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国际关系学院赴云南弥渡红岩镇暑期实践团顺利结束!(……?)

2017-07-12 爱国关天下


7月2日,国际关系学院赴云南弥渡红岩镇暑期实践团(后文简称“实践团”)一行八人顺利抵达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红岩镇红岩村。阴冷淅沥的小雨丝毫没有影响实践团成员的满心期待与热情。


完成简便午餐后,实践团在红岩镇人大主席郭江的带领下前往红岩镇人民政府会议室,进行了短暂、高效的座谈交流会,聆听了郭江主席对红岩镇基本情况的介绍。

红岩镇位于弥渡坝子西北部,三面环山,海拔1700多米。2000年,红岩撤乡设镇,镇辖吉祥、竹园、班局、大营、理卫、罗营、章岗、赤水、史近、东海、清水沟、红岩村12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17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约127.2平方公里。2004年末总人口49405人,有彝族、回族、傣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密度约259人/平方公里。


郭江主席从红岩镇的地理、历史概况讲起,细致地介绍了红岩镇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相关信息,尤其是重点讲述了2014年以来红岩镇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已有成果。目前红岩镇政府主要采用“三管齐下”的方式抓扶贫工作:一是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发展增收产业;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完善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保障。他在举出红岩镇扶贫工作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也指出了目前扶贫工作落地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7月3日,实践团在郭江主席的陪同下先后走访了红岩镇红岩村和赤水村,考察调研了红岩村红岩街、卫生站、村委会、私人企业、贫困户、幼儿园、完全小学,以及赤水村玫瑰种植加工基地和烤烟种植地的情况。


弥渡是云南名称渊源最早的四地之一。公元前109年,汉以滇西祥云、弥渡、凤仪、宾川四地置云南县。唐南诏时期,有一条云南普洱通往藏区的茶马古道,而弥渡是必经之地,境内形成了载入史书的“白崖城”﹙今红岩镇﹚、“大庄哨”﹙今大庄街﹚、“腰惠铺”(今腰会邑村)等古道驿站。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红岩村老房子的“照壁”


走完红岩村红岩街之后,我们参观了红岩村的卫生站和村委会,发现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还有待改善。在参观村委会中,我们详细了解了村委会对红岩村未来建设发展的计划,观看了他们展出的红岩村未来建设效果图,体会到了他们对红岩村古迹保护和开发的计划和努力。 


离开村委会后,我们在郭江主席和红岩村村支书的陪同下访问了两家贫困户,同贫困户面对面交谈,了解了贫困户家庭人员构成、收入支出、医疗保险情况和政府扶持政策等。经调研,我们发现政府帮扶措施在脱贫扶贫问题上起到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不仅扶持力度大、针对性强,而且在建档立卡户脱贫后,政府的帮扶措施仍会继续。




贫困户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来到弥渡兴源食品有限公司的野生菌加工基地,仔细询问了公司产品的原料来源、生产状况和销售渠道。随后,实践团继续对红岩镇中心幼儿园和红岩完全小学(简称“完小”)进行走访调研,分别了解了幼儿园的儿童餐饮配置、收费标准和管理模式,了解了红岩完小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理念等。



当日下午,实践团前往赤水村参观天天玫瑰和七彩云花玫瑰庄园两家私营玫瑰花种植基地,以及负责玫瑰花加工的大理弥纳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同种植园主和公司负责人的交流,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玫瑰花的种植优势、规模产量、产品加工方式和销售渠道,并品尝了玫瑰花茶;同时,也对当地玫瑰花产业发展瓶颈有了一定认识,如种植养育规模小、精加工技术水平低、销售渠道有限等。



7月4日上午,实践团走访了白崖城遗址,拜访了古城村的贫困户,参观了谷女寺、南诏铁塔;下午,实践团的行程重点是参访百利春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图为古城村一人工鱼池,远处即为白崖城城墙遗址)


上午,实践团一行搭车赴古城村。古城村位于红岩镇近西位置,是红岩镇108个自然村之一,属大营村(行政村)的辖下。实践团首先到达了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白崖城及金殿窝遗址”,红岩镇人大主席郭江为实践团一行讲解了白崖城历史的来龙去脉。


(图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所立“白崖城及金殿窝遗址”)


而后,实践团一行步行至当地的芮姓人家,该户是古城村仅剩还没有脱贫的人家。芮姓一家所居住的是一座夯土砌成的小房子,可见该户家徒四壁的困境。芮姓屋主邀请实践团一行至屋里座谈,屋内仅有约莫二十五平方米的空间。


采访过程中,我们得知芮姓人家有四口人,分别是屋主、妻子、儿子与屋主母亲。芮姓人家的主要收入是采收草药,年收入约二万元。屋主儿子目前于昆明就读大学,每年学费约五千元,家中每月给予孩子一千五百至两千元的生活费。


与芮夫人交谈过程中,她将生活的艰辛如实地同实践团分享,道出生活的不易,现阶段只求温饱就好,最担心的还是莫过于在昆明读书的孩子,深刻体会到作为父母爱子心切的一面。


(图为芮夫人与实践团交谈)


(图为屋主芮先生与实践团交谈)


临午,实践团一行前往附近的谷女寺参观。这里时县里的居民庆祝和举办庙会的重要场所。随后实践团又来到坐落于弥渡县西边的铁柱庙村,也就是著名的南诏铁柱所在地——南诏铁柱庙,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弥渡县辖内最著名的古迹。


