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信行业研究及2022年投资策略:关注景气赛道的互联互通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方证券,张颖)

1. 行情回顾与未来展望

1.1 行情回顾:通信指数涨幅落后,部分景气子行业表现较好

截至 2021 年 11 月 29 日,中信通信行业指数下跌 0.83%,在全部 30 个中信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 第 19 位,整体表现相对一般。业绩方面,去年一季度通信行业业绩受疫情影响程度较大,导致去年前三季度业绩一般,2021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0%,在全部 30 个中信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 25 位。

在通信子板块中,能源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板块表现突出。能源互联网方面:通信行业下游将被重新定义,景气行业(如能源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将催 生新机遇,储能、海上风电等板块的快速建设带来高增速;物联网板块,物联网应用日趋丰富,连接数持续加速发展,带动了应用终端及上游模组企业 的业绩增长。


1.2 未来展望:重新定义下游,关注景气赛道的互联互通

伴随着数字化的推进,通信的下游已经不局限于运营商及云计算:伴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及智能 化的进程推进,通信行业在更多的细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信行业的下游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 电信通信及数据通信领域,而是在更多的细分景气赛道,发挥着重要作用。对 2022 年展望,我们 总体持乐观态度,相对看好能源互联网,物联网,5G 以及云产业。

能源互联网:“双碳”背景下,智能电网的建设带来相关通信产品及网关的机会。在储能领域,风 电与光伏的波动性衍生储能需求,部分 IDC 公司依托储能技术积累快速布局新赛道。在新能源建 设领域,能源与通信交互催生新机会。双碳背景催化海上风电及光伏行业的发展,带来相关行业高 速增长。物联网:物联网产业链分为四个层级: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随着传感设备成本的不 断下降,5G/Wifi/蓝牙等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物联网生态的建设布局,下游应用的不断丰富,物 联网产业链规模将不断壮大。同时,多项政策法规的出台,以及巨头企业的广泛参与,都成为物联 网快速发展的动力。

5G:从 5G 产业链中上游来看,未来一到两年依旧是我国 5G 建设的高峰期,5G 投资确定性较强 且整体保持高位,5G 产业链上游设备商以及中游运营商将受益于 5G 建设及 5G 带来的收入增长。从 5G 产业链下游来看,随着 5G 建设的不断推进,5G 应用将逐渐从萌芽状态转向成长状态乃至 成熟状态,随着 5G 杀手级应用的不断孕育,5G 潜力将不断得到释放。云产业:短期国内云计算巨头资本支出波动,长期仍具备较大发展空间。在云计算渗透率不断提升, 云业务收入整体稳健的大背景下,国内云计算巨头的资本支出有望迎来进一步复苏,我们对长期空 间看好,且对云产业链整体的景气度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明年四条赛道均存在重要的投资机会。(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 能源互联网

2.1 边际变化:新能源占比提升及传统电网智能化

新能源占比提升:2021 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产业焦点,国家能源局、国务院等机构颁布多项相关 政策推动新能源占比提升。2021 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 11% 左右,未来几年新能源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传统电网智能化发展:电网智能化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个环节。电网智能 化,也被称为“电网 2.0”,它以高速双向的通信集成网络为基础,通过传感、测量、控制、决策 等先进技术,实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等目标。电网智能化涉及发电、输电、变电、配 电、用电、调度六个环节以及通信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通过传感 器连接资产和设备,以提高电网的数字化程度;二、收集并整合相关数据,实现信息集成;三、对 已有数据进行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智能电网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实现安全生产, 为日常生活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驱动电网向智能化转变:为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 力企业纷纷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题的新型电力系统。然而,新能源发电具有受季节影响较大、电 压不稳定、输电技术和输电安全要求高等特点,传统电网难以实现较好的接入效果,因此随着新能 源应用的逐渐广泛,对于智能电网的配套需求也变得愈发强烈。

