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6件拟获奖的作品,好在哪?

长江传媒研究 长江 2022-11-24

第三十一届(2020年度)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正在公示,9月25日“长江”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拟获文字消息一等奖的四川日报作品《滴滴!阿布洛哈村来车了》后,数十位网友留言评析。今日推送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6件拟获文字消息二等奖的作品供赏析学习。这些作品好在哪里?欢迎继续留言互动。



1.《复兴号奔向“未来之城”》 作者:李 蓉;编辑:郭瀛潇;原载《人民铁道》2020年12月29日头版,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公示文字消息二等奖


作品简介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对于这个事关“国家大事、千年大计”的重点工程,记者深入践行“四力”,前后跟踪两年时间,深入施工现场20多次,与“开路先锋”摸爬滚打在一起,并肩感受“未来之城”的变化。记者先后采访了上百名建设者、铁路职工、普通百姓和专家学者,制作了多个10万+的全媒体独家报道。从这些丰厚的一手素材中,作者抽丝剥茧、去粗取精,反复打磨修改,最终凝练成这篇900字的“硬消息”。


稿件以首发车50分钟的车程作为时间轴,以沿线车站为空间轴,移步换景,时间、空间从容转换,现实、历史交替穿插,织就了一幅既有现场即视感,又有历史纵深感的新闻图景。现场镜头式的飞白描写、采访对象的鲜活话语、专业数据分析和历史背景介绍,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了京雄城际铁路的“硬核”实力和全线开通重大意义,勾勒出世界智能高铁的新标杆满载着新时代的幸福奔向“未来之城”。


专家评价说:“在阅读中能深刻感受到记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设立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有关重要论述,读懂它、吃透它,才能下笔如有神。”


全媒体传播实效 这篇900字的消息在人民铁道、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以图文形式全媒体发布,并在《人民铁道》报头版见报,全网转载共计130多家,其中新闻网站转载30多家、移动新闻客户端转载70多家、其余平台转载30多家。稿件互动性很强,在社交媒体中表现抢眼。在微信、微博上,各地网民纷纷留言向中国高铁致敬。


社会效果 这是一篇引起强烈反响的“镇版”“刷屏”之作。稿件被人民网、央广网、中国日报、北京日报、中新网、中工网、网易、新浪、搜狐、澎湃新闻等百余家主流媒体转载,全网许多新闻网站及移动端都进行了首页或头条转发,形成广泛的社会传播价值和影响力。该作品在《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2020年度全媒体优秀产品消息评比中获第一。


推荐理由  1.主题重大。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京雄城际铁路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怀的国家重点工程。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大屏幕连线雄安站建设工地现场,称赞建设者是“千年大计”的开路先锋。


2.小切口展示大主题,立意深远。稿件从老百姓感受入手,以“复兴号奔向‘未来之城’、开路先锋交出满意答卷、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添新动能、71项智能化设计彰显中国智慧、交通助力雄安新区成为新的增长极”组织谋划全篇,每一个自然段既精准剖析,又相互补充,全文有血和肉、和谐饱满。


3.采访扎实、视角独到、文风清新。尤其是运用新闻当事人的引语,增强了可信度和现场感。在900字的消息里,记者用数字说话、用事实说话、用群众语言说话,从小切口展示大背景、大主题、大成就、大情怀,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和超级工程建设的伟大成就。


4.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专业性与新闻性完美统一。稿件信息集纳量多达60多条,主标题高度浓缩、动感十足,副标题新闻性层层递进。虽然有大量的专业数据,但翔实的材料、清晰的逻辑、干净的笔触,


使得稿件通俗易懂,做到了专业媒体的专业性和新闻性统一,传播力和权威性俱佳,获得了专业界和新闻界的普遍好评。


附原文:

复兴号奔向“未来之城”

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添新动能,71项智能化设计彰显中国智慧


本报雄安12月27日电 (记者李蓉)12月27日10时38分,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高速动车组从北京西站开出,奔向“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几乎同时,雄安站也向北京开出首发列车。这标志着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添新动能。


