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刷屏!50余家全国重点媒体聚焦山东农大


10月24日,由山东省教育厅指导、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海报新闻主办的2023年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高校调研行在我校启动,来自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大众网等50余家中央及全国各省市重点新闻媒体参加,围绕我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教融汇、国际化办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实地调研报道,聆听山农故事,感受山农担当,传递山农声音。



启动仪式上,学校党委书记徐剑波向参加2023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高校调研行的媒体代表授旗。各媒体记者参加“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大调研成果发布暨总结表彰会,一同观看山东农业大学2023版宣传片《登高》,共同见证《山东省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和乡村振兴驿站APP的发布,纷纷对山东农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担当作为表示赞赏。


启动仪式过后,各媒体记者纷纷走进校园、餐厅等学生活动场所,与青年学生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围绕学生关心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学们也畅所欲言地分享了自己在山农成长成才的收获感悟,让各媒体记者深深体会到山农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知农爱农的情怀担当。



在融媒体中心,各媒体记者现场观摩融媒体中心指挥调度室、演播室、广播室、编辑室等功能设置,了解学校媒体嬗变历程、“12344”四融并举媒体融合发展理念和具体实施举措。在校史馆,通过一件件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不仅感受到了百年山农的深厚底蕴,也了解到一代又一代山东农大人强烈的强农兴农使命和建设农业现代化实践中作出重要贡献。



在全国唯一的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各媒体记者近距离感受前沿重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处、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学工处、学工委、国际交流处、人事处有关负责人先后向各媒体记者介绍学校在科技创新、小麦育种、创新创业、学生工作、人事人才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在付道林教授、王宏伟教授和马信教授等专家教授团队实验室现场,专家们向各媒体记者介绍小麦育种科研工作。各媒体记者对山东农大坚持基础研究“顶天”、应用研究“立地”的科研原则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陈学森教授团队实验室,各媒体记者在品尝陈学森教授团队培育的“山农酥”梨后,频频为山东农大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取得的突出成绩点赞。








重点媒体有关报道如下(部分)




人民网、央视网、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新网、大众网、海报新闻网等主流新闻媒体围绕“2023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高校调研在山东农大启动”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报道。


2023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高校调研在山农大按下“启动键”!


原文如下:





10月24日上午,2023年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高校调研行在山东农业大学启动。


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仲红波、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宋民、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张超、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范传东、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邵静河、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总经理贠瑞虎、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张卫华、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等出席启动仪式。仪式由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冷畅俭主持。


此次活动由山东省教育厅指导,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海报新闻主办。10月24日—27日,50余名中央及全国各省市重点新闻媒体将陆续走进山东高校,全方位开展实地调研,围绕院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科教融汇、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报道,感受齐鲁大地高校建设风采。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总经理贠瑞虎表示,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历来重视对山东教育领域的宣传工作,旗下大众网·海报新闻已连续举办八届全国主流媒体山东高校采风活动,推出了一系列围绕学校、立足青年、贴近大众的生动报道。目前,全省高校深入推进专业建设,改进专业布局结构,涌现出了大批建设成果和成功案例。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环境下,省网媒集团将同有关部门和高校携手并进,讲好山东教育故事,擦亮山东教育品牌。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表示,山东农业大学作为省属代表性高校,在农业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上扛起了时代重任,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交出精彩答卷。山东农业大学将争创国家一流学科,加快推进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并引领全校师生积极投身服务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向参加2023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高校调研行的媒体代表授旗。2023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高校调研行在山东农业大学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过后,徐剑波介绍了学校在“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大调研中取得的成果。学校将努力打造省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品牌,在国家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火热实践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其他主流媒体有关报道

新华社

央视网

光明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山农“作为”等方面进行宣传报道。



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山农“作为”


原文如下:




10月24日,2023年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高校调研行在山东农业大学启动。中国教育报记者走进山东农业大学,探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山农”作为。


启动仪式后,记者来到该校融媒体中心和校史馆。通过参访,记者了解到,该校创办于1906年,百余年来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逐步发展为山东省高水平大学。目前,该校已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随后,记者走进山东农业大学、德州市政府、德州市齐河县政府共建的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王宏伟教授介绍,该实验室是山东省省属院校参与建设的唯一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致力于推动小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品种培育、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高质量种子生产等重点建设任务,努力把德州打造成为小麦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付道林教授向记者介绍,小麦条锈病被称作“小麦的癌症”,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孔令让教授带领研究团队为解决这一难题,耗费5年时间,缩小研究范围并不断试错,成功找到了攻克该病种所需的PG5基因,为实现小麦杂交育种生产奠定了基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小麦育种是该校的优势学科。学校紧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围绕黄淮麦区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孕育出了100余个小麦新品种,为粮食增产作出重要贡献。


