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幻之火 生生不息【周年专稿】

星海一笑 小科幻 2020-09-02



科幻之火  生生不息


文/星海一笑


如果追溯“小科幻”最初的源头,应该是2007年春末的那场西安高校幻想文化节,正是这次活动使我认识了渺渺——科幻社团里的大姐大,加上本已熟悉的本校社团元老天木,小科幻初创团队的三人这一年便联接在了一起。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会有偶然和必然因素的参与。2013年我所在公司已不安排外地出差,个人时间相对充足,而且从《新幻界》的前车来看,组建一个非机构的稿件平台是可行的,于是有了做科幻平台的想法,恰好渺渺提议做App,于是我果断搜寻了一个App设计网站,一个页面简洁的App很快成型了。我和渺渺合计了不少平台名字,最后渺渺提议的“小科幻”胜出。我们必须从小做起,小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小只是我们组建这个平台的初心。

开发之初,我就觉得它要生存下去,必须和别的App调性不一样。版块设定简洁,内容不必长篇大论,即使是小说也要限制篇幅,这些都是从移动端的阅读体验去考虑的。但做到这些还是不够,因为饭端上来了,没人吃,饭还是要倒回垃圾桶。App的用户活跃度基本决定了它的成长速度,在最初的干塞文章之后,小科幻App开始进行微科幻征文,有稿酬,字数少,上稿周期短,这些很快吸引了一批作者。再通过作者来宣传小科幻,安装量的增加达到一个小高潮。这次活动让团队拾起了一些信心。 

微科幻征文只是一个开始,有人建议继续开展下去,但小科幻App要做不一样,就必须在不断的创新活动中求得生存。接下来2014年开展的“千里码”征文扩大了文字容量,尝试在每期一个主题下去讲述一些精彩的故事,用读者团的选择去挑出最好的故事。这也是对作者的一种“激将”,一种反向的促进。

后来随着天木确定加入,除了“千里码”版块,作者访谈,影视评论等内容也都丰富起来,小科幻App成了一个综合性平台。平时,我筛选稿件,把控千里码的下限,渺渺则负责和采访作者聊八卦,要不加滤镜的照片,天木在他修炼毒舌影评的路上亦步亦趋,时而会爆发一轮新主题的策划,结果都是第一篇之后就成了坑。 

2014年秋,我撤离西安来到武汉,团队的一些协商更多的是在网上进行的。“千里码”断断续续持续到2018年,小科幻遭遇了重大变故,App因为设计网站的业务调整,后台被关闭了。最终在9月份,团队确定将整体内容在微信公众号更新,一次紧急的系统重启,丢失了一部分读者。当然这一年也有了一份重要的收获——小科幻首部作品集《流浪星球》出版。有失有得,火种尚存,这就激励我们以自信从容的心态来面对这次挑战。 

2018年秋,分形橙子和我在武汉第一次碰面,彼时他是刚从海外回国,已经有十年没关注国内科幻圈的老萌新,有写稿的冲动,但不知道往哪投,于是我就邀请他写写“千里码”,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参加的第二期被票选为当期最佳”千里码”。我年底和他约着一起去了趟西安,与天木一起聊了聊小科幻的一些情况,这之后分形橙子正式加入小科幻团队,负责微博外宣。小科幻团队定型。

在“千里码”运转的过程中,一群可爱的人必须要被提及——读者团的成员们,是他们每期认真阅读,最后投票选出了最佳作品,也是他们的吐槽,促进作者发现自身短板,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读者团里既有很早就在杂志发表作品的老作者谢云宁、戈城、万象,也有科幻写作新锐焦策、刘洋、游者、海客、肥狐狸、暗号、光艇、海漄、于博,noc,还有作者兼编辑罗夏,评论人三丰、华斯比,以及资深幻迷款瓷、楚香饭、zmb48,基本覆盖了从作者到读者的这一条线的所有群体。他们有些为赶上投票截止日,会连夜看稿,有些会在匆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看,他们默默的付出构筑了小科幻“千里码”的评选基础。 

在这群成员里,游者开辟了固定专栏“科幻有毒”,冒着被打断腿坐轮椅的危险(小科幻梗)每期对投稿作品作深入分析,好的稿子,击节叫好,不吝赞誉,缺点多的,鞭辟入里,循循善诱。名为有毒,其实是以毒攻毒,用最真实的声音来让作者认识不足之处。

小科幻赢得的赞扬和敬佩,离不开这些可爱的人,也离不开一个更庞大的群体,每期向小科幻投稿的作者们,是他们大开脑洞,构思故事,行文下笔, 投稿以待,是这些星星点点,让小科幻熊熊燃烧,光耀远方。2019年小科幻第二本选集《起源之地》已完成组稿等待出版。我相信随着更多的作者参与进来,第三本、第四本都不会遥远。一个有活力的平台就在于大家的积极参与,我坚信科幻之火,生生不息。

最后在今年10月,“小科幻”组织了第二次线下聚会,虽然规模依然很小,但我觉得聊的开心最重要。线下聚会,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沟通,从这里我们可以听到读者最真实的需求,也能将平台氛围营造的更为融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团队将会继续开展一些线下聚会。从线上走到线下,“小科幻”将会把自己塑造的更真实,更有爱,也更有性格。 

六年,对于宇宙演化只是一瞬,对于我们的人生只是一段时光,它却是小科幻目前的全部。这六年里有喜悦、满足,也有挫折、犹豫,这些也都刻进了我的生命里。只是希望下一个六年,如今的参与者和未来的参与者都能有所收获,奔赴封神之路时不要忘记“小科幻”这个小花园。

不妨做个约定,六年后,我们面对此文心中再喊一声。 

科幻之火,生生不息。



(“小科幻”武汉线下聚会合影)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