is not defined

  • 设置值:total= 100; --> 相当于给window增加了一个属性名total,属性值是100

function fn() {    // console.log(total); //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total is not defined    total = 100; } fn(); console.log(total);

注意:JS中,如果在不进行任何特殊处理的情况下,上面的代码报错,下面的代码都不再执行了

05预解析中的一些变态机制

5.1 不管条件是否成立,都要把带var的进行提前的声明

if (!('num' in window)) {    var num = 12; } console.log(num); // undefined

JavaScript进行预解析的时候,会忽略所有if条件,因为在ES6之前并没有块级作用域的概念。本例中会先将num预解析,而预解析会将该变量添加到window中,作为window的一个属性。那么 'num' in window 就返回true,取反之后为false,这时代码执行不会进入if块里面,num也就没有被赋值,最后console.log(num)输出为undefined。


5.2 只预解析“=”左边的,右边的是指,不参与预解析

fn(); // -> undefined();  // Uncaught TypeError: fn is not a function var fn = function () {    console.log('ok'); } fn(); -> 'ok' function fn() {    console.log('ok'); } fn(); -> 'ok'

建议:声明变量的时候尽量使用var fn = ...的方式。


5.3 自执行函数:定义和执行一起完成

(function (num) {  console.log(num); })(100);

自治性函数定义的那个function在全局作用域下不进行预解析,当代码执行到这个位置的时候,定义和执行一起完成了。


补充:其他定义自执行函数的方式

~ function (num) {}(100)   + function (num) {}(100)   - function (num) {}(100)   ! function (num) {}(100)

5.4 return下的代码依然会进行预解析

function fn() {                                console.log(num); // -> undefined    return function () {                };                                  var num = 100;                   }                                   fn();

函数体中return下面的代码,虽然不再执行了,但是需要进行预解析,return中的代码,都是我们的返回值,所以不进行预解析。


5.5 名字已经声明过了,不需要重新的声明,但是需要重新的赋值

var fn = 13;                                       function fn() {                                        console.log('ok');                               }                                                   fn(); // Uncaught TypeError: fn is not a function

经典题目

fn(); // -> 2                                             function fn() {console.log(1);}                           fn(); // -> 2                                             var fn = 10; // -> fn = 10                                 fn(); // -> 10()  Uncaught TypeError: fn is not a function                           function fn() {console.log(2);}                           fn();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