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公司的发展,是不是都伴随着离职潮?

达叔一 达叔天演论 2023-02-09

这是达叔的第847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你手里的船票和这场待命名的风暴 ,探讨了一艘大船上,不同舱位的人,生存率差异问题。

随后的方案是,作为个人,要多关注升舱,不要天天吓唬自己,是不是在泰坦尼克上。

今天从南昌,回到了上海。

达婶问,你这个比喻,是否严谨?为什么不是换船?

达叔说,如果我把时间、征程比作大海,把一个个经济体比作船,把欧洲比作旧时代,把美洲比作新世界。

那全球200多艘船,绝大部分的船,都是在旧世界的海边,捕个鱼而已,他们这辈子就没想过穿过大海,就没想过要改变秩序,更没想过打造一个新世界

结果是什么?

就是不会经历大海,更不会碰到冰山。

你真的想从一艘星辰大海的游轮上,换到一艘周边打鱼的渔船上去么?

渔船的上限太低了。

更重要的是,那些中途喊着要换船的人,都是没有能力换船的人,才喊的最凶。

而真正有能力换船的人,都默默的换好了,然后还拼命摆手说,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否认三连。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1


达叔以前,写过一个超级大公司,在历史上有过几次离职潮,即使最近40年,都有好几次。
第一次,公司开始开门和全世界其他公司做生意,老板和公司副总,分头出去拜访其他公司。
很震惊,发现公司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然后,要开始要向对方公司学习,组织经验交流,甚至开始允许员工自由流动,也允许员工跳槽去其他公司。
结果是什么?
公司里的中高层、年轻人、学霸、先进工作者,尤其是开过天眼,看过其他公司业绩水平的,很多都跳槽了。
但仔细看一下具体构成,这帮离职的人,在其他公司有亲戚、有朋友、有老熟人,公司人事部一旦松口,他们立马就走了。
第二次,是公司领导和新员工吵架,对公司发展有不同意见,老板把新员工揍了,公司门口,大家都看到了。
隔壁很多公司,把合同都停了,新员工又出现了很大一波离职潮,都跑到对手公司去了。
那个时间点,对手公司的实力,是我们公司的近百倍,那样的离职潮,难道不是更让人绝望么?
对公司影响非常大。
当时就高管问董事长,这些有钱、有才、有志向的高管、年轻人、有钱人,全都跳槽了,咱们公司怎么办?
要不要,让人事部把离职窗口给关掉,不开离职证明?
董事长说,支持离职,鼓励回来,来去自由
人家为什么离职?
就是因为我们表现的不好,赚不到钱、或者受了委屈,年轻人对未来悲观。
我们不让他们离职,会怎么样?
他们也不会好好干活,甚至还会消极怠工、在公司里搞破坏,那就大度点,让他们走。
离职跳槽了,到其他大公司,就一定能有更好的发展么?
不一定。
在我们这,他们受的委屈是一二三,跳槽到其他公司,他们受的委屈是四五六,只是委屈的形式不同,不可能不受委屈
如果在其他公司,受委屈了,他们会怎么样?
可能会回来,也可能不会回来。
回来还是不回来,这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公司,能不能取得良好发展,所以要大度一点,要来去自由,尊重所有人的选择权。

2


第三次的离职潮,发生在公司上市之后,公司很多员工、中高层,尤其是有原始股的,都变得有钱了。

这批人,太明白自己公司是干啥的,业务是怎么回事,哪些业绩是刷单刷出来的,脑子里全是自己公司的缺点。

一个公司的内部人,永远比外部人,对自己的公司更悲观,全世界的公司都是如此

客观的去看其他公司,英司、法司、德司、日司、美司、俄司、印司,几乎就没有一个不乱的,这些公司里的员工,各有各的悲观。

然后呢?

这个大公司里又有一批人,就把股票、期权、公司旁边的房子,全部卖掉,掀起了一批离职潮。

前面这三次离职潮,每隔十几年,就会发生一批,所以站在公司管理层的角度看,是没啥大不了的。

更关键的是,看离职时间点、看离职人的具体构成:

前三次离职潮的时间点,分别是公司极其弱小、弱小、刚刚上市的时间点,公司现在的家底,比前面三次都要厚,技术积累、资金积累,都要厚很多。

前三次离职潮的人员构成,有公司中高层、大面积高学历新员工、第一批代理商致富赚钱的人。

相比这一次离职潮,在构成上有什么变化?