“古都北京与‘未来之城’连得更紧了!”在开往雄安的首发列车上,京雄城际铁路雄安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杨斌回忆起那一幕,心潮澎湃——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大屏幕连线雄安站建设工地现场,向施工人员挥手致意,称赞他们正在为雄安新区建设这个“千年大计”做着开路先锋的工作。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作为雄安新区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京雄城际铁路全长91公里,设6座车站,为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搭建起高速大通道。


“这是一条超级‘聪明’的高速铁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赵红卫说,京雄城际铁路应用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智能化设计多达71项,首次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营三维数字化智能管理,树立了世界智能高铁的新标杆。


11时09分,列车抵达大兴机场站。在这里,列车穿过一条长11公里的地下隧道。为最大限度减少震动,建设者们在航站楼下方安装了1232个减震垫。


“在绿色环保方面,这条铁路的创新有很多。”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康学东正介绍着,复兴号列车转眼驶入一段长800多米的全封闭声屏障。他接着说:“这条‘隔音隧道’把噪声降到了20分贝以下,当列车高速通过时,附近村民可以免受干扰。”


“雄安站到了!”11时28分,列车抵达终点。尽管已为雄安站拍摄了10万多张照片,摄影师任双欢此时仍难掩兴奋,边抓拍边说:“从高空俯瞰,毗邻白洋淀的雄安站形似荷叶上的一滴露珠,美极了!”据了解,雄安站巨大的椭圆形屋顶,本身就是光伏电站,每年能为这座亚洲最大的高铁站提供30%的绿色能源。


雄安站采用站城一体化设计。未来,旅客在这里可“零距离”换乘,半小时到北京、天津,1小时抵达石家庄。


   “20世纪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说,按照规划,京雄城际铁路将与京港台高铁、津雄城际铁路在雄安交会,必将推动京津冀地区快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2.《 钟南山院士: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 不一定发源在中国》 作者:陈亮 孙唯 陈玉霞;编辑:孙焰 袁婧;原载《羊城晚报》 2020年2月27日头版;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公示文字消息二等奖


作品简介  2月27日上午,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在广州医科大学举办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等专家回应公众关切。羊城晚报记者分别负责图文直播、现场提问、当天稿整合撰写等工作,进行细化分工,提高采编效率,发挥团队作战的合力效应。记者实时速记,并灵活运用手机软件录音转文字的功能加快输出速度,同时交叉检查校对保证准确率。当天会后,在中午前交稿至报社要闻部,报纸稿经过编审流程后在午后出街、头版呈现。


全媒体传播实效  本报道充分利用晚报优势,实现全国纸媒最快见报的成绩。在广东甚至全国读者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鼓舞了群众的抗疫信心与制度自信,在报、网、端、微全媒体平台得到广泛关注、转载。


在新媒体传播方面采用了快发机制,快讯内容整理后即时发送在微信直播群,经过后方的编辑、审核后在羊城晚报客户端、今日头条等平台迅速推出,获得100000+的阅读量。


社会效果 作为抗非、抗疫的人民英雄,钟南山是疫情防控的专业权威,也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守护天使”。本报道如同“及时雨”,在疫情形势严峻之际向读者大众播撒了“战疫”的必胜信心,也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指导意见,并对疫情外防输入、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指明了方向。


尤为重要的是,钟南山指出,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但不一定发源在中国,对于到底“发源在何处”不做肯定的论断。当时,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指责病毒在中国起源,妄图往中国身上“泼脏水”。羊城晚报及时推出这篇报道,将权威回应广泛传播,有力回击了不实谣言。


 该报道既展现了钟南山院士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也反映了“新冠病毒溯源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要以科学为依据”,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社会价值、传播价值。


推荐理由 羊城晚报在全国纸媒中率先报道钟南山院士对疫情发展、防控、溯源等重要论断的重大消息,时效性强、言简意赅、信息量大,在抗击疫情的关键阶段起到打击谣言谎言、传播正能量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附原文:

钟南山院士: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 不一定发源在中国


●“疫情预测注意两个特别影响因素:国家强力干预、春节后可能的回流高峰。这两个因素做好了,我们力争4月底基本控制好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迅速蔓延,中国存在从输出病例变为输入病例的可能性”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亮、孙唯、陈玉霞报道:27日上午,广州市新闻办在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介绍广州医科大学、广医一院和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防控、救治和驰援情况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冉丕鑫教授等嘉宾出席通气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钟南山表示,1月20日我们提出“人传人”,对控制疫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虽然武汉的疫情严重、传染非常快,但在中国,只有武汉出现了大规模暴发,在其他城市并未如此。


他说,我们判断R0值是在2到3之间(即一人可传染2-3人)。重症病人传染性更高,轻症更低一些,但是传染非常快。我们希望武汉本身一定要控制住,同时要解决全国的疫情防控。此前有外国专家曾预测,估计2月4日新冠肺炎病人应该到16万人,但我们的预测值是7、8万人。此外,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但不一定发源在中国。


目前,有一些已治愈病人的排泄物中或器官中检测出了病毒,钟南山表示,只要身体产生足够量抗体,就算有残余病毒,也不会再感染。至于会不会再传染,值得我们再观察。


钟南山表示,国外的预测认为,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控制要在5月底。但他认为,对疫情预测要注意两个特别影响因素:国家强力干预、春节后可能的回流高峰。“这两个因素做好了,我们力争4月底基本控制好。”


对于近期的复工复产潮,钟南山表示,企业一定要做好对员工和设施的防控措施,“我们提出要双检测,即核酸检测和IGM抗体检测。同时,所有工厂的水龙头、下水道等必须确保通畅。特别是大企业,复工防控措施不能放松警惕。大企业若是大聚集感染,这对疫情会是很大的影响。”


钟南山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迅速蔓延,中国存在从输出病例变为输入病例的可能性。钟南山说:“危难当头,我们和日韩也互相支持,希望能及时掌握国外疫情和治疗方法,共同减少疫情扩大。”


3.《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作者:侯雪静;编辑:赵承 王曙晖 冷彦彦;新华社北京2020年11月23日电,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公示文字消息二等奖


作品简介 这是一篇记者在数年跟踪调研基础上策划采写,权威部门唯一认可的独家报道,是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前夕重要节点播发的重磅消息。在贫困县纷纷宣布脱贫之际,新华社充分论证,提前预判,抓住最后一个贫困县宣布脱贫的重要窗口期,第一时间发出消息,忠实记录了我国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的历史进程,得到权威部门高度肯定,成为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官宣”,具有史料价值。


全媒体传播实效  这个报道设计配发了“喜报”形式的互动海报,展现832贫困县脱贫伟大成就,在产品形态、内容语态、传播效果等方面均取得突破,稿件被中国政府网、人民网、中国经济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等185家网络媒体采用,139家微信公众号、94客户端转载,新华社客户端总阅读量超156万次,有网友留言“中国越来越好了!祖国会越来越强大的!”  在这一历史性时刻,报道呼应了受众的情绪,满足了转发的需求,展现了扶贫报道新气象。这篇稿件还在海外引发了关注,凤凰网、海外网、台湾经济日报网等媒体转载。


社会效果 此稿被国内外媒体广泛采用,引起现象级传播,体现新华社引导舆论的作用。1.《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人民政协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累计600余家传统媒体在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采用。2.各大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等纷纷转载。3.在数百万扶贫干部中引发共鸣,纷纷在朋友圈、各扶贫群里转发此稿,形成了纸媒、网站、手机端全覆盖的“镇版刷屏”之势。


推荐理由 这是新华社报道我国脱贫攻坚伟大历程中消息类的标志之作。一经播发,在全国上下,特别是在数百万扶贫干部中引发共鸣,在即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注入坚定信心。稿件立意高远、格局宏阔、以最凝练的语言忠实记录我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历史时刻,兼顾了权威性、时效性、可读性和贴近性。稿件获评新华社2020年下半年社级优秀新闻作品。同意推荐。