下午,实践团驱车前往位于红岩镇史近村的“百利春晓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访,由该公司技术总监陈先生为实践团一行导览。该公司于2014年成立,占地125亩,农地为向农民租用(一亩地为每年1500元),目前种植有西红柿、茄子、彩椒、丝瓜等植物。其中,陈总监特别为实践团介绍“砧子嫁接茄子苗”与“南瓜嫁接黄瓜苗”,这样嫁接将有助于植物在生长抗病性增强,更有利于树苗的生长。据悉,目前该公司规模具有40余名员工,当地农民从事嫁接等技术方面的工作,一天最高收入有四至五百元,所以当地希望可以鼓励更多农民能留在当地工作,为当地方相关产业发展增一份力。


(图为在温室养殖听陈总监讲解,中立者为郭江主席,右为陈总监)


7月5日,天公作美,接连几日的阴雨终于结束。实践团一行九人在红岩镇副书记彭庄的陪同下前往红岩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多的地区——清水沟村。



实践团首先来到清水沟完全小学(以下简称“清水完小”),由校长李建民向实践团介绍学校相关情况。清水沟完全小学是本地高寒山区唯一一所彝族全寄宿制学校,曾因缺乏生源而一度停办。2015年在县委书记支持下重新招生。重新办学两年以来,清水沟完全小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随后清水完小举行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爱心捐赠电脑仪式”,由国际关系学院向清水完小捐赠了5台电脑,购买电脑费用来自国际关系学院教师爱心募款,余下善款在清水完小设立了爱心助学金,希望鼓励顺利毕业并继续求学的六年级学生。



捐赠仪式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该校学生展开了亲切交流:询问学生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状况,学习彝族语言,并和孩子们一起“打歌”(彝族特色歌舞)、打篮球、跳大绳。不大的校园里飘荡着孩子们的笑声。短短半天时间,实践团成员就与当地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分别时的依依不舍


实践团成员依依不舍地与清水完小师生告别后,实践团又在陡峭的山路上跋涉数千米,终于来到清水沟西村的一户农户中。



这户农户中只有两位老人在家,老人的两个儿子均外出打工,孙子孙女也随父母在外地上学,每年过年才能回家。我们了解到由于清水沟位于山区,田地较少,所以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约90%的人在外打工,造成了许多“留守老人”、“空房”现象。这也是当地政府想要解决的问题,希望能通过在本地发展产业,把更多年轻人“留下来”。


实践团成员与农户交谈



7月7日,实践团一行人在红岩镇人大主席郭江、吉祥村党总支书记王富、吉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徐永宗和马厂箐村长闻武的陪同下来到红岩镇吉祥村委会马厂菁村进行扶贫考察。



马厂菁村隶属吉祥村委会,吉祥村委会是红岩镇的三个贫困行政村之一。在扶贫攻坚战打响后,马厂菁村人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党员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下,借助国家扶贫政策的东风,充分利用气候、土壤、海拔和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以重楼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和以泡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业,全村人民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了当地扶贫攻坚卓有成绩的模范村


重楼种植


王富书记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道,在马广菁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党支部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村党支部坚持“以模范带动为抓手,以特色产品增效应,以土地流转搭平台”的发展方式,引领鼓励农民流转闲置土地,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进行中药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随后,在闻武村长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来到马广菁村一户农户家中进行扶贫访谈。该农户家中有三口人,分别是两位老人及其儿子。儿子三十多岁,但由于意外事故导致腿部残疾,经历两次手术后目前在家进行康复休养,平时拄拐行走。



该农户属于因病致贫例子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政府为该农户提供一万余元危房改造补贴以及五万元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帮助农户修建了新楼并提供了重楼种植的创始资金。同时,政府帮助该户儿子申请残疾人证,为该户带来更多优惠与扶助。该户村民也自觉、自力为脱贫而奋斗,积极投入重楼中药材种植,儿子也在村子附近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推动家庭增收。总之,该农户依靠政府扶持与自我努力,通过重楼种植与务工,成功完成脱贫致富的转变。


最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了闻武村长建立的重楼种植基地。闻武村长不仅是马广菁村的村长,同时还是村中的重楼种植大户,是“党员种植大户发展成为村组干部”的突出典型。闻武村长的重楼种植基地占地三十多亩,每亩种植两万多株重楼、成本约十万元、产值约七十万元,重楼生长期为七至十年,所以预计每年盈利两百万元左右,将极大推动马广菁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马广菁村重楼种植基地)


(重楼种植基地育苗)


与前几天在清水沟、古城村等地的扶贫考察相比,马广菁村是弥渡县红岩镇“精准扶贫”的优秀典范,全村人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可以总结出马广菁村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成功经验,以给其他地方扶贫工作更多的启示:

1

充分挖掘自身优势、选择正确发展道路


马广菁村依托海拔、气候、土壤、山地等资源优势种植名贵中药材重楼,走上了挖掘自身资源、实现脱贫致富的正确道路。

2

积极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全村将“支部建在产业上”,同时促进党员与种植大户的相互转变,发动党员种植大户推广种植技术。

3

扩大宣传工作、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村干部积极宣传发展重楼产业的优点,发动全村投入重楼种植形成规模效应,同时通过发展种植大户成为党员以及党员种植大户成为党组干部的办法充分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七天的实践过程中,实践团以聚焦精准扶贫,助力产业发展、教育扶贫扶智为主线,通过走访贫困户、参访当地企业等方式,对红岩镇贫困人口现状、扶贫工作落实情况、当地产业发展模式等有了相对全面的了解。同时,实践团前往中学、小学、幼儿园等教育场所,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状况,分享励志故事与学习心路,鞭策、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本次实践团充分诠释了“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的北大情怀,践行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为人处世理念,胸怀家国、深入基层,在拓宽眼界的同时,用真诚友好的善意温暖一方人,用激情饱满的生命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


在此,热烈庆祝国际关系学院赴云南弥渡红岩镇暑期实践团顺利结束!(……?)





你想太多了,安心写实践报告吧o(╯□╰)o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微信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