2.2 看好的细分方向

2.2.1 电网智能化: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的应用推动智能电网发展

现状:智能电网引领提升阶段基本完成。2009 年,国家电网发布智能电网规划,将 2009-2020 年 分为规划试点、全面建设、引领提升三个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时任国家电网总经理认 为,坚强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智能则是坚强电网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经过数十年的投资建设,截至 2020 年,我国智能电网三步走战略已经完成,基本全面建成统一的 坚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产业链上游为发电环节,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和不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游为智能输电、智 能变电、智能配电环节;下游则为用电环节,可分为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和居民用电。其中配电网 作为电力系统中直接与用户相连的部分,其智能化改造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电网进入“十四五”新阶段,配电网建设成为重点。2021 年 3 月,我国出台“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随后,国家电网 表示未来五年计划投入 3500 亿美元,用于电网转型升级,其中配电网建设投资超过 1.2 万亿元, 占电网建设总投资的 60%以上。就在 11 月,南方电网的发展规划也新鲜出炉,“规划”指出十四 五期间南方电网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 6700 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南方电网也将配电网建设列为工作重点,规划投资达 3200 亿元,接近总投资的一 半。

2.2.2 储能:风电与光伏的波动性衍生储能需求,部分 IDC 公司拥有储 能技术积累

新能源占比提升下储能的刚需:储能是解决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间歇性及波动性,促进消纳、减少 弃风、弃光的重要手段。截至 2021 年 11 月 22 日,全国共有 20 省要求配置储能,配置比例基本 不低于 10%,其中河南、陕西部分要求达到 20%。配置时间大部分为 2h,其中河北市场化并网规 模项目要求达到 3h。



部分 IDC 公司在储能侧拥有技术与能力的布局,这为公司布局能源相关业务提供优势。英维克产 品及服务涵盖数据中心温控、数据中心集成及总包、机柜温控、电子散热及液冷温控,公司紧随国 家政策抓住市场机会,凭借十余年专业设备环境温控行业的经验积累,快速布局储能市场;科华数 据依托军队装备物资采购、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蓝星化工集团等供应商资格,快速拥有智慧电能、 云服务、新能源三大业务体系。

2.2.3 新能源建设:海上风电与光伏建设,推动行业景气

双碳背景催化海上风电行业高速发展,海上风电迎来平价与并网加速阶段,这将推动拥有海底光缆 制造的核心技术企业将乘势而上。相关领域的涉足企业包括:1) 中天科技依托自身在海缆生产、研发、敷设等业务优势发展海上风电业务:2017 年,公司成立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招商重工签订合同打造海上施 工重器“两型三船”,进军海上风电工程施工领域;2019 年,中天科技旗下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已经在江苏大丰海域陆续完成 了海上风电风机基础施工和风机吊装施工;2021 年,中天科技结合自身海洋业务优势,助力海上风电“盐城样板”建设。

2) 亨通光电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利用自身综合优势,紧抓海 洋产业发展机遇,布局海上风电相关业务。2021 年 11 月底,湛江徐闻 600MW 海上风电项 目与揭阳神泉一 315MW 海上风电项目相继并网,即国家电投在粤首期 915MW 海上风电项 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两项目所有主缆均由亨通提供,且揭阳神泉项目中两回 220kV 超高 压海缆敷设施工及连接风机的海缆施工均由亨通海洋工程施工团队完成。(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 物联网

3.1 边际变化:上游模组价格降低、下游应用丰富、生态布局日趋完善,物联网连接数不断提升

产业链成熟、上游原材料成本降低,模组价格有大幅降低。无线模组主要通过将芯片、存储器等元 器件集成并对外提供标准接口,来实现终端的通信或定位功能。在物联网产业链日趋成熟、芯片国 产替代进程加快从而使模组企业成本降低的双重因素作用下,2G/3G/NB-IoT 等模组的价格已实现大幅降低。尤其是 NB-IoT 模组, 2017 年其价格还在 100 元左右水平,2018 年底到 22 元以下, 2019 年价格已与 2G 持平,甚至更低。5G 模组方面,除了产业链成熟带来的价格下降,另外随着 出货量的增加,上游芯片等原材料边际成本降低,因此预计 5G 模组的价格也将有所降低。


