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这门课,上课地点在____?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3-12-29

北大有一门宝藏课

它的上课地点在____?

答案是:田野上

在这门课程上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同学们

带着问题和思考

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老旧小区如何改造?地方产业链有何特色?安置小区治理如何突围?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独家秘诀是什么?在江苏省江阴市同学们用10天的时间在不同田野点中探索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脉络

一起看看他们的思考和收获


下基地、进田野,今年暑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同学们在卢晖临、刘爱玉、刘能、熊跃根四位教授和刘圆圆、卢燕璇两位博士生助教的带领下来到“海外珠犀、人间鱼蟹”的江苏江阴,在这个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实践地开启了田野调查实践课程,展开了为期10天的深入调研。江阴,临江望海,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在乡村振兴上持续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而这里,也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吴文藻的故乡,与北大社会学有着深厚的联系。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践江阴基地就建设在这里。

△此次调研的“田野”分布

同学们划分了四个研究小组,针对乡镇企业、基层治理、村庄带头人等路径探索中国乡镇企业的遗产和基层党建治理的实践。



01
老旧小区如何旧貌换新颜?



要不要申请改造、具体方案上的如何进行改造、更新改造后如何长期维护?

基层社区内部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矛盾,如何化解?


在澄江街道天鹤社区的公园看广场舞表演,大概是让周姜宏、卢宏轩熊子阳三位同学印象颇为深刻的经历。
天鹤社区以老旧小区为主,近年来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将五个老旧小区打通并整体围合成一个“大小区”。带着“老旧小区如何更新与再造”的思考,北大社会学系田野调查实践课第一小组的三位同学来到了这里,实地探查这一江阴市的品牌社区,以城市更新和小区改造为切入口摸索提炼天鹤社区的基层治理经验。△同学们在走访调研,与当地居民交流他们发现,天鹤社区作为江阴市首批城市更新项目试点的社区,在硬件设施升级与软件服务创新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然而,从申请城市更新项目至首批更新改造完成,围绕总体决策上的要不要申请改造、具体方案上的如何进行改造、更新改造后如何长期维护,基层社区内部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矛盾。在理顺矛盾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发挥关键性作用的是社区“借力”的工作策略,具体做法上:天鹤社区工作特色
借“队伍”之力

天鹤社区借党员与积极分子之力,组建了稳定的志愿者队伍;与其他单位党组织结对合作,组建互惠可靠的党建“联盟”。


“一核多元”的治理结构

天鹤社区通过把握“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结构,缓解非对称权责结构下的工作压力,聚焦现状问题和居民需求两个维度,在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实现社区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寻找中间方案将矛盾逐个击破。

△天鹤社区的“口袋公园”同学们总结出这种“借力”与“理顺”治理策略背后的逻辑,实则是社区以主体不定,方向不定,大小不定的“力”为核心,在不断延续的治理过程中整合各种“力”,最终凝聚为一种最大的合力以维持社区的运行。

来江阴之前,它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抽象的历史地理名词。此番投身实践、感知田野的调研,我更加切身地感知到江阴百姓身上流露出的“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品质。

@周姜宏(元培学院社会学方向2021级本科生 )

△同学们走访天鹤社区的“口袋公园”



02
地方产业链有何特色?


江阴废旧金属回收产业的结构与市场特征是什么?

基于所在地,其市场、销售网又如何发生嵌入与脱域?


这是田野调查实践课第二小组叶子涵、张家硕同学要在调研中回答的两个问题。
作为“苏南模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江阴借助乡镇工业实现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性跨越,钢铁产业就是其中之一。钢铁厂加工所需原料,主要来源于铁矿石或废旧金属。由于江阴并无铁矿,因此废旧金属成为钢厂所需原料的重要来源,这种需求滋生了江阴发达的废旧金属回收产业。
△同学们实地走访旧金属回收业
在已有的经济社会学的知识背景下,同学们能够自如地去讨论两个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可真正来到江阴,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不再仅限于书本和文献——两位同学对废旧金属回收行业的从业人员陈叔进行访谈,并来到废旧金属的储存仓库,还结识了陈叔的合伙人李老板。
△两位同学在研讨
在此次独立调查中,同学们对田野调查的方法进行了实践运用。

访谈也绝非工具性的盘问,访谈对象的人生经历和个人感受对建构生动而完整的个体也大有裨益。

@张家硕(社会学系2021级本科生 )

基于对信任、人际网络、市场和结构的关注,他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生长点,比如:本地人和外地人构建销售网络的异同,废旧金属回收和上下游钢铁产业的联系,信任和利益关系如何影响销售网络等等。

随着和两位从业者的深入交流,两位同学认为对钢铁企业进行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对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是江阴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的有力举措。



03
安置社区治理如何突围?



居民为何要蜗居在楼下狭小昏暗的车库里?

如何解决居民们的“上楼”之忧?


