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三个姑娘,真棒!






心中存高远

脚下踏实地

刻苦钻研,不懈求索

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获得者

他们不仅仅学习优异

在校园生活,科研等多个方面

也大放异彩

博约观取,见贤思齐

汲取榜样力量,坚定青春梦想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追风赶月莫停留 平芜尽处是春山


个人介绍:

王毓甜,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汉族,共青团员。本科期间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崇德先锋奖学金,曾获校长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金龙鱼奖学金、院长奖学金;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校级“三好学生”称号;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技能大赛团队特等奖、单项特等奖等。躬耕实践,先后参加建党百年庆典活动、北京冬奥会志愿保障、国际服贸会等大型活动,累计志愿时长达670小时。


在科研创新方面,王毓甜带着自己对动物科学专业的兴趣,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她参加小鼠肠道炎症及肿瘤的治疗缓解相关研究工作,探究益生菌对缓解肠病和继发性肝损伤的作用,挖掘益生菌与结肠炎的治疗策略。本科阶段,她共参与发表SCI论文一篇,中文核心期刊三篇,会刊摘要一篇,并入选中国肠道大会优秀壁报。

苦尽甘来终有时,一路向阳待花期。经过行之有效的归纳总结,上一学年中,王毓甜学业成绩与保研综合成绩均排名专业第一,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及崇德先锋奖学金,并获得2022-2023学年校长奖学金。

王毓甜不但专注于学业成绩,还具备勇于挑战的精神,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创新创业等各类竞赛。

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中,她不断熟悉操作、锻炼出扎实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赛场上赛出动科学子的风采与水平,最终荣获全国团体特等奖,单项特等奖和单项一等奖,创学校历史最佳成绩。

赛前训练时,王毓甜勇于克服种种难题——掺假鱼粉鉴定中,她做到每天看三遍、次次有进步;猪的体型外貌评分则每周奔波往返猪场三次,认真观察猪只外形;畜牧场规划加班加点、优化方案设计;鸡的人工授精练习则每天埋头在小牧场苦练。

涓涓不塞,是为江河;源源不断,是为奋斗。在比赛过程中,深化了对学科的了解与知农爱农情怀。

校内学生工作上,王毓甜也曾先后担任院学生会轮值主席、校“后勤小生”团长,热心服务同学,先后策划开展畜牧嘉年华、线上云端元旦晚会、运动嘉年华等大型活动;主审校对推送100余篇,累计阅读量已达25w。

而作为动科学院“青年i猪联盟”负责人,她负责策划畜牧人才+创新大赛、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深入一线,将专业畜牧知识融入家乡乡村振兴;带领成员云端猪场调研,并获得中国农业大学五四青年标兵集体荣誉称号。

在学习之余,王毓甜也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活动。从建党百年的天安门广场合唱到大型赛事,从国际服贸会到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炎炎酷暑下,她为祖国唱响青春的赞歌;凛冽寒风中,她为奥运志愿奉上每一次力所能及的帮助;风雨交加时,她站好最后一班岗,保障观众有序撤离......志愿服务对她来说不仅是对自我意志的锤炼,更以自信、积极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农大志愿者的乐观精神、展现动科青年风采。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个人介绍:

谷婧妍,中共党员,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2022-2023学年绩点3.95,排名第一,综测专业第一。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崇德先锋奖学金、知农爱农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等;获北京市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校级十佳志愿者、校级优秀实践个人;获振兴农药事业奖、2023年度“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一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京彩大创百粒金种子项目、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华北赛区一等奖。现任化学201团支部书记、理学院本科化学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理学院分团委副书记、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


在党支部内,谷婧妍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对待党务日常工作在团支部中,她和团支部委员们通过团日活动、团课学习、主题宣讲等形式,加强支部成员的凝聚力、使命感和责任感,所在集体取得了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和校级优秀团支部的荣誉;在分团委里,她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精益求精,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贴合实际开展工作,和分团委的各位同学一起筹备组织各种活动和比赛等。

在多重工作里,谷婧妍收获了来自不同专业小伙伴的真挚友情,学会了如何找准自我在团队中的位置,锻炼了自身各项本领。这些学生工作让她明白了作为学生干部应当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从而联系到自身,在工作中做到勤勤恳恳,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团学骨干。

谷婧妍作为团队负责人,和其他两位队员以农药化学领域重要研究内容为选题,围绕纳米凝胶载药体系的温度响应性这一前沿热点取得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华北赛区一等奖;作为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负责人,采用更易操作的气相色谱仪来建立一种检测土壤中滴滴涕、六六六残留的分析方法,评估青藏高原湟水流域土壤中OCPs污染状况和残留特征,对其进行残留分析,为当地区域的合理农业生产和环境安全评价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在创业实践方面,谷婧妍用行动践行着“知农爱农”。

她和师兄师姐一起走进科技小院,用脚步丈量广袤田野,用双手解决生产难题,用专业知识打破“苹果腐烂的痛,果农增收的难”,实现农村苹果“丰产+丰收”的产业升级,将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获得了第九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北京市一等奖、京彩大创三等奖、北京市百粒金种子项目。

对她而言,这些奖励不仅是一种肯定与鼓励,更是一份责任与动力,将激励自己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履行“知农”和“爱农”,不断突破自我、勇往直前,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信念如磐,初心如故


个人介绍:

李思逸,汉族,中共党员,资源与环境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获得者。曾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文体优秀奖学金;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北京市大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第四届“强农杯”创新创业竞赛二等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三等奖及优秀个人奖;获校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曾担任本科生资环党支部副书记、第24届资环学院新闻中心主任、环境232班班主任助理、二十四节气工作室节气大使等职务。


“一粒一粒地种,必有满仓满屋地收。

李思逸学习过程中勤恳踏实,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受到学校表彰。谈及如何平衡学习与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李思逸坦言最初自己并不擅长管理时间,许多事情并没有做好规划,也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帮助下,她循序渐进,把自己调整到了最佳状态。

跨过一些坎坷后,李思逸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只有以200%的努力对待每件事情,才能逐渐地趋近于目标。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思逸相信只要付出了努力、每一件事情都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就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和回报。

李思逸的优秀不只体现在学业,她还参与了很多实践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大到建党百年的鸟巢文艺汇演,小到疫情期间协助老师进行核酸检测的工作,每一个活动都是李思逸多彩青春的记录。在这些活动中,李思逸不仅结交到良师益友、见识了广阔的天地,更多的是领悟到了这些活动本身的深刻意义。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思逸认为建党百年文艺汇演是她有史以来上过最好的一节党课。“一个个节目、一次次排练都在我脑海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坚定了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决心。”

李思逸有多段科研经历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她谦虚表示自己仍心有惭愧,科研经历广而不深。

科研过程并非顺利无阻,李思逸遇到过很多坎坷,其中她印象最深的是参与生物竞赛时,玉米生长状况不好,实验结果也不尽人意,但她和团队伙伴们互助合作,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了任务,这一经历使她明白团队精神与坚持不懈对科研的重要意义。她也正是通过这些项目而接触了解到更多的事物,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学科交叉融合性上领悟更深。“本科期间积累的这些经验与方法,将为自己未来的科研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李思逸表示。



是光荣和梦想

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

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

新时代的好青年

让青春绽放了绚丽之花



来源 | 学工部

统筹 | 黄雨萌

编辑 | 李懿展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郑诗盈 吴笑含 姜承希 宋梦洁 丁思远 杨雨睿 牛晓康


设为星标
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当百团大战遇上中国农大顶流!

当百团大战遇上中国农大顶流!

这个党支部的大四学生,全员保研

他们!学校里的“特种兵”!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