产业链下游应用日趋丰富。经过数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联网应用从蓝图变为现实,比如共享经 济中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无线支付设备、无线网关,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无人 机、机器人等工业物联网应用,食品溯源、农田灌溉等农业应用,车辆跟踪、智能驾驶等车联网应 用。下游应用的不断涌现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物联网产业的繁荣。

巨头纷纷加大物联网投入,进一步加快商业化应用推广。2021 年 4 月 17 日,首款搭载鸿蒙 OS 的智能汽车阿尔法 S 正式上市,意味着华为将智能汽车纳入其生态布局中。不久之后的 6 月 2 日,华为正式发布 HarmonyOS 2.0,该操作系统可以实现 PC、平板、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多种 设备的连接,是 IoT 通用的操作系统。下游应用日趋丰富、生态不断完善,加速物联网连接数增长。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物联网 连接数的底层支撑。

3.2 看好的细分方向

3.2.1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落地+政策端助力,共同驱动车联网加速 发展

5G C-V2X 终落地,赋能车联网。V2X(车用无线通信技术)是将车辆与一切事物相连接的信息通 信技术,其中 V 代表车辆,X 代表任何与车交互信息的对象,其交互的信息模式包括车与车之间 (V2V)、车与路之间(V2I)、车与人之间(V2P)以及车与网络之间(V2N)等等。V2X 主要包括两种通信方式,DSRC(专用短程通信)以及 C-V2X(蜂窝车联网)。DSRC 于 2010 年被 IEEE 提为正式标准,由美国主推;C-V2X 是 3GPP 标准,由中国主推。C-V2X 包含 LTEV2X 和 5G-V2X,其中 LTE-V2X 标准可向 5G-V2X 平滑演进,具有良好的向后兼容性。



与 DSRC 相比,C-V2X 具备诸多优势,如支持更远的通信距离、更佳的非视距性能、更强的可靠性、更高的 容量等。此外,基于 802.11p 的 DSRC 技术需要新建大量 RSU(路侧单元),而 C-V2X 基于蜂 窝网络,因此可与目前的 4G/5G 网络复用,额外的部署成本较低。2020 年 7 月,5G R16 标准冻 结,5G 凭借其优异性能可支持 V2V、V2I 等众多车联网场景的应用,5G-V2X 技术也将逐步落地, 加快智联网联汽车的发展。

政策端助力,车联网加速发展。2018 年,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 划》,提出分阶段实现车联网产业发展的目标,第一阶段是到 2020 年,实现车联网用户渗透率 30% 以上,第二阶段是 2020 年后,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 5G-V2X 逐步实现规模化商 业应用,实现“人-车-路-云”高度协同。2020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等 11 个部委共同发 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 2025 年,LTE-V2X 等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区域覆盖,5G-V2X 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在部分超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接着,2021 年 4 月,住建部、工 信部联合发布通知,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 6 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 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

“5G+车联网”商业化应用开启。5G 将极大丰富车联网的信息服务、安全出行 和交通效率等各类业务,比如基于 eMBB、uRLLC、mMTC 三大典型场景,分别可以提供车载 AR/VR 视频通话、AR 导航、汽车分时租赁等信息服务类业务,驾驶实时检测、行人防碰撞、车辆防盗等 驾驶安全类业务,以及全景合成、编队行驶、车位共享等交通效率类业务。