在江阴市最大的拆迁安置小区——普惠苑社区进行调研时,田野调查实践课第三小组熊芷玉、刘芮园两位同学发现当地普遍存在着“以库为居”的现象:不少拆迁户从安置楼房搬下来,挤在每户配置的二十平米不到的自行车库里生活。可车库本就不宜居,不仅闷气不透风,而且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同学们在对居民进行访谈她们起初并不明白,放着楼上宽敞明亮的公寓不住,为何要蜗居在楼下这狭小昏暗的车库里?可随着实地访谈和深入调研,她们才知道:原来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腿脚不便,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上下楼梯成了一种折磨,索性主动将一楼车库腾出,“以库为家”。居委会暂未能解决以上问题,只好妥协处理、在尽量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默许了这样的行为。

车库是车的家,不是人的家。‘以库为居’不是长久之计,也不应该是这些失地居民该有的生活。

@熊芷玉(社会学系2021级本科生 )

怎么让居民们从车库回到公寓、怎么把冷冰冰的“房子”变成舒适温暖的“家”?熊芷玉同学看到那些从狭窄的库门向外张望的老人,决心从治理的角度深入研究这一现象,争取帮助开出一剂良方。△同学们在普惠苑社区调研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个体家庭主观上做出调整去跟上城市化的步伐,更需要从社会层面着手——改善居住通行的客观条件、提供触手可及的社会服务,解决居民们“上楼”的后顾之忧;同时,通过举办社区活动等方式将各家各户联系在一起,培养公共意识与集体共识,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在刘芮园同学看来:“此心安处是吾乡。乔迁安置安的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房’、更是能够舒服安稳过日子的‘心’。”

将心比心地去了解他们当下的困境、关注他们切身的利益,以寻求优化社区治理的安置之道,这不仅仅是我们进行社会学调研的意义,也是所有研究者的初心。

@刘芮园(社会学系2021级本科生 )



04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独家秘诀是什么?



江阴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独家秘诀”是什么?

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李缘宏杰、张芯懿韦杨珂三位同学走进了江阴市的长龄液压企业。△同学们对长龄液压公司的员工进行访谈身为现代民营企业,长龄液压是江阴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腾飞与江阴的发展密不可分。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一手经验,同学们概括出它别具一格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由于前身是乡镇企业,员工都是彼此熟识的父老乡亲,因此,企业在改制后充分利用“非正式要素”——紧密相连的人际网络、悠久的企业文化、一致的价值认同,来调动员工积极性。这与改革之前一板一眼的正式制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课程实践团来到长龄液压公司调研

我们试图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梳理该企业核心员工圈与非核心员工圈的异同和关联。

@张芯懿(元培学院社会学方向2021级本科生 )

张芯懿同学谈到调研与分析的目的,表示小组成员希望探讨内外部劳动力市场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结构和关系的变化及其与乡镇企业改制的关系,以此说明企业如何实践出一种平衡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维持企业上下团结一心。此外,乡镇企业的基因在如今企业管理中的遗存及其影响也成为了本组同学的思考点。韦杨珂同学这样总结道:

我们在调研后认为,长龄液压的案例分析为制造业企业如何维系人才、维持企业发展和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打开了继往开来的新思路。

@韦杨珂(信息管理系社双2020级本科生 )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乡土中国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亲近,正是这份联结为乡镇企业的新时代征程保驾护航。

在田野调查中我发现,‘人’与‘关系’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处不田野的广阔、万事皆可社会学的广阔大概就来源于此

@李缘宏杰(社会学系2021级本科生 )



05
在“田野”上田野课
回顾江阴的几天,张家硕同学感慨万千:

在江阴之行,我第一次将课程所学的质性方法与理论付诸践行。我们关注江阴废旧金属回收产业,每一次参访都在面向由人书写的故事,都是他们的前半生,而他们的前半生在产业链中嵌套、彼此印证,林林总总,也正是江阴的五十年。

@张家硕(社会学系2021级本科生 )

课本上晦涩难懂的知识,在这个看似并不起眼的小村落中,都化成一张张真实的面孔、一次次真切的访谈和一笔笔详细的记录,融进同学们关于学术研究的记忆中。

△课程实践团集体讨论

让同学们走进田野,在实地调研中,体会现实与理论的印证与结合。这种上课的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可以追溯到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的漫长发展过程。1930年,时任北大教授的许仕廉和杨开道,将河北清河镇划为社会学系主持的“清河试验区”,并逐步纳入了清河镇周围的四十个村庄。这个试验区中陆陆续续开展了农村小额贷款、妇女儿童工作等复兴乡村经济和社会的计划。当时的学者希望通过社会学的田野工作,为改造这样一个传统的北方小城区做出实质的探索。时至今日,田野调查实践课已经成为了北大社会学系本科生培养五位一体模式中的核心部分。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主任卢晖临老师是此次田野调查实践课程的授课老师之一,他带领学生一同前往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长江村。

社会学系鼓励学生“投身实践、品味田野、从实求知、体悟社会”。长期以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将深厚的学术传统和面向中国社会实情的前沿研究结合起来,探索建立了“五位一体”的田野实践教学体系。“在田野上田野课”是社会学系本科生培养“五位一体”模式的核心,也是2023年田野调查实践教学的创新实践。

@卢晖临(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专业主任 )

“田野课”主要采取教师理论和方法讲解、学生与教师一起田野调查、师生共同沟通调研及分析的教学方式。课程在田野中开展现场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理解课堂知识,并具体认知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此同时,课程将导师制与实践基地建设相结合,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学生指导工作。△课程实践团同学在开展调研

这次田野调查实践课是我第一次走入实地调研,田野调查最打动我的是走近真实的人,暂时放下社会结构下的各种概念,在访谈中体认真正鲜活的个体生命。我们穿梭于江阴的大街小巷,接触了与废旧金属回收相关的大小从业者及其家属,他们的经历和经验让我对废旧金属回收产业有了全新的认知,这些真实的案例建构起我们研究的基础。

@叶子涵(社会学系2021级本科生 )

此刻起,我们将从一方田野乡土,走向更阔远的世界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编辑:李筱畅、李萌春、金姝含

图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视觉中国

排版:刘涵烨

责编:黄昭华



身体折叠180度,他在北大医院顺利手术!

   

北大,在这里,新未来!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