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跟一位知名「尴尬」行为艺术家聊了聊

马诞 NOWNESS现在 2022-04-12



尴尬艺术家

家庭煮夫艺术家

「李燎人生」资深玩家



李燎的作品总能不转弯地击中你。在李燎式真实荒诞剧中,就算你没看到作品,单看作品的文字描述,就往往能会心一笑。

 

2012 年,李燎创作了早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消费》。他在声名狼藉的电子产品生产商富士康工作了一个月,然后,李燎把那一个月期间使用过的工作服、身份证件和 iPad,作为装置作品展出;



消费,2012,行为,现成物(工服、工牌、上岗证、劳动合同、iPad mini)


2019 年,李燎迄今为止进行时间最长的项目,《艺术是真空》宣告结束。当年准岳父反对李燎和他女儿交往,认为他搞艺术不现实,是活在真空中的人。多年以后,李燎把准岳父质疑他的那句“艺术是真空”,训练成为女儿出生后说出的第一句话。

李燎从妻子那听到她老板讲的一个秘诀,说“每天做八件事,就会成功”。于是,李燎由表及里地践行健身和学习英语,在奉行中产成功训诫三年后,李燎用实践成功学,完成了对成功学的调侃作品《做更好的人》


做更好的人,2018-2019,行为



“一开始都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算不算艺术作品”


2010 年,可以看作是李燎艺术生涯的开始。那年夏天,艺术家和策展人李巨川在武汉发起了“东湖艺术计划”,原本没打算参加的李燎突然想起了一句有点诗意的话——“我在东湖边流了一身汗”,于是一张照片和一瓶汗就作为记录产生了。


彼时的李燎甚至不确定自己做的算不算“艺术作品”,“投给懂的人看看,还真通过了”。于是他有了第一件行为作品。



我在东湖边流了一身汗,2010,玻璃瓶、汗水、照片


同年,李燎接着做了《一记武汉》:他站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光谷步行街入口,全程闭着眼,等待一位网上募集来的实施者,到现场来给自己一记耳光。李燎持续保持闭眼的状态直到扇耳光的人离开。


选自:一记武汉,2010,5'09"


搞行为艺术让李燎觉得,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展览和成本也不再是问题,整个步行街的路人都是李燎的热心观众。李燎很满意,身体力行“既廉价又环保”,行为艺术真妙。


第二年,李燎创作了《单人床》《瘦身计划》《春风》,并参加了群展。行为逐渐成为李燎做观念时得心应手的创作语言。


选自:单人床 01(光谷),2011,行为及录像文献,24'02"


对今天的李燎而言,行为和装置更多是创作是一种顺理成章的选择:行为常常是一种文字和绘画无法替代的观念表达方式。

 

但创作焦虑也是真实存在的。以事件为驱动是李燎常用的方式,2017 年,李燎还以“无事发生”为由做了一件作品:《许愿池》。他完全不掩饰焦虑,“做行为和观念的应该是最焦虑的”,跟那些每天在工作室规律耕耘的艺术家相比,李燎形容自己仿佛每天都在无所事事中构思,接生一个作品并没有那么简单,“观念在产生之前就什么也没有”。


许愿池,2017

图源:万林博物馆


“我主要是个

家庭煮夫艺术家”



如今,作为一个长期持续以观念和行为“行走江湖”的艺术家,李燎一半自嘲多半认真:“我一直强调,我主要是个家庭煮夫艺术家”。


这并非简单的调侃,占据李燎绝大多数时间的日常,包括且不限于煮饭烧菜、带孩子、接送老婆、做家务,虽然做完作品的李燎也会瘫着刷剧、打游戏,不放过做“妈宝”的赋闲时光 。


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李燎最重要的创作灵感来源。虽然他的创作通常被识别为观念性行为创作,但真正促使他创作的是由日常生活所触发的“情绪”。


选自:夏家英,2014


李燎也分享了一个行为艺术家的“生存之道”:一个还要还房贷的家庭煮夫艺术家,温饱问题主要还是靠基金会和卖作品来解决。所以做方案的时候,李燎也会尽量朝着“一剑三雕”使劲,“如果能占占便宜骗点资料费就更好了,它能让我的生活更好一点”。


