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类简目(2023年10月所见)

古文字微刊 古文字微刊 2023-11-13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陈世庆:安大简《仲尼曰》简背文字书写者考辨

袁金平:据安大简《曹沫之阵》“咠”字异体谈春秋金文“印燮”的读法


《北京社会科学》2023年第10期

张静:西汉的风俗观:以儒家为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吴柱:《周礼》互文释例发微——中国传统互文视野下的文本内涵与《周礼》研究新路径


《东南文化》2023年第5期

南京博物院、溧阳市博物馆等:胥河流域江苏溧阳段考古调查简报

南京博物院、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江苏常州金坛区顺水桥土墩墓D2发掘简报

南京博物院、金坛区博物馆:江苏常州金坛区立夫路土墩墓D1、D2发掘简报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南京博物院等:江苏盐城建湖县大同铺遗址2019年发掘简报

高小路:商周时期博罗横岭山聚落的丧葬仪式

郭荣臻、靳桂云:海岱地区商周时期农业复杂化的植物考古观察

吴桐:岭南地区两周时期铜鼎研究二题


《读书》2023年第11期

李旻:考古与文献之间的夏文明

尤小立:傅斯年的学术自限

李零:九头鸟(待兔轩札记)

傅刚:夭子蛮(读左零札)


《敦煌研究》2023年第5期

张涌泉:“只者这爪行路绝”及其他

许建平:敦煌本《左传》写卷的学术价值

李正宇:匈奴、单于、撐犂、祁连、阏氏、居次等译音词误读千载而不知

郑炳林:西汉敦煌郡酿酒业研究

戴春阳:敦煌的早期开发与有关问题(一)——《尧典》中“三危”“三苗”的考古学观察

刘屹:说“悬度”

叶爱国:再释“沽各半”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孔华:从兑盆铭文论淮夷称名及伯侯兼称等问题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年第10期

刘源:从殷代文字正体角度谈谈历组卜辞特征字

赵庆淼:曲沃羊舌墓地出土子硕父鼎的意义——兼论曲沃羊舌M1为晋文侯墓

王旭东:大辛庄遗址新出“索”氏器与卜辞“索”地


《管子学刊》2023年第4期

葛志毅:论齐之霸业及其农商并重国策之文化影响意义——《管子》之《四时》《轻重己》《玄宫》三篇申论发微

陈民镇:从用字及用词习惯看清华简《五纪》的训释——以“四冘”等字词为例

张富海:“冘”“甚”的谐声类及相关古文字释读


《国学学刊》2023年第3期

鲁惟一、陈龙:中国帝制时代早期的大一统观念

李柏杨:职事·加官·官位:汉代“侍中”制度化进程新论

汪静之:上古汉语“夺”与“争”“攘”连用的句法语义表现

万群:上古汉语名动配对词的特点与历史层次——以过程类为例

向筱路:上古汉语“降”的音义、句法及相关问题

夏含夷、李若晖:如何以出土文献反观经学?——夏含夷先生访谈录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丁进:《周礼》大宰官职法新说

夏福英、许轩诚:“王霸之辨”论析


《江汉考古》2023年第5期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河南开封虎丘岗遗址商代遗存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湖北随州义地岗墓群M113、M114发掘简报

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河南南阳拆迁办东汉墓M23发掘简报

邓玲玲、陈国梁、曹慧奇、谷飞、田苗:偃师商城遗址制陶作坊区的产品与布局结构研究

丁兰、蓝云飘、林语秾、朱荆:楚墓出土鸟架鼓研究

刘礼堂、周翠云、陈娜:浅析西汉时期荆州地区的人物木俑

胡瀚:包山楚简中“受期”的法史学解释

张建文、曹骥: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海昏侯国除诏书》复原研究

刘中伟:李济晋南汾河流域考古调查和西阴村发掘的学术目的


《考古》2023年第10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湖北随州市枣树林墓地春秋墓M191的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市汉长安城北宫一号建筑基址


《考古学报》2023年第4期

徐龙国:汉长安城秦汉砖瓦陶文研究


《考古与文物》2023年第5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陕西榆林走马梁汉墓发掘简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李家寨墓地M22发掘简报

马萧林、刘丁辉:战国楚简所见楚人犬祭礼俗初论

付建:略论秦兵马俑一号坑的军队组织形态

王晓鹏:甲骨文“骨”“冎”辨释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

胡文辉:释《山海经》中的“朝鲜天毒”

王进锋:说春秋时人言及的古书“九丘”

庄帆:日本关西大学藏罗振玉致内藤湖南信三十九封考释


《历史研究》2023年第4期

孙庆伟:《史记·五帝本纪》反映的政治一统与文化一统

郭伟涛、马晓稳:中国古代造纸术起源新探

宁镇疆、高晓军:叔虞方鼎与西周初期的唐晋因革


《南方文物》2023年第4期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蕲春县博物馆等:湖北省蕲春县凤形山遗址发掘简报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南昌市蛟桥镇东汉、西晋墓发掘简报

