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治理“约死群”,不能坐等网友举报 | 新京报专栏

顾左右 新京报评论 2023-05-11

遏制“约死群”,应从平台治理角度积极作为、主动干预。
▲资料图。图/IC photo

文 | 顾左右

某著名风景区发生4名游客相约跳崖自杀事件,让“约死群”再度成为舆论焦点。随后,据上观新闻报道,多位曾潜入“约死群”的心理救助志愿者公开发声,披露“约死群”为人所不知的内幕。


报道称,这些藏匿于网络暗黑空间的松散组织,人员构成极度复杂,目的各异,聊天内容满载负面情绪,甚至有人引导和教唆轻生。有志愿者建议,见到“约死群”应该立刻举报。


基于网络的“集群效应”,即时通信工具和社交媒体能轻松地拉近拥有同样兴趣、爱好者的距离;同样,这些网络平台也能便捷地将那些充满负面情绪或消极思想,如自闭、抑郁甚至绝望的人聚在一起。


在未经心理干预的情况下,群组的“放大效应”,无疑将迅速且持续放大个人情绪,诱导轻生行为,产生不可逆的后果。然而,现实里,“约死群”的危害被大大低估,对其治理也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轻生想法不能被群组情绪激励


如报道所称,一些“约死群”中,成员价值观多元,世界观迥异,目的也不一。如有人在群中渲染轻生之“美”或自杀的“正当性”,可能本人只是在渲泄情绪,并无意为之。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若别的群员此时正有轻生的想法,一旦被群内情绪激励,想法就可能转化为行动。


不仅如此,一个人的行动又可能引发群内的恐慌和群体的效仿,从而扩大到更多人,演变为不可控的复杂局面。


从平台治理的角度观察,遏制“约死群”绝不能一味等待网友的举报,而应积极作为、主动干预,将防范和封堵做在前面。


试着以“约死群”为关键词,在常用的几款搜索引擎上分别搜索,有的在搜索页面提供的第一结果就是属地24小时免费心理危机咨询热线,且还有“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总有人守护着你”的劝慰。但也有的搜索引擎在输入“约死群”后,就关联到“约死群怎么加入”“约死群QQ”“约死群微信”等建议搜索关键词。


两者相比,无疑前者更值得鼓励和推广。当然,前提是这些心理危机咨询热线能够及时接通并能有效发挥应有作用。在“约死群”最重要的入口,绝不应存在竞价排名或商业广告。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平台和心理干预公益机构的精诚合作。


救人为目的的公益合作,不但应在搜索引擎中推广,也应在“约死群”存在的所有即时通信工具和社交媒体上普及。


本着提前介入、有效防范的原则,平台方在被动接受举报再处理之前,更应采取对“自杀”等敏感词的全时全程全域智能监测,以便能第一时间启动封堵等紧急处理措施。


同样,联手心理干预公益机构,集合全社会的力量开发设计反自杀的公益广告,在“约死群”可能发起或存在的任何线上或线下全面铺开,提醒人们注意自我保护、关爱他人。对线上发布的信息有明显轻生倾向的,应引入心理干预和紧急援助机制,及时给予帮助。


线上平台当负有公共治理责任


随着网络社会的深度进化,我们早已接受了线上平台也是公共场所这一事实。平台不能仅享受流量与红利,却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民法典》明确,“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虽然在这一条款中,只列举了宾馆、商场、车站等线下公共场所,但其中蕴含的法理却是共通的。平台对其服务对象也即在线网民,应尽安全保障义务。


线下的一家餐馆,服务员刚拖完地,通常要立一个“地面湿滑,小心行走”的警示牌。线上的平台,也有警示义务、干预义务、封堵义务、有效响应义务等安全保障之责。


轻生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或方法,而“约死群”所构建出的负面舆论场,在传播不良价值观的同时,易于将群内成员的负面情绪转化为对生活的绝望和对社会的排斥,从而加深他们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约死群”的出现,对所有互联网经营者和网络公共空间管理者来说,都不是“红利”,更不能成为“流量”,而只能成为实实在在的责任。


如加强自杀干预知识的普及,增强公众对自杀干预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情感疏导能力和反自杀能力等,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创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和社群氛围,强化用户和受众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持续完善家庭、社区和专业机构的支持,建立一个相互关心、抱团取暖而不是“抱团求死”的网络空间,也都应成为包括平台、公益团体、监管机构等在内的全社会一起携手努力的方向。


撰稿 / 顾左右(法律学者)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吴兴发


推荐阅读:
农村相亲“纪实”?别让摆拍套路挑拨了公众情绪 | 新京报快评
禁止将初中生分流到中职,严查之外也需堵漏洞 | 新京报快评
网售“三寸金莲”专用袜,一股酸腐价值观扑面而来 | 新京报快评
非必要不裸检,当成高考体检不能随意突破的底线 | 新京报快评
管好500万辆电动自行车,是一个重要城市命题 | 新京报社论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