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着我们,回顾海洋日这些“快闪” 镜头

海洋日 ,是海洋人的节日;海洋日,不仅是海洋人的节日。

今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暨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从南到北,由海至陆,这一天,海洋成为主角。有无数人为这一天而努力;有更多的人,在这一天 ,收获了一粒种子、种下了一个梦想、感受到温暖、被赋予力量…… 

来,跟随记者回顾一个个“快闪” 镜头,一起回味这场海洋的盛宴。

致敬,海洋人


 “‘雪龙’号是一艘30岁的老船了……” 6月8日 ,广东汕头 ,海洋日主场活动现场,2022年度“海洋人物”揭晓,船长赵炎平当选,现场接受采访时,科考船仿佛是他的“老伙伴”“老战友”,满满的情感。当天“海洋人物”座谈会上,15次征战南北极的他,没有讲述自己的英勇事迹,而是向媒体讲述了前辈们当年在国际会议上受过的屈辱,以及我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 再到极地大国的发展历程。原来,这个 “小众”的工作,有这样一群人,做了这样不为大众所知,却振奋人心的事业。 “‘美丽的西沙我的家’;来玩上一两天,西沙是美的;待上三五天,很多人都受不了。”军人邱华值守西沙中建岛24年,是 “岛龄”最长的兵。“‘海洋人物’这个荣誉, 给的是所有坚守祖国海疆的官兵。”海洋人物推荐单位代表田彬讲述了中建岛上另一名军人的故事:当补给船终于靠岛时,一名指导员一次接到3封电报:母病重;母病危;母病逝。指导员哭着跪向亲人所在的方向,战友们也跪在了他的身后。 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的“巾帼指挥官”侯静、挑战深海救援极限的潜水队队长胡建、中国海洋碳汇研究的先行者焦念志院士……不忘初心,誓言无悔,用一生,许一事,一个个人与海的故事引人泪目、激荡人心。 主场活动间隙,议程之外的两个花絮, 同样让人感受到海洋人的赤诚与情怀。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局长雷波组织了一场现场调研,讲述基层海洋站的不可或缺以及“大海小站不凡事”,介绍南海的调查船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寻南海区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举措。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洪伟东发起了一场现场访谈: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当地海洋主要产业的未来,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办法,以及如何让更多的人关心海洋、认识海洋。与会人员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 他们是海洋历史的书写者,海洋科技的探索者,海洋资源的守护者。

《海洋公开课》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在生动地科普关于深海的冷知识。


开讲,上课啦


“海洋是维持整个地球能量平衡的核心。” “不管经略海洋,还是应用海洋,都需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命的起源在这里,人类的未来一定是跟海洋密切相关的。”6月8日晚,一场《海洋公开课》在福建通过各媒体平台直播。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戴民汉,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中国首位“蛟龙 ”号深潜女科学家唐立梅 …… 院士大咖授课,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金句频出。 当天,青岛的另一场直播同样引人关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中国海洋大学在美丽的海滨进行“海陆交互——探访潮间带的秘密”科普活动。无数的生命,无尽的变化,尽在潮涨潮落间。前来“赶海”的孩子们不只是尽兴地玩乐一场,而是真切感受到这片神奇脆弱,却又充满生机的海域。在杭州,一场名为“瞰见海洋”的大型开放日吸引了800多名市民走进海洋二所,亲眼看到曾经搁浅在浙江沿海的瓜头鲸、由海洋二所科学家命名的“全球十大海洋新物种”——“派大星”背板海星和来自数千米海底深处的矿石标本,聆听了科学家们关于海洋生物与环境保护的故事、去往神秘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工作与生活。现场的小朋友们亲身感受了海底地震仪和 Argo 浮标的工作原理,将对科学的渴望埋进幼小的心灵。《小海况分析师》系列视频,里面的科普老师很特别——他们是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邀请的8位小少年,录制了 8 个系列科普短视频,童言童语,妙趣横生。 6月9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的工作人员来到天津,在国家海洋博物馆举办 “深海发现之旅”主题活动。当天,中国大洋协会深海科普工作委员会正式揭牌,中国大洋协会科普船队同步组建。

海监3015船上,天津市海监执法总队队员向登船群 众讲述海洋执法故事。段春祥 摄


说到船舶,海洋日期间,海洋执法船堪称“移动的科普馆”。天津市海监总队组织“世界海洋日”海监船开放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的参观者登上“海监3015”船,听船队员讲述他们如何维持用海秩序,以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海南秀英港口,海南省规划展览馆组织了 “探秘·聆听大海的声音”海洋科普知识宣传公益活动,中小学生登上海监船,参与体验式科普。感受星辰大海,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牡丹江地面站举办“走进海洋卫星、领略江河湖海”开放日活动。卫星观测下,美丽多姿的海岛、形态各异的海岸线、四季变化的江河湖泊,让同学们有了“星星”做眼睛。“科普是时代的需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是海洋科普工作者们的共识和心愿。

青岛海洋科普工作者带领小朋友探访潮间带的秘密。张玉玺 摄


走进,去看海


620份问卷,39次访问。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洋中心前期开展“海洋科普需求调查”,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海洋日期间,组织海洋科普进小学、进中学、进大学,定下了“百场讲座万众受益”的“小目标”。海洋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在各地不断深入。6月9日,新当选的两名“海洋人物”走进汕头大学,与学子们面对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船舶与飞机管理处副处长赵炎平,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海管结构首席工程师侯静,宣讲了我国极地事业、海洋能源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在广西南宁市云景路小学,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参观海洋生物标本。周 剑 摄


