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质共享·人居大计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2018)珠海年会成功召开

导读

12月21日—23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以“品质共享·人居大计”为主题在珠海召开2018年会,旨在探索城市设计在提升城市品质、增加群众获得感、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总结相关试点城市的实践经验。会议由主题报告与自由论坛两部分组成。


本文字数:8215字

阅读时间:23分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邢海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设计处处长汪科,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王建国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及全国代表1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学会理事、城市设计学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城市设计学委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院士,学会理事、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王朝晖,学会理事、城市设计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世福,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王富海,10DESIGN资深合伙人Gordon Affleck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并对城市设计的发展提出探讨性建议。

 


Part

1

主旨报告


王朝晖:美好生活 品质优先——珠海城市设计试点工作探索

王朝晖 | 学会理事、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


他针对珠海概况、新时代下珠海城市设计工作的思考、珠海情侣路城市设计探索、珠海城市设计工作心得四个方面做交流。他指出,珠海城市设计工作坚持“自然+历史+人本”的工作法则,通过“场地设计”的管控方式,有效指导城市形态。针对站前地区、航空新城核心区等特殊区域,珠海采取“因地制宜”的技术标准,避免千城一面。此外,珠海建立“地区规划师”制度,建立居民深度参与的设计方式,支撑贴合民意的规划决策。在新技术运用方面,珠海采用了城市设计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点云等技术手段,强化城市设计工作的合理性。


朱子瑜:关于城市设计试点工作的几点思考

朱子瑜 | 学会理事、城市设计学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他指出,中央明确将城市设计作为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手段。就城市设计制度建设和技术管控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制度建设方面,要明确城市设计技术定位,完善规划技术体系,确立城市设计管控地位,完善规划管控机制,加强城市设计专业补位,完善建设工作平台;技术管控方面,要实现城市设计分层编制,衔接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通过城市设计分区管控,衔接城市管理的行政体系。通过城市设计分项指引,衔接建设实施的技术体系。


王建国:城市转型发展 vs 中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几点思考

王建国 | 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他在报告中指出,在城市规划工作转隶自然资源部领导之际,城市设计工作的尺度效应成为一个非常关键,而亟待科学辨识的重要问题。中微观尺度的城市设计工作界面相对清晰,历史上已有较多成熟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工具。而大尺度城市设计,可更多地依托数字化工具进行总体性的城市风貌和人居环境品质管理。在城市转型发展、规划转隶背景下,规划设计院主要工作会“自上而下”开展,并定位在基于资源统筹、协调、管理的“空间规划”和基于百姓真实获得感的“环境营造”和“空间设计”之间。规划师和建筑师需要终身学习,有效参与城市设计工作,不但要“用设计做规划”,还要“用规划做设计”。


王世福:珠海及广东省城市设计经验与前瞻

王世福 | 学会理事,城市设计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他分享了珠海城市设计编制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介绍了广东地区总设计师制度以及城市设计工作坊制度。他指出,信息时代城市意象感知的变化以及人民群众对城市空间品质需求的显著提升,是城市设计值得前瞻与讨论的话题。首先是要求城市设计实施的过程要更加亲民化、注重共谋共识共同缔造的参与式规划方法的融入。其次是在理念与技术上要与时俱进,未来城市意象的感知不仅仅以身体体验、视觉感受为主,互联网、影视等媒介,以及各级交通站点所传递的空间意象将叠加于传统的认知地图之上,更加呈现使用者导向的集体性节点多元叠加特征。作为强调积极干预城市空间形态生成过程的城市设计,应该在多元价值包容与大数据技术应用等方面不断精进。


王富海:品质追求,还是价值提升

王富海 | 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


通过对凤凰山旅游小镇、富山产业新城起步区、格力智造城、上冲TOD小镇、珠海社区体育公园以及香炉湾沙滩修复六个案例的分析,王富海规划师指出,城市设计不仅塑造城市品质,更能提升城市价值。城市设计要秉持“实用、适度,惠民生、树特色,协调建设、精彩营造”的理念,基于现实,尊重规律,判断供需,发挥个性,适应操作,提升城市价值。


Gordon Affleck: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会展中心案例分享

Gordon Affleck | 10DESIGN资深合伙人


Gordon先生带来了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会展中心的案例分享,展现建筑师配合、落实城市设计构思的途径。他介绍了方案中的一系列城市设计构思,例如通过标志性塔楼协调与澳门及周边视点的关系、构建“城市绸带”形成景观活动通廊、呈现会展中心多样化的功能和空间来弱化体量并丰富城市界面、通过扩展屋顶面积增加地面人行公共空间的范围等等。方案通过城市设计手段强化了珠海城与海紧密相连的城市特色、协调城市与海滨的关系、关注人的活动与海岸的关系、增加沿海的活力。



