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务院金稳委再定调!刘鹤主持,六大举措推动货币传导机制服务实体经济

文琳资讯 2024-04-13

欢迎点击上方文琳资讯 关注!

导读:

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重点研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问题。

  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重点研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问题。会议由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刘鹤主持。

  会议认为,当前金融形势总体向好,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市场预期明显变化,金融机构合规意识增强,野蛮扩张、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初步遏制,金融风险由发散状态向收敛状态转变。但同时需要看到,我国经济尚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进入易发多发期,外部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需要积极稳妥和更加精准地加以应对。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在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条件下,面对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必须更加重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会议强调,做好当前金融工作,进一步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部署,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在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下,注意支持形成最终需求,为实体经济创造新的动力和方向。二是处理好宏观总量与微观信贷的关系。在把握好货币总闸门的前提下,要在信贷考核和内部激励上下更大功夫,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三是发挥好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用好国债、减税等政策工具,用好担保机制。四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大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格局。五是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领域中人的积极性,有成绩的要表扬,知错就改的要鼓励。六是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非法金融机构专项行动,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

  会议还研究了坚持结构化去杠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等重点问题。

     作者:李彦丽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网

延伸

阅读一

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气从哪里来?国社这篇评论讲透了

顾客在海南三亚海棠湾免税店内游览、购物(2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针对新问题新挑战作出一系列新部署,传递出坚定信心、稳定预期的强大正能量,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


中国经济航船,在劈波斩浪中不断前行。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逆流而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不畏浮云遮望眼”,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做好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大势,辨明趋势,凝聚共识,才能坚定信心、增强底气,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这是建设中的京张高铁工程官厅水库特大桥(2017年9月10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底子实,才能信心足。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气,在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从关键指标看,我国经济的底盘越来越稳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6.8%,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中高速区间运行,失业率和通胀率维持低位,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5%。


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这份“稳中向好”的成绩单,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科学和正确,充分彰显了党中央驾驭复杂局面的智慧和能力。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雄安新区白洋淀内的村庄(3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路径明,才能有定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气,在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从各地发展情况来看,片面追求经济高增长的少了,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多了。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5%,“压舱石”作用更加巩固;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蓬勃发展,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30%,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驶离位于江苏启东的船厂码头出港海试(6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有潜力,就有希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气,在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


我国区域发展空间非常大,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叠加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都孕育着巨大市场需求;我国有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上亿市场主体,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升级潜力,支撑内需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国家统计局测算显示,2008年至2017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105.7%。


这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动车运用所等待发车的高铁列车(2017年9月18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改革开放是制胜法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气,在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根本上靠的是改革开放。这次政治局会议提出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求落实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共建“一带一路”、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出部署。


在上海举行的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食品展商客商供需对接会上,参观者向展商工作人员咨询商品信息(6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这些决策和举措,再次宣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必将为经济发展激发新活力、催生新动力,也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把力量和智慧汇聚到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去,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程中行稳致远。


作者:陈子夏、鲁豫、李昂

本文来源:新华社

延伸

阅读二

被束缚的宽松:7月31日政治局会议的七个政策信号

2018年的年中政治局会议比以往来的更晚一些,2017年是7月24号,2018年是7月31号,这可能和总书记前段时间连续出访有关。虽然时间晚,但今年的关注度比去年高得多。一是国内政策处于拐点期,市场对宽松政策的走向存在很大分歧。二是国外贸易战处于高峰期,如何应对存在不确定性。总体来看,这次会议延续了近几年的风格,公报虽然简短,但干货很多,市场关心的问题基本可以找到答案。

第一,对经济的总体判断出现两年未有之变化,但并不像2014年那么担心下行压力。对经济形势的描述是“稳中有变”,打破了过去两年不变的“稳中向好”、“总体稳定”,因为过去两年的经济复苏周期的确结束了,二季度实际增速从6.8%掉到6.7%,名义增速跌幅更大,从10.2%掉到9.8%。不可否认,压力和上个季度相比大了很多。不仅因为国内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比如P2P爆雷、疫苗事件等),还因为“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中美贸易战)。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只是用了“稳中有变”这样一个从未用过的新提法,而不是像2014年底那样明确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当时GDP即将跌破7%的底线)。显然,在总体形势的判断上,中央看到了目前的下行趋势,但并不认为压力像2014年那么大。一方面,这次下行幅度、速度比当时差得远,2014年底GDP单季度下行0.3个百分点,这次只是0.1的波动;另一方面,现在的底线也比当时高多了,即便后两个季度持续下滑,今年保6.5%的目标也没有任何问题。

第二,重提“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2014-2015年那种大水漫灌式的货币宽松短期还看不到。从上次423会议结束到现在,市场一直在争论2018会不会重演2014年的大宽松,就等这次年中会议定调。近两年的宏观政策大体经历了两次拐点,第一次是2016年年中,提出“抑制资产泡沫”,政策从松转紧。第二次是今年一季度,没提“管住货币总闸门”,更强调“扩大内需”,从紧开始边际转松,于是我们看到了定向降准。这两次拐点略有不同,第一次很明确,是方向性变化,第二次目前存在分歧,到底是转向2014-2015那样的大宽松,还是适度微调、定向宽松,没有明确答案。