不得不提,李燎始终不忘强调“妻子对艺术的伟大支持”,如果没有“(被洗脑成功的)老婆”的支持”,“我(这么好的艺术家)只能去送快递,就没时间做艺术了”。



尴尬艺术



李燎最乐于拿最平凡的日常 “开刀”,不吝于拿对个人隐秘和真实的人际关系开玩笑、做实验。

 

2012 年8月,李燎在武汉的艺术空间“扬子江论坛”做了生平第一个个展。展厅的一部分被一丝不苟地改造成一个六七平方的底层青年的租住卧室:破旧空调,廉价地砖,单人床上凌乱的衣物和床单。床沿上搭着一只胸罩,垃圾篓和地上扔着擦拭过体液的卫生纸。墙壁上有一些粉笔写的句子,这些句子描述了一次身体出轨的细节。


天蝎座,2012,装置,文字,录音


这件作品被命名为《天蝎座 》。这部作品来自李燎发现了前女友的出轨事件。一个并不光彩的私密经历,李燎故意不让它翻篇,他让前女友在电话中描述出轨的完整过程和事发现场的所有细节,并将此还原,做成艺术装置展示给观众看。


李燎亲自布置“事发现场”


三年后,李燎让自嘲情境持续发酵,他想象了一个前女友的出轨对象,然后把这出轨对象也实在地“复现”出来:给他化妆,为他染上黄色的头发,打一个耳洞,戴上耳钉,再把作品命名为《天蝎座 2》


天蝎座 2,2014,行为及录像文献,16'43"


李燎往往放大一件真实生活中最习以为常之事中的矛盾,让荒诞裸露,继而引发现实舆论的发酵效应。尴尬是人们想要避免的,“艺术居然能将尴尬转化为某种高大上的东西,艺术连这个都能包容,这要感谢杜尚”。



“乐趣就在于:

玩自己,玩社会关系”



2013 年夏天,李燎有意卷入尴尬的家庭争吵现场,录下对话。彼时反对女儿与他交往的准岳父在激烈争辩中所说的“你是真空中的人,我们都是俗人”、“艺术是缥缈的”,给李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抓住准岳父作为主流社会舆论代表,对艺术家身份以及艺术的价值和“效应”的质疑,开启了他迄今进行时间最长(2013 - 2019年)的项目:《艺术是真空》

对话片段:艺术是真空 1,2013,行为及录像文献,12'04"


之后,一件扯烂的毛衣、摔烂的遥控器与录音一起,作为《艺术是真空 1》一并展出。


艺术是真空,2013,行为,毛衣


同年,李燎入围 HUGO BOSS 亚洲艺术大奖,他向上海外滩美术馆提出四万元的创作经费申请,并送给了当时已经是岳父的杨父。不过据李燎观察,艺术成果的金钱回报并未使岳父彻底改观。


在金钱失效后,李燎试图用名望、权力来缓解他与岳父之间的关系。在《艺术是真空 3》中,李燎杜撰了一个纪录片拍摄项目,通过德国法兰克福 MMK 美术馆,发函到他岳父的上级部门,申请开展一项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访谈。一位美学博士、一位乐队主唱和岳父一起在湖面上进行访谈,画面中岳父脸色温和愉快,李燎则获得了肆无忌惮的拿起镜头对着岳父的时机。


上:艺术是真空 1,2013,行为及录像文献,12'04"

下:艺术是真空 3,2013,行为及录像文献,57'58", 18'35"



这一事件终于有了阶段性的成果:李燎坦承此后跟岳父的关系十分融洽,“可能还是权力更有效吧”。  


与岳父的争执时隔半年后,李燎的女儿出生了。他酝酿已久的“教小孩说话”计划,得以顺理成章地亲自实行,“我天真地以为这是老天的给我一个机会”。两年来,李燎以奶片刺激等各种方式,“诱使”女儿出生后会讲的第一句话,就是跟岳父当初说的那句差不多的“艺术是真空”。










艺术是真空 2,2013,行为及录像文献,2'47"


作为艺术家的李燎不介意将生活的某些发生时刻变成艺术作品,更乐于以艺术的名义“干预”生活。


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也激起一系列的道德讨论——女儿似乎沦为在李燎编制的事件规则中的“牺牲品”。而在父亲李燎看来,这至多是一次有底线的寻衅。从与妻子商量好两年的实行期(逾期则这个作品宣告流产)的时候起,记录就开始了。

 