Part

2

自由论坛



自由论坛由城市设计学委会秘书长邓东主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邢海峰对城市设计学委会专家们长期对城市设计工作的支持表示了肯定和感谢。他指出,国家正面临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城市设计工作对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城市高品质发展非常重要,城市设计工作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希望专家们能够在这些方面不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为部里相关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支撑。在讨论环节,嘉宾围绕“城市设计的内涵和价值判断,城市设计如何落地,新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设计的角色和作为,城市设计的未来和思考”四个议题展开讨论。


议题一

城市设计的内涵和价值判断


专家就“城市设计内涵、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设计的共识价值、城市设计如何发挥实效和时效”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汪科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设计处处长

第一,城市设计工作要有对专业边界、工作边界和部门职能边界上的思考。不要对城市设计的内涵和定义过于追究,而应该在城市设计工作中更多思考所在的专业、行业,在城市设计这样一个大学问中能做什么;第二,思考城市设计与规划的关系,往往受到时代的局限性,是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的看法,应该以一种相对动态的观念来审视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一套工作体系、一种方法体系、也是一个制度体系;第三,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工作者要深刻反思,作为一个设计师要有好的作品,有自己的价值导向和追求;第四,应该基于中国国情实际,研究制度与体系,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主张,为日后的工作献计献策。

 

孙一民 | 城市设计学委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无论是规划师、建筑师还是景观设计师要做城市设计,都要脱胎换骨要换思路,各个专业都有这样的过程,目前还是在学习的时候。


匡晓明 | 城市设计学委会副秘书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城市设计包括创作和管控两个内容。首先,城市设计的本底还是创作,从单个建筑的创作到建筑群体的创作,目前创作能力不足,千城一面;第二,城市设计是一个过程,由创造到实现的过程,落实尤为重要;第三,城市设计是管控,对公共利益的维护,比如滨水的公共性,天际线的管理,同时,也不能过度管控,要对公共政策中的公共利益要素进行识别,不属于公共利益的要素不能列入管控。

 

陈可石 |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总没计师

首先,城市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的核心是公共空间,目前关注面太广,应该适度限制范围,应关注组团,两个平方公里适宜;其次,感人的空间是与文化、地理相结合的,我们应该重视自身文化传统,重视公共空间的中国元素,在中国文化维度上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陈沧杰 | 原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城市设计各地有各地的做法,有的是可以复制推广的,但是设计院在承接地方的城市设计时,经常会有这种情况:总体城市设计要求做得非常细,就缺少一个城市设计的技术途径。

 

吴松涛 |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得益于城市设计同仁的努力,近年来城市设计,尤其是中观层次城市设计与法定控详"绑定"基本获得各级管理部门认可。也正是这种“绑定",在目前顶层制度变更条件下,下步路在何方的问题凸显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提两点想法:一是在内涵展开上“扩大甚至降低身段”,以风貌规划和城市景观品质设计管控为核心内容;二是参考工程管理中“监理”的发展道路,以“谋划、规划和建筑设计、公共环境设计全过程协调把控"的形式体现系统性工作优势,让管理部门和建设主体觉得“好用”,这在前一段国内责任规划师试点中已得到体现,下一步我们需要更多的“大作品"去支撑并转化成工作规则。



议题二

城市设计如何落地


专家针对“城市设计与公共政策、城市设计与管理体系、城市设计如何对接、城市设计的手段和方法、城市设计机制”等方面展开讨论。

 

洪亮平 | 城市设计学委会委员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城市设计要体现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精神,彰显城市特色。目前的城市设计,很多地方呈现出规划语言,在实际工作中,用城市规划的语言体系去做城市设计的工作,可能存在不合理。很多地方把城市设计理解为“颜值”,反而会失去地域性、在地性,可能会造成高颜值的千城一面。

 

袁牧 | 城市设计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

城市设计从业者的角色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设计师,更多的是协调人。城市设计从业者的发展空间在地方事务,需要自下而上地寻找发展空间;城市设计是一种契约,而不是管控,如何实现这个契约是我们需要探讨。

 

李锦生 | 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学委会委员、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城市设计到底是手段还是制度?是否要制度化?单纯的城市设计,不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的制度,城市设计应当是地方事权。但是长期的制度依赖导致没有制度不利于推动城市设计工作。从中央到地方,是否可以寻找一个事权划分的指标值得思考。