中央这次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永恒不变的主基调,但真正的门道在后面的具体政策描述里,上次是删掉了“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强调“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这次变化明显,重提“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也就是说:目前还是微调,不是转向,稳健的基调不能丢。至于新出现的“内忧外患”,更多的还是结构性问题,而不是周期性问题。所以中央特别强调要“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用结构性政策解决结构性问题,总量政策还是辅助,这和2014年有本质区别。

当然,政策能不能持续保持定力要继续观察,但客观来说,现在再去放水对经济是弊大于利。一方面,现在放水不会有效刺激实体。过去十年三轮大宽松,经济反应越来越迟钝。2008年第一轮宽松,两个季度见效,GDP从6.4%反弹到12.2%,反弹5.8个百分点,持续4个季度。2011年第二轮宽松,5个季度见效,GDP从7.5%反弹到8.1%,反弹0.6个百分点,持续2个季度。2014年上一轮宽松,8个季度才见效,GDP只从6.7%反弹到6.9%,反弹0.2个百分点,持续2个季度。

另一方面,现在放水会导致挤泡沫、去杠杆的努力付诸东流。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现在放水,流动性不会定向流向实体,而会像2014年那样涌向金融市场,制造新的泡沫和杠杆。有人说货币宽松可以去杠杆,但过去十年的现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每一次宽松都会让杠杆上一个台阶。十年前全社会杠杆率只有170%,2008年宽松后上升到190%左右,2011年宽松后上升到210%左右,2014年这一轮宽松后最高达到249%,而全球主要国家这个数字都在100-120%左右,最高的日本也只有200%。2016年货币政策收紧以来,去杠杆立竿见影。2016年杠杆率降到238%,2017年虽然又有所上升,但并未超过前期高点。如果2018年再次宽松,全社会杠杆率超过前期高点只是时间问题。

退一步讲,货币宽松其实不单是靠央行,关键还在于金融体系的信用扩张,这次金融机构、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手脚都被捆住了,宽松也会被束缚。央行把货币放到银行只是第一步,只有经过加杠杆,货币才能向外扩张。上一轮货币宽松靠的是金融机构、企业和地方政府一起加杠杆,原因是监管极度宽松,而现在条件完全不一样了,金融监管强化、地方债务管理强化,捆住了他们的手脚,央行放水,水也很难流出金融体系。

第三,宏观政策重心转向财政政策,可能成为结构性微调的主要手段。上次会议对财政政策没有单提,这次加了一句“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2014-2016年上半年,财政是很宽松的,中央的表述基本是强调“力度”、“更加积极”,2016下半年到2018年,财政一直是偏紧的,中央的表述基本是强调“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这次明显不一样了,重新强调财政要“发挥更大作用”,直接支出“扩大内需”,上次出现类似的话是在2014-2015年,当时紧接而来的是数以万亿计的PPP,是数以千亿计的专项建设基金,是说不清多少规模的政府性产业基金、引导基金。不出意外的话,2018的下半年我们也会看到更宽松的财政,形式上可能和过去相比更有针对性,专项债、专项资金、专项基金可能会增加,比如针对现在中央最着急的核心技术领域。

第四,供给侧改革重心有变化,特别强调补短板,去库存不提了,去杠杆有微调,去产能常态化,降成本弱化。最大的变化是上次会议没提补短板,这次放在第一位,主要是“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这和前面的积极财政对上了。去库存依然不提,因为显然现在已经不是问题。去杠杆有明显变化,上次没特别提,这次说了不少,坚定去杠杆这个说法不是重点,重点是强调“把握力度和节奏”,这和市场的感知一致,以强化金融监管为核心的去杠杆措施最紧张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接下来会常态化,甚至会有细微的放松,比如“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像资管新规这样的政策会有更多的缓冲期。去产能和上次说法有变化,上次是市场化法治化,这次是打通制度梗阻,一个意思,说的就是国企和地方政府刚兑下的僵尸企业。降成本上次点名了融资、用能和物流成本,这次没细说,主要是问题弱化了。

第五,改革开放方面重心转向开放,改革提的不多,开放力度更大、更具体。过去几年的会在这部分一直强调的是对内改革,国企、财税、金融基本每次必提,这次没提,主要是这几块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分歧,还是没找准发力点。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不出意外的加大了对开放的关注,有两点说的很具体,一是大幅放开市场准入,类似上半年金融业开放的政策会继续推进,二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今年11月5-10号举办,规格会比较高,不仅是主场外交、主动开放的窗口,关键是向外展示一下进口的肌肉,这是贸易战其他国家攻击我们的一个痛点。

第六,房地产再次进入政治局视野,对房地产不是好消息。房地产作为一个市场化产业,没有问题的时候不会进入政治局会议的讨论范围,一般政治局讨论房地产都是偏“紧”的定调,这次也不例外。一季度的时候房地产还比较稳定,所以423会议并没有提,但过去一个季度,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货币宽松的预期开始让很多人憧憬地产调控的放松,中央这次新加的一段话算是把这个预期浇灭了。“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中央的政策取向显然和2014年不同,2014年定向降准之后不久我们就等来了“930地产刺激新政”,但这次的930恐怕不会有了。

