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锡小娄巷书香门第望族的那些如烟过往

苏杭 苏杭日记 2021-02-0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苏杭美景日记”


前几年,电视剧《女医·明妃传》的热播,让世人对女医这个神秘的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也把世人的目光带到了明代女医师谈允贤的出生地--无锡小娄巷,一时间小娄巷出现在全国的观众面前,这应该是无锡小娄巷第一次走向全国和世界吧。

在封建社会,女子很少有机会抛头露面,更别提为老百姓行医治病了。所以,凡有女子行医者,必是有过人的本领。嘿嘿,不过呢,在无锡小娄巷,这个被称为“江南书厢”“才子巷”的弄堂里,像这样“过人的本领”的人那可是一堆一堆的哦。

文化,是城市之魂。历史文化街区,标刻着城市生长年轮。小娄巷是无锡五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惠山古镇、清名桥、荣巷老街、荡口古镇),这几百米的巷子里,仅明清两朝至当今就出了1名状元、15名进士、3名院士、15名举人、近80名秀才。如今这里仍保存着江南民居建筑的古朴风貌,留有丰富的历史遗存。

古巷子里现共有25组文保建筑,在25个门牌中,福寿堂、谈氏宗祠、佚园及秦毓鎏旧宅、来鹤楼4处为“国保”单位;万备堂、孙宅、朱永锡宅等21处为“省保”单位。由于小娄巷出现了很多的世代富贵人家和书香世家,历代地方朝府奉帝王命令修建的牌坊就有九座之多:绣衣坊、锺秀坊、毓英坊、文献坊、进士第坊、丛桂坊、进士世家坊等。

哈哈,不是瞎翘,这巷子不愧为是江南文脉发源地吧?!



进入七月份,经过十年的修复,小娄巷古街区终于开街了。谈氏宗祠、福寿堂、来鹤楼、佚园、修俭堂、张孟肃宅、万备堂、将军府、金胜神庙、丛桂坊/绣衣坊十大景点,全部免费开放,可供游客悠游慢品。可你知道吗?这片如今被修复的破败街区,曾被书香浸润、走出的那些无数人杰,他们有着怎样的往事呢……呵呵,在逛老街前,我们还是先来悠游慢品古巷里书香世家的传奇故事哈。



小娄巷的开创者谈氏家族

(考中9进士)

谈氏宗祠

小娄巷48号



谈氏家族在无锡绝对是个望族、地道的大户人家!你只要从无锡的地铁还保留着已不存在的“谈渡桥”作为站名就知道,他家在无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哈。谈氏家族早在明代就显赫一时,他们居于槐树巷至六箭河、南门谈渡桥等地,有“谈半城”之说。留给后人的“谈渡桥”原跨于南门外谈渡河上,传说此桥就是谈姓人士建于老渡口,由此得名。但不过,现河已填没,有名无桥了,成了如今的一个地铁站名。


据查,小娄巷是以巷内原有大更楼而得名的。清代《光绪·无锡金匮县志》记载:“小娄巷,福田巷南,旧名戴墓巷”。这就是说,小娄巷在无锡至少有六、七百年历史。然而,在“戴墓巷”的名前,它还曾叫“鸣珂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从小娄巷里曾经的第一家望族“谈家”说起了。


北宋末年,金兵攻破东京汴梁(河南开封),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沿着京杭大运河南逃,高宗的老师谈信随高宗一起,到了江南,遂落籍无锡。宋高宗为酬谢德高望重的谈信赐建宅第于小娄巷,时称鸣珂里。古诗有云:“甲第亘长虹,拥节复鸣珂。”古时这意思就是,显贵者乘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所以叫鸣珂。这表明南宋以来,官宦出生的谈氏就世居于此,因而此地已有近八、九百年的历史了。由此,谈信就是谈氏家族在无锡的始迁祖,也是小娄巷形成的开创者。1138年,高宗赵构又御赐“溯派汴梁”额,此匾额既含故土之思,亦说出了谈氏的祖籍。这方匾额一直悬挂于谈氏家堂,至1956年才被摘除。



谈氏家族到底有多辉煌?据《无锡谈氏宗谱》的统计和对相关《无锡县志》的考证,宋元明清四代,小娄巷谈氏先后共出过9名进士。此外,还有许多虽不是进士、举人,但对地方历史文化作出很大贡献的名人,如谈绰、谈复、谈悌、谈修、谈志伊、谈寿龄等。


