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信息技术如何影响文化行业的结构性变化?

皮书 皮书说 2022-05-0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移动互联时代,文化与科技的交融日益广泛和深入,彼此构成了对方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数字信息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推动文化行业发展和演变的革命性力量。“十四五”时期数字信息技术将会如何引领中国文化行业进入结构性变革呢?一起来了解~


数字信息技术推动信息服务行业快速发展,传统行业出现边缘化

在世界范围内文化贸易加速数字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尽管2005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增速逐步放慢(从2005年的37.1%降到2018年的11.6%),但数字文化产业(包括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互联网搜索服务,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其他文化艺术业,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增值电信文化服务,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版权和文化软件服务等)却快速增长,而一些与数字信息技术不太紧密相关的传统文化行业(包括机械生产、手工制造、戏曲演出等)则都经历了一个发展减速的过程,甚至陷入负增长,文化产业的数字信息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至2018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数据发现,“十三五”后期,我国文化产业的传统结构——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电影、文物交易等传统行业部门主导文化产业的格局出现了逆转,与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端相关的线上新闻服务业、数字出版、互联网游戏服务等数字文化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的文化事业加速拥抱数字信息技术,加快了在新时代的转型。例如传统的广播事业向互联网数字广播加速转型,音频内容与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相结合,听众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多样化的体验点,破除了收听场景化的限制,广播内容也可点播、随意检索与下载,弥补了传统广播不能检索、看不到文字等缺陷。平面媒体向新型媒体转型。2018年,共有《渤海早报》《假日100》《采风报》《球迷》《北京娱乐信报》《台州商报》《上海译报》《新疆都市报》《西部商报》《羊城地铁报》《华商晨报》等30多家报纸相继停刊,转向数字新媒体领域。

可以看出,2014年以来,文化信息传输服务经历了由慢到快的增长,2014~2015年增速不到20%,2016~2017年增速上升为37%。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2017~2018年称为创意设计服务)也延续了较好的发展趋势,三个时间段的增速分别为20%、24%和16%。

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内容生产行业(2017~2018年统计口径中称“内容创作生产行业”)增速则是由快变慢,其2014~2015年增速为16%,2016~2017年增速仍为16%,而2017~2018年甚至降到7%以下。同样经历了衰减的还有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其在2014~2015年的增速创下了子行业第二高,达到20%,2016~2017年依然延续相同的增速,而到了2017~2018年则沦为负增长行业,增速为-2%。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行业也经历了从增长到衰落的过程,从2014~2015 的增速6%变为2017~2018年的2%。

不仅中国如此,在数字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贸易也经历了一个结构性的变化。依据2019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发布的全球130个经济体的文化产品贸易情况的统计数据,发现世界创意产品的生产和分销贸易表现基本稳定,平均增长率为2.7%;全球文化贸易规模扩大,从2002年的6081亿美元到2015年的8370亿美元(见表1)。但与此同时,不同类别的文化产品贸易走势出现分化。视觉艺术行业、出版行业和艺术演出行业总体走势相对平稳。视听产业和数字制造产业逐渐衰落,视听产业的衰落主要由广播的衰落造成,而其另一个子项电影行业则是高速增长的;数字制造行业的衰落也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打印方式的衰落,而新式的、数控技术产业却是快速增长的。设计行业和新媒体行业等则保持持续增长。这也意味着数字技术助推了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

国际著名出版社Springer表示,自2004年起将所有期刊的回溯卷期全部数字化,自2006年起所有图书首先以数字形式出版,自2011年起将以前出版的所有图书数字化,并以e-First形式出版。随着期刊的数字化,该集团收入的主要来源也从以线下批发转向线上付费订阅,从重资产变向了轻资产。


数字信息技术正在重建文化消费的渠道

2019年,“李子柒现象”红遍网络。出生于1990年的李子柒本是四川省绵阳市的一位辍学打工的普通女子,借助于网络,迅速成为微博知名美食视频博主和网络红人。2016年初,李子柒选取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开始自己拍摄制作视频。前期视频从编导、摄像、出演、剪辑都由李子柒完成。在视频中,李子柒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传达出独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引发了大量的粉丝围观,被誉为“2017第一网红”。到2018年1月,全网粉丝数量近2000万,累积播放量近30亿。到2019年12月,李子柒在新浪微博有2100多万粉丝,B站粉丝有280多万,同时她在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的粉丝多达746万,与美国最大的新闻媒体集团CNN相当。而李子柒只发了100余个视频就收获了这么多的粉丝,CNN则是发了10多万个视频才达到同样的水平,李子柒几乎每一个视频,播放量都在500万以上。2019年12月,李子柒荣登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榜单,获“年度文化传播人物”称号。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之前无法想象的消费场景已经在线上开始实现。如从3G时代互联网承载的图片文字传输,到4G时代的在线视频、实时直播,再到5G时代的云游戏、8K视频等,都将随着网络数字平台技术的普及而普及。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信息产品,正凭借着打破时空限制的能力异军突起。网络娱乐、网络阅读、网络观赏等互动型文化消费日渐占据主流。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实现展览永不落幕,微博、微信等手机客户端让各种资讯瞬间传遍各地。传统的文化消费方式已经逐渐被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方式所取代,大众自主消费的选择权在增长,居民可以自主选择消费何种文化形式,文化消费已经进入一个线上消费引领规模消费的全新时代。