高学历的比例在变少、技术人员比例在变少、有钱代理商的数量占比和第三次差不多。

在存量市场里占比都是下降的,这个点,非常重要。

前三次,人才少、技术少、资金少,公司弱小的时候,离职几十个人,可能公司就开不下去了,但这个公司还是挺过来了。

等公司壮大了,变成行业第二,各行各业人才、技术、资金储备都足够了,离职一些人、带走一些钱,是动摇不了公司根基的。

为什么?

还是看人员构成。

离职的人,有些是公司里拍小视频的、有些是包工头、有些是赚到一定钱,想金盆洗手、落袋为安的。

这在任何一个公司,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公司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得调整业务线,就得调整组织架构。

比如,阿里在变成行业龙头之前,就在组织架构上,做过很多调整,发生过大面积的离职潮,其中的十八罗汉都有闹的不愉快、离职的。

还有老板要做阿里云,请了一个人叫王坚,从2009年开始搞,不断招人、不断有人离职、全公司都认为这个事干不成,这个王坚是骗子、马老板是个疯子,浪费那么多钱。

最后等事办成了,王坚在分享会上,哭的稀里哗啦。

那些离开王坚、离职的年轻人,有错么?

也没有。

就是一个艰难的故事,你选择信不信,仅此而已。

华为在发展过程中,很多部门也在不断调整,新增、砍掉、培养的年轻人离职创办公司,专门和华为对着干,最后被灭掉。


3


现在这批在网上,不断悲观的人,放在前面三次离职潮里,可能会更加悲观,因为当年底子更薄、离职的人更多、和对手公司差距更大。

我们这代人,但凡一直上网,就一直处于悲伤、生气、郁闷的状态,网上的戾气就一直很重。

但很多人在网上骂完娘,就去和客户喝酒、赚钱、搂着姑娘KTV唱歌去了,回到家第二天,到网上继续骂。

骂的都是事实,而且也都是该骂的,但忘了看事实上的结构

这个公司要关上门么?不想做生意了么?不愿意进步技术了么?不给技术人员更好待遇了么?

全都不是。

我们眼睛不要只盯着最近的离职潮,而要去思考,前面三次的离职潮,如此孱弱的公司,是怎么没倒闭的?

想清楚这个问题,是需要理论角度的。

比如,如果你的公司,只有10个人,一口气离职了8个,你公司还开的下去么?

大概率就崩了。

但是你的公司,有1万个人,即使一直不赚钱,勉强维持在盈亏平衡线,一口气离职了800人,你公司会倒闭么?

不会。

而且,一旦你公司的人才通道打开、能够不断提拔年轻人、新鲜血液能够上来,这些离职的人,让出的位子,反而可能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

站在这个角度看,一个没有离职潮的公司,反而可能是没有活力的,未必都是负面的。

在全世界200多个公司里,面对离职潮的问题,不止是我们这个公司需要面对,其他所有公司,都要面对

比如,欧洲的很多公司,高管的家人也都在美国,来欧洲这边就是打工的,赚了钱,也会去美国公司养老。

而在200多个公司里,公司CEO、高管、有钱人,在自己公司赚钱,最后到美国公司养老,这是全世界都存在的现象。

不是我们独有的。

问题是,绝大部分公司的员工数量、人才数量不够多,走了一批,剩下的就是战五渣了,扛不起各个行业的建设。

然后,这些中小公司就只能发展某一个业务,而我们这边的大公司,可以同时发展很多条业务线,就是人口基数大、人才足够多

再提供两个视角:

第一个,我们公司出去的人才,在其他公司,就一定能受到重用,一定有良好发展么?

如果没有,会不会回来?

事实上,就是有很多掌握技术的人,回流比例这些年是在上升的,你不承认,就是不客观,至少在我们医疗行业,达叔看到就是这样

第二个,我们公司以前没钱,挖不到其他公司的人才和技术,现在我们公司非常有钱。

其他公司的人也是人,掌握的技术,在他们公司也是打工的,也会收买、也会偷偷干私活、甚至也会离职,也会被挖到我们公司来

这些手段,英国对荷兰干过、德国、日本对英国干过、美国对德国干过,外面看到的是离职潮,内部看到的可能是定向挖人潮

那前面这些宏大的叙事,真的是你关心的,真的是你怨气来源么?

不是的。

你的主要怨气,你能感受的,主要就是你带着口罩。

口罩一旦摘下来,你立马该吃吃、该跳跳,怨气和负面,一下就没了,甚至立马开始吹厉害了我的公司

你哪里会真的关心离职潮?

而口罩,一定会摘下来的,甚至只需要半年,然后你会做点什么,你准备好了么?

关注达叔,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达叔新书,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购买一起《唤醒自己》


达叔星球推出4个项目:微天使投资+达叔编辑部+脱单项目+工作推荐,4300个慢慢变富的人,每多100人,涨价100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