始祖谈信是北宋末年翰林院博士谈伦的长子,考中进士后亦任为翰林院博士。


小娄巷的谈氏还有谈泰,明宣德七年举人,任南京监察御史、四川佥事,为官清廉。接着出了谈经、谈纲兄弟两个进士。谈纲,明朝政治人物,成化五年登进士第三甲第七十七名,官至莱州知府。谈纲出身医学世家,父亲谈复、母亲茹氏、女儿谈允贤皆为当时的名医,谈复不仅医术高超,还颇具医德,常常免费医治穷人。


谈允贤与西汉义灼、晋代鲍潜光、宋代张小娘子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女医。谈氏著有《女医杂言》,书中共31则医案,涉及内、外、妇、儿四大科。是中国现存最早女性医案专著,对后世学者研究医案和女医群体具有重要意义。电视剧《女医·明妃传》就是以谈允贤为原型所创作的。


在谈泰、谈经、谈纲以及谈允贤之后,家族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高官谈恺,嘉靖五年进士,官至右都御史,曾领导戚继光抗倭,归里后刊刻《太平广记》等书。谈恺的儿子谈志伊则是一位著名画家。所以,谈氏一族在无锡有“半城风雨半城谈”之美誉。可见,谈氏家族培养出像谈允贤等诸多优秀的人才有其深厚的家学渊源。


谈家9进士:除谈信外,还有:

谈谊,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考中进士(黄公度榜);

谈钥,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考中进士(黄由榜);

谈子善,元代至元年间(1271—1294年)考中进士;

谈经,明英宗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考中进士;

谈纲,明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考中进士;

谈恺,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考中进士;

谈孔猷,明神宗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孝中进士;

谈思永,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考中进士。




谈氏在小娄巷修建谈氏始祖祠、万备堂及绣衣坊、钟秀坊、毓英坊、文献坊、进士第坊、丛桂坊、进士世家坊等7座牌坊,均见载籍。


谈氏宗祠,坐落小娄巷48号,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天启年问重建,共三进,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早在元代,谈氏已将谈信故宅改为家庙,1370年改为谈氏宗祠,属于谈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宗祠祠门朝南,门前有双屋檐象鼻斗拱,门外一对上马石为宋代遗物,四对荷瓣棋竿夹石为明代遗物。


进大门是第一进,两边为厢房。天井内有百年古桂两株,古井一口。东墙有两座明刻石碑,一为谈信墓图,一为谈氏祠堂记。第二进,四开间,厅中有暖阁一座,有金龙盘柱,内供牌位。中梁悬挂宋高宗赵构御赐“溯派沛梁”金匾,另外还有谈纲所书“纯敬堂”匾、谈恺所书“丝纶焕汗”匾。厅柱上有楹联,十分端庄气派。东墙有一方谈绰功绩碑,另有一方为谈信七世孙谈廷谐重修谈氏宗祠时所立碑刻。一砖一瓦细微处,皆能感受到时光的痕迹。厅后天井内,有百年老杏两株,为纪念谈氏历代在杏坛、杏苑功绩而代代栽杏。第三进为享堂,三开间朝西,供奉各代秀才、贡生、名士牌位。另有三间朝南,供奉一品夫人、浩命、淑人、烈女等碑位。


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斜阳静静映照在古老的巷内,那落日余晖停留在色泽黯淡的“绣衣坊”古坊之上。宗祠门前,庭阶寂寂,鸟雀吱喳,门头上的衰草在风中微微抖动。诗人深深地叹息时光的消逝和世事的无常。历史如涛涛江水,一往奔腾东流。



明嘉靖三十年,谈恺对老母非常孝顺,在小娄巷建有万备堂,让老人欢度晚年。万备堂宏敞高大,建筑华丽,坐落之处三面皆是乔木古树,丛篁修竹,背枕大池,垒石为山,园中还有曲径幽房,备极深静。万备堂落成后,嘉靖皇帝御赐“天章云锦”“显赫辉煌”两块匾额。万备堂被誉为当时无锡城内第一花园。园内亭、台、楼、阁俱全,广植花木,小桥流水,曲径通幽。


万备堂园内还立有重达四吨的太湖巨石太湖巨石“五老峰”,是谈恺从宋代祖宅内移至于此。此石属宋高宗赵构赐给自己的恩师谈阁老的花石纲遗物,“五老峰”下有石座,重2吨左右,座下为土墩,从峰巅到土墩高7米余,顶上嵌着天然白石岩,正面1米高处有个蛋形大洞,10岁孩童可穿越而过。太湖巨石“五老峰”在锡城属罕见极品。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由无锡人,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同志提议,由时任无锡市政府副市长的杨增同志,将此石移至锡惠公园映山湖秀嶂门。然而,这尊奇石连同万备堂那两块御书匾额均未逃过“文革”的厄运。时今,依然有一部分原属于谈氏万备堂的庭院老建筑保存至今,在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学校老大门左侧或校新大门右侧,仍可看到当年名满无锡的“第一花园”的若干遗迹。


