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 | 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年会在昆明举办

辛勤的 中国城市规划 2023-11-22

导读

6月23-25日,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年会在昆明举办,会议主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次区域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本文字数:6507字

阅读时间:19分钟

 


2023年,时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希望通过本次年会,交流与分享国内外在面向未来的国际次区域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科创驱动下的全球产业格局重构与城市活力发展、包容性全球化发展中的跨境人文交流等领域的新思潮和新实践。深入研究和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优势,探讨国际次区域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观点和案例,为我国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跨国合作的空间战略提供新思路。


本次会议由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主办,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承办。 


本次会议主要包括主报告、高峰对话、平行分论坛等环节。




开幕致辞




 

主持人:方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秘书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孙一民,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谭纵波,云南大学副校长吴涧,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杨子江分别作开幕致辞。


孙一民教授在致辞中提到,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未来工作的焦点是四个“力”:组织的凝聚力、学术的引领力、社会的公信力、国际的影响力。他期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让国际国内同行在共同的学术平台上探讨人类环境未来发展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引领国际化研究和国际化影响力的构建。


谭纵波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此次会议的举办正站在一个“时空的交汇点”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而举办地昆明是连接内陆和南亚东南亚地区一个重要的枢纽和通道。这为我们看待时间的发展、看待空间的格局提供新的视野。


吴涧教授在致辞中分享了承办单位云南大学的百年历史及未来发展目标,他寄望大会能够在共同构建全球多层级、多极化空间发展格局、促进全球城市多元共生、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模式等方面交汇碰撞出新的思想,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杨子江教授在致辞中介绍到,2023年中老铁路通车以后,云南将从边陲末梢走向开放前沿,这为本次会议研讨提供了丰富的议题。他同时对筹备本次会议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专家、秘书处工作人员及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师生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主报告




 

主报告上半场主持人:沈磊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兴平:中老泰经济走廊沿线经济特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与规划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跨境经济走廊的建设成为加速成员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也是相邻国家或地区相互助力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有力推手。中老泰国际铁路大通道的建设运营,促使走廊区域实现了由湄公河绿色生态走廊向高速铁路金色经济走廊的重大格局转变,为沿线经济特区建设、国际产能投资等跨境合作与产业开发提供了便捷的基础设施条件,也为各国的城乡建设与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报告面向中老泰复合型经济走廊的发展需求,从产城互动的研究视角出发,梳理了中老泰经济走廊沿线经济特区与城镇化发展特征,并对走廊沿线未来发展定位和空间结构提出策略建议及行动指引,为中老泰经济走廊实现兼具本土化与融合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方煜: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化新范式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


从2008年以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逐步陷入困局,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面对逆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包容性全球化理念是全球化“寒潮”中的一股暖流,为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包容性全球化孕育新型全球流动性网络,通过对全球500多个城市进行多维度流量测度,让更多的城市有机会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共赢的新型全球合作框架。在“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包容性全球化理念下,基于多元流数据与属性数据,研究构建创新、生产与服务、联通设施三大网络协同评估框架,为城市全球化发展提供视角更加包容的测度方法。研究对新视角下的全球城市网络的特征做出新观察,揭示全球城市格局的特征趋势。结合规划与实践经验,提出城市与次区域的可持续包容发展建议。


赵敏:泛亚铁路廊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云南省规划委员会专家、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泛亚铁路的规划建设,致力于改善中国-东南亚交通设施联通度,打造区域经贸联系大动脉,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介绍到,泛亚铁路分东、中、西三线:昆明―河内―曼谷―新加坡走向为东线,昆明―万象―曼谷走向为中线,昆明―内比都―曼谷走向为西线,全线总里程约为13640 km。历史上,滇越铁路建成通车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化及城镇化产生重要影响,滇缅铁路也数次被提上议程并选线建设,终因政局、战争等因素未能完全建成。当代,泛亚铁路中线的中老铁路建成通车,极大地改善了沿线区域交通条件,带动了物流、旅游等发展。滇越、滇老、滇缅三条廊道在景观生态、社会经济、城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报告认为,随着泛亚高铁的建成、运营和提速,区域城市可达性及城市联系强度将会产生较大变化,必将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和发展。


 

主报告下半场主持人:刘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


Chris Lanksbury:Urban differences & similarities in the Belt & Road regions

 

查普门泰勒集团全球发展历程中的领军人物、集团董事合伙人


查普门泰勒集团的项目横跨中国-欧洲-中东-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其中不少国家都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演讲报告基于上述地区的案例研究,展示查普门泰勒的城市设计经验、城市和区域发展理念,以及如何创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有效连接和整合


