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上北大,他们有话说……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3-11-11

金秋九月,未名博雅再一次安放新燕的情愫他们为何选择北大?

是红墙黛瓦上的悠长岁月

是铁肩担道义的妙手文章

是兼容并包的氛围

是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求索与使命

新燕们身穿军训服,骑着单车

三三两两,充满好奇地探索未知

硕博新生们褪去了往日的稚嫩

以全新的身份来到校园

亦有着同样的兴奋与激动

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感受与期待吧!



李周婳:向内生长,向上仰望

光华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


成为北大学子,在我心中,从来不是一个犹疑不决的选项,而是必然的答案,是一种归来的喜悦与感动。

当十年前的稚童踏上未名湖畔湿润的泥土,我的心里便根植下葵的嫩芽,向未名博雅的方向逐光长大。当两年前我参加光华管理学院“走进光华”平台《经济学的问题与方法》寒假系列课程时,便深感北大教授之不凡谈吐,北大课程之深刻、有趣;当我被《觉醒年代》所撼动,心中“佩戴上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的渴望便越发强烈,也越发希望理解这所高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底气与自信。当一年前我入选北京大学优秀中学生暑期课堂,当“优秀学员”的称号赫然映入眼帘,我便知晓,此心安处,是燕园。

“未入燕园梦燕园”变为“身处燕园观燕园”,我的心中是五味杂陈的——激动、企羡、疑虑。激动于自己梦想终成,得以徜徉于未名潋滟,与志同道合者朝夕相伴;企羡着思想深刻,学术精专的前辈,渴望有朝一日与之比肩;疑虑着自己是否有勇气有能力迈出舒适圈,专注当下,心向未来,勇敢迎接来自高数和线代和众多新科目的挑战,做一个不问过往的英雄。

没有人希望在八十岁时,仍只能歌颂十八岁的荣耀。因而,对所有新生而言,初入北大,只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我们仍有不足,但一定心怀高远,莎翁有言:“草木是靠着上天的雨露滋长的,但是它们也敢仰望穹苍。”

忆往昔寒窗苦读,情难自禁。幸携坚韧恒久之勇力,看今朝心潮澎湃,意气风发。望明日,鲜衣怒马,未来可期。


樊峻一:让青春绚丽绽放

元培学院2023级本科生


能够进入北京大学读书是我从小的梦想,一方面自然是北大代表着中国顶尖的学府,另一方面便是传承百年的“北大精神”——继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弘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秉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听起来多么的令人心驰神往!

来到北大之后,我感慨良多,若要从中提炼出几点,那便是自由和温暖。所谓自由,即有自由的专业选择以及自由的想法表达;所谓温暖,是来自学院老师、学长与学姐的耐心辅导解惑。

在这样一个自由又温暖的集体里,我对未来四年有着许多期待:学习上,我向往着接受老师们的教诲与熏陶、讨论课堂上与优秀的同学们进行思想的碰撞;生活上,我向往着寝室里熄灯后的夜聊、食堂下一道菜食带给我的惊喜、球场上激情的对局——我期待着度过精彩而又充实的大学四年,不负韶华、不负青春,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苏安缇:情投未名,相聚国关

国际关系学院2023级本科生


十一年前的苏安缇在北大西门

一角红楼,一隅燕园,未名博雅的倒影自初遇的那一刹起,就刻印在我的心田。高中三年,有多少次遐想未名水在木荫下忽明忽暗,又有多少次瞥见博雅檐在云后若隐若现。于我而言,北大曾是写在书页上的铮铮誓言,曾是贴在书桌上的殷殷心念。“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当所有的曾经在领取录取通知书的那一晚暂停,时间在“大学堂”的木雕处停滞,沿着红色封皮的纹理,我轻轻抚摸那一纸通知书,指尖的触感让我回想起为燕园而奋斗的日日夜夜,那深邃的北大红,沿着三年的经络,一点一滴,注入我的胸膛,印染高中时光。