与大部分有育儿焦虑的父母不一样,李燎一点儿也不玻璃心,“人其实挺皮实的”,这不仅是因为他戏称为“小镇青年的切身体会”如果聚焦于这一话语规训的行为本身,选择教小孩子说“爸爸妈妈”还是“艺术是真空”具有本质差异吗?在这一系列作品中,艺术家李燎将家庭空间中父权关系的循环往复,以及由辈分、钱财、名望等共构而成的权力角力展现为一出真实剧目。整个作品的“荒谬感”从何而来,才切到了李燎所质询的病理。


艺术是真空,2013,霓虹灯



调侃与戏仿:

中产成功学与现代管理



李燎的妻子在深圳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工作。李燎生活的一部分乐趣,就在于充当妻子的“军师”,以抵御公司对员工五花八门的调教和异化。以“妻子”为观察枢纽,他创作了一系列讽刺现代管理技术和公司制度的作品:

 

《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人》(2018): 妻子数次拿回公司领导的发言稿让李燎代写读后感。李燎挑出最近的一篇写好,又招募了一位网络美女把它演讲出来,之后再没写过读后感。 


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人,2018,22'05"


《剩余价值》(2018-2019): 李燎让妻子在公司工作之余收集公司的废布头,在工作时间见缝插针地在布头上订满订书针,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拼制完成的布头成为李燎的一件作品展出。


剩余价值,2018-2019,碎布头,订书针,办公椅,整体尺寸可变



李燎更为戏剧性的“社会人”扮演“剧本”也是来源于妻子“老板”的管理学和中产成功学。2016 年,妻子的老板讲了一个成功秘诀,说每天做八件事,就能够成功。


于是李燎严格模拟妻子的作息时间,朝九晚九,健身、学英语、星巴克喝咖啡,由表及里地践行“中产成功现象学”。在“做更好的人”展览中,李燎展示了锻炼得来的八块腹肌,并配上每篇朗读七遍背会的 60 篇《新概念英语》课文,又将自己的完美腹肌如战利品,塑成希腊雕塑般的汉白玉石像。而对腹肌翻模过程中的硅胶,与英语课文融合为一体,成为李燎“内外兼修”的象征。


上:腹肌,2019,汉白玉

下:新概念腹肌,2018-2019,石膏,硅胶,丝绸



“我并不是一个

硬反抗的艺术家”



“光鲜的东西,它会不停地去安抚你,让人忘掉所遭受的一切。”



在关于“妻子”的一系列实践中,李燎调侃着现代管理技术对人的异化,以及当代生活中越发模糊的公私界限。但是这样一来,李燎的妻子就在无形中“在为李燎的作品打工”。一个看似“薅资本主义羊毛”的行为,同时却也是李燎和老板对妻子的“双重剥削”。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2019 

空白空间李燎个展“做更好的人“现场


在自己身体力行地践行中产成功学传说之时,李燎似乎在更加危险的“共谋”和“从犯”边缘试探,或许,这正是做更好的李燎的两难境地:反抗越是激烈,行为却越似“从犯”,腹肌越是立体,身体却越发“扁平”。


做更好的人,2019

 

坐在星巴克的李燎是一个“伪装者”,一个由表及里玩味中产符号的艺术家。但他并不否认个体在其中的摇摆。每隔一段时间,李燎就会与妻子彻夜长聊,反复咒骂可恶的现代公司对人的异化、表达放弃这种被剥削生活的决心。而每当压力被短暂地缓解,干净整洁的社区、放着爵士乐的岁月静好咖啡厅、深夜泡吧的气氛,都让清醒的阵痛被迅速地平抚下来。李燎曾建议妻子辞掉工作一起回老家。



“每次问题解决,我老婆又说,不要回老家。”



秋风,2018,21'07"

天气冷的时候,李燎在经常散步的辅道上踢一片落叶,一直踢到商场里妻子公司的门店。


李燎不回避这种冲突:反抗的情绪是真实的,无处不在的糖衣炮弹的安抚剂也是真实的。但李燎强调“作为艺术家必须时刻警惕这一点”,不滑入中产表象的陷阱之下,是身体力行也是以身试险。



“我觉得我的作品是很真实的,我只能站在这个摇摆边缘之上,然后艺术家我觉得不要怕要把自己抛入生活之中。”