报告阐述了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介绍了查普门泰勒在相关地区的建筑和总体规划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这些地区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分享了如何充分了解地方、区域的城市设计经验,以更好地打造多维度的整合与联结。




高峰对话




 

主持人:李志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


围绕会议主题“‘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次区域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主持人李志刚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城乡规划协会会长孙平,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赵民孙一民教授、方煜院长、谭纵波教授、Chris Lanksbury先生等六位嘉宾进行了问答交流。



主持人李志刚

向嘉宾提出了若干问题,包括“一带一路”地区的建设如何能够提高可持续性与适应性,各方规划师怎样合作以促进次区域高质量发展、协调差异化城市的需求和发展目标,城市与地区未来的发展如何保持持续的活力,怎样协调和整合各个国家之间规划设计标准和体系,如何共建更具包容性的未来等等。

孙一民教授:

“一带一路”虽然是自上而下提出来的推动目标,但实际上代表了这个地区自下而上的经济发展活力和主动性。同样,在城乡建设领域,可持续、绿色、都市活力、适应性、韧性方面的发展需要大家跨越地区限制,自下而上共同分享成果和探讨经验。这是更加符合“一带一路”想要推进的理想方式。

孙平会长:

尽管中国规划师在东南亚一些地区规划(如金三角规划)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优势,但是面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治理结构,规划合作仍然还有诸多挑战。规划师首先应该主动学习和熟悉各国历史文化、国家治理、法律法规等体系;第二要力求从建筑、环境、景观等方面体现区域特点;第三需要做更多研究,把其他国家的经验跟我们的经验充分总结和结合起来。

赵民总规划师:

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规划工作方法可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偏微观,注重目标对象的共性和参与性,做好研究,尊重地方的文化习惯;另一个是充分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规划的运作逻辑不是国内规划的快速传导模式,而是倡议和示范,它的逻辑是逐步推动、相互沟通、合作共赢。

方煜院长:

“一带一路”地区的发展具有强劲的内生动力,其中最具典型性的是中国与沿线地区在制造业和大型基础设施方面的相互需要和主动合作。第二,“一带一路”会带动大量次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如云南、广西这些地方历史上是末梢,但在新的格局中将成为国家未来走出去的前沿甚至国际化的核心区域,会形成一种新的国家转型的力量。

谭纵波教授:

全球化使得某些专业领域里某一种标准规范变成了一种大家能够接受的、共通的“语言”。中国在40年全球化过程中既接受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和规范,也形成一套中国独有的规范,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行形成一定技术性共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这个责任,在了解沿线规范和推广中国规范之间找到一个能够形成共识的技术标准。

Chris Lanksbury先生:

设计师应该纳入多维的考量,并自信地分享专业见解,让人们对环境有更好的理解。但不能仅将其他项目的经验迁移过来,首先要做研究、做调研去理解和吸取当地的文化、特色、历史、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既可以保持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也要充分交流、交换观点。


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合影




分论坛




分论坛1

“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共建跨境经济走廊的规划响应


分论坛1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委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袁锦富主持,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龙运军、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讲师Bashar Dayoub、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老挝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登涛作引导性发言。 


 

主持人:袁锦富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委员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从左至右:龙运军、Bashar Dayoub、王登涛


龙运军的发言主题是《国际双循环背景下边境口岸城市构建路径与策略——以云南边境口岸城市为例》,从8个方面分享了瑞丽、磨憨、河口这三个代表性城市在国家规划体系背景下结合口岸城市特征的规划和发展路径选择。


Bashar Dayoub以《一带一路一遗产:“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促进丝绸之路沿线文化融合与对话》为题,从历史与现实角度阐述了文化交流和融合是不可或缺的发展因素,应当采取综合发展策略,对文化融合遗产给予充分的关注。


王登涛分享了《境外经贸合作区、公路口岸规划建设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思考》,从老挝项目实践讨论规划先行的重要性,阐述了境外产业园区的特点和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分享投资运营、构建对外合作新发展格局的经验。


在论文宣讲环节,入选论文作者分别对论文进行宣讲。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总监陈鹏就《区域跨境协作框架下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与重构》进行了宣讲,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于云龙就《基础设施,发展与话语:国际视野下巴西的水电都市景观生产(1940-1980年代)》进行了宣讲,国立老挝大学讲师Luangphasy Sengonkeo就《世界遗产城市琅勃拉邦:可持续增长的城市转型和空间发展战略》进行了宣讲,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南宁分部规划师柏露露对《境内国际合作园区发展模式及演化升级研究》进行了宣讲。