附原文: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侯雪静)23日,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按照贫困县退出的有关政策规定,贫困县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组织退出贫困县的检查,并对退出贫困县的质量负责。贫困县退出以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及相关力量对退出情况进行抽查,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已经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在脱贫攻坚期内,有关扶持政策不变。


2017年2月26日,江西省井冈山市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截至2016年年底,井冈山市贫困发生率降至1.6%,是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每个贫困户脱贫背后,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场需要拼搏的硬仗。自2013年以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300多万,年均减贫1000万以上,经过今年的努力,剩余贫困人口将如期脱贫。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中华民族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完)


11月23日

贵州省宣布

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至此

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

中华民族彻底摆脱绝对贫困

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

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4.《上海“一网通办”迈向“一网好办”》作者:刘士安 谢卫群;编辑:费伟伟  杨彦 宋飞;原载《人民日报》 2020年4月12日头版,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公示文字消息二等奖


作品简介   “一网通办”作为改革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由上海市于2018年率先推出。人民日报及时关注这一新生事物,曾在2018年、2019年先后两次以《上海:办事创业  一网通办》《上海  “一网通办”再升级》为题,在一版头条进行报道,对“一网通办”在全国各地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进入2020年,在各地陆续实施“一网通办”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报道好上海的经验启示?记者通过深入采访,敏锐地抓住“好差评”这一新做法,在叫响“找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后,通过有说服力的案例和数据,突出“群众评价要像网购用户评价一样管用”的要义,提炼出从“一网通办”迈向“一网好办”的主题,在人民日报一版报眼位置刊登。


全媒体传播实效 该作品见报后,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等中央媒体和政府网站转载,上海各主要媒体均转载刊播,并被网站、微博等平台转载767次。


社会效果  该作品聚焦上海“一网通办”最新制度性成果,产生了较大反响,对各地推行“一网通办”、创新改革举措起到积极作用,社会效果良好。上海市有关领导表示,人民日报连续三年在一版报道上海“一网通办”,是对上海工作的极大鼓励和鞭策,突出了上海的工作亮点;从“一网通办”到“一网好办”是人民日报总结出来的,提炼得比我们还好。该作品被评为人民日报2020年度精品奖。


推荐理由该作品是人民日报持续关注“一网通办”改革的又一报道成果,传播广,影响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作品立意高,示范意义大,主题鲜明,新闻要素完整,文字简明生动,表述准确,逻辑清晰。同意推荐。


附原文

推出“好差评”,所有实名差评均已回访整改

上海“一网通办”迈向“一网好办”


本报上海4月11日电 (记者刘士安、谢卫群)“疫情期间,还可以增加更多的不见面服务吗?”市民在网上提出意见没几天,上海“一网通办”就作出了回应:3月9日上线13个“零跑动”“零材料”提交事项,包括新版社保卡申请及开通、个人住房公积金查询等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事宜,为市民居家抗疫和办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找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这是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追求的目标。上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提出,“群众评价,也要像网购用户评价一样管用”,“一网通办”不仅要能办事、快办事,还要办成事、办好事,让群众和企业感到受用,切实提升获得感、满意度。


去年7月20日,上海率先推出“一网通办”的“好差评”制度,每完成一次服务,就请被服务人评价。


这项制度出台不久,上海市民华女士前往杨浦区公安分局新江湾城派出所开具一份证明,结果工作人员因为不熟悉业务操作流程,办理过程花了40多分钟。她等得焦急,事后给了个差评。这个差评,引发了公安部门的业务流程改革。


上海的“好差评”制度规定,对实名差评,承办单位须在1个工作日内联系评价人核实情况。情况属实的,一般事项在5个工作日、复杂事项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并公开回复办事人。


对华女士的差评,上海公安部门非常重视,并就此展开调研。经过调研之后,决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化繁就简。随后,市公安局出台专门工作意见,对全流程作出新规定,对依托“一网通办”开具的信息化流转操作方式予以规范。


