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关书语 | 《大外交》线上读书会顺利举办

研究生会 爱国关天下 2022-06-10

“国关书语”系列读书会

“国关书语”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开设的系列读书会栏目,每月举办一期。每一期都将根据不同主题选择国际关系学科领域的经典或最新研究著作,邀请一位主讲嘉宾,对其进行推介和研读。



2月27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以线上形式成功举办了本学年的第一期“国关书语”系列读书会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学院博士后王玮作为领读嘉宾,他结合自身的经历和阅读《大外交》的体会,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


在过程中,大家还针对国际关系史、当代中美关系、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等领域的一系列热点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王玮博士首先主张,在目前中美博弈的背景下,该书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阅读这样一本巨著,离不开对作者基辛格本人的理解。作为在中美关系缓和过程中曾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人物,基辛格同时也与许多位中国领导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本人还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作为德裔犹太人,曾参军并在美国哈佛大学接受了国际关系学科的系统教育。了解其人生历程,对我们理解其贯穿全书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之后,王玮博士从个人的工作和学术经历出发,提出国际关系相关学科与其他人文社科具有不同的特性,即国际关系学科十分看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进一步指出,由于“旋转门”效应的存在,美国国内的许多学者都与基辛格相似,既具备丰富的实践经历又有着雄厚的学术背景。因此,延伸到阅读《大外交》中,我们还应当注重国际关系史中重要人物的研究,将外交活动的实践与国际关系理论结合,从基辛格本人或其他重要国际政治人物的人生经历中探索个人的职业发展。



随后,同学们纷纷发言,彼此间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分享。


王欣同学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在威尔逊的理想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基辛格是如何成长为一个如此现实主义的学者?大家从基辛格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自己对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两大思想流派的不同理解出发展开了讨论。对此,陈畅同学分享了她在阅读时对书中均势与集体安全制度的观点,认为国际体系下的国家行为体往往从国家利益出发,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在外交活动中的分野或许不是简单的利益之别,而是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使用何种方法的区别。


之后,针对《大外交》一书的整体研究逻辑与行文结构,高清宇同学和钟兆雯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困惑:我们在研究国际关系时,应如何看待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的不同作用?正如书中所写:“忽略历史者必将重蹈历史的覆辙”,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历史分析对于国际政治现实的借鉴和参考作用呢?


王玮博士结合他曾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给我们分享了他亲身参与外交活动的经历。他认为,外交的实践过程还是更偏向于“历史”的,不同国家间的谈判决定往往就出自某些领导者之手,而领导者们之间往往要经历一系列的斡旋和针对具体历史分析,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历史研究赋予国际关系研究者以收集、处理、分析史料的能力,帮助其进行更切实的研究与分析。因而,对于国际行为主体的实践者甚至国际关系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来说,从历史史实中抽象出行之有效的理论非常重要。并且,在这之后还要把理论放到一定的政策环境中加以测试,判断其能否成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切实可行的操作,这便是历史对于现实政治的作用。


借由这一本洋洋洒洒的国际关系巨著,结合近期外交部“蓝厅论坛”中,各方人士发表的一系列观点,同学们同时思考了目前中美博弈背景下两国关系的未来前景。冯竣炜同学提出,基辛格对于“遏制政策”的分析,或许可以应用于对目前中美关系的分析,比如此前的贸易战、关税制裁等等。


王玮博士则从美国的军事能力、全球贸易市场、国际传播和话语权的掌控等维度分析,认为中美竞争在短期来看很难调和。对于这种竞争,冯竣炜认为美国目前似乎面临的一个“政治转型”的现实,特朗普执政期间对其建立的全球体系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但目前拜登又在积极重建全球秩序,这样的“矛盾”或许会为中美博弈创造一段属于中国的全新机遇期。


而对于美国在特朗普时期的一系列“退群”行为,王玮博士认为,在建立国际秩序后,美国反而逐渐失去了对该秩序的主导能力、甚至伤害到了其自身的国家利益,因此也就暴露出国家行为体在外交活动中的现实主义逻辑。


高天靖同学随后便据此分享了其对于国际秩序的一些理解,他从胡适的文章《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出发,辩证、扬弃地分析了文章的观点,并认为传统的权力均势与新兴的全球规则在重构和维持国际秩序的过程中,或许都将发挥更加坚固的作用,而这也离不开现行国际框架下各大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建设。


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在假期,大家仍然不忘自己作为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的身份,积极阅读、主动思考,既阅读了经典书目、又探讨了时政问题,在阅读思考中强化了对理论的掌握、在思维激辩中深化了对现实世界的解构。通过本次读书会,大家普遍对国际关系史、中美关系、国际组织和制度等一系列老生常谈但历久弥新的话题有了更多维度和不同层次的看法。

撰稿 | 陈畅排版 | 陈畅 李婧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微信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