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制菜行业专题研究:C端渗透提速,老字号餐企顺势发力

(报告出品方:国信证券)

预制菜行业概览:发展早期,格局分散

概念界定:预制菜方便省时,分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类

预制菜方便省时、健康营养,且能保质保量。预制菜,又称预制调理食品,一般指以各类农、畜、禽、水产品为原辅料,配以调味料等辅料(含食品添加剂),经预选、调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半成品,通常预制菜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贮存或运输,供消费者或餐饮环节加工者简单加热或烹饪后食用。广义预制菜涵盖净菜、速冻面米、速冻火锅料等多种产品;狭义预制菜偏菜肴产品,主要包括调理肉制品、半成品菜肴及成品菜肴。于个人而言,预制菜免去了买菜、洗菜、切菜等程序,降低烹饪难度,帮助节省时间,且能保证一定的口感,便利不会做饭人群;于餐饮经营者而言,预制菜能更大程度节约人力、空间和原材料成本,提高效率以及丰富产品种类,一定程度上保证食品质量和口感的稳定性。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预制包装菜肴》规定,预制菜根据食用方式可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四大类。其中即食食品可以直接食用,如腌制熟食等,主要面向 C 端销售;即热食品需要加热后食用,如快餐料理包、自热火锅等,主要面向 B 端餐饮企业与 C 端销售;即烹食品和即配食品均需自行入锅加工或烹调,如调味过的牛排和生鲜切配菜等,即烹食品主要面向B 端和 C 端零售,即配食品主要面向 B 端餐饮企业。本文主要针对即配、即烹、即热类预制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2021 年中国预制菜市场中市占率较高的细分产品主要为即热类和即烹类,主营即烹领域的预制菜企业数量最多。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 年即热类和即烹类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分别为 2800 亿元和 2600 亿元,市场份额分别为51%和47%(基数不含即食品类)。而根据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主营即烹类/即配类/即食类/即热类产品的企业分别占 44%/25%/17%/14%。

中国的预制菜产业链由上游的原材料供给,中游的工厂加工处理,以及下游的B端、C 端消费者串联而成。预制菜产业链上游主要为食品包装加工制造企业和食品原料来源和食品初加工企业(禽畜水产养殖屠宰企业、农作物种植企业、米面粮油和蔬菜初加工企业,以及调味品制造企业等),上游养殖、种植等标准化程度高的企业参与预制菜生产可有效降低成本。产业链中游主要为预制菜加工企业,以净菜、半成品菜的生产加工为主,可以分为自产自销的预制菜企业和委托代工生产预制菜的企业,常以冷链物流配送至下游。产业下游主要为各类消费端口,如经销商和线上电商等。

行业规模:万亿级市场,C 端渗透较低但占比逐步提升

近年来,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19-22 年 CAGR 达 20%,渗透率(预制菜市场规模/餐饮市场规模)相比日美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根据艾媒咨询,2022 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 4196 亿元,同比增长 21.3%,19-22 年CAGR 近20%,发展迅速,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 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此外,相较于日本和美国,中国预制菜市场的渗透率较低,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中国经营报,《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提到,至21 年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 10%—15%,预计在 2030 年将增至15%—20%,市场规模将达到 1.2 万亿元;而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中国预制菜产业仍有较大扩容空间。

预制菜销售渠道包括 B 端和 C 端两类,B 端市场注重成本最优,C 端市场注重品质与性价比。预制菜最初是为餐饮企业提升备菜效率而催生的产品,当前预制菜市场主要以 B 端为主,如连锁餐厅、乡厨、酒店等,核心价值是餐饮端标准化以及后厨烹饪便捷化,B 端核心诉求在于通过预制菜实现后厨降本增效,价格敏感度较高,同时注重品牌的履约能力。预制菜 C 端渠道指食品企业或者餐饮企业在工厂完成预制菜加工后,通过餐饮门店、电商平台、商超等渠道销售给顾客,核心价值是购买及烹饪便捷、性价比、食材品质,常应用于家庭餐桌和一人食场景。

B 端贡献规模主力,但 C 端占比不断上升、渗透潜力大。从规模体量看,现阶段以餐饮市场(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及食品加工市场为主的B 端市场为主力。据我们估算,当前我国 C 端预制菜渗透率近5%,提升潜力较大。疫情三年预制菜逐步从餐饮后厨走向家庭餐桌,C 端消费关注度大幅提升,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C 端占比由 2017 年的 15%提升至 2021 年的20%。