张沐旸、高丹丹、贺阳:襄邑锦钩沉

刘尊志:江苏连云港海州双龙村花园路西汉墓葬的性质

谢佳芮:“南药北输”:汉代岭南地区医药产输的考古学观察

昝金国、郭福:汉代星云纹铜镜纹饰及价值研究——以山东出土的部分铜镜为例

吴元、万幼楠、刘畅、高劲松、向曲梦:江西汉墓出土建筑明器的初步研究

王音、谢绮:试析长江中下游孙吴墓葬的等级问题

王艺霖:早期国家阶段墓葬中人殉、人牲比较研究——以两河流域和中国为例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马腾:墨子“明鬼”论与先秦“赏善罚暴”法律观念的盛兴

刘立志:《四库全书》与清代吴地《诗经》学


《清华学报》第53卷第1期

曹美秀:日本江户时期伊藤家的古文《尚书》考辨 ──兼论中、日古文《尚书》考辨之异同


《清华学报》第53卷第2期

陈志峰:刘向《诗》学传承问题及其与西汉政治现实关系重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李禹阶:黄老学说:法家之东方“别派”与另类的“汉承秦制”

卢中阳:殷墟王裕口村商代贞人墓述论——兼论甲骨卜辞的断代标准


《社会科学》2023年第9期

李柏杨:制度因革与历史记忆:汉代的左右曹、诸吏与门下省成立前史


《四川文物》2023年第5期

蒋迎春:浅析商、西周铜木复合胎漆器——兼谈釦器及其起源问题

周志清、左志强、补琦:盐源县文管所藏“秦代篆书铜锭”为新莽衡杆考


《文博》2023年第5期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蒲家寨战国秦瓮棺葬墓发掘简报

荆州博物馆:湖北荆州土地台子、松林岗墓地2021年发掘简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泾渭秦墓出土玉器研究

宋琳琳、黎波:藁城台西商代遗址F14制盐用途新论

赖浩贤:贾里村墓地分析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王宏:釴鼎考识——从山西大河口墓地出土霸伯方器的定名谈起

曾鑫、朱凌玮、付建:秦始皇帝陵“都水”陶文考辨


《文史》2023年第3期

乔秀岩:郑注孝经经学解

赵永磊:缔造六天帝:昊天上帝、五精帝与郑玄郊社立说探赜

谢明文:谈“用”的一种用法

徐世权:《续汉书·郡国志》“秦鄣郡”注考原

李彦楠:三国时期的遥领与正统观念


《文史哲》2023年第6期

朱斌:胡厚宣与中国上古史的重建之路——以《甲骨学商史论丛》为中心的考察

吕文明:从风气到机构:稷下之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兴起和发展

杜以恒:论武威汉简《仪礼》分节符号背后的经学内涵

任蜜林:京房易学的阴阳五行说


《文物天地》2023年第10期

徐长青、王意乐:南方青铜王国在华夏多元一体文明体系中的历史贡献

陈书迁、赵蕾:江西省博物馆汉代藏品结构特点与体系构建

尹青兰、章晓峰:湅治铜华清而明  昭察衣服观容貌——江西省博物馆藏汉代铜镜鉴赏

袁兴钱:从出土实物管窥汉代饮酒习俗——以江西出土实物为例

高劲松:论“鉀”——兼谈江西省博物馆藏汉代青铜钾

黄华清、应宗华: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中的草原文化因素

刘荃: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刘充国墓出土模型青铜器

秦慧、张高丽:重读《双港发现汉墓一座》考古资料


《殷都学刊》2023年第3期

邓飞:甲骨文“首祀”纪年考

杨迎:出组习语“囟言王”探微

李银良:商汤迁夏社研究

王小健、杨扬:殷人信仰世界中的“帝”及商周时期“帝”观念的演变

孔德铭、焦鹏:试论安阳邵家棚商代遗址的价值与意义

王丹:安阳殷墟孝民屯商墓用席研究

刘大玮、罗春晓:殷商妇好墓出土腰佩宽柄器玉人服装造型研究

李轶婷:论《汉志》“事”“情”观

李显赫:从语义特征看介词“为”介引功能的历时演变


《语言研究》2023年第4期

郑妞:论《诗经》中的“语音技巧”及其应用

王挺斌:《方言》“鼻,始也”小考

张鹏飞:甲骨文“四方神名与风名”释读补苴

邓珍:郑珍文字学研究的据形考证


《中国农史》2023年第5期

李鑫鑫、何红中:国家主导:汉唐时期苜蓿在西北地区的推广管理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3年第3期

冉艳红:典、老选任与秦代国家统治的赋役逻辑——岳麓秦简《尉卒律》“置典老”条试释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3年第4期

陈玲:两汉西北边塞罪人研究述评

赵宇翔:《青铜与竹简的世界》与侯格睿的汉学研究

袁振翔:评《清华简〈楚居〉与楚国都城探研》


《中国书法》2023年第10期

贺柳:商代朱书、墨书甲骨文书法初探

余阔洋、唐楷之:学人游幕与金石学术——以朱为弼客居阮元幕府期间为中心

仪轩:字体变化如浮云,书法研究出新篇——陆锡兴新著《汉字形体史》问世


《中国篆刻》2023年第2期


《中华文化论坛》2023年第5期

李禹阶:战国时代新型国家体制建构的几种路径

黄维敏、孙都璟:“郑声淫”与“雅郑”思想再释——基于《左传》的“赋诗观志”