王林 | 城市设计学委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

城市设计的作用巨大,体现在以下若干方面。首先,在不同层面,城市设计都意义重大。总体规划层面,要纳入城市设计要素,详规层面,要把城市设计转移成附加图则;第二,城市设计是空间研究的技术手段,城市设计表达直观、易懂,是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研究平台,在这个平台可以做利益协调,无论城市设计是否法定化,城市设计都可以落到法定规划。


高源 | 城市设计学委会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城市设计落地和转译问题,城市设计包括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两个体系交接的部分是城市设计落地的关键。设计的转译需要依托于图则,而转译过程中的弹性需要探讨,导则严格了会影响创造性的发挥,转译过程中弹性程度的拿捏需要讨论。



议题三

新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设计的角色和作为

 

专家针对“新形势下城市设计的角色定位、城市设计与新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关系、新的城市设计管理体系、高品质人居环境下,城市设计的作为”等方面展开讨论。

 

王朝晖 | 学会理事、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

第一,城市设计必须有标准,在城市规划设计还有管理精细化的过程中,城市设计不能缺位;第二,城市设计是大有作为的,但是一定要落地。落到法定规划里面,一定要变成线和一些相应的规则,虽然对建筑师起到了很多约束的负面作用,但从上而下城市设计必须要对于法定规划编制起到一个约束作用。希望部、省、市、县积极推进规则标准的出台,对城市设计的源头进行约束、为管理部门后期管理提供依据、公平约束编制方和使用方。


何兵 | 城市设计学委会委员、山鼎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很多从业者强调城市设计的管控作用,但城市设计的核心在于体验者,应更多地从人的空间体验来审视城市设计,将城市设计作为方法融入其他工作之中,融入建筑师、景观师、管理者的工作中。

 

张震宇 |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规划师

第一,国家城市的品质提升,更需要加强在整体城市设计层面提炼总结和立法并长期坚持;第二,整体城市设计工作应把工作重点更加关注中小城市和县城的整体城市风貌品质提升和立法保护,作为基础工作展开,避免进一步出现破坏性建设;第三,考虑城市设计工作的技术复杂性,欠发达地区总设计师很有限,对于大城市重点地区可以试行总设计师制度,提升品质。对于中小城市应该采用团队长期服务,管理人员长期跟踪设计要点的方式进行;第四,城市设计工作应面对未来多元社会人的复杂需求和场所营造,采用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坚持一体化的工作方法,整合规划师,建筑师和园林景观,交通,艺术等多专业共同开展。

 

杨一帆 | 城市设计学委会委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在市场机制下、行政体制下,都可形成城市设计落地的机制。在市场机制方面,城市设计要在各种公权和私权利益共识的基础上,以契约方式落地,可以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例如好的城市设计可以在共赢机制下实现土地价值提升;在行政体制下层面,城市设计的灵魂还是创作本身,但同时,一旦跨越地块,就需要制定规则才能实现,这时城市设计落地的关键是方案设计要转化为规则设计。

 

庄宇 | 城市设计学委会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

中国从苏联传承的规划体系,对人、环境、地域性问题考虑不多,大量的城市问题是因为快速建造,考虑不周。过去三十年经验表明,量化控制城市形态是失败的,应该将城市设计下放地方,成为地方事权,由地方决定,从“好管”迈向“管好”。实现“松紧松”管控模式,城市外围放松,城市核心区放松,为建筑师留更多创造空间。

 

李昊 | 城市设计学委会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历史语境中,很多没有经过设计的城市是高品质的,反而经过设计之后的城市问题很多,在此背景下,是否需要把城市设计放在一个需要管控的位置?自下而上自组织形成的城市品质与通过城市设计短时间内达成的城市品质差异明显,城市设计不应该有一概而论的标准。

 

钟舸 | 城市设计学委会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定义城市设计内涵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讨论内容,城市设计产生和起源包含了城市设计学理层面最核心的内容。第一,早期的城市设计更多是建筑师的参与,今天城市设计仍然需要从建筑学、风景园林学中汲取营养,强调从多种尺度下讨论空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二,美国经典城市设计理论起源于对既有环境的认知和更新演变探讨,所有的城市设计都是城市空间的整合。因此,城市设计有四个方面特点,分别是创造良好空间、组织城市生活、促成实施和实现、形成范式。

 

议题四

城市设计的未来和思考


专家针对“城市设计实践和试点中的体会和经验、城市设计学科发展、如何融入未来的管控体系及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魏皓严 | 城市设计学委会委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未来城市是立体网络的城市,多样化的连通性与可达性是城市形态研究中的基本议题。步行网、骑行网、车行网、轨道网与自然山水网相互交织,在前四张网中,人的空间移动与体验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应给它们提供不同的形态模型——设计与编织它们将是未来城市设计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相对于交通规划的效率原则,城市设计在乎的是制衡、博弈和共赢。

