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强者总是容易双标?

达叔一 达叔天演论 2023-02-09

这是达叔的第834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掌握流量或甘当流量的工具,都是致富之路 ,写的是见了一个知识星球里的星友,搞别墅装修的。

在酒店大堂,一个小时,聊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达婶问,你什么话题都瞎写,你对人家的业务,懂么?

达叔说,不懂。

他对自己的业务很懂,但是自己做到瓶颈期了,所以开始出来见陌生人,想找外来的和尚,给他念念经。

所有的咨询公司、设计公司,对雇主的业务懂么?

大概率没有雇主本身懂,但很多人就是因为在自己行业里,做了很多年,懂的太多,反而就被禁锢住了,觉得所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1


比如,在特斯拉之前,很多车企都在想尽办法,降低油耗,从几十升降到10升,再降低到6升。

然后,突然就有个人站出来问,能不能彻底不用油?

直接把油给废了,改用了电。

这个人不懂内燃机、油耗之类的东西,但是他好像更知道第一性原理,觉得油、气、氢、电,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提供动力。

既然如此,就不用在一个参数上死磕,但是这个逻辑,对于一个内燃机的工程师来说,可能就是从来没想过的问题。

再比如,前些天达叔在粤东,打车去拜访潜在合作者,时间还早,就拉着医疗的朋友,在楼下坐一会,吹吹风。

达叔问,你觉得咱们这个工作,好不好?

医疗说,非常好。

比以前做药,好了上百倍,你我都是吃过那些苦的,所以都很珍惜这些工作,业务好、增长好、整体的环境也好。

更关键的是,整体市场很大、可腾挪的空间很多,不至于把自己逼近死胡同,能相出很多办法。

太多人,没有经历过外部的捶打,所以就矫情、堕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

达叔说,那就好。

我在担心,我是不是太长时间没看外面的世界,已经不懂人心、人性了。

人干一个事情太久,就容易丧失激情,甚至会高估自己,仿佛这个事离开自己,就转不了,但经常是被打脸的。

而高估自己的另一个弊端,就是去其他地方挑战自己,结果很快脸都被打肿了。

医疗说,我在外企待过,也在医疗创业公司做过,绝大部分人都把创业公司,浪漫化了。

而事实上,创业型公司的坑,无限多,九死一生都是轻的,甚至很多教授比我们销售都能吹牛逼。

把一个压根就不能量产的技术、参数,吹上天了,结果一到市场上,碰了一鼻子灰,挨骂的全是我们这些轻信了老板的家伙。

达叔问,这些教授在临床,最懂得一线的痛点,手里也有最直接的数据,如果没有必然的把握,也不会想着创业。

医疗说,逻辑和现实,差距还是很大的。

比如,你们外企天天喊着要倾听客户的声音,但客户给你们反馈了很多的声音,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和判断,都是个体的需求

你们真的会倾听,真的都会有回应和改进么?

很少。

为什么?

一种解释是外企傲慢,这是基于情绪上的判断

另一种解释是,个体的需求,并不能代表大多数,评估下来市场不够大,或者投入太大、难度太大、回报太小

这是基于利益上的判断。

如果每个客户的意见,你都听进去,都跟着客户的意见改,去创新,那你公司肯定得挂掉。

很多人只听过客户是上帝,却从来没学过,客户也可能是魔鬼,翻开宗教或神话故事,两者都有破坏力,甚至前者更多,毁天灭地


2


但是,再换一个角度,这个痛点不是客户的声音,而是你自己发现的,自身的感受,你还会自己否定自己么?

不会。

而且身边人即使告诉你,你这个想法不靠谱,难度大、市场小,不适合做创业的项目,你压根也不会听的。

为什么?

因为有心灵鸡汤告诉你,一个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的,我这么牛逼的发现,要是轻易被人认可了,那还怎么去创业?

然后,就把自己绕进去了。

达叔说,关于信不信,该信谁的,我前些天在厦门开会,有一天晚上拉着家伙聊天,也聊过这个话题。

我问他,这个新玩意,好做么?