初入北大校园,曾经在明信片、文化衫、文创产品上看到的燕园风物真切地出现在眼前,心跳声渐渐加快,心情也随之昂扬。骑一辆共享单车,在燕园的林荫间穿梭,去邱德拔体育馆与大师对话,去王克桢楼与名家交流;去秋林报告厅和同学们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去学一和朋友们畅想未来无话不谈。此刻,又坐在图书馆里,借着明亮温暖的灯光,写下这段文字,转头望向窗外,燕园在夜里悄悄睡去,而我的人生就像那树枝间闪烁的莹莹灯火,静待黎明,与日同升。

以燕园为起点,翻开生命新的一章,曾经,现在,与未来连成一条线,环环相扣,生生不息。小时候的我常把未来与北大紧密联系,如今看来,是时候重新做个定义。燕园常新,新学子为燕园注入新鲜血液,燕园也将重新塑造每一位新学子。在这里,有新平台、新视界、新观点,有新机遇、新挑战、新生活。人生由一个个选择构成,我很庆幸,北大给了我自由选择的空间,让我能在生命的旷野里肆意奔跑,不惧黑夜,只听风声。远方已近,未来已来,去什么样的地方,看什么样的风景,做什么样的人,一切未知都将在燕园的日子里渐渐清晰明朗,做不定义自己的人,做不被定义的人,在北大,野蛮生长。

十一年前的冬季,我裹紧白色羽绒服,在北大西门的牌匾下,用相机记录与燕园的初遇;十一年后的八月,我来到北大国关的身旁,轻叩门扉,踏石摘星。愿向往之心一如当年的红色围巾一般炽热,愿北大之梦自此绽放出绚烂花色。这是我的故事:情投未名,相聚国关;再遇燕园,一切如愿。
黄臻:在北大尽情“扑腾”

中国语言文学系2023级本科生


北大于高三的我而言是笔袋上的校徽,是日记本里一笔一画写下的遥远的念想,是夏令营那晚温热的风与难以言喻的坚定。北大于今天的我来说,是琉璃瓦与古建筑带给我的惊艳,是宏伟的图书馆带给我难以置信的激动,是在农园吃到香锅的确幸,是早晨校园里逆光骑车而来的同学们的朝气……是一串我永远愿意继续探索的省略号。我能感受到自己身上北大的印记越来越多,我和北大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校园卡、宿舍,正在让我意识到:我真的是个北大人了!更重要的是,我在心理上产生着一种认同,一种随北大标签而来的责任与担当,一种对有幸与名师大家交流、与优秀的同学们共同进步的珍重。

我的开学还有一点特别之处:在北大度过了我成年的第一天。这天特别打动我的有两点,第一就是听到了丁宁老师和钱七虎院士的讲座,这些之前只能出现在我素材本里的人物就在我的面前,亲口说出那些振聋发聩,掷地有声的话语。这是多么真切而鲜活,立体而生动!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心灵的震动,更感受到了北大这个底蕴深厚的平台带给我的资源与机遇。第二就是晚上以功勋英雄为主题的日评会,我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誓言并不是空口说说,中文系同学们的动人分享与思想的碰撞升华,让我感到特别自豪自己是个北大中文人,特别荣幸能与这群同学一起度过接下来的四年,这也是北大带给我的缘分。

最后,希望自己在北大这片天空,尽可能地去“扑腾”吧!
刘奔腾:扎根南燕,向阳生长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2023级硕士生


惠风和畅,南燕金秋。走进这里,将《燕园情》唱响,品读北大筚路蓝缕、砥砺奋进的沧桑征程,感受南燕活力澎湃、蓄锐绽放的蓬勃朝气。

回想过往,起皱泛黄的书页,圈点勾画的论文,奋笔疾书的日夜……所有的知重负重,终于在此刻、在南燕凝为梦想与青春的结晶。生命的完整,在于循序渐进的环环相扣;生命的价值,在于跌宕起伏的步步相连。从本科学习迈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从家乡走向世界,从吉大来到北大,此刻,我将开启学习、生活与工作的“新副本”。