竞争格局:疫后预制菜行业入局者众多,产业链玩家各有优劣

行业分散,疫后行业红利释放推动企业加快入局。根据头豹研究院,2020年中国预制菜行业 CR10 仅 6.7%,其中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均在2%以下。行业进入壁垒不高,下游分散、不同地域餐饮消费习惯不同、区域属性明显。疫后行业红利释放推动企业加快入局: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 年,每年成立且仍在业或存续的中国预制菜企业主要维持在 12 家左右;2022 年呈现井喷式增长,年内新增 164 家预制菜企业。

1)按产业链划分,中游预制菜加工企业可以分为五类,包括上游供应商企业、专业预制菜加工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零售企业和餐饮企业。

中游各类参与主体中,传统速冻食品企业占据较大比例。在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中,传统速冻食品企业上榜最多,占榜单一半以上;餐饮行业占比22%,上游供应转型企业行业占比 18%。

2)按渠道布局划分,To B 为主的企业在规模优势下成本管控更强、To C为主企业则更需具备消费洞察力、有望享品牌溢价。当前 B 端为主的玩家分三类:一是上游供应转型企业如龙大美食、国联水产等,具备原材料优势与规模化生产优势,成本管控力强;二是传统速冻食品企业如安井食品,擅长标准品打造且渠道分销能力较强。三是专业预制菜企业,如蒸烩煮、绿进等,专攻料理包市场/酒店菜,多为对应小 B 客户,有一定区域竞争力。C 端为主的玩家分三类:一是主攻线下的专业预制菜企业,因菜系丰富&运输半径受制,多为区域型,农贸市场与社区店为主要渠道,发展相对稳健,规模10亿上下。二是线上生鲜电商,供应链资源禀赋,依托精细化前端用户数据&技术创新、强化产品研发,推出大单品持续夯实品牌力,借自有前置仓及线下门店布局满足即时配送,且逐步将预制菜提升至战略地位。三是餐饮企业转型,以食品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优势在于品牌知名度较高,产品口味把控力更强。伴随 C 端渗透提速、更多企业加码,原 B 端为主的企业也逐步有所布局,BC端兼顾成为趋势。

预制菜能否跑通C 端?

预制菜 C 端市场驱动力强,但受外卖市场替代性影响,且目前消费者满意度略差;但潜在客群体量大,未来随健康升级与技术升级及行业标准完善具备较大潜力。目前预制菜主要通过 B 端进入消费者口中,C 端具备驱动力但占比相对B端较小,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是国内外卖行业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且相对发达,在推动预制菜 B 端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抑制 C 端规模扩大;二是目前处于预制菜发展初期,存在口味、价格等要素难以触动消费者的问题;三是消费者教育不足,对预制菜的认知存在偏差,且存在较多反面案例进一步降低消费者信任。我们认为预制菜 C 端市场具备较大潜力,一是 C 端潜在客群庞大;二是消费者愈发重视健康升级,预制菜可以替代部分外卖需求及填补外卖未触达场景,C 端市场有望扩大;三是随技术升级预制菜品质提高,减少消费者不满;四是随着消费者教育强化,叠加行业标准完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上升。

预制菜受众画像:一二线城市、职场女性、有娃,没时间/不会做

从消费群体特点来看,中国预制菜一二线城市、女性、在职消费者居多,以中青年和已婚人群为主。城市分布来看,预制菜消费者多居于经济发达、时间成本较高的一二线城市,根据艾媒咨询,2022 年预制菜消费者中,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消费者合计占比 72%;性别来看,女性占比 61%;已婚消费者占比79%,已婚已育消费人群占比近 70%;年龄方面,消费者年龄集中在当职年纪范围,22-40岁消费者占比 87%,近一半消费者在 31-40 岁(80 后);从社会身份来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2 年中国预制菜消费者多为职场人士,占比65%。综上,预制菜主力消费者画像:一二线城市、女性、有娃、有工作。

没时间/不会做是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主要原因。根据2023 中国中式餐饮白皮书,节省时间为预制菜的最大购买理由,选择占比超过70%;和省时接近的是“省事”,因为不喜欢做饭和不会做饭而购买预制菜的消费者合计占比超过60%。多数年轻人做饭技能退化,而做饭前序工艺复杂耗时,且难以获得成就感,预制菜对C端用户的价值,便在于解决了前序准备工作,把烹制这一峰值体验留给了消费者。