4. 5G

4.1 边际变化:先慢后快,5G 整体建设平稳推进

全球范围内的 5G 建设全面开展。根据 GSA(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 2021 年 8 月中旬, 全球 137 个国家和地区的 461 家运营商已经在 5G 上进行了投资,包括了试验、 5G 牌照获取、规划部署、网络部署和发布。其中,来自 72 个国家和地区的 176 家运营商已推出 一项或多项符合 3GPP 标准的 5G 服务,67 个国家和地区的 166 家运营商已推出符合 3GPP 标准 的 5G 移动服务,34 个国家和地区的 63 家运营商推出了服务 3GPP 标准的 5G FWA(固定无线 宽带接入)或家庭宽带服务。



目前已有 13 家运营商推出商用公 5G SA 网络(另外还有 1 家待确 认),另外有 45 家正在为公共网络规划/部署 5G SA,23 家运营商参与测试/试验。2021 年,移动、电信、联通全年预计的资本开支分别为 1836 亿元、870 亿元、700 亿元,除移 动上半年开支 860 亿元,接近全年资本开支的一半之外,电信和联通上半年开支占全年开支比重 分别为 31.0%和 20.4%,进度远不及预期。从资本开支结构来看,电信和联通在 5G 网络方面的 开支同样未达到预期,比如联通 2021H1 的移动网络开支占比为 32%,而 2021 年全年计划投 入一半资金用于移动网络的建设。

此外,根据运营商中报披露,电信和联通维持 2021 年计划不 变,比如中国电信预计全年自建 5G 基站 18 万站,而上半年仅仅完成 5 万站,因此预计下半年 5G 建设将会加速。这一点从运营商 7 月份以来的多次集采中也能窥见,比如 2021 年 6 月底, 移动发布 48 万站 700M 主设备的集采招标;2021 年 7 月,电联发布 24.2 万站 2.1G 主设备 的联合集采招标。此外,鉴于 5G“整体平稳”的建设基调,预计 2022 年 5G 建设节奏仍将继续 保持。伴随着 5G 建设步伐的加快,5G 用户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2 看好的细分方向

4.2.1 运营商:5G 助力 ARPU 值回升,发力产业数字化业务形成新的增 收引擎

运营商业务主要分为移动通信业务、固网及智慧家庭业务、政企业务和其他共四类业务。从营收拆 分的角度,虽然三大运营商服务收入的披露口径稍有不同,但整体上可以划分为四大类:移动通信 业务(To C)、固网及智慧家庭业务(To H)、政企业务(To B/G)、其他。分业务来看,移动、固网业务 ARPU 回升,步入增量同时增收的良好局面,产业数字化业务动能 强劲。

移动通信业务:提速降费压力期已过,5G 拉动用户价值提升,引领质效规模发展。根据中国 移动披露数据,2021 年 H1,公司 5G 用户 ARPU 值为 88.9 元,比迁转前提升 10.0%,展望 2022 年运营商用户 ARPU 值预计将随着 5G 渗透率提升继续增加;固网及智慧家庭业务:千兆宽带网络的升级、智慧家庭业务的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固网业务 量质齐升;智家应用价值逐步凸显,对宽带综合 ARPU 的贡献持续提升;政企业务:三大运营商积极推进“网+云+DICT”融合发展,聚焦云网融合,同时疫情激发企 业数字化转型意愿,政企业务逐步成为增收引擎,IDC、专线、云、物联网等细分领域均迎来 高速发展。

4.2.2 主设备:5G 主设备市场竞争格局良好,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主设备市场竞争格局整体良好,头部主设备商市场地位稳中有增。国内方面:2021 年依旧是 5G 规模化建设的大年,受运营商投资进度波动影响,上半年主设 备商市场略显低迷,下半年重回显著增长通道。整体来看,主设备市场依旧保持华为+中兴双 巨头的格局,合计份额超过八成。以 2021 年中国移动招标结果为例,华为及中兴的份额均有 所提升,合计份额从 2020 年的 86%提升至 91%,相比之下,爱立信的空间被大幅压缩,份 额骤降 9%,诺基亚则重回中国主设备市场,但也仅拿到 4%的份额。


海外方面:受美国贸易限制,2020 年下半年,华为在全球 5G 通信设备市场的份额有所下降, 但仍处于优势地位,中兴则从零开始,2020 年 Q4 份额提升至 10%。