第七,和经济无关,但可能比前面六点都重要。这次会议的最后一段值得认真学习,核心是“政治性”、“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附:会议公告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上半年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


会议要求,第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第二,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第三,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第四,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五,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第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尽心尽责把各项工作做好,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靠严明的纪律作保证。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党章中充实完善了纪律建设相关内容,要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建设理论、实践、制度创新成果总结提炼为党规党纪。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章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的要求细化具体化,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管党治党存在的突出问题,扎紧制度笼子,实现制度与时俱进。


会议强调,要着力提高党的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突出出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要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严格依照纪律和法律的尺度,坚持纪严于法、纪法协同,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通过抓纪律避免党员干部犯更大的错误,这也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严格执纪考验着党员领导干部的忠诚和担当。要巩固和发展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常态化成果,下大气力建制度、立规矩、抓落实、重执行,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充分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本文作者: 管清友如是金融

本文来源: 如是金融研究院

延伸

阅读三

专家深夜挑灯研读!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出下半年经济工作哪些重大信息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

第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


第二,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


第三,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


第四,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


第五,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第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

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


上证报记者加班加点,连夜采访了多位专家,对会议传递出的多项政策信息进行了解读。

积极财政政策

或体现在减税和投资上

会议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


对此,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认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聚焦发力。扩大内需主要体现在减税和投资上,通过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为企业降本增效,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内需增长。

 

预计下半年还会出台更多相关举措。结构调整主要是补短板,财政政策是结构性政策,通过财政政策支持新动能的发展,发挥财政基金、PPP的支持作用,加快发行地方专项债。

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看来,下半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但与货币政策总量调控的方式不一样的是,财政政策更多的是结构性调整。

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要扩大支出规模和提升中央政府杠杆率,更多的是通过减税以及在执行层面加快支出节奏来实现,更侧重于结构性调节来确保流动性能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并起到扶持中小企业和鼓励产业升级的效果。 

下一阶段货币供给不会特别紧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货币政策的基调仍为稳健,没有发生转向。但值得注意的是“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述,这两者之间如何平衡?

 

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这两者之间不冲突。“把好”并不意味着“管住”,也就意味着下一阶段货币供给不会特别紧,为流动性合理充裕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强调“总闸门”,意味着货币政策不会大放水,政策方向没有发生转向。某城商行高管也认为,为了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大水漫灌的情形。

 

在前期货币政策的精准操作和边际松动后,目前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较好。曾刚指出,目前金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金融体系的资金没有办法顺畅流入实体经济,因此未来的工作重点是保持目前流动性状态,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在金融去杠杆过程中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从公开信息看,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已经行动起来。7月中旬,银保监会召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座谈会,对银行提出七项工作要求。

加大基建补短板

会议要求,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此表示,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减弱,消费虽然扮演经济增长稳定器的角色,但进一步拉动的空间不大。因此,下半年扩大内需主要需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基建投资成为稳增长的抓手。

 

他认为,目前,在环保水利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例如地下管廊建设等。此外,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基建依然相对落后,因此下半年政策调整过程中,这些方面都是补短板的重点方向。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也持相同观点。他分析说,基建要加大补短板的力度,高铁、高速、乡村振兴等相关的基建方向有望显著发力。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显著反弹,全年增速或达13%至15%。

据上证报记者观察,近期不少省份已经发布补短板重点项目投资计划。

 

比如,广东省发布了总投资额超过1.9万亿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大项目2018年投资计划。这其中,交通基建投资占比最大,投资额超过1.3万亿元。

 

江苏省在6月底也曾发布类似的补短板投资计划,要求确保年度投资3600亿元以上。江苏省发改委在通知中强调,加快铁路、油气管线等一批补短板重大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成都市近日也对外公布《成都市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未来3年,成都将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总投资逾1.5万亿元。

去杠杆方向不变

会议要求,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

 

“在今年二季度之前,去杠杆一直是经济工作的主题词之一。但现在政策层面的态度发生细微变化,去杠杆的大方向不变,但是要稳定地去,如果过度强调去杠杆,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对记者表示。

 

结构性去杠杆仍是主要方向。他进一步指出,需要去杠杆的主要是企业,其中又以国企和城投平台为主。

 

殷剑峰认为,2012年以来非信贷的信用高速扩张渠道被堵上,市场流动性明显缩减,反映在融资利率上,企业平均融资利率在8%-9%,基建房地产领域可能高达百分之十几,这大大高于名义GDP增速,如果这一高成本维持,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可能面临加杠杆压力。因此,需要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以及财政政策的实质性落实。

 

会议还提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其实,“金融难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根源不在金融层面,而是实体经济领域,包括国企改革、地方政府融资机制、央地财政事权划分等一系列制度不改革的话,金融很难服务实体经济。”殷剑峰表示。

 

“此次会议的另一大表述亮点在于六个‘稳’,其中稳金融的含义很广泛,和避免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有关。稳金融又要与稳外贸、稳外资保持平衡关系。”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这里也包含了稳杠杆的含义,在具体做法上,协调好政策出台时机,避免政策效应的叠加。

