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中文,足够描绘你的全部梦想!

北京大学 2020-08-18

编者按


北大“强基计划”正式启动

涵盖十大北大“A+”强势基础学科


从浪漫文学到严谨数理

从文物之美到哲学思辩

从逻辑推演到缜密试验

从科技攻关到医者仁术


选择北大“强基计划”

就是选择广阔未来与无限可能

以“强基计划”,育“博雅人才”

你的精彩,北大与你共同见证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学科直播

今日开启


秉笔弘道,浩浩中文

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北大中文

刚刚结束了一场网络直播

一起来回顾直播内容

领略北大中文的实力与魅力吧



视频:北大中文系古文字班



学科介绍







主讲人介绍


李宗焜,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甲骨学与古文字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术专长:甲骨学、古文字学,著有《甲骨文字编》等著作。业余从事书法、篆刻的研究和创作。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在时代的宏图之下

语言与文学

不独是个人生命的一方乡土、一处归依

更是国家民族的一股血脉、一支火炬


文章,滋养社会、聚合社会

唤醒社会、指引社会

发生自人民的广阔生活

出入于时代的万顷洪波


北大中文系

以其广阔平台、丰赡资源

为每个有志于文的学子擦亮望眼

穷语言文学的万千大观

何不来此问津


这一度新秋

中文系静候你的到来





01

灿烂历史


中文系的办学历史跨越110年(1910-2020),历经近现代中国的漫漫风云。


她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门”,自1919年改名中国文学系。


无论时局如何动荡,这方精神土壤始终弦歌不辍。


八十年代以来,语言、文学、文献三足鼎立的学科框架日趋完善,院系办学实力也持续精进。


百年之间,虽时世流转,地址迁移,中文系的底蕴不改,中文人的担当不迁。



02

郁郁杏坛


昨日的中文系,大师云集。


林纾、鲁迅、沈尹默、刘师培、吴梅、周作人、黄侃、钱玄同、沈兼士、刘半农、胡适、罗常培、游国恩、杨晦、王力……


他们悉心扶持,为北大中文燃起了精神之灯,织就了学术之脉。


今天的中文系,名家荟萃。


115位教职工,100名专任教师,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5位北京市教学名师,以及十余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等名师。


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为院系建设与学生发展发光发热。




03

学科一览


“中国领先,亚洲顶尖,世界一流”——这正是北大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定位。


5个本科专业方向,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2个硕士点,24个专业方向,以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构成了中国同类学科中最完整的建制。


拥有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和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亦挂靠北大中文系。


设有国学研究院、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中国诗歌研究院、语文教育研究所等11个研究机构。


无论钟情于文学或文献,陶然于汉语言研究或应用语言探索,在这里,你都能对接专业,找准门径,登高致远。



04

精神传承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熔铸于中文人心血中的学术传统与人文信念。


学问的开拓创新、母语的流传建设、社会文化的生长进步,这是全体中文人的心之所系、情之所牵。


严谨治学,此间的底蕴静水流深。

家国关心,此间的情怀风起云涌。

穿越书山学海,抵达字符背后的生活与心灵,

聆听千百声音,探索语言接通的时代与世界。


以文笔承载智识,以道义修身兼济,

这是北大中文系向你递出的邀约。



古文字学,细味华彩

作为强基计划中的重点学科,古文字学——这门古老而新鲜、精微而博大的学科,期待青年一代的注目与了解。那么,这门学科的具体面貌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的讲解。








中国文字源远流长。中国享有五千年文化,文化有多久,汉字的历史就有多久。在世界文明古国之中,中国文字是历史悠久而从未间断的文字系统。直到今天,仍然有十几亿人使用汉字,而且不限于中国——汉字文化圈的领域是非常广大的。



文字学是一门专业的学科,有关汉字的所有学问都包括在文字学里。古文字学是文字学的一部分,它关涉的时代是比较早的,它研究的汉字是秦汉以前的汉字——这也是古文字班主要研究的材料。


就一般人而言,使用汉字完全可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使对汉字的背景完全不了解,也不妨碍他们使用汉字。这是从实用的层面来说的。然而,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在写汉字的同时懂得汉字,层次就不同了。事实上,我们要面对的汉字不止于日常应用的楷书,还有很多文字材料,不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是无法为人所了解的。这就显示出了文字学的重要性:它不但引领我们认识汉字,还能解释许多的问题。


