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省、市媒体关注!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助力科研突破

深圳光明 2023-09-23


近日

光明区又受到了中央、省、市媒体的关注!

央视新闻、广东卫视、深圳卫视

均报道了光明科学城最新建设进展

接下来

和光明君一起了解一下吧~



央视新闻


9月20日,央视新闻CCTV13《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深圳 合成生物大科学装置正进行最后调试工作”“记者观察 大科学装置 带动本土产业链大发展”,报道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每一个大国重器的登场,都代表着一次科学突破。目前,我国在各个领域布局了7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些设施也叫作大科学装置。那么,这些大科学装置是如何帮助我们进行科研突破的?


在深圳光明生命科学园里,这座造型独特的大楼里面就是合成生物大科学装置,技术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



合成生物其实就是利用合成再造技术,创造出更符合产业化需求的生物系统,广泛应用在化工、农业、环境等多个领域。但是之前很多情况下,大部分的实验都是人工操作,误差率高,而且不能批量化生产。这套设备投入运行后,就可以将合成生物实验中传统的手工作业转变为大规模、标准化、自动化、高通量的机器作业。



这套大科学装置实际上就是一个智能化工厂,眼前这些自动化的设备可以替代科学家们来做实验,自动化设备能帮助科研人员大幅度提高效率。



这些由不同科研设备组成的一个个小格子,科研人员把它们叫作功能岛,每一个都相当于一条生产线,利用他们去完成一项实验,效率不仅可以提高几十到百倍,更重要的是所获得的实验数据更加精准




大科学装置设施建设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不仅要求要有相应的科学技术、工业制造、材料加工,还要有相对应的人才队伍。可以说,一个大科学装置背后其实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那么,这样一个科研利器到底谁才能使用呢?


目前,大科学装置一般分为三类,为特定学科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目标而建设,比如中国天眼。此外就是公共实验平台,为多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提供支撑性平台,比如上海光源等。还有就是公益基础设施,属于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性设施,比如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陈立表示

地方政府来投入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它赋予两个使命,不仅要回答基础的科学问题,还能够去解决产业中卡脖子或产业中亟待解决的一些技术难题。




此外,大科学装置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开放共享。不仅是本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能够享受到自动化实验设备,通过云实验室还能够实现全国接单,大大降低企业、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本、时间成本。无论在哪个城市,企业只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接入后台系统,就可以享受到开放共享的专业设备,完成科研项目。



从2019年到2022年,中国每成立两家合成生物企业,就有一家落户深圳。而这些企业带来了人才的汇聚、技术溢出等诸多溢出效应,不仅提升了地区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于高端制造业和仪器产业发展也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广东卫视


9月19日,广东卫视《晚间新闻》播出:深圳布局光明科学城五周年 大湾区“科创新势力”加速崛起,报道光明科学城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布局最集中、创新动能汇聚最迅速、综合创新投入力度最大的区域。





深圳卫视


9月19日,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播出:“深圳光明区挂牌成立五周年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蓬勃向上”,报道光明区成立五年来发展定位不断跃升,创新动能加速集聚,正崛起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 广东卫视 深圳卫视

编辑:麦泳妤

校审:刘越 陈圆圆 谢燕丽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① 表彰!光明科学城建设卓越贡献奖评选结果出炉!


 “一园一城”相得益彰!河套合作区落子,光明科学城共振


③ 人民日报关注!光明科学城探索“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深圳路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