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古典与现代切入,以诗的荒谬对抗一切,亦以其永恒召唤心灵|此刻夜读

廖伟棠 文学报 2022-06-28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作为兼具诗歌写作与研究经验的作者,诗人廖伟棠推出了《我偏爱读诗的荒谬:现代诗的三十堂课》,从古典诗与现代诗双重视角切入,对策兰、米沃什、奥登、北岛、张枣、西西等诗人诗作进行解读,围绕着对新诗的十种误会,以二十种现代诗意为注脚,重新发现独属于我们时代的诗心。


选    读


把“诗”字拆开,左边是言,右边是寺,诗人就是用语言去建造寺庙的建筑工人。


诗人,好像从事的是人类工作中最浪漫的一种,但我知道,大多数人听到我介绍自己是个诗人的时候,心里都不是这么想的。


诗已经让他们难以理解,新诗就更加让他们莫名其妙了。我常常听到许多对新诗的质疑。比如说,都不押韵,这叫诗吗?你把散文分行了,就能说是诗吗?你写得这么难懂,是让我们猜谜,还是压根在故弄玄虚呢?我们当代诗人所遭遇的质疑,比一百多年前创新诗的胡适他们所遭遇的还要多。



新诗在中国诞生已经超过一百年,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仍然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我们都知道胡适、徐志摩、戴望舒这些早期著名的新诗诗人,都知道《人间四月天》《再别康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些名篇;陌生在于,某些对于新诗的印象,过了一百年,却仍停留在表面。


新诗读不懂,新诗没有音乐性,新诗胡乱分行,这些误会加诸新诗身上,使得真正的新诗一直不为大多数人所见。在这本书里,我想澄清误会,为新诗正名。先围绕十个最常见的对新诗的质疑展开,来拉近我们跟新诗之间的距离,再分别用二十个层面去解剖,所谓的现代诗意何来、何在,它将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带向怎样的境界。


新诗的诗意在哪里,众说纷纭,有民间的立场,有学院的立场,有各种流派对诗意的定义。诗意是一个有机的、生长的概念,并不是固定或者绝对的,它的语意、范围一直在变,每一个诗人也都会尝试去重新定义诗意。


尤其是过去的一个世纪,经过新诗的努力,诗意的可能性已经大幅拓展,它以文学中的前卫地位挑战着文学的界限。诗意早已不是“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



比如,关于月亮的诗意,过去,在中文诗的领域里,基本上是李白的领地,至少占了一大块。说到写月亮、月 亮的诗,我们马上就会想到李白,另外苏轼这些比较浪漫的古代诗人,又占了一部分,剩给新诗诗人的地盘可以说很少了。


但是,新诗诗人有NASA,有登月计划,有天文望远镜,我们能看到李白看不到的月亮,它的环形山,宁静海,像玻璃一样的沙子,它的低重力,等等,其实都带有诗意。这种新的诗意,李白没有机会接触到。靠新的诗意的开拓,我们就能够跟李白他们抢一些诗的地盘。


我自己就写过关于月亮的诗。


超级月


超级月波动所有的儿子

不波动父亲

我挣扎我是渐冻的潮汐

遥想着我曾经水手的父亲


超级月波动所有的雌性

不波动雄性

我悲哀我是银亮的桂树

静对一把银亮的斧斤


超级月波动所有的异乡

不波动故乡

我若成舟我将无处绑缆

我将成舟我竟刻痕满身


这首诗试图连接的是科学和传统诗意。“超级月”是网络时代出现的名词,月亮的引力会牵动地球的潮汐,而且对女性情绪的影响比对男性更大,这都是当代的医学发现,是李白所不知道的。但我这首诗所抒写的,又是最传统的亲情、乡愁,这些已经被古人写烂了的主题。


我用现代的、科学的方式重新接近这个主题,最后把这首诗拉回吴刚伐桂、庄子“泛若不系之舟”,还有“刻舟求剑”这些典故里去。但是,我已经颠覆了这几个典故,使它们跟现代人在现代城市里走投无路的情绪相呼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只要回到故乡就 能停止相思,而“超级月波动所有的异乡 / 不波动故乡”,是回到故乡也找不见故乡的现代流浪。这就是我想通过这本书分享给读者的诗意。



杜甫说过,“不薄今人爱古人”,诗应该是宽容的,至少我期待它更加宽容,接纳更多读者去爱它。我从自己的喜好出发,挑选了几十首杰出诗作,包括北岛的《一切》、辛波斯卡的《种种可能》、余秀华的《我养的狗,叫小巫》这些名作。


读过这几十首诗,扫除对新诗的疑虑或者偏见之外,我们都会变成诗人吗?


当然不会,每个人都变成诗人并不是一件好事。想想写了四万三千首诗的乾隆皇帝,或是“文革”后期天津一个叫小靳庄的村庄,那里的人每天都写诗、赛诗—诗的泛滥,有时会变得令人毛骨悚然。


我们不一定要写诗,但我们可以成为心中有诗、发现城市有诗意的人。


诗人与诗,不卑不亢,他们陪伴着你一起前行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一起用那些精确、优美或独特的字眼,去保存、去珍藏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 里那些不变的东西。那是什么呢?可能是我们基因里存在着的对诗意的呼应,也可能是我们心灵中最脆弱或者最敏感的一块地。


通过这种书写、保存、传送,也许最后能得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同时又是开放的对诗的定义。希望透过这本书,我可以像诗人里尔克所说的那样,“建立起一座庙宇,在你们的听觉深处”。



我偏爱读诗的荒谬

廖伟棠 / 著

一頁folio |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22年2月版


新媒体编辑:何晶

配图:摄图网



2021合订本已上架微店



进入微店订购文创

秋季文创线上首批限量100份



报纸订阅线上渠道

中国邮政平台

本报为周报,周四出刊,通过邮局寄送,邮发代号3-22,全年订价61.8元

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