在陈学森教授团队的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山农酥梨”。该新品种的特点有质地细密、甜度高、酥脆口感好,果核小、果个大,集晚熟、抗氧化、耐储存等,被誉为“全能梨”。与“山农酥梨”相关的研究共历时15年,成功填补了我国优质晚熟梨产品的空白。


通过实地走访实验室,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记者深刻感受到山东农业大学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上的特色发展之路。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科技创新力和组织力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环球时报、大众网等新闻媒体以向一流奋进中的山农“作为”为主题,对山东农大用科技创新守护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等进行广泛宣传报道。



向一流奋进中的山农“作为”!50余名全国重点新闻媒体记者走进山东农业大学


原文如下:



10月24日,2023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高校调研活动于山东农业大学启动,五十余名记者走进山东农业大学,聆听山农声音、山农故事,探索山东农业大学的强农兴农之路。


启动仪式过后,记者们走进山东农业大学融媒体中心进行参观。随后,记者们共同参观了山东农业大学校史馆,感受山农底蕴深厚、历久弥新的历史沉淀。山东农业大学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济南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与时代同频同振,逐步发展成为山东省高水平大学。目前,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的排头兵、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

用科技创新守护粮食安全


在国重楼4楼,王宏伟教授与马信教授轮流向记者们介绍着诞生于农大的小麦品种,而这些品种,均出自于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作为山东省属单位的'独苗',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去年成功重组为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纳入国家创新基地新序列,即使放眼全国,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省属高校也是凤毛麟角。”王宏伟教授自豪地讲。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小麦育种作为山东农业大学的优势学科,他们紧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坚持基础研究“顶天”、应用研究“立地”原则,紧紧围绕黄淮麦区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常年埋头于一线搞科研,孕育出100余个小麦新品种,在粮食增产中交出“山农答卷”。


“小麦条锈病被称作‘小麦的癌症’,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耗费了五年的时间缩小范围并不断试错才成功找到了所需要的PG5基因,为实现小麦杂交种生产奠定了基础。”在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国交学院院长、教授付道林教授向记者们介绍道。“克隆国宝级小麦基因,是我科研中最有意义最值得自豪的成果,能为国家为母校做点贡献是我的荣耀。”


山东农业大学用实际行动担负起“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的嘱托重任。学校积极强化原始创新驱动力、高端人才供给力、乡村振兴支撑力,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奋力实现原创性成果、“卡脖子”技术等一系列突破,用科技助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用科技助力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建设,书写强农兴国的山农华章。


保障人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

交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山农答卷”


“这梨真大、真甜!”在国重楼七楼的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记者们在品尝“山农酥”梨后,频频发出赞叹。山农酥梨是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历经15年,培育了质地细密、甜度高、酥脆口感好,果核小、果个大,集晚熟、抗氧化、耐储存等优良性状的“全能梨”,填补了我国优质晚熟梨产品的国内空白。


“山农酥”不仅“全能”,还成为农民致富“宝典”。“‘山农酥’栽种两年见果,三年见效,四年丰产,第四年预计亩产五千斤,平均每亩收益5万余元。”陈学森自豪地说。不仅如此,他还把选育的近30个自主知识产权果树新品种及栽培管理方法免费提供给果农,在山东、陕西等丘陵欠发达地区累计推广800余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0余亿元。


“本次调研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陈学森教授对科研的态度,‘坚持把最好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挂在枝头上,写在农民的笑脸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的曾煜婷说道。


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环境下,山东农业大学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通过实地走访各个重点实验室,与院士、专家面对面交流,媒体团深刻感受到山东农业大学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上的特色发展之路,全方位体会到“向着一流大学奋勇前进”的努力。在新时代,山东农业大学将继续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中,用“山农智慧”与“山农担当”,交出“山农答卷”。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山东省教育厅指导,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海报新闻主办。10月24-27日,50余名中央及全国各省市主流融媒体记者将陆续走进山东高校,实地探访泰安、青岛、济南等地。在深度发掘山东高校创新发展卓越成果、服务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感受齐鲁大地的广博文韵与奋发活力。






其他主流媒体有关报道

海报新闻

大象新闻





大众网等新闻媒体围绕学校“双创”教育工作进行宣传报道,点赞学校“双创四驱”工作模式。


 

聚力“双创”教育,山农大为乡村振兴

“增色”

原文如下:



10月24日,2023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高校调研启动。50余名中央及全国各省市主流融媒体记者走进山东农业大学,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山东农业大学的创新创业工作,共同探讨新时代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发展之路。


思行合一

坚守乡村振兴“本色”


