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任教 | 陈瑒:开拓进取,选择科研“硬骨头”

本研 北大光华本科研究生 2023-11-16

  //  

立定决心啃下“硬骨头”,

他选择了纯理论这一少有人走的路。

从吃力的原版教材到海外任教,

他不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次蜕变。

坚定信念、不断探求、自我提升,

是他学术道路的真实写照。

开拓、进取、担当,

光华人的精神特质在他身上绵延传承。


光华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陈瑒,于2022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加入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任经济系助理教授,从事微观经济理论相关研究。

 

在光华读书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大学时光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海外读博有哪些不同的感悟?科研道路需要怎样的素质与能力?对于未来有怎样的规划和畅想……本期访谈,陈瑒校友将与我们详细分享。


+ + + + + + + + + + + 

个人简介



陈瑒,江西鹰潭人。2012年,他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读本科。2016年,他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2022年博士毕业后,他执教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现任该校经济系助理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微观经济理论,近期的主要研究兴趣为模糊信息下的学习、市场选择理论。他的学术作品发表于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 + + + + 


1

光华岁月


1、 高考时,是什么原因决定报考光华?


在高中课堂上,我们学过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这让我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比如我们学习了供求关系的变动如何造成了纷繁的市场现象,也学习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可以用来解释社会制度的演化这一宏大命题——这些都让我感觉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强大解释力的学问。在高考的前一年,我参加了北京大学中学生体验营,期间我参观了光华管理学院,也参加了光华的宣讲会,得知光华有着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学生培养计划,是全中国学习经管专业最理想的学院之一,这使我萌生了来光华求学的愿望。

 

2、 在光华读书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感觉生活和高中很不一样,为此我也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迷茫。比如在大学的第一堂经济学课上,我们就使用英文原版的经济学教材。但我中学时期的英文阅读几乎仅限于课文,所以刚开始的几周学得比较吃力,几乎是边看书边翻字典的。另外,周围的同学们都十分优秀,其中不乏各个省市的高考状元、奥赛金牌等,这也让我感受到了不小的同辈压力。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我才逐渐适应起光华的生活节奏,并且能够慢慢享受在光华的学习生活。除了紧张的学习之外,我在光华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友情,无论是聚会时的欢声笑语,还是寝室里面的秉烛夜谈,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十分美好的青春记忆。

 

3、 谈谈你选专业的心路历程吧。


在选专业的时候,我很笃定地选择了金融经济学方向。光华的金融经济方向更侧重于学术方面的训练,而我一直希望能够从事经济学研究,所以金融经济方向自然成为了我的不二选择。从大二开始,我还选择了数学双学位,因为我觉得数学可以给经济学提供一套强大的分析工具和精密的语言体系,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进行经济学专业的学习。

 

4、 回顾大学岁月,你最大的感悟或者收获是什么?


大学期间的选择很多,但当我们确立目标后,就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不论最后成败,努力过了便没有遗憾。

 

5、 光华四年,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周黎安老师是我申请博士时的推荐人之一。大三下学期,我参加了他组织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交换项目,这个宝贵的经历让我感受了美国大学的学术氛围,也学习了许多前沿的经济学知识。本科时,我曾向周老师请教学术道路的建议。当时我担心作为一名文科学生可能不适合选择经济理论这一类数学要求很高的方向。周老师鼓励我说如果感兴趣就应该坚持下去,并且相信我能够啃下这一块“硬骨头”,这坚定了我做经济理论的信心。

 

翁翕老师是我申请博士时的另一位推荐人,也是我本科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光华期间,他给了我许多理论研究、博士申请方面的宝贵建议,让我获益匪浅。另外,我也旁听了翁老师开设的高级微观课,这是我第一次上博士阶段的课。这门课让我学到了许多有意思的博弈论模型,也为我将来的博士学习打下了基础。

 

6、 你认为光华对本科生的培养举措有哪些使你最为受益?


首先,光华有着一流的师资力量。光华的很多教授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其中不乏有一些对中国经济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著名学者。这些大教授们很多都亲自参与本科生授课,所以我们有机会面聆教益,得到他们直接的指导。

 

另外,光华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光华学生们在本科阶段就有机会前往世界各大知名学府访问交流。在海外交流的经历拓宽了我的眼界,成为我本科阶段难忘的记忆。光华还开设了自己的商务英语课程,在课程中我们会做案例报告、组织英文辩论等,这极大提高了我的英语交流能力。


7、 请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光华给你的印象。


开拓、进取、担当。



2

博士生涯



1、 是什么原因决定申请康奈尔大学的博士?那时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本科阶段,我对于各个学校的优势方向还不是特别了解,于是就按照排名申请了一些美国的大学,其中有幸获得了康奈尔大学和其他几所排名相当的学校的录取。我之前就听说康奈尔大学培养了很多著名的中国学者,而且其所在地伊萨卡风景如画,于是便接受了康奈尔大学的offer。当时对自己的规划就是在康奈尔安心做研究,顺利毕业,然后找到一份满意的教职继续自己的学术梦想。

 

2、 几年在美国的博士生涯带给你什么?与国内读书有怎样不同的感悟?


在博士生涯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了独立研究的能力。在国内学习时,大部分的课程考核都是以考试为主,我们所需要做的通常只是理解和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在博士阶段的主业则是以研究为主,研究的过程一般周期很长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虽然导师们可以给予方向上的指导,但是绝大部分工作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因此拥有独立的研究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3、 海外留学生涯里,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或瞬间?