国内业务板块毛利率迎来显著改善,海外业务板块主设备商专注健康经营。国内方面,5G 建设逐步形成规模效应,毛利率进入提升通道。建设初期,5G 产业链尚未成 熟,前期投入的研发等各项成本处于高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链成熟后带来成本下降, 目前毛利率已进入提升通道。以中兴通讯为例,2021 年前三季度,中兴通讯综合毛利率从 2020 年的 31.61%提升至 36.82%,超过 5 个百分点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运营商业务毛利 率的提升。预计,2022 年毛利率将继续实现稳步提升,主设备商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海外方面,主设备商 5G 业务先发优势明显,“聚焦提效、稳健经营”。2021 年上半年,毛 利率下降主要是受国际家庭终端产品、国际手机产品等其他业务影响。5G 商用以来,中兴通 讯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和渠道投入力度,持续优化海外主流产品、主流市场格局,逐步提升自 身的竞争地位。同时,借助在 5G 业务上的先发优势,以及国外 5G 新建等市场机会,对优势 产品进行格局优化,实现健康经营。



5. 云产业

5.1 边际变化:短期国内云计算巨头资本支出波动,长期仍具 备较大发展空间

短期:反垄断政策导致国内云巨头资本支出有所下滑。2020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作为 2021 年要抓好的重点 任务之一,要求健全数字规则,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 力,坚决反对垄断行为。在 3 月 13 日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 数字中国》中提到“依法依规加强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明确平台企业定位和监管规则,完善垄断 认定法律规范,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六篇《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里专门设置了《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一节,提出“坚持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完善 竞争政策框架,构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的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并再次提及“加大反垄 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力度,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短期监管趋严造成国内云巨头资本支出的下滑:21Q2阿里CAPEX迎来显著的边际改善,达125.19 亿元人民币,同比虽下降 6.4%,但环比增长 62.8%。腾讯 CAPEX 仍待复苏,21Q2 为 69.36 亿 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26.7%,环比下降 10.3%。



5.2 看好的细分方向

5.2.1 云视频:疫情常态化下视频会议也将成常态,绑定巨头的龙头企业

受益 云视频会议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种新型会议形式,其通过“云”+“端”的方式实现,与传统自 建式会议系统相比优势显著。传统会议系统以本地的 MCU(多点控制单元)为核心,将三方以上 的会议室通过 MCU 接入会议。若包含高清要求或并发数极大的情况下,甚至需要专网支持系统。且前期投入费用及维护费用高,可扩展性较差。与之相较,云会议系统的路由解析服务器等管理平 台在云端,用户只需要通过各种终端(会议室、电脑、手机等)使用账号接入,因而接入方式灵活, 系统扩展性较好。收费方面,采用 SaaS 的收费模式根据使用量按需收费,企业无须支出高额的 系统搭建开支和日常维护 IT 系统团队的费用,因而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绑定巨头的云视频龙头企业将受益:互联网巨头因其巨大的渠道优势、资源优势及规模优势,流量 变现能力突出,其云视频平台有望在标准通用的会议场景中占据绝对优势,因此绑定巨头的云视频 龙头企业预计将从中获益,进而行业有望迎来适度集中。此外,硬件实力突出的玩家可能通过绑定硬件和云平台的销售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而考虑到整 个行业垂直细分领域较多,下游需求广泛,需求差异明显(如安全保密性、与特定场景的适配等), 部分玩家可能深耕特定领域,利用自身的定制化服务和渠道优势等开展差异化竞争。5.2.2 IDC 和光模块:政策趋严,马太效应渐强

(1) 政策趋严,行业头部市场份额占比预计将提升:安全与能耗层面的政策逐渐完善:2019 年 7 月 22 日,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关于发布《云计算服 务安全评估办法》,严格监督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安全性、可控性;2020 年后,由于 IDC 对于电能 消耗较高,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已制定相关政策鼓励 IDC 行业绿色化发展。