10月24日,“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大调研成果发布暨总结表彰会在山东农业大学召开,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


“2023年暑期,组建了以774名指导教师和1.1万余名学生为主角的调研工作队伍,奔赴全省136个县(市、区)、5万余个行政村开展实地调研,逐步在全省建立1万个乡村服务驿站。”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说道。


山东农业大学积极开展“百名党员联百村”活动,鼓励党员扎根基层,服务农民。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员张仁堂,怀揣乡村振兴梦想,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带领学生与宁阳县乡饮乡南赵村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


“每当企业加工红薯淀粉的时候,村里都会隐约闻到一股刺激的气味。通过深入车间调研,我发现主要原因是公司设备陈旧老化、工艺落后,这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带来了能耗浪费、成本增加等问题。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团队以最快速度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张仁堂说。


经过张仁堂团队的改造,加工生产线焕然一新,不仅解决环境问题,还节能降耗。“仅节能降耗一项,我们每年就可以节约1000多万元。”企业负责人王昌瑞说。


厚植红色情怀,以“思创融合”思路,坚守育人育才。山东农业大学每年组织千余支创业团队、万余名青年学子走向农业、走进农村、走近农民,在“立地”的情怀中积蓄报国之志。


师生共创

提升创新驱动“成色”


山东农业大学坚持以专业为保障,培育双创团队。“千导计划”聘任284名校外创业导师,对正在创业的学生给予管理运营等指导服务。


面向专业教师组织开展“创业咨询师”等系列培训,激发教师“专创融合”新思路,为学生双创教育与实践“点灯”“照路”。


“我有来自校内和企业的两个导师。平日里他们都非常负责,为了我的学业经常沟通。我在这个班级收到了双份指导、双份关心,也常常被导师们言谈举止里所饱含的家国情怀深深感动。”山农学子谈起自己的校园生活,觉得收获颇丰。


青年学生走进乡野、接地气,用脚步丈量真实乡土。山东农业大学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指导、技术推广、志愿服务、政策宣讲。通过进“万家门”、行“万里路”、解“万家事”,把专业知识用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发展,真正做到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实践相结合,为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创研融合

提升创新驱动“成色”


学校先后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多项金奖,并积极促进优秀双创项目落地。


“小麦条锈病被称作‘小麦的癌症’,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耗费了五年的时间缩小范围并不断试错才成功找到了所需要的PG5基因,为实现小麦杂交种生产奠定了基础。”在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国交学院院长、教授付道林教授向记者们介绍道。“克隆国宝级小麦基因,是我科研中最有意义最值得自豪的成果,能为国家为母校做点贡献是我的荣耀。”


目前,荣获“互联网+”国赛金奖的“麦麦相承”团队转化落地了全国第一个含抗赤霉病基因小麦新品种“山农48”并已在全国推广种植。


“这梨真大、真甜!”在国重楼七楼的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记者们在品尝“山农酥”梨后,频频发出赞叹。山农酥梨是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历经15年,培育了质地细密、甜度高、酥脆口感好,果核小、果个大,极晚熟、抗氧化、耐储存等优良性状的“全能梨”。目前,团队已推广5万余亩,正在成为果农的“致富果”,填补了我国优质晚熟梨产品的国内空白。


校企共建

彰显协同发展“亮色”


山东农业大学实施“百名专家进百企”活动。组织专家教授深入涉农企业一线,与华能集团、金正大、登海种业等大型企业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学校研发的“包膜控释肥生产技术”8个专利支撑金正大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缓控释肥企业,为金正大公司开启绿色智能肥料新时代。


金正大集团CEO李玉晓表示,该项新型缓控释肥料技术产业化后,必将助力推动“减肥、减药、节水”和“耕地质量提升、作物产量提升和农产品品质提升”为主要特征的“三减三提升”生态种植模式的推广,为我国化肥行业转型升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山东农业大学通过建立校外教学科研与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合作班等方式深化校企合作,成立校企合作班60余个,校企合作学生社团20余个,以产业发展前沿为导向、以企业研发项目为载体,在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山东农业大学将继续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三大工程”+“七项计划”,激发更多的学生扎根“三农”,学农、爱农、兴农,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粮食安全关系着国家命脉。山东农业大学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发扬“科技报国、服务三农”精神,紧密结合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依托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四个融合”,形成了以管理驱动、平台驱动、项目驱动和赛事驱动为主要内容的“双创四驱”工作模式,实现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的双向互联发展,为乡村振兴“增色”!





往期推荐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编辑:杜一民
审校:胡学俭 李庆亮 张钦龙 赵然

登高必自

-山东农大融媒体中心出品-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号:sdauxcb
新浪微博:@山东农业大学
投稿信箱:sdaunewmedia@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