居家就餐场景依然存在,预制菜高效、易操作特点有望满足部分消费者烹饪热情。根据艾瑞咨询,超 70%消费者持较高烹饪热情,注重生活仪式感。31-40 岁消费者在家烹饪频率相对较高,根据《2022 年中国连锁餐饮报告》,超过80%的消费者每周至少做 1-2 次饭,约 50%的消费者每天至少做一顿饭;在31-40 岁的消费群体中,约有 1/4 的人几乎每一餐都亲自做饭,约 27%的消费者每天做饭次数在1-2次,超 3 成消费者平均每周做饭次数在 3-5 次。

阶段特点:消费者教育初期,口味/食品安全/性价比待提升

目前 C 端预制菜处于培育初期,多数人愿意尝试但满意度偏低导致复购不足;部分消费者认知不足,且有较多反面案例进一步增加其顾虑,整体接受度不高。较多消费者愿意尝试预制菜,但不达预期导致复购较低,其中口味和食品安全及性价比是主要问题。根据江苏省消保委调查,超八成(81.97%)消费者有购买预制菜的经历,仅 18.03%的消费者从未购买过预制菜。愿意尝试预制菜的人占比较高,但从满意度来看,表现不够理想,影响复购。据京东超市数据,2022年平均每个预制菜用户购买 1.6 次,处较低水平。消费者购买预制菜后遇到的问题类型多样,根据艾媒咨询,口味一般、性价比低、实物与图片不符占比较高;性价比及食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关注重点,61.8%的消费者希望预制菜价格更加实惠,53.3%的消费者希望可以提高菜品卫生。此外,预制菜种类相对较少且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消费者选择需求,降低消费者体验。

部分消费者认知不足,加之预制菜食品问题频发,进一步增加其顾虑。消费者存在固有认知,根据江苏省消保委调查数据,消费者不购买预制菜,主要是对菜品质量、在途运输环境、口味等存在顾虑;另外,有超四分之一的人不购买预制菜是因为没有购买渠道或者没听说过。除此之外,预制菜消费问题多发,进一步增加消费者顾虑。2018 年央视 3.15 晚会曾曝光过一家生产料理包的黑作坊,生产环境污浊不堪,后陆续揭露了一批严重违规的预制菜企业。根据江苏消费网舆情监测系统数据,2022 年 1 月 1 日-2 月 10 日,江苏全省关于年夜饭预制菜的舆情共计 56948 条,其中敏感舆情 1883 条,主要集中在菜品质量及价格问题、实际货品与宣传内容不符、货品运输问题及售后问题等方面。此外,根据艾媒咨询,54.5%的消费者表示曾遇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仍有欠缺,进一步降低消费者信任。

驱动一:城镇化+家庭小型化+女性劳动参与率提升

疫情提升人们消费方便速食的概率,预制菜也因此从餐饮企业后厨走向人前。根据《2023 中国中式餐饮白皮书》,疫情期间 90%以上的餐饮企业发力零售产品,其中 91.6%的企业出售半成品和预包装食品。根据央广网,2021 年双11,预制菜跻身天猫新生活研究所发布的“10 大趋势单品”之列;与此同时,2021 年双十一期间,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在内的预制菜销售火爆,成交额同比增长2倍左右。此外,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等措施推动外卖消费占比提高,从2019 年的12.4%提升至 2021 年的 21.4%。

城镇化水平提高,预制菜消费市场群体有望扩容。近年来,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越来越多人赶往一二线城市工作和生活,快节奏助推预制菜和外卖等方便食品的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2 年我国城镇化率达65.22%,较2010 年提升15.27个百分点。高线城市的消费者工作压力较大,做饭时间有限,劳动者者每周周平均工作时长上升,而愿意在家务上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由 2017 年的 45.8 小时增加至2023Q1 的48.7小时,中国家务劳动时间由 2008 年的 103 分钟大幅下降至2018 年的86 分钟。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高线城市消费者将进一步增加,预制菜消费群体有望扩容。