与传统的在场消费方式相比,由数字信息技术主导的线上消费方式更具有消费的可获得性,也更容易形成广泛的影响力。从宋代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肆”开始,文化服务类产品大多要通过在场消费的途径获得,其消费规模要受到场地等实体空间容量的限制。而在线消费(如在线电影、在线音乐、在线阅读和在线表演等)超越了实体时空的限制,借助于数字信息网络的海量内容支持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性。例如,一般一家院线每天上映4~6部影片,在互联网上,则扩展至100倍甚至1000倍,极大地拓展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与在场消费相比,在线消费具有超越空间、不受时间限制、消费者拥有充分自由选择权等优势,并且消费价格低廉。在线消费赋予了消费者自由状态。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即在线消费形态。

目前4G带宽容量有限,还不能很好地支持客厅电视等超高清在线播放和超高清直播。5G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大幅提高传输速率,可以将更多4K乃至8K的超高清视频、直播引入观众家里甚至是影院巨幕。2019年5月,国内已经实现全球首次“4K+5G”影院直播,原创民族舞剧《天路》通过5G传输同步抵达首都电影院的全球最大一块LED电影屏上。此外,国内外已有不少博物馆开始使用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营造“会动”的沉浸式博物馆。2011年,“谷歌艺术与文化项目”(Google Arts & Culture Project)宣布启动,谷歌与世界各地博物馆合作,利用谷歌街景技术拍摄博物馆内部实景,并且以超高解析摄像机拍摄馆内历史名画,供全球网络用户进行线上浏览。如今,这一项目已经集结世界范围内1200多家顶级博物馆和档案馆的精选内容,默默改变了人们欣赏艺术的方式,甚至激发了线上的二次策展与线下的艺术社群活动。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网络上开辟《复兴之路》虚拟展厅,消费者可以在线观看《复兴之路》的整体展览情况,不受展馆开放时间的限制,同时打破了地域的限制。2019年5月第四十三届国际博物馆中国主会场活动在湖南省博物馆举办,推出AR文物活态复原、VR漫游、5G全息汉服秀等新项目。参观者拿手机等设备对准博物馆某件文物,就能看到动态视频解说或文物复原,戴上VR眼镜就能360度全方位浸入某个历史复原场景。当下4G环境中,这些博物馆项目大多只能小范围试点,5G网络能够支撑博物馆庞大的VR和AR数据传输流量,待5G全面覆盖后,这些项目或将随之普及。

在传统工业文明形态下,文化产品传播特点是信息单向流动,渠道单一、方式单一、技术单一、批量生产、B2C。信息和知识不但可以售卖,而且是卖方市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数字技术形态下,无限的网络空间为海量信息的立体化呈现提供了便捷手段。许多文化产品逐步从物质形态转变为数字形态;从销售某个知识点或知识体系转变为提供庞大的系统的知识库、知识领域;从单向传播转变为供求互动;从产品形态固化转变为灵活服务、各取所需……而且所有用户的相关信息尽在掌握。

在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漫画书通常在报刊亭和书店销售,随后转向专营店销售,销售业绩往往不甚理想,近30年都没有出色的表现。2009年,出版商comiXology公司借数字革命(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的力量吹开了长期笼罩在头顶上的阴云。从2009年至2013年6月,通过comiXology平台下载的漫画数量已达1.8亿部次。comiXology的成功是数字漫画市场爆发的一个缩影,该领域的交易额已从2011年的2500万美元攀升至2012年的7000万美元。数字技术大大改变了漫画出版业的发展轨道。基于数字技术而出现的深入的、值得分享的艺术体验则构成了这种文化消费里最值得期待的一部分。

在数字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效的网络化市场体系已经成为现代文化市场组织方式的主流,这种网络不再是传统的行政主导或者行政垄断的销售网络(如新华书店系统),而是以平台型企业(如阿里集团、京东集团、腾讯集团等)为中心组成的市场化网络。


本文摘自《文化创新蓝皮书: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9)No.10》——《“十四五”时期数字信息技术引领中国文化行业进入结构性变革》作者:文化创新蓝皮书课题组 傅才武 谭乔西。有删选。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APP

即可折扣购买本书


需《文化创新蓝皮书: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9)No.10电子书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进行购买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皮皮子

提醒一下:微信公众号改版啦

如果你没有常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我们公众号

则很可能再也收不到我们的推文了。

所以希望你可以星标一下我们。

防止失联,期待每天相遇。







关注我们皮书也有微信群啦~快来扫码添加皮皮子入群参与互动吧~

从量到质,人才需求有了这些新变化


大变局时代下的传统匠人


告别野蛮时代,互联网贷款行至“冰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