现在的建筑都是重新建造的了,位于小娄巷东面与小娄巷横街相交处,街口有“文宗-学渊”牌坊。



无锡唯一明代状元孙继皋及后裔

(考中2进士)

少宰第及来鹤楼

崇宁路52号小娄巷27号



接下来迁移入住小娄巷的大才子是祖居无锡万安乡孟里,也就是石塘湾的孙继皋。据说,他出生时,其父梦见此前甲戌科状元唐皋来到家中。于是,就给新生儿取名“继皋”,也就是继承唐皋之意,算是讨个好彩头。


孙继皋生于1550年,8岁时入塾,就读于小娄巷谈恺御使府第“万备堂”。那时小小年纪的孙继皋就吵着要跟父亲学识字。父亲很高兴,随口吟了几句诗。孙继皋听了一遍,就能背出来。见儿子冰雪聪明,一学就懂,一教就会,父亲下定决心好好培养他,于是便有了送子到“万备堂”。


在万备堂就读时,孙继皋家里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他常“不食而往”,刻苦读书。在万备堂借读十年后,18岁的他考中秀才。他出类拔萃的文才,备受常州太守施观民赏识,与顾宪成等一起,被选入“龙城书院”读书。嘿嘿,说到去常州府读书,还有一段故事。


无锡三里桥附近有“接官亭弄”,官船来无锡都停泊在这里。一天,孙继皋见“接官亭”前的官船特别多,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这天中午,孙继皋身背竹筒,手拿更棒,上身披件旧棉袄,腰里束根鲜稻草,脚上拖着破草鞋,来这里敲更。正好常州府台大人秦达明的官船停在这里,孙继皋一边敲一边大声叫喊,“孙继皋,咯咯敲,锡金两县无主考!”孙继皋像老僧人念佛似的,一边敲一边喊。府台秦大人很希奇,哪有白天敲更的,喊的话也不像敲更?就派人将孙继皋叫到船上,问明情由。秦大人听完,不禁笑道:“看你这副腔调,哪像考状元的。这样吧,要上京殿试,先跟我面试。我出题,你对答,对得上来,给你引荐,对不上来,只好怨自己!”孙继皋说:“大人此话当真?”秦大人道:“绝无戏言。”


秦大人见孙继皋衣袖管里藏有一枝桂花,便说:“小学生潜伏春色。”孙继皋顿时接道:“大主考明察秋毫。”秦达明不觉暗暗叫绝,信步走上船头,望见锡山新修的龙光塔,又说:“龙光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洲四海。”孙继皋心想,你以龙光塔作题,我生在双河会龙桥,就用会龙桥作答吧。便出口对道,“会龙桥,桥洞圆,圆如镜,镜照万国九洲。”秦大人一听,这人确实有才情!立即在船上写下荐书,还送给他一笔赶考用的银两,让孙继皋上京赶考。


后来,二十三岁那年,他考中举人。次年,也就是1574年,一则从京城传来的喜讯,使每一个无锡人的脸上都感到了几分荣耀。二十四岁的小娄巷学子孙继皋在廷试时博得了明神宗朱翊钧的赞赏,一甲第一,在351名进士中高中榜首,成为明代无锡唯一的状元。孙继皋果然考中状元,传到常州府,秦大人十分自得。也就是在这一瞬间,无锡,这座江南烟雨中的小城,似乎也增添了几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状元及第,是天下读书人的毕生追求,也获得“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巨大殊荣。世居小娄巷、曾官都御史的谈恺非常高兴,他深知孙继皋家贫,便主动提出要将自己致仕归乡后在小娄巷精心构筑的园宅“万备堂”赠送给新科状元孙继皋,“万备堂”是当时无锡城中第一胜处,孙继皋辞谢不成遂作价买下了“万备堂”部分房屋,把家安置在了小娄巷。自此,以状元孙继皋为始祖的孙氏,成为世居于小娄巷的又一大书香世家。


入职后,明神宗朱翊钧赏识孙继皋为官清正,于明万历25年拨巨资为礼部侍郎孙继皋大兴土木建“少宰第”。因孙继皋曾任吏部侍郎,明清时称吏部侍郎为少宰,所以有此称。从此“少宰第”成了孙继皋子子孙孙人格精神恣肆飞扬的场所,青灯黄卷下有了瑰丽的世界。数百年过去了,在昔日的“少宰第”遗留的旧痕中,仍能感受到历史的张力和文化的气韵。