随着监管趋严,行业内头部企业预计将逐渐吞并老旧 IDC 设施的市场份额:根据中国信通院及 ODCC 数据,中国三大运营商依托网络带宽、机房资源等优势,在 IDC 市场份额中占比超 60%, 但三大运营商超过一半的数据中心为自用。其余的市场被第三方数据中心厂商主导,主要为满足北 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对于数据中心的需求。随着 IDC 市场空间的增加,第三方数据中心厂商也将 获得营收增长空间,行业马太效应逐渐增强。


(2) 底层逻辑依托数据量增长,行业龙头将持续受益 全球数据量呈指数增长,全球及中国的公有云市场规模亦随之高速增长。IDC 市场规模增量确定, 行业龙头受益明显。数据量的爆发持续推动 IDC 市场规模走高,维持 IDC 市场的高景气度。IDC 和光模块与云计算景气度相关,云计算的需求将拉升 IDC 与光模块的需求。中国 IDC 市场规 模增速高于全球均值,且在疫情与新基建政策的双重催化下,未来 IDC 的渗透率将提升,中国 IDC 市场的高景气度将持续。结合政策监管下行业的马太效应,头部运营商及云厂商将持续受益。

6. 重点公司分析

6.1 威胜信息:数字化+物联网,构建低碳友好高效的能源互 联网

科创板能源互联网上市第一股。威胜信息成立于 2004 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能源互联网的企业 之一,2020 年 1 月公司登陆科创板,是科创板能源互联网上市第一股。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电网、 智慧能源(水/气/热)、智慧路灯、智慧安防/人防等领域提供物联网综合应用解决方案,主要产品

为电监测终端、水气热传感终端、通信网关、通信模块及智慧公用事业管理系统,产品贯穿物联网 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其中通信网关为公司核心产品。营收净利双增长。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3.0 亿元,同比增长 24.45%,实现归母净利 润 2.48 亿元,同比增长 18.85%。从主营产品构成来看,包括网络层、感知层、应用层在内的全系 列业务全面持续增长,营收分别为 8.31 亿元、3.95 亿元、0.69 亿元。从主营产品市场构成来看, 国内国际业务均高速增长,尤其是海外市场,实现营收 1.36 亿元,占比 10.53%,同比大幅增长 349.38%。



6.2 威胜控股:三大业务条线共同增长,拥抱智慧电力市场

中国智慧计量、智慧配用电与能效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供货商。威胜控股于 2005 年在港交所 上市,是中国首家在境外上市的能源计量与能效管理专业集团。其先进智慧计量业务主要包括:全 系列智能电能表、智慧水表、智慧燃气表、超声波热量表;各类配电仪表、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全 系列能源数据采集终端、负荷管理终端、用户管理装置;计量自动化系统及各类应用系统与服务, 能源数据挖掘。智慧配用电与能效管理业务主要包括:40.5kV/12kV 全系列高压开关设备;12kV 智慧化开关设备;35kV/10kV 全系列继电保护装置;10kV 配网自动化终端;面向电能质量治理与 新能源友好接入的电力电子应用装置;智能配用电系统、工程及服务;节能服务等。

三大业务齐增长,海外市场增速快。2021 上半年,电 AMI(电智能计量解决方案)业务收入 7.31 亿元,同比增长 3%。通信及流体 AMI 业务实际为威胜控股子公司威胜信息具体承担,2021H1 实 现营收 8.15 亿元,同比增长 28%,新签合同金额达 11.61 亿元,截至 6 月 30 日在手合同金额达 人民币 18.41 亿元 ;ADO(智能配用电系统及解决方案)业务收入 5.20 亿元,同比增长 53%, 电网客户的订单金额逾人民币 4.07 亿元,非电网客户订单金额录得逾人民币 4.01 亿元。海外市场 实现营收 2.48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66%。

