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厦大第二任校长林文庆:曾被遗忘的中国大学校长

何书彬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9-05-06

1921年5月,林文庆同时接到了两份邀请,孙中山请他去做外交部长,陈嘉庚请他去当大学校长,他为什么选择了后者?


1869年,林文庆出生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新加坡,1879年入读莱佛士书院,1887 年,林文庆成为新加坡第一位英国“女王奖学金”华人得主,留学英国,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外科硕士学位,接着前往剑桥大学担任病理学讲师。1893年,林文庆返回新加坡行医。1895 年,林文庆成为海峡殖民地立法局的华人议员,从此全力投入华人社会的改良及变革。时值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先后来到新加坡活动,林文庆在从他们那里得到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志趣方向放在了中国社会的改良及变革上。


1908年,林文庆在鼓浪屿迎娶好友殷雪村医生之妹殷碧霞,并在鼓浪屿置地。当时,随着大批闽侨的归来,这个小小的岛屿正在迎来一个“黄金时代”。不过,那时的林文庆可能还不会想到,再过十余年,他就将在鼓浪屿上度过他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一段时期,那就是出任厦门大学校长,把初创的厦门大学建成为中国最出色的大学之一。



孙中山支持他出任厦门大学校长



1921年,一所完全由民间力量创办的大学,出现在了厦门。这一年4月6日,厦门大学开校典礼在集美学村举行。创办人陈嘉庚在演讲中表示,厦门大学校舍“下月即可兴工,俟明年建筑工竣,即将大学移厦”,但在此之前,可暂时使用集美的校舍,使教学走上轨道。5月9日,厦门大学第一批校舍在郑成功演武场旧址奠基,然而首任厦门大学校长却在6天前辞职了,这使得厦门大学刚刚创办就成了一所没有校长的大学。


到哪里另行寻找合适的校长人选?陈嘉庚想到了好友林文庆。


这时的林文庆,早已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社会最为闪耀的“华人之星”。他是医生、议员、科学家,同时也是实业家、改革者、教育家和儒学运动领袖。他在马来西亚最早倡导和经营橡胶园,又有着“橡胶种植之父”之称。1906年,林文庆帮助陈嘉庚进入橡胶种植业,志趣相投的两人从此结为好友。从 1908年,也就是林文庆在鼓浪屿置地的那一年起,他开始不断地回到中国。民国成立后,他先后出任卫生部长和外交部顾问。1915—1919年,林文庆暂时回到新加坡,此后又开始继续追寻他在中国的兴趣。


在新加坡,林文庆是最早的华人近代教育开创者。1895年,林文庆在新加坡第一次做公开演讲,讲题即是“华人的教育”。1897年,林文庆在新加坡创办“中国好学会”,后来孙中山在南洋各地设立阅书报社,即取法于此。1898年,林文庆在新加坡开办第一个华语训练班。1899 年,林文庆和友人创办了新加坡第一所女子学校。


民国初年,林文庆和陈嘉庚有一次同船从中国返回新加坡。在茫茫海上,两人“议论时政,相顾唏嘘。因慨民智未开,则共和基础,终无由巩固。遂归里设集美学校” 。数年之后,两人又几乎同时想到了创办一所大学,当陈嘉庚筹办厦门大学时,曾同林文庆商议,林文庆也认为,这样一所学校如能办成,“对国家的贡献必大”。


但是,当林文庆接到陈嘉庚邀他归国执掌厦门大学的电报时,他也收到了另外一封电报,那就是孙中山邀请他前往广州政府襄助外交。或许是一时难以作出选择,也或许宽厚性格使然,他不愿直接拒绝孙中山,而是回电孙中山,请其代为决定。孙中山回电赞成他出任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随即放下了在新加坡的一切事务,启程赴厦。



愿为厦门大学奋斗到死



1926年,南洋橡胶价格开始暴跌,陈嘉庚的公司出现亏损,到1928年,已损失过半资产。随后,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陈嘉庚的经营雪上加霜。


厦门的办学经费几乎全部来源于陈嘉庚的公司。在厦门大学创立之初,陈嘉庚存有资产400万元,6年后,更是增至1200万元,而厦门大学和集美等校每年支出为八九十万元,在这种情况下,陈嘉庚认为即便一直是他一人支持这些校费也没有多大问题,但世界经济大危机不但让陈嘉庚的经营陷入谷底,也让厦门大学迎来了开办以来最大的危机。


1935年,已经66岁的林文庆来到新加坡为厦门大学募捐经费,在新加坡吾庐俱乐部,他为这次募捐发下誓言:“愿为厦门大学奋斗到死。”募捐开始后,每天早上5点多,林文庆就起床做准备,9点多出发,沿街叩户,向侨胞募捐,一直到下午6 点。回家后,林文庆依然要忙碌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


有人劝林文庆:“你年纪这样高了,天天这样辛苦,明天早上应当休息半天,下午再工作吧。”他就指着募捐团里的其他成员说:“我老的可以不要,看看他们少年的要不要休息。”每天晚上要停止工作的时候,他都不忘问一下随行的厦门大学年轻教职工:“今天一共捐了多少?”听到数字,他就很高兴:“假如天天能够捐得这样的数目,就是天天这样跑,我们也是非常愿意做的。”