继孙继皋之后,明清三百余年中,小娄巷孙氏后裔亦多有科举高第、高官显宦者。小娄巷少宰第鼎元堂的后人、孙继皋六世孙孙永清及其子孙尔准,父子二人皆由科举而成为清代的封疆大吏。孙永清是孙继皋次子期生公孙源忠之后裔,其父官山东德州州同。1768年,孙永清在北京参加乡试,考中第86名举人,第二年参加会试后,由乾隆皇帝钦点直接任为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1785年被任命为广西巡抚。


此后,孙永清其子孙尔准1805年考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福建盐法道、江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广东布政使、安徽巡抚、福建巡抚等职,1825年任命为闽浙总督,官居一品。因治理台湾有功继而加封太子太保,受到道光皇帝的觐见和嘉奖。


这样,孙继皋和七世孙孙尔准,成为小娄巷孙家的两位进士。



孙氏家族在小娄巷的建筑有两处,万备堂(小娄巷17号)、少宰第(崇宁路52号)和来鹤楼(小娄巷27号)。


说起明嘉靖三十年谈家建成的“万备堂”,现在无锡人一定会感到很陌生,这可是无锡那时城内的第一花园。同时,这里还是孙继皋成名前就读塾堂,也是他成名后建造少宰第之前,定居小娄巷安家过渡的场所。


少宰第是孙继皋故居,在无锡崇宁路52号(原小河上18号)门楼坐北朝南,面临崇宁路六箭河,是一组明代建筑。门前原有照壁,后焚毁,未再建。屋前有上马石一个,在扩建崇宁路时被拆。大门两旁有墙四面,八字分开。门楼斗拱数重,重檐歇山翘角,黑漆大门两扇,左右盘跎石各一,大门左右户对:“尚书清节衣冠后,吏部文章日月光”。门头上门当两个,有一竖匾:“状元及第”。门上有一石刻横匾:“少宰第”。1935年前,该宅曾彻底大修过,1960年无锡市政府又出资重修,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历经四百多年,“文革”时期该建筑被拆毁。



四十多年前那个夏日的上午,在嘈杂的人声和砖木碎屑的泻落声中,少宰第的门楼坍塌下来,它从此走进历史。没有人保护它,那时的人们充满了激情。它的斗拱翘角、它的盘陀石、它的石狮子、它的“状元及第”竖匾、它的“少宰第”横匾、还有它的百年古柏,今天当人们又想起它们时,都只能从一张张照片上辨认了。还有更多的是连照片也未能留下,唯有靠艺术家用“复原图”的妙笔来形象地再现。


来鹤楼,俗称“洋房里”,中西合璧的风格看起来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它就是当年少宰第建筑群中,现仅存该院最后一进的藏书楼,也就是民国期间由其九世孙孙揆均重建的“来鹤楼”和后花园残迹。如今,“来鹤楼”仍保留着“少宰第”的门牌号。


现在,漫步无锡市区小娄巷,少宰第早就消失不见了。然而,随着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孙继皋也会重新进入邑人的视野,为大家所唏嘘感叹了。 



秦观的传人“河上秦”

(考中4进士)

秩园及福寿堂和修俭堂

福田巷8号及小娄巷46号50号



到了清朝,小娄巷也是无锡望族“河上秦”的世居之地,秦家的故事有太多值得传诵。


什么是“河上秦”?


这要先说河,无锡是地道的水乡之城,旧时有着数不清的小河。现今的中山路,原本是无锡古运河的城中一段,叫直河,它从北门莲蓉桥下进城,由北流南,一直到南门吊桥出无锡城。现在的解放东路,原也是一条河,形状像一张弓,叫“弓河”。相对的,直河就像这张弓的弦,所以直河也叫“弦河”。


弓河与弦河之间有九条平行的河,称为九箭河。就像箭在弓上,因之被称为箭河。无锡因运河而生长,城市布局也与运河密不可分。古城内外的大街小巷,几乎都是沿着河岸延伸发展的,河道怎样弯曲,街巷也跟着怎样弯曲。小娄巷就在古时候的六箭河与七箭河之间。



资料显示:

一箭河,在南门内大井头花园弄以东,大井头花园弄旧称边巷,元代已涸塞。

二箭河,在置煤浜,长10余丈,解放前填塞。

三箭河,在槐树巷,至清代尚可通,1954年填塞。

四箭河,在留芳声巷,稍司停舟,1954年填塞。

五箭河,在东河头巷,元代只是一大沟,1957年填塞。

六箭河,东通东水关,西出弦河通西水关,为各箭河中最长。北有善智尼寺,故又名师姑河,又名大河上。唐代,跨六箭河先后建风光桥、斜桥。至解放初尚通。1958年填塞,筑崇宁路。

