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書丨侯乃峰編著:《甲骨文金文導讀》(附:前言、後記)


《甲骨文金文導讀》

高等學校中文一流學科參考教材

作者:侯乃峰  編著

出版社:山東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7月

定價:78元

ISBN:978-7-5607-7780-1


作者簡介

侯乃峰,男,1979年生,山東郯城縣人。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先秦兩漢出土文獻(側重戰國簡帛文獻)和古文字研究(涉及甲骨文、青銅器銘文、戰國簡帛文字等),兼及先秦兩漢傳世典籍的研究。現已出版專著《〈周易〉文字彙校集釋》(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上博楚簡儒學文獻校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逐狐東山——先秦兩漢出土文獻與古文字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中華文史論叢》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目録

第一章  古文字學基礎 / 1 

第一節  基本參考書目 / 1

第二節  古文字學學科簡介 / 3

第三節  古文字學相關術語 / 12


第二章  古文字構形理論專題(例説) / 25

專題一  古人造字一筆不苟 / 25

專題二  古文字的簡化——截除性簡化 / 27

專題三  形聲字的形成——表意字(象形字)加注聲符 / 29

專題四  義近形旁通用 / 31

專題五  音同音近聲旁通用 / 32

專題六  正反無別——左右方向不固定 / 34

專題七  上下、左右、內外位置無別——偏旁位置不固定 / 34

專題八  偏旁的相對位置表意 / 36

專題九  單複無別 / 37

專題十  重疊表意 / 39


第三章  甲骨文通論(上) / 41

第一節  甲骨文的發現與命名 / 41

第二節  甲骨文的發掘與著録 / 46

第三節  甲骨文研究概況 / 53


第四章  甲骨文通論(下) / 76

第一節  甲骨的整治與占卜程式 / 76

第二節  甲骨卜辭的組成 / 85

第三節  甲骨刻辭的行款 / 91

第四節  商代甲骨文的分期斷代 / 101

第五章  甲骨文常見常用字形表 / 109


第六章  甲骨文選讀 / 229

殷商甲骨文選讀 / 225

周原甲骨文選讀 / 287


第七章  金文通論 / 292

第一節  金文的發展歷程 / 292

第二節  金文研究簡史 / 294


第八章  金文選讀 / 304

商代金文選讀 / 305

西周金文選讀 / 311

東周金文選讀 / 402


參考文獻 / 427

後記 / 431




前言


“甲骨文金文導讀”,原本是山東大學文學院重點建設的本科生基地班(一多班)“32 門原典課程”之一。此課程以古文字學的兩大分支領域甲骨文和金文(青铜器銘文)爲主要講授內容。與其他爲貫徹落實教育部“以本爲本”的教學理念而開設的“原典課程”稍有不同,這門課程具有以下幾點獨特之處:


一、根據課程名稱,這門課程是以兩類材料爲主要授課内容,不具有“經典性”。其他原典課程大都是圍繞某部經典著作或某位名家的作品而開展,而這門課的授課內容却是比较零散的甲骨文和金文材料,這些材料既不屬於書籍,更非“經典”。不過,話又説回來,本門課程的核心內容,包含古文字的形體演變及其造字本義等,却是學生深入解讀各種經典文本的前提和基礎,猶如古代“小學”(文字、音韻、訓詁)是“經學”的附庸,而讀經必自“小學”始。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説,這門課仍然具有一定的“經典性”。


二、課程名稱是“甲骨文金文導讀”,即限定的授課內容是以甲骨文和金文爲主,而實際的授課內容仍然要按照古文字的框架來展開。换句話説,講到某個具體的字時,其甲骨文寫法大致對應殷商文字,金文寫法大致對應西周春秋文字。而此字如何演變成秦漢時期的隸楷字體呢?這就必然要牽涉到古文字學的另一個分支——戰國文字。古文字形體發展演變前後連贯,一脉相承,不能割裂。因此,在講述過程中,尤其是通論部分,課程體系仍然是圍绕整个古文字學的框架來展開的。