一般人对汉字往往似懂非懂,因而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比如说,“甲骨文又称卜辞,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又如,“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这些说法乍听之下似乎没有问题,然而实际上,它们是不科学的。记事刻辞有别于卜辞,二者都是甲骨文的一部分;甲骨文之前存在一定的汉字发展期;甲骨文中实际上“六书俱全”……这些都是文字学所说明、探讨和澄清的问题。



需要区分的刻辞与卜辞


从字义探源的角度上看,楷书有可能比甲骨文更“难懂”。想要理清字形发展与字义演变的思路,对这些内容有一个成系列的了解,就必须依靠文字学和古文字学的专业修养。楷书是书法的入门,却是汉字发展的终点。


“疑”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化序列


古文字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所能解决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甲骨文材料对毛笔发展史的印证,就是一个好例子。


早至商代的毛笔字迹


古文字的世界丰富多彩。从发展期文字到甲骨文,由甲骨文到金文、玺印文字、简帛文字,这个世界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一般讲古文字,指的是秦以前的文字,但是简帛文字的历史跨度较长,延展到了秦汉,这一部分也在古文字学的范畴之内。


金文的内容相当宏富,既是珍贵的第一手文字材料、文献资料,也可以印证历史、记载知识。


金文的重要载体:毛公鼎与曾侯乙编钟


玺印文字是指战国秦汉印章上的文字。它们在官制等方面的研究上意义重大。


玺印文字举例


封泥文字也可以算作玺印文字的一部分。封泥的制作过程和玺印文字密切相关,显现出封泥保密的功能。



封泥文字与封泥制作


楚简文字——重要的出土文献资料,为古史研究与文献研究注入能量。



楚简


秦刻石与秦简文字——展现出小篆与古隶书的形态。古隶是小篆到汉代隶书这一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秦刻石


汉简文字——既有规则隶书,也有最终发展成草书的“草隶”。



汉简


帛书文字——秦末和汉代多见的重要文献。

帛书


从上面的介绍中,古文字学的精彩与学科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字班的设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兴趣,夯实专业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做好准备。


有鉴于此,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字学强基班”设定了多维度的培养目标:


“古文字学强基班”力争建成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的中国古典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以古文字学为核心,以传统小学为基础,覆盖古典语文、古典文献、古典文学等方向,培养出一批既精通中国传统治学方法又熟悉现代学科规范、具备学术创新能力的从事古文字学及中国古典研究的杰出青年学者。


在继承优秀学术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古文字切入文本、传承并弘扬中华文明,凸显中国文化自主性和明确的问题意识;


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在中国和世界的中国古文字学和中国古典学教学、研究领域及文化传播、文明建构领域,培养引领古文字学和中国古典研究的人才,占据学术前沿。



“古文字学强基班”贯彻“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精细化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古文字学专业的优秀拔尖人才:



书院制与个性化


积极探索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扎实完备、特色鲜明的培养计划。在已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开经典精读的小班选修课程,重点研读古文字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出土文献材料和中国古代典籍。



导师制与小班化


注重大师引领,实施导师制。鼓励国家级、市级和校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博雅特聘教授和讲席教授等学术名家为强基班学生授课。设立三类导师: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和生活导师。


中文系常年开展小班教学课,有着丰富的经验。增加小班讨论与小班教学,开展小型的读书会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多渠道教学互动。



教学、科研、实践并重


(1)教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和优质的课程资源
凝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精心设置专业选修课课程模块,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着力打造系列精品课程;搭建中文系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开放课程、互认课程、共享师资。


2)科研:实施本科生自主科研计划
由教师结合研究课题,设置系列子课题,由“古文字学强基班”学生自主选择,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鼓励学生通过科研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严谨学风。

(3)实践:建设优质的实习基地,支持学生参加专业实习
鼓励并支持“古文字学强基班”学生进入多个京外实习基地,大胆探索基础学科前沿,科教协同培养高水平人才。


(4)国际化:鼓励与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程度,如参加国际会议、外派访学、参加国际(海外)科研项目,以及跟国外知名高校、知名学者合作培养等。中文系与美国哈佛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多层面的互访和合作机制。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离不开汉字;古文字学作为学科,内容精深,多彩多姿,只待有兴趣的人们荟萃一处,共同探讨,共同开发。“有志之士,盍兴乎来!”