七箭河,在福田巷田基浜。据说河上曾经有过一座蛤蟆桥。元代只是一条长约三四十丈的沟。1954年填塞筑路。

八箭河,自东门桥北而人,西接观前街。元代尚可通小舟,清代已涸塞,成人民中路的一部分。

九箭河,在盛巷东,映山河以南。元代仅存一二丈河口,清代已湮没。


这弦河、弓河,加上九箭河,要多牛有多牛,是九箭齐发的风水宝地!再说无锡是水乡,那绝对也是无敌的了哈!这个弓箭加上直河的西面古城墙运河以内的反弓箭,无锡古城构成一个龟背型图案,这一条一条的箭河仿佛就是龟背上一条一条的纹路,好一幅吉祥长寿的乌龟喜庆风水图!只可惜现在一条箭都没了,无锡的风水及水乡文化保护彻底输给了苏州。



回到“河上秦”。


说完河,再来说“秦”。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秦观,名句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曾同苏轼来无锡惠山游览赏景,爱慕无锡的山水。秦观之子秦湛,任常州通判,定居常州武进,于是迁秦观之柩葬于无锡惠山


后来,秦湛的十世孙秦惟祯宋淳佑间做上门女婿到无锡富安乡胡埭鸿禧监薄王野舟家,他成了无锡秦氏家族的迁锡始祖。秦惟祯的孙子秦彦和,在元代末年,从胡埭迁居城中六箭河北岸玄文里,其后裔被族内称“河上秦”。明代初期,秦惟祯的七世孙秦金,又自胡埭的张舍迁居到无锡县城西水关,其后裔被族内称“西关秦”。“河上秦”与“西关秦”是无锡城中秦氏家族的两大支系。


此后,“河上秦”的秦夔和“西关秦”的秦金又接连中进士,从此奠定了无锡秦氏家族发迹的基础。无锡秦氏家族进而从耕读世家迈进为书香门第的文人世族。据统计,明清两代,秦家共中进士34人,中举人77人。在34名进士中,有13人点了翰林,入翰林院任职。有三人列入一甲第三名探花,他们是秦鉽、秦勇钧和秦蕙田。有“一门三探花”之誉。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秦氏荣耀扬锡城。



无锡秦氏家族的“河上秦”跨师古六箭河时,两岸都是秦姓住宅。清初,又向大、小娄巷、中市桥巷、东河头巷、虹桥下、县下塘等处发展,小娄巷的秦氏即自此世居于小娄巷。


也许受书香门第的熏陶,小娄巷的无锡秦氏,也是科名累累不断,兴旺发达。清乾隆帝弘历第一次南巡到无锡惠山时,即到寄畅园,接见了无锡秦氏九老,乾隆《寄畅园》诗中有“近族九人年六百,耆英高会胜香山。”就是指此事,九老中就有居住在小娄巷的秦敬然、秦东田父子。


小娄巷的无锡秦氏中,秦东田之子秦鐄,乾隆十年中进士,入翰林院。随之,先后在广东为官十七年,有政绩。秦东田之子秦鑅有4个儿子:秦泉、秦潮、秦湘、秦洪,其中秦泉、秦潮两位都中进士。小娄巷光华照锡城。小娄巷秦氏于秦东田一支之外,还出了一名进士,就是秦大治。


在一个半世纪内,小娄巷里秦家接连出了4位进士:秦鐄、秦泉、秦潮、秦大治,小娄巷真成了进士巷了。



家族文献《锡山秦氏献钞》中有这么一句,大意是说,康熙年间,寄畅园的主人秦德藻(1617—1701)曾在鸣珂里的家宅,办了60岁的寿宴。“鸣珂里”有注释,即“无锡小娄巷旧称”。据说,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历史文献中,有关小娄巷秦氏的最早记载。寄畅园第一代园主秦金是“西关秦”,不过,在雍正年间,也就是第三代园主秦德藻手上,寄畅园一度被被没官。两场官司后,当园发还时,由秦氏家族中最富有的“河上秦”斥资白银3000两,照旧营构,独立鼎新,保存古园,厥功甚伟。否则,寄畅园也许都不姓秦了。这也是“河上秦”对世界名录级别的江南古典园林寄畅园作出的贡献吧。