在博士三年级,我们需要正式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并组成博士论文委员会。我当时想选择经济理论方向,但是我也深知理论的就业十分困难,毕竟康奈尔已经很多年没有学生在理论领域找到理想的教职了。当时我正在做David Easley教授的助教,结课后我便询问他对于研究方向上的建议。一向沉稳的Easley教授竟斩钉截铁地说我应该做理论而且是纯理论,并且说他很少会给学生这样直接的建议。自从那次谈话后,我正式确立了理论方向,然后一直保持至今。

 

除了研究之外,我很大的一部分时间花在了做助教上。从博士二年级开始,我就一直担任高级微观理论课的助教。做助教的经历锻炼了我的教学能力,也给我机会去温习微观理论知识,学期结束后看到学生们感谢的评语也让我充满了成就感。



六年时间转瞬即逝,毕业时同学们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拍毕业照、聚餐K歌也是十分难忘的瞬间。离开伊萨卡的那天万里无云,和六年前刚来的时候似乎没有分别,一个是终点,一个是起点,我的博士生涯也在此处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圆。



3

职业规划



1、 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在校期间要做哪些准备?或者说要培养自己哪些素质和能力?

 

在博士低年级的时候可以多上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来增加积累、拓展眼界。除了经济学的专业课,我也建议大家上一些数学系、计算机系等的博士课程,比如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机器学习等,因为现在不少的前沿研究都运用了跨学科的知识,因此拓宽眼界十分必要。博士三年级之后,大家可以降低自己的课程量,把重心放到写文章上,争取能够在博士期间有文章发表或者复审,这会对找工作起到不小的帮助。找工作最重要的是一篇求职论文(Job Market Paper),大家可以尽早开始思考论文的主题,然后多和老师同学交流,并且并找机会报告论文。

 

 

2、 是什么原因决定在海外任教?


和我同方向的研究者大都在海外工作,因此我也选择在职业发展的初期在海外任教,希望借此机会能和同行们有更多的交流,从而精进自身的学问。

 

3、 应聘现在学校的过程是怎样的?对方学校比较看重哪些方面?


大部分学校的应聘分为两轮面试。第一轮面试是三十分钟,近几年通常以视频方式进行,主要是与对方学校的教授讲解自己的求职论文,在此轮面试中被选中者会被邀请参加第二轮面试(Flyout)。在第二轮面试中,应聘者会被邀请到对方学校进行访问,以便双方都对彼此有进一步的了解。面试当天会安排应聘者和系里的教授们进行一对一的面谈,最后再做一个求职论文报告,时间通常为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面试之后,系里的教授们会进行投票选出他们希望雇用的候选人并发给工作offer。学校最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学术潜力,但是交流能力和教学能力也会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4、 从去年入职北卡教堂山分校到现在,对自己身份的转变有怎样的体会?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进一步的规划?



刚入职的时候我还没有适应身份的转变,学校聚会时发现学生们都自己扎堆,才意识到我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一分子了。不过开学之后开始给学生上课了,我就逐渐适应了自己老师的身份,按部就班地备课、上课、出考题,尽量把课程讲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在学期结束后,我得到了学生的不少好评,颇感欣慰。这几年打算教课之余重心都放在做研究上面,希望能够写出一些让自己满意的高质量论文。

 

5、 有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话对于您的学术之路有重要影响?


我的博士导师David Easley和Larry Blume对我的学术之路有着重要影响,他们在市场选择理论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目前和一位同门师兄合作的一篇论文就是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拓展,希望能在两位老师的研究方向上也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在和师兄的合作过程中,我们还会偶尔聊到两位老师截然不同的性格:Easley教授是一位谦谦君子,平时总是能发现我当时还很稚嫩的论文中的闪光点并进行鼓励;Blume教授则是天马行空的老顽童,对于他喜欢的部分不吝夸奖,但是对于不足的地方也单刀直入地提出意见。尽管风格迥异,两位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指导都让我铭记在心。

 

6、 对于想要从事学术的师弟师妹,有哪些建议?


第一, 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内心。无论是求职还是发表论文,被否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要相信自己,保持积极乐观,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第二, 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不断探求的精神。在平常的学习当中应当努力夯实学术功底,拓宽知识面,跟进最新研究。做研究课题的时候不应当浅尝辄止,要不断打磨,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


第三, 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积极与同学老师交流,找机会参加学术会议,报告自己的文章。


4

生活与未来



1、 你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理想的生活状态是能够做出高质量的研究,认真上好课,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学生,另外平时读读书听听音乐,希望能在当地交到三五好友,生活工作两不误。

 

2、 关于未来生活,有哪些期望和畅想?


未来的生活是建立在今天的努力之上的,所以现在的每一天都需要被认真对待,好好做学术,提高自己,希望当下的辛勤劳动未来可以结出丰硕的果实。

 


推荐阅读


海外任教 | 黄灿:包容、多元、创新,是我记忆犹新的光华

海外任教 | 王丹烨:光华岁月,两人行必有我师

海外任教 | 巴萃敏:我与光华这所“学术型”商学院

海外任教 | 何昕迪:永葆一颗少年的心,用国际化视角讲好中国故事

学术启航预告丨本科校友彭程:海外留学及教职申请经验分享

暂别燕园四季,走向国际讲台 | 光华博士生马思佳任教荷兰蒂尔堡大学

刘海洋:90后光华学子执教伦敦政经

从光华求学到浙大任教,她是学术隧道里的追光者

我院博士生姚晶晶获法国里尔科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职

李燃:有意义的“燃烧”

我院博士生邹韬获澳洲国立大学教职!

媒体看光华 | 本土经管博士缘何屡获海外教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