“下决心”三个字

凸显房市调控不放松

会议要求,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对此华泰宏观李超团队认为,本轮始于2016年房地产调控仍未结束,当前正处于向长效机制完善落地的过渡关键期,更需严格把握“房住不炒”原则,坚持“因城施策”的精准调控手段,营造有序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为长效机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我们预计地产调控政策短期不会转变,维持全年地产投资累计增速缓慢下行的判断。”李超说。

 “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是调控的核心内容,房价反弹必然引致政策管控。”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次会议,用“下决心”三个字形容了政策动向,再次说明调控常抓不懈。

 

他认为,这说明今年上半年房价略有抬头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管控继续有持续的内容。他预计,下半年各地会针对房企、代理商、中介、个人、供应商等房地产交易行为会有管控。

根据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住建部发布30城市巡查整顿房地产通知后,全国多城市密集开启新一轮房地产整顿,截至7月底,已经有40个城市发布累计超过40次房地产调控。

 

就在7月31日下午,深圳市规土委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规划国土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针对深圳房市出台了进一步调控措施,其中包括暂停法人单位购房,居民商品住房3年内禁止转让等。


对此,严跃进等人认为,此次深圳新规对“炒房”补漏洞,对其他城市的调控都有参考价值。

记者:林坚 梁敏 李苑 于祥明 李丹丹 金嘉捷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延伸

阅读四

中央用这18个字为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

7月的最后一天,中央政治局开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为下半年经济定调”。

今年以来,中央和国家层面针对经济形势召开了至少3次会议。和之前相比,本次会议对于目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发生了显著变化。而相应的经济政策,则随着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已经逐步作出调整。

本次会议特别提出了“六个稳”作为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中美贸易战致经济“稳中有变”

对于目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会议指出: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

而在今年4月23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当下经济的判断还是“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表示,这很显然是因为7月6日美国单方面挑起中美贸易战后,中国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受到了影响。

他表示,虽然中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做好了迎战准备,不过未来,贸易战仍存在进一步升级的风险。中国需要全面采取措施,降低不利影响。

提出“六个稳”意味着什么?

对于今年下半年经济,本次会议共提出了六点要求,关注度较高的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坚持去杠杆,以及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对于经济政策,中央是这样定调的: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最近已经有所调整。关注经济的朋友一定还记得,8天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

虽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原则没有根本改变,但国常会强调“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国常会当天,央行释放了5000亿流动性,《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分析中国已进入“稳杠杆”阶段,这次会议也被外界解读为“全面宽松”。

昨天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要求。此外,提出了“六个稳”和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要求。

徐洪才表示,今年上半年经济虽然总体平稳且总体向好,但出现了明显的局部不稳定。包括投资、消费的急剧下滑,外贸顺差急剧收窄,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等等。

他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的这“六个稳”,除了就业以外,都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而就业作为最基础的部分,被放到了首位。“就业充分才能保证老百姓收入充足、消费力强。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略微低于经济增长,这已经很久没出现了”,徐洪才说。

昨天除了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稿件,新华社还发布了7月17日,由习近平主持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的消息。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建议。

“六个稳”在两周前的座谈会上就已经被提出来了。昨天的会议在“六个稳”后增加“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徐洪才认为,这是基于人民币贬值、导致外资内资有撤退可能而提出的要求。避免大量资本外流,就能降低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有利于稳住局面。

重申房价和去杠杆

此外,中央还重申了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和遏制房价上涨的要求。

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

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这两点不妨再结合7月23日的国常会一起看。

央行释放5000亿流动性后,社会各界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担心5000亿再次流入房地产,二是担心艰难前行的去杠杆工作前功尽弃。昨天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求,算是给社会吃了一颗“定心丸”。

徐洪才则表示,这两点担心现在而言并无必要。虽然中国之前出现过“放水”后钱流向房地产推高房价的情况,但数据显示现在的货币供应是略有紧缩的,所以无需担心。但是房地产作为稳定经济的有力支撑,国家在遏制房价上涨的同时,也要防止房地产投资和居民住房消费的大幅回落。

对于去杠杆的问题,徐洪才认为党中央对去杠杆的态度其实没有变,只是从“降杠杆”变成了“稳杠杆”,以前节奏快一点,现在节奏慢一点而已。

最后,看下中央政治局对于下半年经济提出的其他要求:

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

本文来源:政知见

作者:周宇

延伸

阅读五

中央政治局定调下半年!透露八大信号,对楼市调控有重大表述变化,未提股市债市意味什么

每年7月的年中政治局会议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例行研究分析经济形势,对上半年经济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安排,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在7月最后一天,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明确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743f8iygs&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这次会议延续了近几年的风格,公报虽然简短,但干货很多,市场关心的问题基本可以找到答案。31日晚间,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上扬近400点,收复6.81关口,对于政策变化给出了及时反应。

来看关键表述:


1、 经济形式判断。上半年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 

2、 抓住主要矛盾。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

3、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4、 六稳。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5、 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6、 关于去杠杆。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7、 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