北大中文系为每一位遨游于古文字学海的学子开路护航,构筑了一条求学与治学的温暖坦途。我们期待你的到来!





在北大学中文,是什么体验?




北大学子谈中文






李泓霖

中文系2016级本科生,汉语言方向。

直博保送至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



说到我们语言专业,最常被问的两个问题之一就是——“学语言学,是不是懂得很多门外语?”其实,汉语言专业,顾名思义,学习的是和汉语有关的知识,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方言、民族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当然,如果这些内容还不足以满足你的好奇心,汉语言专业还开设了理论语言学课程,即使不会二外、三外和四外,也能借助普通语言学理论,找出不同民族国家语言背后的个性与共性。


另外一个经常被提起的问题就是——“汉语有什么可学的?”其实,我在进入北大中文系之前,也有这个疑惑。但是,大一学习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学科基础课之后,我发现:我们未必真的很了解汉语。就拿古代汉语来说吧,高中课本中经常出现的“宾语前置”,是不是真的把宾语提前了?再比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它们的性质又是什么?学习古代汉语之后,不仅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在阅读古文时也会获得新的感受。再拿现代汉语来说,我们今天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是怎么来的呢,又具有什么特点?汉语和英语为什么看起来大不相同?进入语言学专业以后我发现,即使会说一门语言,甚至作为母语者,我们也未必透彻了解这门语言。


正是带着这份好奇心与求知欲,我选择了汉语言专业。就像一个拼凑拼图的孩子,手里拥有知识零散的碎片,却能以此为线索,寻找语言背后的规律,更好地理解过去与现在的语言。


那么,语言学带给我了什么?除了专业知识以外,更多是一种文科与理科交融的思维方式。语言专业既需要文科的细腻与敏感,也需要理科的务实与严谨。因为语言是在不断演化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层面相互作用,共同建构起了一个精巧又十分复杂的系统。对它们定性定量的分析,是很好的科研训练,也有助于我们成为思维逻辑更加严谨的人。







王佳琪

中文系2016级本科生,文学方向。

直博保送至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我的专业中国古代文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中国1840年以前的文学及其相关内容。一般,在确定具体研究方向时,会按照历史阶段划分,我们专业就分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四个方向。


提到古代文学,大家可能就会想到诗词歌赋、风花雪月。这也确实是我在进校前对它的想象。但是,随着不断接触与学习,我意识到,古代文学的意涵远比想象丰厚。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文学体裁——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研究方法也很多样,作家流派、音韵训诂、历史哲学都会涉及。总之,这是一门十分渊博和精深的学问,需要实证,需要思辨,也需要审美和体悟。


有同学可能会好奇,我是什么时候明确对古代文学的热爱的。如果仅仅说作为文学爱好者的喜欢,那应该相当早,从小到大,我对古代文学都很感兴趣,经常读读诗、看看小说;但是我想,那终归只是趣味和欣赏。进入大学,才开始试着以研究的态度接触它。我上了很多位老师的课,学着在阅读第一手文献的基础上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进行逻辑论证。可以说,直到这时我才逐渐明白了学术二字的分量,这种热爱也就更加明晰和强烈了。所以保研时,我也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想要长久地追寻古代文学的身影。


有时,我会被问到:“古代文学和现代生活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想,它首先是一种审美的共情。有一次我去大雁塔游玩,一登塔,我耳边就想起杜甫“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的黄钟大吕之声。这不是掉书袋,而是分明感受到这片土地在曾经风雨欲来时的苍凉。这些与古人共通的感受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另外,那些动人的文字可以帮助我们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百年树人,世世代代地影响着民族性格。我似乎越讲越“大”了,我只是一个初学者,但文学作品里那善良的情感熏陶、健全的人格教育,确实从小到大感染着我。


