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爆红网络的“蚂蚁呀嘿”APP被下架,潜在数据安全风险引深思



情报分析师

全国警务人员和情报人员都在关注

关注

近日,一款"蚂蚁呀嘿"主题视频App爆红网络。导入一张静态照片,就能生成一段搞笑"唱歌"视频。魔性的表情,加上洗脑的音乐,给不少人带来一波欢乐。爸妈的老照片、家里的合影纷纷被做成了视频......因为转换软件要付费,很快在二手平台有人推出了“视频代制作”的服务,售价在1到5元不等,有不少人购买。

提供该特效的AI换脸软件Avatarify也因此火爆全网,并于2月25日登顶App Store免费软件下载榜首。Avatarify 应用名称源自电影阿凡达(Avatar)。2020年疫情期间,俄罗斯程序员Ali Aliev 觉得在 ZOOM 上进行视频会议时太无聊,于是开发了一个能够把别人的照片套在自己脸上的 “变脸”软件 Avatarify,并将其开源。随后,Avatarify被打包成App,上传至App Store后,爆火全球。在Avatarify导入一张人脸照片,选择相应模板,软件就能通过AI算法,自动生成一段随着节奏夸张扭动的短视频。无论是马斯克、比尔盖茨,还是唐僧师徒、还珠格格,都难逃被AI换脸后随“蚂蚁呀嘿”扭动的命运。

不过,3月2日凌晨,该软件在App Store中国区悄然下架。

风险:AI换脸被指存个人隐私数据泄露、侵权等隐患

Avatarify的爆红与下架,也让AI换脸背后的数据安全争议再度引发关注。然而,AI换脸软件引发争议已非首次。2019年,换脸软件ZAO就曾因涉嫌未依法依规收集使用人脸信息被工信部约谈。

AI换其背后隐藏着很大安全隐患,随着人脸变换越来越逼真,个人肖像很可能被黑客用来诈骗或破解人脸识别系统。如果擅自使用别人的照片进行制作,还可能存在侵犯肖像权的风险。

技术专家指出:相对于“换脸”技术本身,安全风险更集中于人脸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等环节。由于人脸识别具有高度的直接识别性和唯一性,因此在对人脸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存在更高的数据泄露、非法滥用、盗用等隐患。一旦App被黑客攻破,相关的用户信息就有可能流入黑产的地下数据库,被不法分子拿来获取利益。

AI换脸成为电信诈骗“新东风”

AI“换脸”及类似软件风险极高,不仅可能造成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甚至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比如,通过收集照片、视频,利用AI技术“换脸”,用伪造的照片或视频实施诈骗等。

AI换脸风险点

1.侵害肖像权 社会风险大

不法分子通过收集照片、视频,利用AI技术“换脸”,用伪造的照片或视频实施诈骗,使“AI换脸”变成了“AI造假”。AI技术的滥用,不仅给个人带来肖像权或钱财的损失,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目前,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了人脸识别登录、“刷脸”支付等服务。随着“刷脸”的场景越来越多,由“脸”的安全带来“钱”的风险也随之增长。深圳某人脸识别企业曾被证实发生数据泄露事件,超过250万人的核心数据可被获取,680万条记录泄露,其中包括身份证信息、人脸识别图像及GPS位置记录等。同样是在去年,欧洲一家公司也曾发生大规模信息泄露事件,数百万人面部识别信息被泄露。

有报道显示,一些电商平台以0.5元每份的价格出售匹配了身份信息的人脸数据。业内人士表示,一旦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照片进行活化,就可以做出模拟真人的点头、摇头、眨眼、说话等行为,极易被用作办理网贷或实施精准诈骗。

2.案件攀升快 法律严限制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肖像获取更加容易,传播更加迅速,同时利用信息网络侵害肖像权的案件近年来也急速攀升。

事实上,不只是“换脸”有风险。近年来,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特征信息已经成为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之外,过度搜集公民信息案件中的重灾区。由于生物特征信息与个人财产、人格权益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信息一旦丢失或失控,将给信息所有者造成巨大且难以挽回的损失。

法律层面:AI“换脸”法律风险点较多,很多案例对受害人造成的伤害难以及时发觉且极难有效救济,需要高度关注、积极预防。

技术层面:有专家指出,随着AI“换脸”使用场景更丰富,行业和监管部门应当加快技术升级,研发相应的“反换脸”检测技术,加快建立人工智能算法的安全评估制度,解决相关技术滥用问题。


本期编辑:SWG

普及情报思维 传播情报文化

长 按 关 注


投稿邮箱

550419913@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