秦楷(1770-1839),咸丰以后,他是居住小娄巷修俭堂的一枝,仍在这里读书奋进。秦楷为人正直,勤俭持家,好学,教子有方,诗礼传承,后裔中出近代名人甚多。


秦焕(1813-1892 ),秦楷之子。道光十八年秀才,光绪三年举人,廪贡生,名塾师,在小娄巷50号建福寿堂。1856至1868年,长期在河南开封等地从教。同治年间任官句容县训导,兼署教谕,授修职郎。平生笃信理学,潜心研究,身体力行,为乡里所尊重。同治初,锡城为太平军占领,好多百姓出逃到河南,秦焕给于援救。他又为书塾捐资经费,光绪初年,与族人恢复无锡秦氏义塾,培养清寒的族内子弟,并送给老师的礼物或酬金,认真指导学生。他持身俭约,持家严谨,门庭肃然。著有《小学直解》、《水竹轩诗又集》、《水竹轩诗钞》、《秦氏丛谈》、《游梁录》、《梓里录》、《句曲公余录》等。《水竹轩诗钞》由无锡裘廷梁序,从序中可见秦焕生平事迹及当时社会情况。


秦毓鎏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先后与苏曼殊、黄兴等人组织革命团体,曾任华兴会副会长,1911年,他率人在无锡起义,成立了锡金军政分府,被推为总理。他出生在秦观后裔这样一个思想开明、文脉悠长的书香门第,少年时期的秦毓鎏“勤敏好学”、“喜浏览新学书报”,很早就将个人命运和时代环境息息相关起来。


二十岁时,秦毓鎏考取了上海的“南洋公学”,由于他倡议在校内举行孔子诞生纪念,而见恶于时任监院的美国人福开森,于是自请退学。尔后进入江南水师学堂,1901年肄业于该校,同年在同乡吴敬恒的介绍劝说下,前往日本留学,1902年入读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回国后在无锡筹办了无锡最早的公立师范学校—锡金公立师范。两年后应聘去上海《申报》馆任主笔,很有声誉。


袁世凯死后,在孙中山、黄兴等的斡旋下,1916年10月,秦毓鎏被释放出狱。1924年国民党改组,成立江苏党部,秦毓鎏任执行委员。1927年,北伐军抵达无锡,秦毓鎏被再次推举为无锡县县长,这是他第四次担任该职。在滚滚的革命洪流面前,秦毓鎏也不得不认输,1928年辞去了县长职务,悄然隐退,从此纵情老庄,不涉政治,直至1937年在小娄巷逝世,享年57岁。



小娄巷保存完好的秦家建筑主要有:秦焕的福寿堂(小娄巷50号)、秦毓鎏的佚园(福田巷8号)、秦楷的修俭堂(小娄巷46号)。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谈氏辉煌,今已不再。谈氏衰微之后,不少地方为秦氏所有。清嘉庆年间居住在小娄巷的秦琦,有竹枝词咏“谈都宪”一首曰:

“四世簪缨都宪家,文章事业竞增华。

绣衣坊下呜呵里,寂寞荒祠夕照斜。”


小娄巷46号为修俭堂,是秦楷于乾隆末年,从谈氏后人手中购得的数间旧屋,现存五进,其中的二进(小厅)三间的屋基系南宋谈氏所建,保持了修俭堂的原貌,也是今存小娄巷最古之建筑,渊源悠久。除上述二进(小厅)三间为修俭堂外,余屋为清末至民国建筑。


小娄巷50号的福寿堂建造于清乾隆年间,秦家后人在此居住至今。1911年,曾任孙中山秘书的秦毓鎏在此策动了无锡金匮江阴光复;老宅主人秦毓钧是著名报人,曾任上海申报、时报主笔,写有寄畅园考,为早期新闻界的著名人士,后任无锡县立图书馆馆长。福寿堂天井小院的牡丹是四大名品之一的“洛阳魏紫”,今年见花86朵,最大的一朵直径达近30厘米,开花量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福寿堂东侧有一条长约百米的备弄。这条长长的通道就是被戏称为时光隧道的,现在无锡仅存的长达百米的备弄了。这就是江南大户人家特有的备弄。深宅大院里的备弄,是宅中的小巷。明代有位苏州人文震亨在他的《长物志》一书的“室庐”篇中,就说过“忌旁无避弄”,避弄就是指的备弄。他认为一个大宅第是不能没有备弄的,那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佚园小景



佚园建于民国初年,其园主为秦毓鎏,《佚园记》中秦毓鎏自己说到五十岁时,身体渐渐开始生病,这正是上天惩罚他的方式(此正天之所以佚我也),所以把这个园命名佚园。佚园是无锡私家园林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与其他无锡私家园林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其营造私家园林的核心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在园林的布置与营造艺术上也有许多的共同之处。本文将从佚园的发展历史、相地、建筑、理水以及细节处理等几个方面来探索无锡私家园林营造的一般规律。



佚园为秦毓鎏故居中的私家园林,位于小娄巷之中,福田巷17-18号。据史载,小娄巷是世代名门望族谈氏、秦氏、孙氏和王氏聚集之地。所以,当时的佚园应该处在一个比较优越的地理区位上。



其“养疴读易” 之地即为佚园,据其1929年所作《佚园记》中记载:



园在福田巷之南,其住宅之西北隅,广不及二亩,中有土岗,岗之麓,石虎蹲焉,故名“石虎岗”。岗高处为台,名曰“隐弅(音焚,丘高起貌)台”最宜秋宵玩月,台下为洞,通东西之喉喉也。洞之南,拾级而上为朱樱山,山半樱桃,为其父所殖,花时绯英满枝,璀璨耀目。山腰石径绕之,蜿蜒以达于巅。登其上,东望城墙雉堞参差,风帆往来城外,历历可数。西望惠山峰峦起伏如列翠屏,似陈笔架,烟云变幻朝夕殊景,山色岚光,尽收眼底。山腹砌石为泉,曰“枣泉”。泉上枣树荫之,雨后水溢,循涧东流,抵石穴而下流,悬如匹练,曲折以通于池。池上石梁垮之,曰“观瀑桥”。立桥上听泉流潺湲,穆然有深山太古之思,不觉身在城市也。遵池而北,右折进月洞门,即澄观楼之前庭,庭中小具花木竹石之胜。楼三楹,上为卧室、书斋,为夏日起居之所。楼下曰“坐忘庐”,时会宾客,宴游于此。入后轩,启西侧门出,通于竹净梅芬之榭。榭之北为菜圃,方广可二亩余,杂种桃、李、杏、梅、石榴、玉兰、樱花、木樨、海棠、杨柳、梧桐之类。寒菜一畦,青葱可爱,冬日用以佐餐,胜于肉食。榭南临池,一镜莹然,游鱼可数。下阶缘池右行,经石虎岗以至双峰亭,亭旁有古石鼎,可焚香,可煮茗,宋庆历年物也。亭面石,石之大者有二,曰“畏垒峰”、“瑶芝峰” ,,高愈丈,其势巉屼,耸峙林间,如鹤立鸡群俯视侪辈,有昂首天外傲视一切之慨。旁罗诸石,若拱若揖,若后生小子趋待于前。峰后有修篁丛桂掩映其间。逾径西北即朱樱山西麓,松柏成林蔚然深秀。



名将王赓及书香门第

(当选3院士)

嘉乐堂(原万备堂)

小娄巷17号




世居无锡莲蓉湖地区,锡城北门外江阴巷,大河池沿岸一带的王氏也是大户人家。他们定居无锡已有好些好些年头了,距今起码七百年,迁锡始祖是王异,又名思裘。王氏也是为躲避北方战乱由太原而来的,但不过,王氏迁居于城中七箭河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的事。那时,王家在崇宁路40号—46号至小娄巷17号和19号中段购置谈家“万备堂”,并将其楠木厅易名为王氏“嘉乐堂”,西侧跟孙状元宅第为邻,东侧跟许氏大宅相邻。


王氏嘉乐堂,自古有家训:“孝悌为田,廉耻为本,读书乃第一义”。小娄巷王氏后裔人才辈出,据查考,其科举题名者,有清末王蕴章。王蕴章(1884—1942年),是小娄巷王氏嘉乐堂后人清末太史王道平之子,十八岁时,壬寅乡试考中举人。科举废除,在应聘上海商务印书馆主编《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十年后去游历南洋,从南洋回上海后,历任沪江大学国文授授,又任《新闻报》编辑,擅写小说,为鸳鸯蝴蝶派的主要作家。


小娄巷王氏家族最出彩的要数民国时期:


从民国到近代,一连出了三名中科院士,王序、王迅、王选,三人同出自无锡嘉乐堂王氏。其中,王迅、王选二院士系亲兄弟。王序,1912年生,药物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迅,1934年生,表面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家。王选,1937年生,著名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


中科院院士王序(1912—1984),王氏第二十一世,幼年丧父,家境困难。他一直靠大哥供养,在北京读小学,无锡辅仁读高中,毕业后进入沪江大学化学系,1935年毕业。1940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医学院教授。早期测试中国草药射干、丹参、土大黄、益母草等的成份及结构。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中,开发了多种有效的抗癌剂。王序毕生致力于药学教育事业和药物研究工作,培养了大批药学科学技术人员。在学术上最突出的贡献,是对生命科学有关的核酸的碱基以及核苷、环核苷酸类化合物的研究,并在发掘中草药宝库方面做出了贡献。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江苏无锡人,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在IT界,直到今天,还没有任何人的研发成就,能和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相比。不仅不能相提并论,甚至都不在一个量级上。王选不仅是一名科学家,他还是一名程序员。方正第一代到第四代RIP里面90%的微程序都是王选写的。“为一个程序调不出来,为一个隐蔽故障不能发现,要死要活。”另一方面又要做大量的组织管理的工作,“那种劳累是难以形容的,比我现在到外头做做报告,人大开会要累得多。”王选之后,不会再有王选。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企业,王选用方正完成了他的科学商业化尝试。在这个过程中,王选有着充分的自知之明。他说:“他是有企业家头脑的科学家。但不是企业家。我个人更类似英特尔第一任创业者诺亦斯,我希望肖建国能成为方正研究院的格鲁夫,成为管理型的领导者。”