8、 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9、 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 

10、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突出出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解读一:首提“六稳”,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会议要求,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 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这是首次提出“六稳”,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正因为当前导致经济形势不稳的因素变多,所以需要求稳,在稳中求进的过程中推进经济发展。


一是稳就业,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来增加就业,这是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需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


二是稳金融,主要手段是实行逆周期调控,稳定信用市场,稳定股市汇市债市,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


三是稳外贸,在当前外部环境变化,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需通过汇市、制度改革等方式扩大进口。


四是稳外资,主要是加大对外开放,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


五是稳投资,通过基建、乡村振兴、高科技消费产品产业链、十三五项目等方式扩大投资。


六是稳预期,只有稳定了市场预期,保证了政策的连贯性和前瞻性,才能缓解市场担忧,确保在可预期条件下推进改革。


解读二:积极财政政策要扩内需,补短板要扩基建

会议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表示,积极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将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将发力,约1万亿地方专项债额度有望加快发行。同时,基建投资增速下半年有望显著反弹,基建要加大补短板的力度。上半年部分中西部省份投资增速下滑过快,我们认为高铁、高速、乡村振兴等相关的基建方向有望显著发力,维持全年基建投资13-15%增速的预测。


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下半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但与货币政策总量调控的方式不一样的是,财政政策更多的是结构性调整。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要扩大支出规模和提升中央政府杠杆率,更多的是通过减税以及在执行层面加快支出节奏来实现,更侧重于结构性调节来确保流动性能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并起到扶持中小企业和鼓励产业升级的效果。


在货币政策方面,货币政策先期已出现实质放松,未来将进一步持续。从6月初开始,定向降准、债转股、以及监管层窗口指导银行增配低评级信用债、资管新规执行通知和银行理财细则等信息都印证了货币政策开始宽松的观点。下半年缓解外部压力稳增长的任务仍然艰巨,货币政策下半年将保持在宽松区间。


解读三: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仍是主线

会议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同时,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 


可以看出,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仍为主线。会议延续了十九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再次强调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泰证券宏观团队认为,高质量的定位,也就意味着扩大内需不会重复以往的“大水漫灌”,而是会选择“精准滴灌”。因此,扩大内需也有望显现结构性特征,重点或在于扩大制造业投资、提振消费,以及减轻企业负担和增加居民收入。


而改革开放,从近期公开信息看,内部改革驱动依旧在推动,只有改革和开放才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最有力的手段。


此外可以注意的是,改革开放方面重心转向开放,改革提的不多,开放力度更大、更具体。过去几年的会在这部分一直强调的是对内改革,国企、财税、金融基本每次必提但这次没提。


解读四:去杠杆要把握节奏考虑时机

会议提到,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整个2季度在去杠杆推动下,持续的信用收缩和金融机构回表和缩表引发了一系列超预期反应,包括5月份的信用债市场的违约潮、6月份的股市的股权质押危机、外围贸易摩擦升级冲击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大幅贬值等等。


去杠杆需考虑到金融风险因素和市场承受力,所以政治局会议中明确要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也对金融监管体制的联动性提出了要求。在内有经济下行压力和信用风险暴露的大背景下,国内政策需要在稳增长、调结构与去杠杆、严监管之间调整和平衡。


中银策略预期,下半年去杠杆带来的压力将稳中趋缓,流动性或大幅改善,为市场的持续反弹提供条件。


解读五:楼市调控提法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会议提到了要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表述跟以往相比少了“过快”两个字。回看近两年的房地产市场,在一轮又一轮调控政策高压下,投资投机性需求已被明显抑制,房价也从此前的疯狂上涨逐步回归理性,同时,房屋的居住属性越发明显。


李超认为,本轮始于2016年房地产调控仍未结束,当前正处于向长效机制完善落地的过渡关键期,更需严格把握“房住不炒”原则,坚持“因城施策”的精准调控手段,营造有序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为长效机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预计地产调控政策短期不会转变,维持全年地产投资累计增速缓慢下行的判断。


中泰证券宏观团队也认为,楼市相关政策难以明显转向,目前一二线城市楼市价格仍居高不下,增长放缓但无下调趋势,三四线城市持续高温,国开行的PSL和棚改贷款政策的调整也释放了楼市调控坚决不动摇的信号。伴随着房地产相关税收法规的出台,部分人口流出的三四线城市房价面临较大压力。


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看来,在房地产再次进入政治局视野,对房地产不是好消息。房地产作为一个市场化产业,没有问题的时候不会进入政治局会议的讨论范围,一般政治局讨论房地产都是偏“紧”的定调,这次也不例外。一季度的时候房地产还比较稳定,所以423会议并没有提,但过去一个季度,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货币宽松的预期开始让很多人憧憬地产调控的放松,中央这次新加的一段话算是把这个预期浇灭了。


解读六: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自二季度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来,美方的征税措施,确实会对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在华外资企业造成影响。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保护在华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指出,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拥有了稳定的投资环境,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有潜力巨大,正在升级而且不断开放的消费市场。近期,通用电气、福特、宝马、特斯拉等外资企业纷纷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产能、规模和投资。外交部表示,将继续改善营商环境,保护外资企业在华的合法权益,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国企业投资的首选之地。