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强化就餐的简易化诉求,推动预制菜、外卖发展。随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及优生优育理念影响,我国家庭规模不断收缩,单身潮、家庭小型化趋势越发明显,“一人食”逐渐成为搜索热词。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2021 年我国户均人口 2.53 人,跌破“三口之家”,且根据灼识咨询,2021年独居人口达 9200 万人。随着家庭越来越小,在家做饭的时间、食材和心理启动成本均越来越高,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外卖或者预制菜。根据2023 中国中式餐饮白皮书,截至 2021 年 10 月,美团一人食订单占比 55%,同比增长86%。

此外,我国劳动人口结构变化亦会推动预制菜的发展。根据2022 年中国连锁餐饮报告,中国家庭多为女主人做饭,占比 69%。而随着社会进步,女性劳动参与率提高,使得预制菜在家庭端的需求有所增加。

驱动二:技术升级提高口味还原,行业标准完善增强消费者信任

随技术升级,预制菜口味优化,帮助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有利于增加复购及渗透率。如前文所述,预制菜口味不达预期是消费者主要问题之一,亦是预制菜产业难点之一,一方面我国各地饮食习惯差异较大,难以打造全国性爆品;另一方面中餐对食材新鲜度、烹饪过程要求较高,许多复杂菜品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而对于餐饮来说,好吃是关键,因此技术创新尤为重要。当前预制菜行业已实现多种技术升级(主要面向重口味食品,还原“鲜度”的技术难度仍然较高),研发水平和冷冻技术的进步使得预制菜口味已接近餐厅水平,如真空慢煮工艺几乎完美保留食材本真味道,并能隔绝空气中的细菌,最大程度还原食物的色香味;信良记将“液氮速冻”技术用在麻辣小龙虾产品,急速锁鲜;盒马的淡水鱼去腥暂养系统取得两项国家专利,用于盒马宝鲜系列产品。

技术升级类预制菜消费可期。根据艾媒咨询,2022 年消费者对技术升级的预制菜消费意愿强烈,89.3%的消费者愿意为技术升级的预制菜买单,81.5%的消费者愿意花费金额高于目前产品价格 1%-40%购买技术升级后的预制菜;消费者对技术升级后的预制菜推荐意向较高(83.4%),愿意推荐给身边的人。随产品加工工艺不断创新进步,消费者购买热情将更加高涨。

此外,随行业发展,消费者认知逐渐普及,接受度有所提升。近两年来,“预制菜”这一概念在全国各地热度不断升高。根据百度指数,自2021 年年底,“预制菜”热度开始增长。根据微信指数,自 2022 年 7 月至今,“预制菜”在微信出现的频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居民对“预制菜”一词的好奇程度较高,预制菜相关知识得以逐渐普及,并带动居民尝试的欲望。

行业标准逐步完善,预制菜行业将逐步实现产业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有助于提升消费者信任。各级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截至 2023 年 6 月 29 日,全国共有135 项现行预制菜相关标准,其中地方标准 8 项,团体标准 90 项,企业标准37 项,推进产业标准化进程。

VS 外卖:客群部分重叠,流程把控强+场景覆盖广+同质价低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报告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报告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3年7月文章汇总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2022中国大模型发展白皮书

  2. 特种工程塑料行业研究:尖端塑料产品,需求爆发在即

  3. 2022年塑料管道行业研究报告

  4. 模具行业专题研究:大型一体压铸的技术核心

  5. 刀具行业深度报告:多因素共振打开行业空间,国产替代引领发展方向

  6. 滑动轴承行业研究:乘风而上,滑动轴承助力风电降本增效

  7. 2023年轴承行业深度研究研究报告

  8. 机器人力传感器行业专题报告:机器人高精度力控方案核心部件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民企迎大利好!国家发改委重磅发文,着手解决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来看详情

  2. 重大利好!刚刚,沪深交易所重磅发布!

  3. 最新解读!沪深交易所齐出招,有四大看点!"100+1"、优化交易监管…影响多大?下一步定了

  4. 外交部、商务部回击!

  5. 刚刚,美国亮出了重建全球秩序的终极底牌……

  6. 东北,洪灾太惨了,可能还没完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解散工作群、火速辞职!300万医药代表人心惶惶!

  2. 饶毅:西湖大学做了多数高校和科技机构做的不够的:任人唯贤,不建土围子

  3. 楼市不景气,中介改行卖起这个水果

  4. 律所偷税被处罚案例!你的律所有同样情形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