走进南燕,走进深研院,意味着与最优秀的学子同行,与最具思想力的老师求教。在这里,我看到博学多识、不断探索学术前沿的老师们,看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沾满泥土芬芳的学长学姐。他们用实际行动带领我们以冷静的头脑与思想深思这个复杂变化的大时代,用火热的心肠与行动将个体与时代连接。

吾辈青年,必将敢想、敢做、敢当、敢为,扎根南燕发展沃土,握稳时代接力棒,跑出南燕青年的好成绩。未来,我将继续立足本土化特色并深入调研,以城乡均衡发展为研究着力点,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灯火葳蕤,且歌且行;携手奋斗,未来我来!未来三年,PKU请多指教!
罗皓洋:追寻光子奥秘

物理学院2023级硕士生


十分幸运通过推免考核加入物院大家庭。进入北大于我而言更是一场时隔十三年的再续前缘。十三年前的我在母亲的带领下一同在园子里驻足并接受竞赛颁奖,或许便是那时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让我得以于求学之途登临梦校,继续开启新一段的追光之旅。

未来北大之前,我便通过北大的老师和同学们感受到了燕园的如画美景、精神丰韵和人文关怀。我期待着,步入燕园,唱着“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近距离领略“一塔湖图”。在未名湖边,在博雅塔下,观四时之景,享乐之无穷。在图书馆里,在镜春园中,品兼容并包,赏人文丰韵。同时,正如我在推免面试时所说的,我相信北大将是我实现学术梦想的殿堂。期待在这里,携良师益友,共同追寻光子奥秘!


程璇:持续探索无限可能

药学院2023级博士生


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不断成长。我非常荣幸今年秋天能够再一次以新生的身份走进这个曾经待了六年的校园。北大总是带给人无限的可能。在过去六年中,我在这里获得了成长。在日常的学习和科研中我见证了师长对于科学研究的默默坚守和对于医学事业的不断探索;在各种科学讲座和会议学习中我了解了最近的技术发展和科学前沿工作成果;在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我收获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在日日夜夜的朝夕相处里我遇到了许许多多和蔼可亲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同学。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北大为懵懂的我提供了精神与思想的沃土,让我在不断的经历和实践中坚定了自己想要在医药领域继续探索的理想,选择了继续留在这里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和各位前辈一样优秀的科研人。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使命担当。感谢在攻读硕士学位时导师在学术和生活上对我的教导,带领我走进科研的大门,给了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从事药物研发与研究的勇气。在未来的读书生涯中,我希望自己可以不忘初心,迎难而上,潜心科研,在北大的校园里不断探寻自身的无限可能。


徐沛然:开启“为机器立心”的新旅程

智能学院2023级博士生


这是我在北大的第五年了,以崭新的身份踏入这所熟悉的校园,曾经的兴奋与紧张再次涌上心头,本科时的点滴记忆也一一在眼前浮现。北大为我点亮一盏明灯,让我看到师者的风范,学者的品格。她鼓励我勇敢地做出选择、面对挫折,规划自己的人生。她引导我培养起广阔的视野与开放包容的心态,让我以多元的视角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一年前,在决定未来的去向时,北大是我毫不犹豫的选择,这里见证了我的迷茫与成长,这里承载了太多故事、太多期许、太多感动。

如今,一段新的旅程正在开启,我将在智能学院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生活。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日新月异的变革,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创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面对无限的机遇与挑战,我期待着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不断追求进步,探索前沿科技,攀登学术高峰,开拓认知边界,肩负“为机器立心,为人文赋理”的使命,胸怀北大人的责任与担当,用行动回应时代的呼唤,用所学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从燕园到新校区,遥望博雅塔和未名湖,不变的是求知的热情与奋斗的决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血脉。愿我们都能在北大这片沃土上努力成长,不负青春与梦想,不负北大的荣光。


策划: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大学智能学院

文字 |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钟润文

排版 | 责编:戴璐瑶

北大月饼,千里寄相思

     

同宿舍三人考上北大!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