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丨小南一郎:《中国古代天命与青铜器》(附:序)


《中国古代天命与青铜器》



作者:(日)小南一郎著,杨振红、尚宇昌译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定价:49元

ISBN:978-7-5222-0560-1




作者简介

小南一郎,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法国远东学院京都研究所研究顾问,泉屋博古馆名誉馆长。专业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研究。1942 年生于京都北白川。1964 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1969 年完成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2001 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历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助手、京都大学文学部副教授、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2005 年从京都大学退休。


内容简介

西周政治文化曾作为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的典范,为后世所景仰、追随。那么,西周政治文化的特质是什么?本书作者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小南一郎,利用西周时代的第一手资料——青铜器铭文,对西周王朝的国家体制及其理念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解析。全书以禹之九鼎传说开篇,通过青铜器的使用、保管与天帝、神灵、氏族、祖先、领土等关系角度,探讨西周国家体制的形成原理。作者认为,所谓天命,不仅指天神指定王朝统治者治理天下,还包括将天命层层分割给诸侯卿大夫士,从而形成金字塔式统治结构。而维系西周王朝统治的命、德、孝等观念,历经数千年的传承演变,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


目录

/ 001


序章 青铜器所见 / 001 


第一章 禹之九鼎 / 011 

1 禹与中原文化 / 011 

2 九鼎的铸造 / 021 

3 鼎的争夺 / 030 

4 仿造九鼎 / 048 


第二章 大地精灵 / 055 

1 土地所有与祭器制作 / 055 

2 作为精灵之“物” / 063 

3 图像表现的“物” / 071 

4 埋藏在地下的青铜器 / 081


第三章 祖灵与青铜器 / 088 

1 祖先祭祀的日期 / 088 

2 以天禄为媒介的祖先神 / 099 

3 附身鼎上的东西 / 123 


第四章 册命仪式 / 133 

1 官职世袭仪式 / 133 

2 职位继承理论 / 156 

3 “始原之时”的文武受命 / 167 

4 “命”的君臣结构 / 172 

5 “命”观念的理论化和礼仪化 / 184 


第五章 天命的实态与功能 / 188 

1 天命授受仪式 / 188 

2 文王、武王的角色分工 / 201 

3 天命难恃 / 204


第六章 德的继承 / 211 

1 支撑君臣关系的德 / 211 

2 作为生命力的德 / 218 

3 德的观念与命的观念 / 230 


第七章 天命的去向 / 238 

1 宗教权与军事权的分离 / 238 

2 取代“命”的体制 / 250 


图片出处一览 / 259 


后记 / 262 


文献指南:为加深对中国古代青铜器与金文资料的理解 / 269


小南一郎(こみなみ いちろう) / 274



阅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财产及国家的起源》已经是近四十年前的事了。除了易洛魁族等几个美洲原住民部族的名字还残留在记忆中外,其他内容几乎都忘记了。就像这样,作为知识,书中写了什么,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不过,恩格斯对部族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热切论述, 作为感性记忆,却一直保留至今。恩格斯强调,我们失去的完整的人际关系都存在于部族社会。这种想法,或许是身处近代社会异化关系中的恩格斯的执念。不过,在国家形成以前的部族社会,其形成原理确实与现代社会差异很大,在我们看来,那是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社会。


新石器时代社会,各文化地域呈现的面貌肯定会有差异,但它首先是一个以部族为基本单位形成的社会。这种部族社会蜕变后,形成“国”的统治组织。这是历史潮流的必然方向,通过发明新的制度,人类创造出伟大的事物。但也不能忘记,为此也失去了一些珍贵的东西。


秦汉时期,国家的基本性质是领土国家。中国的政治体制转型为领土国家的趋势急速增强是战国时期以后的事。战国列强们在各自国家的周围大量修筑长城,在这样的背景下,领土国家的观念必然会随之生长。继承战国时期长城建设热潮,将其整合为全国规模的,不用说是秦王朝的长城建设。


现代国家原则上也可以说是领土国家。现在世界各地国境纠纷不断,“我国神圣领土一步也不会让给其他国家” 等言论满天飞,这一现状清楚地表明国家建立在领土之上的观念十分牢固。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来说,很难充分理解领土国家形成之前支撑“国家”的基本观念是什么。当然,能否将其称为“国家”还存在定义上的问题, 或者可以称之为国家以前的统治形态。不过,在从新石器时代部族社会解体到领土国家出现这一期间,已经存在集权式统治机构了,所以这里打算采用最近的称呼方式,使用“早期国家”这一概念。


早期国家的首要特征是存在世袭王权。当世袭王权出现时,历史就由部族社会时代进入到早期国家阶段。当然, 在新石器时代部族社会时期,也会出现统领若干部族、在广阔领域内发号施令的首领。不过,这种对广阔领域的控制,基本上靠首领的个人魅力来支撑。首领在处理部族间问题时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将若干部族凝聚在一起。也正因为如此,当首领死去,其人格魅力的本体消失时,部族的联合组织也随之解体,重新回到原来多部族并立的局面。可以说这是首领的人格魅力将人们团结在一起的英雄时代。


与此相对,到了早期王朝时期,统治者(姑且称之为“王”)的王位变成了世袭继承。王位世袭意味着统治者的个人魅力不再是维持政权的必要条件。只要不做骇人听闻的坏事,作为先王的血亲,就可以获得统治者的地位。统治者身在王位就是统治者,其个人的资质与统治权本身无关。相比有个性的人,乖张行为少的平庸的人更适合做统治者。也就是说,系统的统治机构形成后,人性的因素就变得没有太大意义了。


系统王权出现后,在王权之下,官僚机构也相继设置,系统变得更加完善。当然,在新王朝草创期,英雄时代的元素也可能会短期复活。然而,让这种被创造出来的王权得以存续下去的,是系统的力量。系统本身具有不容分说的强制力。但另一方面,当人们开始进行反省时,就开始要求为系统拥有力量这件事本身赋予意义了。在国家体制下,人们的自我规定也与国家存在的意义密切相关。为国家系统赋予意义,和为个人的存在赋予意义也密不可分。


本书聚焦西周王朝中期,以这一时代的史料——青铜器铭文为中心,分析与西周王权统治有关的人们是如何将自己所处的社会体制赋予意义、进行理论化的。当时人在这种理论化过程中强调的天命、德、孝等观念,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也很熟悉。不过,其含义内容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如果通过本书,对这些词汇在社会中存在并发挥巨大作用的那个时代,能够稍有切身之感的话,则幸之甚矣。




信息来源:“先秦秦汉史”微信公众号

微刊小编:老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