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别推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关节点

2015-04-21 战略前沿技术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习主席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富国强军新局面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抢抓机遇,发力攻坚,突破瓶颈,推动军民融合大提速大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紧迫课题。

  校准思维视角

  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都是首先从思想观念变革开始的。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一切阻碍融合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汇聚起深度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强化全局思维,防止“本位化”倾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军民两大系统在整个国家平台上统筹配置资源的过程,必然涉及到原有利益分配方式的调整改革。对军队来说,有些军民通用行业和岗位将交由地方来承担,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将大量裁减,这些都将触及相关部门和行业系统的局部利益诉求。为了改革和融合需要,必须以刀口向内、自我革新的勇气,克服狭隘的本位主义掣肘,主动从战略高度思考谋划,找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突破方向和实践路径,不断拓展军民融合的新领域新境界。

  强化集成思维,防止“碎片化”倾向。当前我国在军民融合发展上,还存在军地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分而治之,各领域之间不同程度存在着交叉重叠、重复建设等问题。应从国家层面进行宏观筹划和整体布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融合目标、建设重点、标准程序等,研究融合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各类资源共享等措施办法,从宏观上对各层级各领域军地资源使用顺序进行规范,实现军地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取得“一份投入、多重收益”的效果。

  强化跨界思维,防止“自闭化”倾向。当今世界正进入“跨界”的泛竞争时代,各行业和领域的壁垒日益打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仅要坚决摒弃囿于国防和军队自身条件搞建设的运行惯性,更迫切需要打破局限于本行业系统的“体内循环式”融合,应综合运用“跨界”资源解决融合矛盾,以获得技术最先进、成本最经济、来源最稳定的可持续力量支撑。

  强化底线思维,防止“失控化”倾向。随着国家在军民融合发展上的改革力度加大,融合程度加深,传统军事安全领域可能会面临高新技术扩散、军事机密泄露等风险。同时地方经济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投入成本也将大大增加,有效规避风险显得尤为紧迫。因此,必须牢固确立底线思维,准确评估军地各系统各部门对军民融合的期望值及风险承受能力,有效权衡军事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风险利弊,从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出发做好风险预警和应对措施,合理分配风险责任,确保军民融合在风险可控状态下深度发展。

  再造体系结构

  规范合理的结构配置,是推进军民融合的根本性依托。应从源头上破除军民二元体系结构障碍,搭建宏观体制机制框架,推动融合要素的内聚外联和整体共振,发挥结构力对军民融合的倍增效应。

  调整军事需求对接结构。军事需求是军民融合的源头和导向,也是目标和检验标准。有效推进军民融合,必须畅通需求汇总“总入口”和需求对接“总出口”,避免因分散提需求、多头搞对接而产生的效能内耗。可考虑建立“军队总需求机构→战区需求机构→作战部队需求机构”三级需求架构。进而将军队需求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逐级分解落实,确保国家资源潜力能迅速转换为作战实力。

  建构军民融合统管结构。军民融合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涉及军地诸多部门,需要有权威的高层统管机构来推进。但由于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行部门行业管理,导致融合管理分散、合力难聚。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实体性军民融合领导管理机构,抽调军地有关人员参加,实行军地合署办公,作为军民融合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权力部门,全面履行组织领导军民融合发展的职能。同时,赋予军地各职能部门军民融合相关职责,明确责权利关系,按照各自分工承担相应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常态化落实。

  优化军民融合机制结构。军民融合涉及军内外诸多部门和领域,涉及人、财、物等各个方面,高效顺畅的调控运行机制不可或缺。当前最紧要的是建立完善论证决策机制,规范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对重大改革和建设项目,必须坚持领导决策和专家辅助决策相结合,加强成本效益分析和科学论证评估,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建立完善综合协调机制,通过联席会议、项目联审等形式,加强军地各相关部门和领域的协商对话,明确军地双方共同议事规则和任务要求,解决军民融合建设与使用的有关重大事项。建立完善审批监督机制,统筹制定各领域融合的具体标准,在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上,明确军方全程参与并实施“一票否决”的权限,明确对擅自建设、质量低劣的惩处措施。

  重塑融合模式

  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正处在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融合体系有待完善,迫切需要创建内涵集约型融合模式,强化军地有限资源的要素重组和互通共融,提高融合质量效益。

  解决好融合边界问题。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域多,要素全,范围广,对哪些领域和项目可以“融”、“融”到什么程度,不能不加区分地搞“一刀切”,更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必须从国情军情和各行业领域特点出发,划清军民融合的合理边界,为深度融合奠定基础。在边界划分条件上,军用资源和民用资源具有兼容性和比较优势,通过融合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集约利用。在边界划分原则上,坚持军事优先、兼顾经济,侧重国家安全考量,把融合重心放在为军事斗争准备服务上,无论是在机构设置、力量投入,还是机制构建、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必须充分考虑作战需求,以是否有利于战斗力建设、有利于巩固国防为首要标准。在边界划分主体上,军队是军民融合的动力源,理应更加自觉地从国家利益最大化出发,加快相关体制机制改革,真正把与军队核心作战任务无关的机构和职能剥离出去,为深度融合扫清障碍。