解读七:未提股市和债市意味着什么

不同于4月份的政治局会议,年中会议未直接点名股市和债市、汇市。4月份的会议提到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


这并非意味着股市、债市和汇市在下半年的经济运行中不重要,而是在稳中求进的全盘考量中。上面提到的“稳金融”,就涵盖了股市、债市和汇市的内容。


在股市方面,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前期信用风险对股市的压制随着监管政策的边际放松和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得到一定缓释,股市的向下压力得到了适当缓解。


在债市方面,对于利率债而言,目前机会不大,信用债市场处于回暖趋势中,其中最具确定性的性的品种,还是AA+甚至是一些AA城投债。


解读八:严肃纪律,让制度“长牙”

会议要求,要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严格依照纪律和法律的尺度,坚持纪严于法、纪法协同,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通过抓纪律避免党员干部犯更大的错误,这也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严格执纪考验着党员领导干部的忠诚和担当。要巩固和发展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常态化成果,下大气力建制度、立规矩、抓落实、重执行,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充分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党的纪律建设已经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支撑,开创了管党治党的新局面。从打老虎到怕苍蝇,在反腐面前只有制度纪律先行,才能将违法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 

本文来源:券商中国

作者:艾佳

延伸

阅读六

下半年经济形势怎样?读懂31日的政治局会议是关键

备受国内外瞩目的中央政治局会议7月31日举行。

其重要性,不必多说。按照惯例,每年的4月、7月、10月、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都要“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作出新的判断,进行新的部署。

而今年,又值国内政策拐点期和中美经贸摩擦关键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会怎样研判和部署下半年的经济?

信息量很大,一一来看。

变化

变化很多。

回顾今年4月23日的政治局会议,当时的判断还是“我国经济周期性态势好转”,到了7月31日,判断则是“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从数据上也看得出,上半年宏观运行数据总体上仍然“稳”,但有下行压力,初步核算,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

稳中有变,关键在“变”。二季度以来,经济环境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外部是中美贸易战和外需面临不确定性;国内诸如金融去杠杆、财政整顿、地产调控、棚改货币化降温都给经济造成一定的下行压力。这些因素正是构成新判断的主要矛盾。

在此基础上,部署经济工作的次序和节奏会有哪些变化?

此次会议,将“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摆在了“供给侧改革”和打好“三大攻坚战”前面,突出了“稳”,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具体地看,过去中央政策强调“三大攻坚战”,防范和化解风险。现在呢?面对环保督查和金融去杠杆实施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把握好力度和节奏”,这就是对以往一些过激行为的矫正。

具体到工作内容,这次则提出了“六大部署”,分别涉及宏观经济政策、供给侧改革重点任务、金融风险和实体经济、对外开放、房地产问题和民生保障。

这里,先说宏观经济政策,宏观调控的两大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呈现一定变化,例如财政政策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进一步明确为“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货币政策从“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进一步明确为“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从“扩大内需”“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字眼,我们明显看出两大政策的微调,目的在于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早在7月23日国常会上,就定调“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特别是聚焦减税降费。今年以来央行更是通过3次定向降准和多种工具操作释放大量流动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要走“大水漫灌”的路,此次政治局会议依然将“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作为约束条件,并且明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这次政治局会议,通篇传递了“稳”的信号。

历史上,政府在熨平经济周期波动中,宏观调控常常出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现象。除了供给侧改革和去杠杆更加注重“稳”以外,还有什么看点?

总体上,为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除了“财政”和“货币”发力外,提出了“六个稳”的方向: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这六个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首先是稳就业,会议提出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就业就会有压力,而保障就业也是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在稳金融方面。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与服务实体经济结合,社会融资规模是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但上半年社融去比去年同期减少2万亿,与金融严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有关。结合过去一段时间对“资管新规”和去杠杆节奏的趋稳,这正是稳金融、稳实体的体现。

此前市场有预料去杠杆会放缓,从此次会议看,不是放缓,是坚决去杠杆,这是大方向和大原则,调整的只是力度和节奏。相信面对不同的市场主体,去杠杆同样需要“精准施策”,照顾到国企民企政府居民等不同市场主体的复杂需求,而不是一刀切。

在稳投资方面。此次会议突出“补短板”作为下半年工作的重要部署、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特别是将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的补短板,和“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对冲总需求的下行压力,传递积极的信号。

在稳外贸和稳投资方面,我们看到“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明确的对外开放信号。

在稳预期方面,会议最重要的表态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和“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依然十分坚决,引导大家对“房住不炒”的合理预期,不能因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些许放松,就拿资金去买地、炒房。另一方面,会议继续表态将“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有哪些长效机制推出立,也是大家十分期待的举措。

开放

下半年,我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0年。在这个重要时点之前,叠加外部环境出现明显变化,中央作出了新形势下的重大判断。

不利因素,反过来倒逼中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一方面,政治局会议在“六个稳”中强调“稳外贸”“稳外资”;另一方面,在下半年工作的“六大部署”中,其中之一就是强调“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都充分体现了,决策层对外部环境和外贸问题的重视。

