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开门见山 | 艺术市场繁荣有序少不得“自律”

2017-09-17 陈源初 中国文化报

点击蓝字,关注“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各自“自律”


        中国艺术市场正处在发展阶段,艺术经纪人在艺术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默默无闻的艺术家如要走向事业的顶峰,就要依靠专业的艺术经纪人。但我们首先要对艺术经纪人的市场地位和促进艺术市场发展的重要作用有清醒的认识。


        艺术经纪人是艺术家与艺术品投资收藏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在艺术市场机制较健全的国家,其经纪制度是十分明晰的。目前我国一级艺术市场与二级艺术市场存在着严重跳级现象,这与我国艺术市场经纪人制度的不规范和艺术经纪人制度的缺失有着一定关系。我国艺术市场的飞速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艺术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经纪人需要具备什么素质,艺术经纪人在新的环境中应该如何定位,其发展方向应该如何适应这种需求……都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达到规范和稳定的艺术品市场需要艺术家和艺术经纪人的密切合作,通过经纪人的价格目标、营销策略来串联艺术市场的环节,从而培育市场,吸引艺术爱好群体涉入这个欣欣向荣的领域。目前美术市场仍采取原始落后的交易方式,由于人们的心态有些急功近利,这并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近年来,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激励下,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产生了狂潮式发展,艺术品经纪行业也逐渐发展壮大。但是,艺术品经纪人在促进艺术品市场繁荣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的许多问题。艺术品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商品市场,其市场上的经纪人也因此有着区别于其他中介行业的异质性。然而,目前我国对艺术品经纪人认识模糊,其法律门槛不高、风险小,从而导致行业的整体素质偏低;艺术品一级、二级市场结构倒置,又导致相关政策和管理也较为混乱,引发了竞争无序、私下交易等现象。


        安迪·沃霍尔有句名言:“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随后他又补充:“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这句话用在当下似乎再合适不过——在今天,艺术家想成为明星,而不只是艺术家的愿望比以往都更强烈。很多人能明显地感觉到近一两年这个圈子的一些变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艺术家已经不再是那种人们惯常印象中“长发唐装”怪异的模样,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得体时髦的装扮;今天的他们也已不单是闭门创作的寂寞状态,在很多时尚名流场合都能看到其身影。


        凡·高和毕加索同为绘画大师,却遭遇完全不同的命运,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毕加索还是一位“营销大师”,善于通过“讲故事”来兜售画作。由此可见营销的重要性。在艺术圈,画家们想要提高身价,如果自己没有了得的嘴皮子功夫,就必须得找画商,也就是现在的艺术经纪人来经营。经纪人通过各种推介和包装提高艺术家的画作价值,将艺术品推向市场,最终艺术家名利双收,而经纪人也在圈内得到良好的口碑和丰厚的经济报酬,双方都实现“双赢”。这样的合作本无可厚非,但是双方在这样的合作关系中会很容易出现纠纷,尤其是在画家成名之后,各种名利和资源随之而来,双方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很容易就会撕破脸皮。那种“相爱相杀”的关系就类似于一对能“共苦”,却无法“同甘”的夫妻,双方产生纠纷皆因当初没有制定好契约,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艺术品市场的不规范。此类纠纷也与艺术品市场发展过快有关。


        近年来国内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年交易规模翻了几百倍。越来越多的藏家将目光集中到了艺术品投资领域,而更多的藏家则将艺术品价值的增长单纯地认定为画家真实市场力的体现。不可否认的是,环境的极速变化让画家和经纪人一时间都难以适应。当画家门庭若市,天天有人以每平尺数十万元的价格求画时,经纪人的角色顿时就变得可有可无了。而也有的经纪人因为看到了市场的巨大潜力,而逼迫艺术家在短时间内创作更多的作品,或者强制艺术家创作同类型的作品,这样一来纠纷自是难免,而长期来看又严重影响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专业表现。由此可见,艺术家和经纪人都应做好自律,不要越俎代庖,艺术家要专注于自己的学术创作,把这些市场的事交给懂商业运作的经纪人,双方都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作者为艺术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