牟歆:从屈原《九歌》看中国早期仪式向艺术的演变

刘晨亮、吴伟:两汉柩前即位礼考——基于“天子副玺”说的考察

冯秀英、阳清:古代“天雨异物”灾异的阐释与书写


《中华文史论丛》2023年第3期

沈秋之、张涌泉:追寻敦煌残卷的“生命历程”——以北敦12194号及相关残片缀合复原为例


《中外论坛》2023年第2期

赵培:问道于天:《尧典》“观象授时”部分的知识传承——兼论《书》学之三代损益

李林芳:《诗经》诸篇作者的认定与变迁——以《毛诗正义》与《诗集传》为考察对象

[美] 柯马丁(郭西安、邱诗韵译):引《诗》、评论与礼制秩序——《左传》中君子的出场

[美] 鲍则岳(沈佳楠译):早期中国文本的缀合性

[美] 罗泰(陈龙译):鄂君启金节:铭文与礼制

谢久胜:蒋维乔与《吕氏春秋彙校》

邝彦陶:顾颉刚、宋云彬与点校本《史记》

孙尚勇:谶纬年代、早期形态与文献整理——曹建国《天地之心》书后


《中原文化研究》2023年第5期

赵永春:古代“中国”国家观念的演进

马腾、胡文琪:慎子学黄老“无为”治道析论

晋文:匈奴对两汉王朝的战争诉求

李健胜:指定服役现象论析

贾海生、杨羚:洛邑殷民对殷礼的坚守与对周礼的认同

沈刚:伍长的变迁:秦汉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视角

姚海涛:“父母官”的先秦典籍渊源及其思想意蕴

陈斯怀:郑玄《毛诗笺》的灾异观念


集刊


《北斗语言学刊》第十辑

王栋:再论轻唇化音变的条件及其例外

汪维辉:《颜氏家训·风操》“其父已往”索隐

真大成:《说文系传》“捋”字“一曰劣也”发覆

武振玉、周晓凤:两周金文中的抽象名词“德”——兼与《诗》《书》比较

田村加代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四字转注与三字转注
刘征、郑振峰:基于早期简帛隶书对隶变的动态分析

杨清臣:《玉篇》疑难字系统研究的力作——读熊加全《〈玉篇〉疑难字考释与研究》

陈正正:传统训诂和现代语言学结合在古籍注释上的新突破——评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孟子新注新译》


《北方民族考古》第十四辑

赵安苒、刘朝彦、崔宗亮、尤悦:马庄遗址晚商时期卜骨及相关问题研究

闫雪梅:新疆阜康白杨河战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初步研究

李斌:夏鼐与秦汉考古

韩雪:逋盂铭文释疑


《楚学论丛》第十一辑


《简帛研究二〇二三(春夏卷)》


《金石研究》第六辑

大路大魏:信公盨文字补考(下)

马国良:新见战国秦“射雉刻石”文字浅释

张驰:东汉《海阳长陈叔虞祭濡伯玉石刻铭》攷

秦航、李晓国:东汉《马三忞食堂刻石题记》新释

蔡副全:东汉《玉伯虑食堂记》释考

王成科:千年古字会说话——东汉《刘福功德颂》发现与保护始末

李建东:《浚县延熹三年画像石题记》简述

陈建贡:跋新见东汉初平元年摩崖刻石

乔延坤:东汉《鲁阳都乡正卫弹碑》之重现及其他

石海:说“䍋”——茧形壶名实小考

王东东:秦曲梁宫、汉祋祤宫遗址所见秦陶文浅述

吕金成:簠斋藏古砖十二品考记

张金声:陈介褀《汉残甕攷》补议

周同祥:“乌程汉简”发现记——兼论其书法艺术


《西域文史》第十七辑

殷晴:汉唐西域城市研究

侯旭东:亭长王闳等逃亡何处?——从东汉初年的一份劾状说起

吴华峰、徐玉娟:相知无远近——黄文弼致徐旭生信札四通研究


《语言与文化论丛》第八辑

汪维辉:西汉以前究竟有没有系辞“是”

谭翠:“福州藏”随函音义所见俗字举隅

高罕钰:“安定”概念域在先秦时期的分布与演变考察


《中国经学》第三十二辑

贾晋华:五岳新考

白如:《毛诗》阐释体系中《后妃之德》的设定、渊源及影响

覃力维:《大戴礼记》佚篇的学术史考察

黄杰:《尚书·牧誓》“惟家之索”及相关问题

庄文龙:《左传》“庄公寤生”诸说平议

彭华:《尔雅·释天》岁名疏证 

苏芃:《大戴礼记·保傅》“食肉而馂”考误



微刊小編:老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