陆小曼第一任丈夫——王庚也诞生在这里,他家书香门第,祖上世代为官,到他父亲那一代家道中落。王庚少年放弃一切嗜好,立志苦读,他还是非常争气的。他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批职业军人,曾留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西点军校,与艾森豪威尔是同学,成绩为第12名,而艾森豪威尔在50名以后。他和徐志摩都师从梁启超。与19岁的京城名媛小曼结婚时,王正任教北京大学。王庚看中了陆小曼的美丽、看中了陆家中西融通、财力雄厚、陆小曼社交广博,这些都可能相助他开拓事业。不过,民国时期的国民女婿,又纠缠到了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复杂关系中,最终,成为民国最悲剧的男人。



小娄巷的“万备堂”真是一组传奇的建筑。最早“万备堂”由谈家兴建造;孙家搬来小娄巷后,购置了它的一部分;秦家与谈家有姻缘联系,因此秦也有“万备堂”宅左一偶;后来王家到此,“万备堂”又被买下了。呵呵,四大家族都齐了。有资料现实:“万备堂”及其花园有十公顷之广,号称“锡城第一花园”,它的范围从现在的小娄巷17号,往东直到现崇宁小学位置的旧时建有的“城隍庙”,我勒个去。


王家当时的“嘉乐堂”宅大院深,大门六扇,朝南临河,三级石台阶。大门前有照墙,东西开阔有五十多公尺,约九造进深,前后有门厅、小厅、大厅、楠木厅、主楼、仓厅、后花园舍屋等,后门直达小娄巷。


嘉乐堂宅内还有“重阳阁”,屋前有清代兵部尚书彭玉麟种植的银杏树,留下他闻名的诗文“多谢筵开重阳阁,我爱君家五老峰”。嘉乐堂后面的主楼“爱日楼”,有五个开间,由第十九世祖王谷生在清同治年间新建。后花园有仓厅晒场,假山和方池塘,山水绿树相映。假山有洞,顶上矗立太湖巨石“五老峰”。


建国前,小娄巷横街、风光桥、中市桥、大成巷、江阴巷等地聚居着王氏五十多户人家。王氏家族的主宅“嘉乐堂”在崇宁路小娄巷街区,家庙则在东门外吊桥堍。崇宁路王氏住宅群一直延续至1995年锡城旧房大拆迁。主宅地原址改建为公安司法办公大楼。


另外,古七箭河边上,也就是现在的福田巷的尽头,东林女子中学隔壁,还有王选故居,前几年还看到旧房子在的,不知道现在修复对外开放没有?呵呵。



一巷五弄一园多老宅多牌坊

“街--巷--弄--宅--坊”民居风格




在苏南地区经济发达的无锡这座繁华都市中,有一条保存着900多年历史的古背街小巷——小娄巷,这条小巷是在城市建设拆迁改造过程中有幸被保存下来的,是无锡老城区内现存历史最久、面积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巷弄之一。


小娄巷为东西走向,全长近300米。规划建设的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项目西起新生路,东到小娄巷横街,南临市公安局,北迄福田巷。,是无锡一条历史内涵十分丰富的巷子,至今依然保存着:“一巷、五弄、一园、多宅、多坊”的空间格局。


小娄巷街区的清代建筑,其建筑风格体现了“街--巷--弄--宅--坊”江南城镇居民的传统肌理,它所代表的历史民宅风格,为这块“才”地所特有。


这巷就是小娄巷它是街区的主轴线;园就是秦毓鎏旧居的佚园;宅是大宅院,小娄巷才子以前生活的地方;坊是皇帝为那些对世人有伟绩所立的牌坊,有九座之多;这些前面都叙述了不少哈;“五弄”则为南北走向:接小娄巷的福寿堂百米弄、少宰第弄、接大院弄的佚园弄及无名弄,东西走向:接新生路的大院弄。



往期内容

别错过

阿拉啫是弄堂里厢长大咯上海宁(下)

鲜为人知的无锡20多座“资本家园林”

在水一方的“姑苏十二娘”--苏州女子的样子

南京梧桐树下有着讲不完故事的那些路街巷

细品江南古典私家花园(15)刘庄·国宾馆

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吴侬软语说常州




    微信号:suhang-style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