6.3 移远通信:无线通信模组龙头,广泛应用于众多智慧场景

无线通信模组龙头,深耕模组领域十年。移远通信成立于 2010 年,经过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业内 最大的蜂窝模组供应商,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在供应链、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诸多方 面均具有竞争优势。公司主营物联网领域无线通信模组及其解决方案的设计、生产、研发与销售服 务,产品涵盖 2G/3G/LTE/5G/NB-IoT 等蜂窝模组、WiFi&BT 模组、GNSS 定位模组以及与模组配 套的各类型天线,广泛应用于车载运输、智慧能源、无线支付、智能安防、智慧城市、无线网关、 智慧工业、智慧生活、智慧农业等众多领域。

下游订单持续放量,营收和利润显著增长。2021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 43.16 亿元,同比增长 72.82%;归母净利润 1.33 亿元,同比增长 91.61%。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 74.76 亿元, 同比增长 77.66%;归母净利润 2.37 亿元,同比增长 89.53%。公司营收的增长主要得益于 LTE 模 组、 LPWA 模组、车载模组、 5G 模组等业务量的提升。


6.4 广和通:20 余年物联网技术积累,奠定业绩增长基础

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和无线模组供应商。广和通成立于 1999 年,并于 2017 年在 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无线通讯模组产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自主研发并设计了高性能 5G/4G/LTE Cat 1/3G/2G/NB-IoT/LTE Cat M/安卓智能/车规级无线通信模组,同时为电信运营商、 物联网设备厂商、物联网系统集成商提供端到端联网无线通信解决方案。经过 20 余年的 M2M 及 物联网技术积累,公司已能为几乎所有垂直行业提供物联网通信解决方案和定制化方案。

营收稳定增长,海外业务发展迅速。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 27.44 亿元,同比增长 43.26%;归母 净利润 2.84 亿元,同比增长 66.76%。2020 年公司的海外业务增长迅速,实现营收 18.70 亿元, 同比增长 61.37%,收入占比由 2019 年的 60.52%增加至 68.17%。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 收入 28.54 亿元,同比增长 45.03%;归母净利润 3.23 亿元,同比增长 44.45%。

6.5 美格智能:智能模组龙头,定制化能力出色

智能模组龙头,同时不断丰富传输模组产品序列。美格智能成立于 2007 年,并于 2012 年通过 4G 模组切入无线通信模组行业,目前主营业务为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 4G LTE、NB-IoT、Cat-M、4G LTE-A、5G Sub-6G、5G 毫米波、Wifi 6 等各类型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解决方案,4G/5G FWA 固定无线接入设备及相关技术开发服务,主要应用于新零售、金融 支付、智能网联汽车、车载安防、物流扫码、人脸识别、共享经济、5G FWA、智能家居等领域。



6.6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5G 助力 ARPU 值回 升,发力产业数字化业务形成新的增收引擎

2021 年前三季度,三大运营商回归价值经营成效显著,营收、利润实现稳步增长。1)营业收入方 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营收分别为 6486 亿元、3265 亿元、2445 亿元,同比增长 12.9%、12.3%、8.5%;2)归母净利润方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归母净利润分别 为 872 亿元、233 亿元、57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9%、24.7%、18.6%。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营 收保持双位数增长,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归母净利润快速提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1年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电子行业研究及2022年投资策略:需求为王,赢产品者赢市场

  2. 电子行业投资策略: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深化,汽车电子引领增长

  3. 电子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汽车电子、半导体、元宇宙XR、

  4. 电子行业研究及2022年投资策略:能源变革奏响电子行业新篇章

  5. 电子行业100页深度研究:结构性创新不断加强,关注重点细分赛道

  6. 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研究:景气度上行叠加国产化率提升

  7. 半导体行业深度研究:2022景气延续,重点关注平台扩张

  8. EDA软件行业深度研究:国产EDA的奋起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文琳阅读》    有态度、有品位,阅读带来快乐,做时间的朋友,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