此次高级别的会议,特别提到了今年11月将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将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另外,近期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等诸多管理办法不断出台,也向外资频吹暖风。

习总在今年4月博鳌论坛上曾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因为高层明白,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莫过于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举措。尤其是在中美经贸摩擦的关口,把握好我们自己的改革开放节奏尤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当前种种问题和任务部署,此次会议也清楚地表明态度——“任务艰巨繁重”,并提出了工作要求,就是“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不久前,央行和财政部官员的政策之争,恰恰暴露了某些政策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值得重视。

本文来源:侠客岛

作者:庖丁骑牛

延伸

阅读七

连平:货币政策应保持灵活审慎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风云突变。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为有效防控日益增长的金融风险,我国去杠杆稳步推进,已经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严规范和强监管大力实施,在有效治理金融领域的乱象同时,金融收紧效应明显呈现。在非信贷社会融资规模收缩的背景下,上半年三大需求不同程度放缓,下半年经济增长仍有一定程度下行压力。当前和未来阶段,我国货币政策面临多重挑战,需要灵活审慎加以应对。

货币政策面临多方压力

在国际层面,这种挑战的性质是矛盾的。近年来,美联储按部就班加息和部分发达国家跟进,对全球资本流动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汇率带来压力。部分拉美、东欧和中东等国家货币汇率出现大幅贬值。为应对资本外逃,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大幅提高利率。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对我国产生了一定影响。2015-2016年,人民币承受较大贬值压力,我国资本阶段性较大规模流出,其中重要的外部原因是美联储启动加息。当下人民币面临一轮贬值压力,与美联储继续加息有关。

2018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加快步伐,一季度GDP增长达2.7%。据美国商务部数据,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达4.1%,为2014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快增速。同时,通胀不断攀升,6月CPI同比上涨2.9%,创2012年以来最大增幅;失业率接近历史新低,就业达50年来最好状态。美联储大概率会坚定现有加息步伐,从而进一步收缩中美之间利差。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之间距离已小于0.5个百分点。可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货币政策带来收紧压力。

随着外贸不确定因素增加,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下降。外贸不确定因素增加,给全球市场包括股市、债市和汇率等带来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通常对货币政策的要求是相应松动,逆向调节,进行合理对冲。尤其是在未来前景扑朔迷离的形势下,市场对货币政策会有随时向宽松调整的要求。

国内层面的挑战性质也是矛盾的。去杠杆要求货币供给和融资增长相应放缓。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我国杠杆率水平总体处在良好状态。杠杆率水平大幅上升是从应对危机、信贷投放大幅增长开始的。2009年我国信贷增长达30%以上,一年投放的信贷是改革开放以来30年投放信贷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大规模信贷投放为之后约十年的货币快速增长和杠杆率攀升埋下了伏笔。为此,去杠杆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必须久久为功、持之以恒。这就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持续稳健偏紧尤其不能大幅松动的要求,一旦因某种需求大幅放宽货币政策,则去杠杆可能前功尽弃。

然而,上半年金融市场的变化和经济运行态势对货币政策提出了相反要求。客观来看,强监管对金融市场具有收紧效应,尤其是针对表外业务、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等方面举措的推进,导致这些业务增长明显放缓,有的则大幅收缩。

今年上半年,信贷、融资和货币增速的放缓和负增长十分明显。2018年1-6月新增非信贷融资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2.53万亿;累计新增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合计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约3.74万亿;广义货币M2增速处在8.2%-8.6%的历史较低水平波动,6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仅为6.6%,较去年末大幅回落5.2个百分点;新增银行存款少于新增银行贷款,近三年来,银行存款增速由低于贷款增速1-2个百分点,扩大到目前的近4个百分点。同时,银行加权信贷平均利率水平明显上升。2017年,非金融部门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上升0.36个百分点,2018年3月末升至6.01%,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上半年相关数据表明,金融市场已呈现过度收紧状态。同时,基建投资大幅放缓,净出口为大幅负贡献,消费增速明显下降,PPI运行态势则由高向低。上半年宏观经济金融运行态势,对货币政策提出了逆向松动的要求。

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

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有必要保持高度独立性。在不可能三角框架下,保持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应为当前首要政策选择。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和外贸不确定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小觑。但在内需已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我国自身经济的平稳运行和质量提升是至关重要的,货币政策应将稳定国内经济运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内需和促转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以及满足国内其他相关的政策需求放在首位。

当下,我国资本流动格局已明显不同于2015—2016年。在发达国家针对我国收紧投资环境和国内规范管理资本流出的情况下,企业和居民对外汇需求很大程度上处于平衡状态。在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调节顺畅和基本可控的情况下,抽紧银根和抬高利率的方式不应成为应对外部挑战的主要政策选择。相反,这类操作往往是较为极端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在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总体保持平衡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具有良好基础。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和外贸不确定因素增加背景下,人民币承受了类似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同样的压力。所不同的是,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财政状况良好,政府债务水平基本合理,金融系统运行稳健,外汇储备充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一系列良好的内生条件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具有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