  解决好集成创新问题。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突破,许多颠覆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成为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和内在驱动。如美国80%以上的科学家、工程师直接或间接为国防建设服务。我国经过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了一大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科技领军人,高新技术企业数万家,拥有巨大的创新能量。应打破军地各自独立、高筑“围墙”式的封闭创新模式,把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制定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指导目录,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创造性地运用各类政策措施,搭建军地科技创新交流平台,推动全社会优势科研资源向军民融合领域集聚,着力突破事关国防和经济命脉的关键科技问题,加快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和集约利用。

  解决好实践载体问题。企业既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也是军民融合不容忽视的重要载体。应改变传统以机械制造为主的军工产业构架,推进国防企事业单位的战略性重组,保留发展专用性强的军工重点领域和核心技术,积极培育战略新兴军工产业,提升国防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改变军工行业垄断封闭的隔离状态,推进军民融合项目产业化发展,突出抓好能源、金融、生物工程、卫星资源、空域、海域、电磁频谱等领域的产业整合,尽快形成开放高效的产业集群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融合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制定面向社会的信息发布和市场竞争措施,鼓励民间企业参与军民融合项目建设和军品研制生产,形成持续推动军民融合的新增长点。

  筑牢法治支撑

  军民融合发展是涉及军地诸多部门和领域、全方位长周期的国家战略,主体多元,关系复杂,必须强化法治建设,把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的方法途径,强制排除融合阻力和干扰,确保军民融合重大战略思想加快转化为建设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

  以“法规引领”破瓶颈。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度推进,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难点瓶颈不断凸显,单靠传统行政调控和部门协调是难以解决的,必须依靠权威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当前,亟须弥补法规“盲区”,加紧论证出台《军民融合法》,确立国防资源非国防活动运用、武器采购、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建设、新兴领域军民融合等专项法规,对军民融合项目区分和具体要求、军地各方责权利等进行规范。亟须抓好衔接配套,对现行法律法规中与军民融合相关的条款进行梳理,调整补充或废止相关内容,并紧跟形势变化及时修订,使其更具适用性和操作性。亟须解决执法失范问题,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对军民融合执法主体、执法权限及失范处理等在正式条文中加以明确,防止执法行为的随意性。

  以“标准规范”除壁垒。统一规范的标准是军民深度融合的基础条件。随着民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民用标准已经超过军用标准。美、英、法、德等世界发达国家积极强化标准融合,在军品研制和生产中大量采用通用标准,进而使80%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可直接用于军事目的,大大降低了军民转换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相比较而言,军民之间的标准壁垒是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加快标准化进程,对现行各级各类军用和民用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凡是民用标准能满足军事需求的,在确保军品军事性能的前提下,一律优先使用民用标准,拓展民用标准的使用范围,提高军民通用标准比重;对民用标准不能满足军事需求的,抓紧完善各级各类军事专用标准,并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和新型力量建设需要,强化标准的全程动态调控,提高标准的覆盖率和时效性。

  以“政策制度”作保证。军民深度融合,离不开配套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应制定融合决策终身负责制,具体规范军民融合责、权、利、罚等措施,全面量化追责指标,防止责任缺失。制定融合项目利益补偿制度,设立国家专项融合基金,对参与军民融合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给予相应经济补偿,补偿标准应高于因推进融合而增加的投资成本;对不宜直接补偿的建设项目,通过价格、税收、信贷、国防采购、技术支持等形式,给承担国防义务的经济主体以优惠政策。制定融合人才跟踪保护制度,建立完备的军民融合人才库,将各行业各领域的专业人才和特殊人才纳入其中,激发他们投身军民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韩志庆)


【战略前沿技术】2014全年文章目录已上线,回复“目录”即可查看,敬请关注!

2015年3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3查看。

日期

标题

20150314

美国国防部瞄准未来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

20150315

人类未来十大最顶尖科学技术

20150301

《MIT科技评论》评选出2015年10大新兴技术

20150319

国防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简介(附招生专业、各省市招生联系人和历年录取分数线)

20150304

如何“正确”打开谷歌学术?

20150307

2020,中国基础研究走向何方?

20150314

科研经费报销“逼良为娼”,怎么破?

20150319

关于无人机,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20150307

达沃斯发布2015十大新兴技术:飞行机器人、仿人脑芯片等技术入选

20150317

博士:学术塔尖上的“悬浮族”


2015年2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2查看。

20150205

美国DARPA十大尖端科学技术 领先当代20年

20150207

2014年度十大国防材料技术突破

20150211

如何撰写2015版国家自然基金标书(附全攻略)

20150213

院士爹对女儿的科研忠告

20150217

科技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的通知

20150227

做科研的11条军规

20150207

智库建设急需高端人才

20150201

两院院士评选2014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20150227

30个部委局办2015年工作部署汇总

20150227

45个全球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2015年1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或回复201501查看。

日期

标题

20150102

2015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政策有重大调整

20150110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150109

中国科研经费分配新办法出炉 "863""973"退出历史舞台

20150114

“透明计算”,凭啥摘得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50115

科技改变未来:预言300年后的人类

20150131

科研:新常态下的新规则

20150131

国外高效毁伤技术发展及趋势

20150116

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排行榜出炉 大陆仅华为上榜

20150104

高校病了:教学之殇

20150104

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