6月6日~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组织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带上海洋生物标本、航空母舰模型,走进6所小学,为孩子们讲授海洋知识,解答孩子们一个个天真有趣的问题。6月6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华城实验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的海洋课。6月8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走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来自中心海洋测绘地理信息部的王剑为小朋友们带来了《航海征途漫漫 探秘神奇南极》的讲座。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第 39 次南极考察任务中,王剑出征南极,乘坐“雪龙2”号船进行相关科考任务。他以亲身经历为孩子们讲解了冰雪南极的美丽与神秘,还有考察队员们的勇敢奋斗。孩子们听得认真,眼睛里充满对未来的希望。 海洋日,不仅是海洋人的节日。提升全民海洋意识,海洋知识“进内陆”有需要且迫切。6月8日,新疆喀什英吾斯坦乡中心小学的小学生们向上海海洋大学的大学生们发来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他们高高地举起上海大朋友们送来的鱼骨画、海洋科普书籍,向大哥哥大姐姐们问好。

新疆喀什英吾斯坦乡中心小学的小朋友收到上海大朋友用鱼骨制成的海洋图画。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在15幅精美的鱼骨画里,有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的身影,有“鲸遨寰海”的画面。今年年初,上海海洋大学18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就开始准备着海洋日的心意。经过150余个日日夜夜,他们为新疆的小学生精心创作了15幅海洋图,同时寄去的还有《江南海洋文化》《海豆大洋科考记》等书籍。6月8日,山东主场活动在日照举行,山东省海洋局、日照市政府等单位向重庆、新疆的中小学赠送海洋书籍、画册和音像制品。“我国面积最大的珊瑚岛是哪个岛?”“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多少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的主题是什么?”6月8日下午,一场“6·8海洋日等你来冲浪”海洋知识问答挑战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火热开展。湖南自然资源科普视频《椒哥说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播,让社会公众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有了更深认识。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不会一蹴而就。提升全民海洋意识,一个也不能少。

活动,竞异彩


公益组织积极加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行动,成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力量。海洋日主场活动中,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秘书处举办了2023年第2期自然保护公益沙龙,主题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及单位,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有关专家,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成员单位代表,围绕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实践案例开展交流研讨,共同倡导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作了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公益项目“蔚海行动”的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效,并推出《蔚海行动项目管理办法》。其间,公益沙龙还举办了广东汕头南澳岛净滩活动,开展了南澳岛蓝色海湾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调研。全国涉海高校慢跑公益活动,是近年来海洋日的固定节目。今年,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浙江海洋大学等10所高校,启动以“奔向大海,跑向未来——我跑我快乐”为主题的慢跑活动,吸引了广大师生参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生积极参与“奔向大海跑向未来”全国涉海高校公益慢跑活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供图


“作为海洋学子,传播海洋知识义不容辞。”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2021级学生吴天琪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海洋文化节,系列科普讲座融合多学科。哈尔滨工程大学组织船舶与海洋系列公开课上,该校水下机器人、声呐等特色科普课向公众开放。江苏科技大学的海洋科技文化节,将企业请进校园共建共享。在江苏海洋大学,“蛟龙”号海试总指挥刘峰分享的故事,将主题思政课推向了高潮。在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河北省主场宣传活动拉开帷幕。海洋日活动形式可谓异彩纷呈,多场景的活动内容丰富。海南“蔚蓝沙龙”海洋论坛上,海洋专家“共读一本书”。海口市多所小学共同启动2023年海洋流动图书共建活动。山东为海洋知识宣讲人颁发聘书,启动山东省第三届中小学生海洋知识竞赛,举行山东省第二届“守护蔚蓝海洋”公益海报设计大赛、“我和海洋”征文与绘画大赛。珠海市海洋资源保护协会组织应急志愿者协会成员为大家讲解水上搜救、潜水救援知识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讲解救援装备的操作。在外伶仃岛举行的珊瑚保育活动中,由专家进行科普讲座,并邀请万岛潜水教练带领群众到指定区域进行珊瑚种植。塑料制品、生活垃圾等进行分类处理,废旧渔网被清洗干净并回收制作艺术展品。以海洋日主场活动为平台,广东汕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媒体推介会同期举行。汕头海洋牧场、海洋产业及海洋科研、海上风电、滨海旅游、海丝文化、海洋文物保护、非遗美食、港口运输,以及汕头招商引资政策一一呈现。海洋日成为各媒体平台的头条、热搜。i自然全媒体传播平台动态与深度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拓展海洋日新闻传播的叙事空间。原创视频《对话·自然丨来自和美海岛的请柬》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央视频和i自然全媒体相关平台进行同步预告和直播,全网收看量为22万人次。邀请管理者、技术支撑专家和海岛人走进直播间,共话以“和”至“美”背后的逻辑……为大众了解海洋知识打开了一扇窗。为强化内容与受众的互动性,自然资源部微博主持话题:#全国海洋宣传日# 阅读量1628.4万,#自然资源部公布33个和美海岛# 阅读量181.5万,#十大海洋人物揭晓# 阅读量38.5万。i自然全媒体微博主持的话题:#我的海边夏日# 阅读量640万。#全国海洋宣传日# #我的海边夏日# 两个话题在海洋日当天登上热搜。“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重点推出“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专题。“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海洋日的主题。这是一幅辽阔的海洋画卷,等待着你我共同描绘。生态文明理念传播需要汇聚更多力量,积沙成塔。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来   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文   字:安海燕 宋 梅 赵 宁

文字编辑:宋 梅

视   频:陈君怡

新媒体编辑:闫 倩

初 审:杜潇诣

审 核:程秀娟

审 签:汤小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