陈嘉庚多年独力支持厦门大学,原因即在于捐资办学的理念难以得到多数人的响应。林文庆在新加坡的名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这次募捐中,曾郭棠等人也再一次体验到了陈嘉庚为厦门大学所付出的苦心,当募捐团一行来到马来亚的峇株巴辖后,遇到了陈嘉庚公司的一名旧伙计,这名旧伙计说:“东家真是可敬可怜呢!因为最近生意稍为不能得利,常常接到他的来信说:‘我陈嘉庚的生命是寄托在厦集两校,如果我们生意不能得利,两校经费发生竭蹶,而至停办,到了那个时候,便是我陈嘉庚宣布死刑的日子了。’”


募捐之余,林文庆去看陈嘉庚,看到他一个人坐在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的沙发上,一言不发、若有所思的样子。见到林文庆来了,陈嘉庚这样叮嘱:“从前厦门大学用的都是我们自己的钱,人家尚且还有闲话。现在向人家募得的钱,那就可要更加的小心啦。”


募捐归来,林文庆向全校师生报告募捐情形,一共募得三十余万元,一年之内即可收到总数的二分之一,“此次南渡的结果,不仅在经济方面获得大量而有力的帮助,而且把‘厦门大学’的校誉传遍于南洋的社会中”。




生命最后一刻依然心系厦门大学



虽然遭遇经费危机,但是厦门大学在林文庆的主持下并没有裹足不前,反而愈显兴盛。林文庆一边继续延请名师,一边在校舍、教授住宅楼和图书馆之外,兴建其他许多教学、生活设施,如动植物博物馆、自来水厂、电灯厂、医院、浴室等。


1927年12月,曾访问中国多所大学的英国伦敦会海外秘书霍金斯来到厦门大学,对这所美丽的学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之后,霍金斯致信林文庆,表达他对厦门大学的敬仰之情:“自鄙人来华后,曾参观大学数处……就开办及经常等费之撙节及成绩之优良而言,从未见有胜于贵校者。”


曾多次报道厦门大学办学情况的上海《申报》,在1936年2月12日这样报道:“厦门大学为闽南最高学府,自来学风纯正,教管严格,亦全国私立大学中之佼佼者。”


1937年,在厦门大学迎来16周年校庆之际,厦门大学教师何励生这样自信地写道:“我们厦大历史虽是不长,但老早就能够和国内各著名大学并驾齐驱。至于经费的分配,每年能以二十四万余元,办了三个学院和其他各种附属机关(按,二十四万经费,国立大学还不够办一个学院,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及河北工业学院,一年经费也均有二十余万元),可谓经济极了,刻苦极了!有十四万七千四百四十二册中外的图书杂志,有一万八千余种,价值十二万九千余元的标本,有价值二十四万九千余元的仪器、机器、药品(根据最近本校所编之廿六年度教育补助费申请书统计)。自民国十四年到现在,共有十二届,五百八十四名毕业生,他们个个都能出其所学,为国家社会热心服务。”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时中国大学的规模普遍不大,如林文庆所言:“我们深信学校成绩之良窳,并不与学生数之多寡成正比例。”私立时期的厦门大学,毕业生数量虽然不多,但在日后成为中科院院士者即有5人。


1936年10月,林文庆再次来到新加坡为厦门大学募捐。在他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的后期,校费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在经费最为短缺的时候,他不但把自己的全年薪金全部捐给厦门大学,还把在鼓浪屿家中为人诊病所得,以及夫人的私房钱,也都捐赠给了厦门大学。


到了1937年,无论是陈嘉庚,还是林文庆,都已经感觉无力支撑。无奈之下,陈嘉庚提出将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大学。在《南侨回忆录》中,他这样写道:“民廿六年春,余念厦、集二校虽可维持现状,然无进展希望,而诸项添置亦付阙如,未免误及青年。若政府肯接受厦门大学,余得专力维持集美,岂不两俱有益?此乃出于万不得已之下策。乃修书闽省主席及南京教育部长,告以自愿无条件将厦门大学改为国立。”


1937年6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电复陈嘉庚,批准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大学。7 月1日,经南京国民政府核定,厦门大学正式由私立改国立。7月26日,新任校长萨本栋到校。年近七旬的林文庆,至此卸下了16年的校长重任。7月29日,林文庆携家人离厦,返回新加坡。


又过一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按照“捐资兴学表彰条例”,下达了《关于表彰厦门大学创始人陈嘉庚、陈敬贤、林文庆的训令》:“国立厦门大学前由陈嘉庚、陈敬贤、林文庆捐资创建,林文庆并亲任校长十余年,同心协力,惨淡经营,固能成就多材,规模大备。乃至抗战军兴,暴敌恣意摧残我们教育文化机关,该校竟为炸毁。政府于迅筹恢复之余,轸念陈嘉庚等艰辛创业,愿力宏毅,嘉惠士林,足资矜式,特予明令褒扬,以彰殊绩,而励来兹。”


回到新加坡的林文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牵挂着万里之外的厦门大学。1957 年1月1日,林文庆逝世,弥留之际,他留下遗嘱,把鼓浪屿上的笔架山别墅赠予他服务了16年的厦门大学,另外,把他在新加坡兀兰的一块51英亩地产的五分之三份额赠予厦门大学。


(内容节选自《引领时代:鼓浪屿上的人文之光》


推荐阅读


《引领时代:鼓浪屿上的人文之光》

何书彬  新历史合作社  著







传扬文化   涵煦人生

--  长按二维码关注 --

订阅号:fujianrenminshe

分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购书热线:0591-87623563  87533169

网店:当当网、亚马逊网、京东商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