目前,人民币汇率所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货币当局已退出常态化干预。人民币汇率在一定范围内的可控波动,有助于我国经济较好抵御和防范外部冲击,尽可能降低外部影响。未来,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格局下,货币政策可全力以赴针对国内经济问题精准施策。从不可能三角的视角看,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应是坚定不移的首要目标,同时兼顾资本流动平衡和汇率基本稳定。

提升政策有效性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应立足于总体基本稳定、适度前瞻微调、定向精准施策和灵活相机抉择四大支点,提升和保障政策有效性。在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货币政策松紧两方面的需求很难分出压倒性的高低,政策尚不宜具有绝对倾向性;如大幅宽松和大幅收紧似都不应成为选项,而应在总体上保持基本稳定,除非上述因素中某些方面发生剧烈变化。下半年,最大的不确定性仍在外部,前景可能扑朔迷离、变幻难测。因此,货币政策保持灵活相机抉择的姿态很有必要。

笔者认为,由于2018年以来融资增速大幅下降、市场流动性偏紧和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货币政策应前瞻性适度向偏松方向微调。鉴于控杠杆是一项长期任务,未来应避免货币供给增加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继续抬高杠杆率,引发新的金融风险。当前,适度扩内需的任务应由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承担较为合适。因此,即使微调,也应尽可能定向施策,精准发力。

下半年,货币政策应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积极开展偏松调节,加大定向支持力度。为防止融资收缩过快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和带来金融市场风险,建议货币当局适度增加流动性投放力度,保持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利率合理适度。从经济增长和物价等因素考量,下半年M2增速运行在9%-10%区间似较为宜。同时,促使M1触底反弹,明显回升。保持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水平在3.6%之下运行。建议年内再实施1-2次降准,以继续推动银行可用资金增加和负债成本降低。通过定向降准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普惠金融等领域的定向支持力度,降低其融资成本。通过推动地方政府合理举措和银行适度提供信贷,加大对基建投资的金融支持。

经过近期的政策调整,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已有明显改善,利率水平明显走低。目前,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推动市场流动性有效注入实体经济领域。今年以来,信贷依然保持不低增速,当务之急是加快非信贷融资发展步伐。

当前和未来阶段,社会融资规模应保持平稳和合理的增长。为缓解银行表内信贷需求压力,建议适当增加今年银行信贷投放额度,可相应适度放松MPA考核。同时,拓展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支持银行发行可转债和增发股票。通过货币、财政政策协调性的提升,以及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贷款高增长的行业。适度增加对小户型、以刚性和改善型需求为主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适度增加住房按揭贷款投放,保持按揭贷款平稳增长。继续通过政策性贷款支持棚户区改造。采取针对性措施,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通过以上各种手段,建议将今年信贷增速在目前的基础上提高约0.5个百分点,即达到13%左右。

在“堵偏门”,即对不规范、有潜在风险隐患(通道业务、监管套利、资金空转、高杠杆等)的非信贷融资开展治理整顿的同时,也要“开正门”。对那些真正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规范合理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予以鼓励和支持,促其平稳增长,与银行信贷融资一起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的作用。

为使货币政策更加有效,笔者建议,相应采取系列配套金融监管举措,促进社会融资发展。适当放宽发债主体相关限制,进一步完善评级管理体系。以相应政策工具,为债券投资提供适度流动性支持,鼓励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加大债券类资产配置力度。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早见成效。

进一步扩大资产证券化标的资产适用范围,制定各类型资产证券化操作模式和实施环节标准化要求,简化审批和实施流程,加速推动证券化项目落地。加强市场制度建设,改变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以金融机构为主的格局,吸引更多合格投资者参与投资,从而更有效扩大投资主体,分散市场风险。

对同业和非标资产规模占比相对较低,风险管控能力相对较强,经营管理较为规范的大型银行,可以适度调整监管要求,如允许同业和非标资产的占比和规模有适度的增长等,避免业务规模收缩过快,加大存量非标投资退出压力。可以有选择地引导银行开展业务创新,推动同业和非标投资进入小微企业和市场化债转股等急需资金支持的业务领域,成为支撑其业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并进一步发挥带动其他社会资金流入的作用。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连平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资讯

  1. 【读报时间】2018.08.03星期五

  2. 任志强:政府并不掌握市场的真实情况,我不得不全面分析中国楼市

  3. 冻房,这50个城市最狠!

  4. 谁最能挣钱?上半年居民收入榜公布

  5. 西安房价一年暴涨百万,开发商状告业主,后悔低价卖房!

  6. 中美贸易战,或将形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格局!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写给女儿:我愿你永远不懂事,偶尔很自私

  2. 女人该不该婚前买房?别扯虚的,让我从技术流的角度告诉你……

  3. 音乐欣赏:当代舞|失去的爱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新零售驱动新物流

  2. 大数据对零售行业影响调研报告

  3. 2018中国快消品B2B行业发展报告

  4. 拼多多用户研究报告

  5. 大数据分析50万条拼多多商品数据,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6. 拼多多为什么能火?它的崛起有什么启发?未来又在哪?华为员工都这么穷,怪不得拼多多能火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