最后,我觉得古代文学是非功利的。对文化传统的利用,也不该只是政治或商业上的需求。现在的我,还没能一窥古代文学之门径,但摊开书本时,还是会有难以言表的快乐。对我而言,古代文学是现实生活的风波里一处平静的乐园。







李楠

中文系2017级本科生,应用语言学方向。

担任班长、中文系辩论队骨干。



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大分支,研究范围包括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规范化、语言信息处理等语言理论应用方面的问题。而在北大中文系,我们主要学习计算语言学这一学科。计算语言学,就是将计算机科学、数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到语言学中来,包括建立语言模型、建设语料库、开发语言工程等等。近年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模型在人类语言一些问题的解决上表现优异,相应地,我们也会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方法。这个方向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领域下的自然语言处理方向重合度较高,我们也会选修一些该方向的课程。


北大中文系是文理兼收的。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接触到许多不同院系的资源。所以欢迎对这些领域感兴趣的文科生、理科生积极报考。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一专业,说来很巧。我初中时阅读了《思考的乐趣》,书的作者是一个文科生,但同时也是一个数学大神兼竞赛保送生。他正是北大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生。进去中文系后,我发现我也有机会进入这一专业,加上我对计算机、数学感兴趣,也对计算机如何处理人类语言充满好奇,就打算尝试选择这个专业。一开始我也担心自己作为文科生在一些任务上存在困难,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至于平时专业学习的体验,只能说是“虐并快乐着”吧。我们需要选修计算机、数学相关课程,而且是直接选修这些院系的专业课;在本系又得学习语言学知识,思维必须不断平衡、转换。不过我们专业人数较少,同学关系很好,导师也经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在课程设计上征求大家的意见;一旦有学习上的问题,很快能够得到解决。总体还是一个收获满满的状态——在计算机课上写出一个个程序,在数学课上解出一道道题目,在语言学课上学习理论、弄懂语言问题,都很令人愉快。


这是一个还在高速发展的学科,也是一个还在建设与完善中的专业。能够参与其中,体会其中的发展,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叶天成

中文系2017级本科生,古典文献方向。

被评为北京大学第九届“未名读者之星”,为北京大学2019年度借阅书籍最多的本科生。



文献学可能是大家平时比较陌生的一个学科,在中文系里也是人数较少的方向。所以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介绍文献学是一门怎样的学问。


文献学全称古典文献学。古典文献包括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包括简牍、帛书、甲骨文、金文、甘肃新疆等地出土的写本卷子等等。传世文献则可能更接近于我们对于“古籍”的一般印象。面对这些材料,我们就要对它进行研究,比如一部书的成书、作者、内容考订、版本源流。另一个任务就是把书籍从原始形态变为现代学者可以放心利用的整理本。整理古籍、研究古籍,这就是我们专业主要的意义。


我们专业的学习围绕着“和古书打交道”展开,涉及语言文字方面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还有古籍整理方面的技能——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等等,基于对古籍的认识,还会开设一些专书课程,以及古文献学史这样一些关于历史文化的课程。这就是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


其实,历史系、哲学系以及中文系其他方向的同学,在处理涉及古代的问题时,也会像我们一样面对古籍。我们与他们的不同点在于,我们不仅关注文献的内容,还要关注文献从成书到流传至今这一漫长过程里的遭遇,关注它在时代中所处的位置。给我们一个问题,我们不一定能像相关专业的同学一样做出非常精准的解答,但是我们可以迅速想到哪些书籍中可能有相关的内容。这可以说是我们独特的技能。


总而言之,书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历史的重要途径,学好文献学,我们就能更为具体、细致、全面地接触到我们想要接触的时代。



想了解更多内容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访问北京大学招生网

相关链接


全科A+!4分钟动画,读懂北京大学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首选北大!北京大学今日开启强基计划学科直播!


北京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号外!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开始报名


权威发布 | 北京大学2020年“筑梦计划”招生简章


致敬120周年 | 这里是北大中文系


重要消息!2020年高考延期!

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


高考倒计时100天,北京大学陪你冲刺!


首发! 北大体验系列宣传片 

选择北大,是在选择什么?


带你走进北大的夏天






来源: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招生办公室、新闻中心

编辑:陈昱晓、隋雪纯、刘钊

排版:闫凤玲

责编:以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