三、“原典課程”建設的實質是回歸經典,要求在課堂上直接閱讀原始經典文本,而本門課却不能一開始就讓學生讀甲骨文和金文原始拓片。因爲在没有任何古文字學基礎的情况下,學生直接閱讀甲骨文金文原始拓片是不可能的。即使由教师領讀,學生逐漸也能掌握一些常見古文字,但這些知識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在教學實踐中也將會事倍功半。爲此,先集中掌握常見常用的古文字形,再讀原始拓片,是比較好的方法。同時,甲骨文金文的基礎知識、相應的古文字構形理論,也都需要學生事先具備一些,才能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


有鑒於這門課以上的特點,我們最終還是基本采用了常見的“通論”加“選讀”的模式。“通論”部分,主要介绍甲骨文金文相關的基礎知識,以及古文字基本的構形理論、古文字學界基本的發展状况等;“選讀”部分,精選一定量的甲骨文和金文原始拓片,逐字逐句進行講解。同時,課程內容中還添加了一個集中記憶甲骨文常見常用字形的版塊。這樣的話,本課程的內容從總體上看就可以分成三部分:(一)綜合介绍甲骨文和金文(青铜器銘文)的相研究状况;(二)講授甲骨文研究領域目前已有定論的古文字考釋成果,對某些特殊的文字構形現象進行详细講解;(三)選擇部分重要的甲骨文和金文(青銅器銘文)原始拓片進行精讀。


希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對甲骨文和金文(青铜器銘文)研究領域具有初步的瞭解,掌握目前已有定論的甲骨文字考釋成果,能夠通讀一般難度的甲骨文和金文(青铜器銘文)原始拓片,爲以後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領域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古人所謂“讀書必先識字”,然“識字”也有深淺之别。如果學生具備了分析古文字構形的能力,掌握了漢字的原始本義,則對文字的認識程度將會大大加深,將有助於增强閲讀古代文獻的能力,也可以對漢语言文字學方向開設的其他相關課程(如古代漢语、古典文獻學、訓詁學、古代文學、古代哲學等)的學習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侯乃峰

2019年5月初



後記


本書是在“甲骨文金文導讀”課程講義的基礎上修改增訂而成的。在編纂課程講義的過程中,參考了出土文獻與古文字學界衆多的教材和論著,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此謹向原作者致以誠摯的謝意。


一直以來,古文字學都不是獨立的學科門類。在古代,文字學作爲“小學”(文字、音韻、訓詁)的分支,附屬於“經學”,是爲閱讀經書服務的。作爲古文字學一個分支的金文(青铜器銘文)研究,長期附屬於“金石學”,近現代學科體系中又大都附屬於“考古學”。19世紀末(1899年),甲骨文被發現并進入學術研究領域,古文字學又增加了一個分支,這也大大推動了古文字學的長足進步。20世紀以來,随著地下出土古文字材料日漸增多,尤其是戰國簡牘的大量發現,古文字學大有割據獨立之势。同時,大量古文字材料的公布,也吸引了衆多研究者投身其中。但到了21世紀,研究者逐漸發現,純粹的古文字學研究(即單純的考釋古文字),無論哪個分支都邁進了“瓶頸”階段,釋字已經不是古文字學研究領域的主要任務了。而利用古文字學研究成果來訓釋先秦兩漢古書中的疑難字句,校讀傳世典籍,甚至解决一些先秦時期遺留下來的學術史、制度史、思想史難題,正蔚然成風。有鑒於此,我們在編纂講義過程中,除了關注古文字學本身的知識之外,還側重展現古文字學知識在其他領域的具體運用,比如利用古文字學知識來校讀訓釋古書等,希望给讀者提供一些啓發。


總而言之,本書作爲課程講義,不過是古文字學方面的入門級讀物。編纂講義的初衷,一方面希望引發學生對古文字學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希望奠定他們古文字學入門的良好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中国字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標誌。殷墟甲骨文距離現在3000多年,3000多年來,漢字结構没有變,這種傳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視這些學科,確保有人做、有傳承。”認識古文字,是探尋中華文化基因的基礎性工作。這個打基礎的步驟不能走偏了,否則,沙上建塔,结果是很危險的。本書的編纂,祈望能爲有志於古文字學研究者提供一個入門的階梯,助其走好這關鍵性的一步。


編者水平所限,書中或有不妥甚至錯謬之處,敬祈博雅方家不吝賜教。


侯乃峰

2019年歲末



微刊小編:老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