近年来,身份的丰富和生活境遇的转换使李燎对“现实感”的理解也发生变化。与早期的激烈反抗姿态相比,李燎的表达方式更为复杂和细腻。与艺术家只有疏离旁观才能维持自身的纯粹性的信念不同,李燎并不担心投入当下现实的挣扎中。近年来围绕“妻子”和自身模仿中产的作品,与其说是体制批判,不如说将现代公司压迫的时代问题,在中产个体的挣扎中盘剥开来。


他们的阳台不晾衣服,2018-2019

作为模仿中产生活的方式之一,李燎从阳台晾晒改为用干衣机烘干。他收集了一年烘干机中残留的衣物废料,重新制作成干净整洁的布。


谈到《艺术是真空》等作品对美术馆和机构的调侃,李燎也强调自己不是一个“硬反抗”的艺术家。无需否认艺术体制和机构自身的价值和合理性,它能提供一种建构生态、学术研究和批判反思的公共场域。李燎更多是将世界的种种真实表象放大给你看,引发对这一现象的反思效应和观察,“我调侃的是那些忘记了在美术馆的作品真正的力量来自哪里的人”,那些把画框仿佛当作画本身的人。



疫情之后:

“不知道”,但做无妨



“以前觉得走在一个坑坑洼洼的坡地上,疫情这个事件是断崖式的。”



李燎说最近做“不知道”项目反而很开心。与李燎之前追求的作品系统性和逻辑性不同,这个开始于2019年12月的系列作品,要么是出于不清楚为什么想做一件事,要么是不知道如何表达。


2020 年,疫情使平淡生活的所有预期和计划都被打断、脱节。春节回李湖北洪湖老家探亲的李燎,被困了一个月。他重新看待以往的创作中被过滤掉的、没来得及实现的“很多好玩的、没想清楚的项目”。计划方案时的种种顾虑反而不那么重要了。疫情的触动与“不知道”的初衷不谋而合,“把想做的作品就先做出来”。


最近在上海乔空间的展览中,《不知道 20200205》就是在这个系列的创作。在湖北老家李燎想起自己擅长的一种平衡能力。他手上托着高高的竹杆子,上面套着好又多超市的红色塑料袋,理疗心无旁骛盯着那个高高飘扬的红色,大步走在难得一见的空旷无人的马路上,大起大落寻找平衡。


不知道20200205,2020,行为及录像文献,10'30"

乔空间李燎个展《近乡情怯》



“搞艺术本身就是

一种权力”


“我不care流量。”


李燎从不认为艺术家能够通过做作品就改造现实,“能改变世界谁还做艺术”。在与具体权力抗衡的时候,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能力,意味着抵抗路线一定是曲折的。但他也强调,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宽泛的权力,做作品的行为本身就是施行权能。李燎那些看似简单的行为作品,就是让个人敏感发现的问题,在荒诞形式的聚焦下,引发一系列的现实“效应”。


春风,2011,126'39"

李燎找到在武汉某写字楼内上班的人,让对方上班时把李燎锁在楼下,直到他下班时给李燎解开。


至于所谓“艺术的批判性和纯粹性”,他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创作区别于社交媒体平台上流行的短视频,“我并不 care 流量”。行为艺术家李燎 care 的,更多是让作品具有独特的气质而脱颖而出的东西,用他自己的话说:“当两件相似的作品放在一起,总有一件会更有意思”。不论是否为自己加上行为艺术的标签,不论是否持更高产,李燎和他身边这些搞观念和行为的朋友始终基于个体独特的社会视角和生活阅历,不断以反思和挖掘自身来创作。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2016

 

关于艺术的现实影响力,这些年嘻哈、乐队等小众地下文化走到台前,泛艺术化不可抵挡地成为一种时代趋势。李燎的心态开放得很,他不排斥一种让艺术家们走到台前的的可能:类似“乐队的夏天”,“ 做一档‘艺术家的夏天’没什么不可以呀,要看资本家够不够开放和宽容了。”



“如果 ta 们愿意自己打自己的脸,我当然不介意替他打呀”



只要你不倒闭,我就一直弄你,2016,行为及综合材料






🕙✉️🕙

 来聊 

 你最喜欢的行为艺术作品是什么? 



作品及图片提供 / 艺术家以及空白空间 

撰文 / 马诞

排版 /Maaaxin



NOWNESS


更多“艺术家”相关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