除了到窗口办理,申请人还可通过“一网通办”总门户或移动端线上提交申请。上海“一网通办”将公安档案系统、案综系统、警综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产生的违法犯罪记录数据进行归集。目前,民警通过该系统开具一张证明平均仅需3分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从上线试运行至今年4月9日,上海“一网通办”的“好差评”系统共收到群众评价1297200条,其中差评4928条。所有实名差评均已回访整改。


2020年,上海“一网通办”将新增接入500项公共服务事项,100项个人事项实现全市通办。把用户满意度作为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优化和再造业务流程,“一网通办”正不断向“一网好办”提升。


5.《盐城:政府机关用电要为中小学教室“让路”》 作者:李超;编辑:王素洁 王一迪;原载《中国青年报》2020年6月10日头版,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公示文字消息二等奖


作品简介  在江苏盐城召开的“全市民生补短板会议”上,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委书记戴源提出的建议,随后记者“瞄准”了政府机关用电为中小学教室“让路”的问题,采访了多位参会人员,并查找了当地相关政策资料,采写了这篇独家消息。记者从政府机关用电为中小学教室“让路”这个角度着手,深入到盐城市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的“大行动”中,展现了当地政府向着群众最期盼、最需要处发力,集中力量办2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新闻事件。最后从“降低干部舒适度  提升群众满意度”的角度,展示了当地政府重视民生的“一阵清风”。


全媒体传播实效 该独家报道实现了“先网后报”,最先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抢先”发布,随后各大平台纷纷转载,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其中,仅学习强国平台就有79395人次阅读、2358次点赞。该消息第二天在中国青年报头版见报,引发该议题的第二次转载传播,人民网、新京报、澎湃新闻、中新网、凤凰网等多家网站转载。


社会效果 报道刊发后,不少网友对当地政府的民生举措纷纷点赞。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纷纷转载该报道,引起广大网民的支持。该报道对盐城市的民生工程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提升了政府形象,让民生工程更接地气,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推荐理由 该报道以较短篇幅聚焦当下热点的民生问题,以政府机关用电为中小学教室“让路”的角度入手,展现当地政府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的“大行动”,让文件里的民生工程更接地气。


值得注意的是,这则报道的灵感来源于当地政府会议,记者结合会议建议,敏锐找准切入点,采访相关人员、查阅资料,率先发出本条独家报道。


该报道“先网后报”,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首次发布后被各大平台转载,引起广泛社会关注。该消息第二天在报纸头版见报后,引发该议题的第二次转载传播,被人民网、新京报、澎湃新闻等多家网站转载,传播效果较好。


附原文:

降低干部舒适度 提升群众满意度 

盐城:政府机关用电要为中小学教室“让路”


本报盐城6月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今天下午,在江苏盐城市召开的“全市民生补短板会议”上,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表示,如果中小学教室空调配电容量不够,所在学校的属地街道、政府办公楼的空调全部停掉,全市11县市区一周内要督察到位;如果再不够,市政府办公大楼的空调停掉。


据一位与会代表介绍,为学校安装空调是去年当地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但有些学校装了空调不开,说配电容量不够。“市委书记在会上特别提到,今年暑假推迟,7月孩子还要上课,几十个孩子在一起,温度可想而知。他希望这些空调‘不但要安装好,更要利用好’,把民生实事真正落实到位,降低干部舒适度,提升群众满意度。”


去年3月14日,盐城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校教室装配空调工程的意见》,“学校教室装配空调”全面启动。


此前,盐城市教育局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盐城地处淮河以南最北端,冬季偏冷、夏季偏热,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改善。为全市中小学校教室及主要功能室装配空调,是广大中小学生在校学习、就餐期间冬季保温和夏季防暑的客观需要,顺应了广大学生的期盼。


按照计划,2019年5月1日前,不需要电力增容和线路改造的学校装配到位,9月1日前其他学校完成装配任务。为保证这项惠民工程推进到位,学校空调装配工程被纳入各地年度教育工作考核。《意见》还明确,对空调采购安装费用以及电力增容和线路改造经费,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对空调日常运行产生的电费及维护费用,由学校公用经费承担。考虑到学校实际,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学校公用经费标准,以减轻学校运转压力。