 

万钧 | 城市设计学委会委员、清控人居新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一,城市设计的内容应该涵盖构成城市空间载体的所有元素,城市内所有与人的生产、生活有关的硬件设计都是城市设计的内容;第二,城市设计的从业人员不应局限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的技术人员。政府管理人员、专业设计人员和建设项目的业主都是城市设计的从业人员;第三,高校应大量培养城市设计的专业人员,学委会要大量普及城市设计的基本知识,这是城市设计的未来。


张天新 | 城市设计学委会委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

规划的“划”、“化”、“话”三个谐音字可以各类比一个部门:“划”——整齐划一,更适用于硬性空间规划,代表住建部。“化”——演化、进化,更符合与自然、环境合一的情况,代表自然资源部。“话”代表话语权,代表发改委。规划、设计是各种软的、硬的、宏观的、微观的、策略的、技术的结合,而不是非此即彼、互不相容。应该给各种风格的规划和设计留出施展的余地,而不能强求一律,才能真正综合、协同地解决复杂的社会空间问题。未来的、好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应该追求另外三个字:“控”、“孔”、“空”的结合。“控”,是一定程度的控制,必须给各种不同行业留出孔隙、自生长的空间,才能实现空灵的效果。不仅是专业工作者之间,还要为非专业、居民、社会团体留出参与设计的余地和空间,才是真正完善、综合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能够同时兼顾社会与空间问题的城市设计。


王引 | 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第一,城市设计将一直伴随;第二,城市设计应该全覆盖,不仅要覆盖我们现在所关注的对象,就是城市和村镇,也要覆盖城市和村镇周边的那些绿色空间(半人工的乡野),全覆盖也是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人的心理需求;第三,建议委员们以精简的文字聊聊城市设计那些事儿,汇集在一起也许对部里的工作有支持。


边兰春 | 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城市设计应该加强对城市的研究,创造好的场所。不管顶层架构如何变化,城市设计都会发挥重要作用。城市设计要注重时效性和实效性。

 

蔡震 | 城市设计学委会委员、城市空间规划建筑有限公司院长

城市设计讨论的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甚至不是好坏的问题,是如何更好的问题。所以个人更倾向于促进型而非管控型,至少是促进型管控。核心是针对性地制定在地的规则,即设计建设的评判标准,根据这些标准与准则参与到落地实施中。城市设计应该有一个最终极的目标,即树立或培育一个城市的IP,培养一种城市精神,也是城市的软配套,避免千城一面,并促进宜居,友好和城市认同。品质和质量要求更高的新时代,城市设计需要广泛开展,应该加强“设计密度”,可以用每公顷投入的设计费来衡量。


梁思思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第一,城市设计作为平台,承载居住生活、风貌构建、建设管控、场所营建等多方需求,其未来亟待各需求方和利益主体之间换位思考,如作为学者,需要以实践基础构建系统研究;第二,城市风貌提升的根本在全民共识。一是全民审美意识,有赖教育者和设计师的培养和引领。二是全链条参与和反馈,使城市设计的美好蓝图可以通过各方共力得以落地实现。

 

刘迪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所长

城市设计教育方面,学习的多是西方理论,而工作中面对中国国情,缺少本土化城市设计思想,存在困惑;千城一面是一个城市发展规律,40年之内建成的城市很难逃脱千城一面。


总结发言



王建国

(学会副理事长、城市设计学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一个学科能站得住脚,一定要有自己的学理基础。千城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两点重要原因:第一,中国过去有一个重要的缺失,产权地块过大,会按照市场趋利的方式去做,加之城市规划简单的管理。所以大地块一定要进行专门的城市设计;第二,过去的建设面对不确定的用户,只能用工业化,标准化方式建设,假设用户群体。所以城市设计一定要进行城市研究。


朱子瑜

(学会理事、城市设计学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未来的愿景是“工作要有规定,平台要广阔,事权要清晰,边界要模糊,方法要灵活,设计要创新,技术要更新,立场要公共,讨论要活跃,落地要坚决,评价要多维”,建议会后通过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公众号持续交流讨论。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


相关阅读

会议通知 | 共商“品质共享 人居大计”,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年会即将召开

对话 | 王建国:新体系与新平台——城市设计制度化思考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委会2017年会暨“城市愿景”国际巡展活动开幕

觉得好看就点点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