本场论坛还邀请到了青岛市城乡规划学会理事长、山东省城市规划大师潘丽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兴平,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张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刘欣为宣讲者做了精彩点评。


分论坛2

全球城市活力复苏的经验与借鉴


分论坛2由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范钟铭主持,Hassell上海董事负责人王翀,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创新所主任规划师孙婷,达姆施塔特应用科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教授、德国意厦规划设计执行董事Dipl.-Ing. DitaLeyh作引导性发言。 


 

主持人:范钟铭

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原常务副院长


从左至右:王翀、孙婷、Prof.Dipl.-Ing. DitaLeyh


王翀分享了《优秀城市场所的六大特质》,她认为城市是复杂的有机体,由城市的使用者和他们的需求每天不断被塑造和重塑。结合空间、功能和情感特质释放多面的体验,结合生态、经济和社区的功能重合,这样的场所是真正的优秀场所。


孙婷的发言题目是《创新的空间需求演化和规划应对——以大湾区创新空间发展为例》,她提出在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们城市活力复苏的关键要素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去组织创新的空间,并针对创新供给基本的城市政策,指出了一些改进的方向。


Prof.Dipl.-Ing. DitaLeyh的发言题目是《尊重本土文化基础上的新城与现代城市更新》,她分享了“一带一路”国家如何在绿色革命前提下发展的城市经验和规划设计案例,并对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论文宣讲环节,入选论文作者分别对论文进行宣讲。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喻乐就《感知社会融合和社会融合意愿对中国移民返回决定的影响:武汉案例》进行了宣讲,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陈荣康肖作鹏就《枢纽视角下空港功能及其在产业链的嵌入路径》进行了宣讲,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林潇泓李航就《产业链视角下广州产业重构类型与空间应对》进行了宣讲。


本场论坛还邀请到了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汪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委员、浙江大学教授韩昊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四所副所长白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东泉为宣讲者做了精彩点评。


分论坛3

南亚—东南亚边境区域规划治理与合作


分论坛3由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李志英主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何斌,AECOM中国区城市规划设计项目执行总监姜宇恒,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正高级工程师刘家贤作引导性发言。 


 

主持人:李志英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


从左至右:何斌、姜宇恒、刘家贤


何斌的发言题目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两种“双园对接”合作模式——以中老、中印尼合作园区为例》。探索跨国“双园对接”的不同模式,分享了深化拓展“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实践,并介绍了双园合作中的政策创新。


姜宇恒分享了《以本地人文活力驱动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介绍了在科技发展和全球变化的格局下,城市怎样应对科技带来的快速变化、同时充分利用科技发展为人服务的趋势,从提升活力角度来规划设计未来城市空间。


刘家贤分享了《发展与安全并重:云南沿边治理体系重构》,从背景、挑战、要求、格局等角度探讨沿边地区边境治理。指出在统筹与安全新格局下,要多元协同推进沿边治理,并加强沿边地区的政策支持。


在论文宣讲环节,入选论文作者分别对论文进行宣讲。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程瑶《一带一路"倡仪下的新疆使命与发展战略》进行了宣讲,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徐颖就《云南省边境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和时空演变研究》进行了宣讲,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王乙喆孙颖就《“一带一路”视野下中蒙边境口岸城市发展思考——以内蒙古阿尔山市为例》进行了宣讲,云南大学讲师龙晔就《参与式规划在云南边境农村的理论应用与实践》进行了宣讲。


本场论坛还邀请到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晓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委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天新,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委员、厦门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谢英挺,《国际城市规划》副主编孙志涛为宣讲者做了精彩点评。


谭纵波教授代表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做大会总结。他认为,无论是上午主会场的各个报告,还是下午各个分会场的报告与发言,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跨境沿边发展到走出去的产业园区,再到全球经济复苏下的各个区域和次区域的发展,会议内容与成果都非常丰富;大家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次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异彩纷呈。同时,他也对参会嘉宾和工作人员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会议最后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承办单位交接仪式:云南大学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杨子江教授将锦旗传递给深圳大学代表,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年会将在深圳举办,敬请期待。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委会年会 | 信息量太大,请准备好脑容量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聚焦后疫情时代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升级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2021年会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聚焦全球视角下的首都暨大都市圈国土空间发展与治理,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2020年会以网络直播形式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