盐城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将研究制定学校空调管理使用制度,落实学校及校长、班主任和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合理安排空调使用时段,为学生创造舒适、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把惠民实事办实办好。


在戴源看来,“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动群众参与,调动群众智慧,把政府‘配餐’转为百姓‘点菜’,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据介绍,今年,盐城计划年度投资205.5亿元,集中力量办2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这20个项目聚焦全市教育供给、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10个方面,几乎都是“从群众最期盼、最需要处发力”。



6.《浙江,全国首个生态省》 作者: 陈文文 王世琪 郑亚丽;编辑:刘刚、汪旻、高驰弘 ;原载《浙江日报》 2020年5月7日;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公示文字消息二等奖


作品简介  这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窗口”意义的报道。在全国15个生态省试点创建中,浙江是全国首个和唯一一个通过国家验收的省份。2003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主导下,创建生态省成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在会议上说,“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


采写生态省这个稿子要追溯到2019年。在一次偶然的例行走访中,记者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某位干部口中得知,浙江生态省评估即将通过验收。但由于当时时机还不成熟,无法立即发布。记者紧盯线索,跟进此事达半年之久,最终在2020年5月7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际推出,成为全网独家重磅报道。


在报道过程中,记者为了不出纰漏,详细梳理了浙江从2002年底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2003年提出创建生态省成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进一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等重要时间节点;总结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河长制”等全国首创经验,点面结合,深入浅出,凝炼有力,勾勒出浙江建成生态省的鲜明路径。


全媒体传播实效 此稿采写完成后,首发于浙江日报,随后发表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该稿阅读量达到34.5万+。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社、央广网、新浪网、凤凰网等百余家媒体相继刊发并转载了相关报道。


社会效果 报道一经刊出,就引发各大央媒、省级党媒全文转发报道,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接到了全国大量媒体来电。浙江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也成为当日热搜话题。


国内某著名生态领域专家表示,一定程度上说,浙江率先通过生态省验收,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范式,可以肩负起“重要窗口”和“先行示范”的重大使命。


推荐理由此稿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独家,二是重磅。在全媒体时代,独家已是罕见,这得益于记者深耕该领域的专业素养。消息刊发后引发的大量关注,这说明关键时刻,权威媒体的发声,照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随后,以本文为起点,掀起的对浙江生态省建设的一系列经验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附原文:

16年一以贯之走生态发展之路,率先通过国家试点验收

 浙江,全国首个生态省


本报杭州5月6日讯(记者 陈文文 王世琪 郑亚丽)  正是草长莺飞时,浙江大地一派绿意盎然。记者5月6日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浙江已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从2003年创建到2019年验收通过,16年一以贯之,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


“浙江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绿色发展综合得分、城乡均衡发展水平都是全国第一。”生态省评估报告认为,浙江已在全国率先步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车道,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和改革深化引领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生态省建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省域先行先试。2002年底,浙江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2003年,创建生态省成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进一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八八战略”、“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浙江不断探索生态省建设推进路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河长制”……这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国首创,为我国探索绿色发展之路提供了“浙江经验”。


16年间,绿色正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作为浙江绿色发展先行地,安吉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2019年,安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9.59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5倍;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3488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安吉余村,感慨道: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安吉是浙江绿色发展的美丽缩影。评估报告显示,这些年来,浙江绘出了两条获得感满满的发展曲线:一条是金线,浙江GDP从2002年的8003.6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6197.2亿元,增长了7倍多;一条是绿线,同期,浙江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61.3%、88.1%。在国家生态省建设的16项指标中,浙江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环保产业比重等指标远超标准。


 建成生态省是浙江发展的新起点。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正在着手编制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规划纲要,这是生态省建设的“升级版”,也将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相关链接:

这届中国新闻奖91位评委都是谁?

这件一等奖,好在哪?


这些拟获奖的作品,好在哪,欢迎留言互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