厦门面露难色的说,我问了身边的一些朋友,说这个东西,不太好做,竞争很激烈。

达叔说,我给你讲了狗血小故事,说一个老爷爷给了孙子一块手表,让他拿到对面小店去卖,孙子说小店开价20美元。

爷爷让孙子再拿到旁边商场去卖,孙子很激动回来说,能卖200美元;

然后,爷爷让孙子拿着手表去古董店去卖,吓坏了,说这个手表,能卖2万美元。

手表,还是那个手表,但是在不同人的眼里,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找对合适的人。

这样的故事,我们以前听起来,和小马过河一样,甚至都会觉得幼稚,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绕出其中的陷阱?

告诉你不好做的,是谁?

厦门说,是几个做非公的经销商。

达叔问,生意做多大?

厦门说,最大的一个亿左右。

达叔问,业务主要构成是什么?

厦门说,做低值耗材,诊断试剂,还弄了一个小工厂,生产一些塑料医用配件,这个占大头。

达叔问,现在摆在你的面前,有两个人,给出了两个完全相反的意见。

一个是全球最顶尖的医疗集团,派出最顶尖的团队,耗时很长、调研全国,花了几个亿的真金白银,选了这个方向,选了这个产品,让你去做;

另一个是,做非公医疗的渠道商,压根就没进入过医疗诊断的主航道,也没做过主流产品,甚至他的目标客户,都不是你的客户。

然后,一张嘴就把你的项目,给否定了,打击了你的士气。

前者看好,后者看空,你觉得你该相信谁的观点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你是不是很清晰的知道,自己应该选前者,后者是瞎胡闹的。

但是,在你自身没掌握这个思考框架的时候,前者是不出现在你面前的,后者就是你平时遇到的家伙,甚至密度还很高,都来否定你的。

你就又绕不出来了。


3


达叔问,买过爱马仕的包、劳力士的表、奔驰的车、梵克雅宝的项链没?

厦门说,没有,最后一个听都没听过。

达叔说,你没听过、没买过,甚至你看一眼,都觉得是智商税,这辈子都不会成为他们的顾客。

但是,丝毫并不妨碍他们是世界顶尖品牌,而他们会因为你的否定、你的不买,而改变策略么?

不会。

在他们眼中,你不买,只是因为你还不够有钱,还比较穷,或者缘分没到,不是他们的错。

而他们的目标,也不是所有人,你去奔驰当老板,会为了和本田抢客户,把本田打价格战么?

那么一个品牌,就被你玩崩了。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既是品牌的策略,也是人生的策略,满大街的姑娘你只能带走一个,满大街的客户,你也不可能全部服务的。

剩下的呢?

可能都是否定你的。

然后,有一些人被这些家伙否定,就病怏怏的蔫了,觉得自己人生废了,自己手里的产品废了。

但是另外一帮人,是越战越勇的,压根就不搭理别人的否定,你们懂个毛,总能给自己找点理由,继续乐观的战斗着,每天自己给自己打鸡血。

更关键的是,你看我前面写的内容,仿佛要劝你要听人劝,后面写的内容又是不要听他人瞎说。

两者之间,是矛盾的。

那该怎么办?

这就是我们每天脑海里,要经常上演的戏码,一个道理、一个事情,我们正着说、反着说,都能找到充足的论据么?

如果可以,你就成熟了,你就会用辩证法了,被别人忽悠,就不容易上头了,而忽悠别人,就轻车熟路了

很多人都痛恨别人双标,但在现实中,双标又是所有强者的本能策略,只有一个标准的家伙,才是最底层的

那这种思考的能力,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

从小抓起

达叔在知识星球里,已经搞了12期微天使投资,其中第6期,是投了一个教经济学的家伙,叫齐亮。

他之前做了一个课《童话里的经济学》,达叔推荐过,广受好评。

最近齐亮又正在推一个作品,《财富与美德:给孩子的10堂幸福课》:

讲创造力、好奇心、想象力、专注力、同理心、乐观、坚毅、自控、社交等,不仅讲了逻辑,还分享了一些实践方法。

如果家里有孩子,可以学习一下。

不要等孩子长大了,再掉进无数的坑里,被到处忽悠,趁小的时候,多学几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变成一生的习惯。

关注达叔,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达叔新书,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购买一起《唤醒自己》


达叔星球推出4个项目:微天使投资+达叔编辑部+脱单项目+工作推荐,4300个慢慢变富的人,每多100人,涨价100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