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梁有新绿 山山共画屏——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山矿山公园生态修复

近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在浙江安吉召开的首届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论坛上发布。37个典型案例涉及17个省份,均分布在“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或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关键节点,涵盖湖泊、湿地、河口、江心岛、沙漠、矿山、退化土地等多种类型,以及自然保护区、流域、海岸带与海岛等多类区域。这些案例充分总结了地方工作实践亮点,梳理凝练了山水工程、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等领域探索形成的典型技术模式和科学举措,在统筹管理、体制机制、资金筹措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具有示范借鉴意义。中国自然资源报社特推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栏目,介绍其实施生态修复的做法和成效。

案例背景


中梁山是重庆中心城区的“四山”之一,位于长江重点生态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也是成渝城市群的重要“肺叶”。近年来,重庆市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将中梁山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置于“两山”理念视角下,按照规划引领、统筹发力的工作思路,开展全市首个生态保护修复、城乡融合、城市更新“三位一体”规划新试点,吸引社会资本推动中梁山矿山公园建设与管护运营,打通了废弃矿山变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实践“两山论”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了示范。

生态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梁山九龙坡区段石灰岩矿开采活跃,近300家企业对山体持续开采20多年,“小散乱污”企业多,造成漫天扬尘、地下水渗漏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村民正常生产生活。2003年重庆市实施“净空工程”关闭中梁山区域采石场,2014年对中梁云峰两村村民实施整体征收、解困搬迁,九龙坡区中梁山脉留下了52个零星分布、大小不一的废弃矿山,地表植被损毁严重、植物生境呈现斑块化和破碎化、房屋资产大量闲置荒废、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极大挑战,绵延12千米的山脊绿脉无人踏足,亟待通过修复治理重构生态系统稳定性。2018年以来,重庆市全面推动历史遗留关闭矿山修复,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得到明显改观,但修复资金短缺、修复后管护利用不佳、自然资源资产未盘活、生态产品价值未有效转化等问题依然存在,亟须革新生态修复思路。

主要做法


(一)“规划赋能+空间赋值”,创新产权激励模式

中梁山九龙坡区段毗邻重庆西站高铁临港经济区,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条件。为充分释放山上资源资产效益潜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修复,坚持规划引领、保护先行,按照“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理念,开展全市首个生态保护修复、城乡融合、城市更新“三位一体”规划新试点。按照“分区保护+分片指引”两层控制模式,编制全域全要素街区规划,优化调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细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斑块,明确管控利用规则。秉持“集约高效、做优增量”原则,向规划要空间、向空间要价值,更新利用存量、合理配置增量,改变传统连片布局建设用地方式,在生态空间中点状布局建设用地531.45亩,与绿色空间深度融合,平均容积率仅为0.6,由此降低了企业拿地成本和投资风险,加快企业收益回报速度,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积极性,为打通“生态修复—产权激励”全过程路径提供了前置条件。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山矿山公园53号矿山区域治理前后对比图


(二)“国企注资+民企运作”,创新多元共建模式

针对保护范围广、修复面积大、资金投入多的实际情况,确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国企操盘、民企跟进”的工作原则。政府主导推进生态搬迁、违建整治、森林抚育等前置性、基础性工程;区属国有企业“渝隆集团”注资废弃矿山修复治理2378亩,管护运营林地、耕地等自然资源6858亩,承担修复治理、植被恢复、绿化保洁等基础资金投入,同时盘点资源资产价值,统筹片区开发建设全流程,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厚的招商条件,吸引民营企业合作共建,实现共同受益;民营企业带产业资源、国有企业带土地资源资产,双方深度合作开发,共促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山矿山公园55号矿山区域治理前后对比图


(三)“土地出让+管护运营”,创新开发利用模式

针对资源利用粗放、土地房屋资产闲置、综合效益低等问题,将土地出让与闲置资产盘活、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推动30栋6021平方米闲置农村房屋随土地一并招拍挂出让。探索将已修复矿山的后期管护责任纳入供地方案和出让条件,出让商业、商务、娱乐康体设施等建设用地235亩,明确受让方负责已修复地块216亩的管护责任,建立“商业项目运营+生态环境管护”发展新模式,促进生态修复价值转化。

(四)“资本撬动+地票收益”,创新资金筹措模式

针对中梁山上历史遗留关闭矿坑群密布,修复资金需求较大的问题,探索多渠道筹资模式,利用矿坑有偿消纳建设项目工程弃土615万立方米,同步化解建设工程弃土堆放难和矿山复垦优质客土少两个问题。中梁山矿山公园多元筹资14115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800万元,新增绿色空间67亩获得地票价款1384万元,渝隆集团自筹资金8598万元、使用市级补助2000万元及中央补助结余333万元,有效弥补了财政资金缺口,多元筹资路径基本走通。

成效亮点


(一)形成中梁山片区规划底图

该项目在重庆市率先落实“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的全域全要素控制性详细规划,布局农林水生态空间2012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296亩,保护重要独立山峰5处、5塘10溪河湖系统、划定小微湿地生态斑块和鸟类生态斑块各3处,共享林地生态斑块11处,重点修复治理提升矿山9处,与布局的商业商服建设用地531.45亩共同形成山水城融合之景,为中梁山片区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利用及再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明确指引,为社会资本赋能片区生态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政策法规层面的保障。

(二)建成“城市绿肺、市民花园”

中梁山九龙坡区段已修复矿山48个2378亩,恢复耕地526亩、林地及园地1792亩,新增生态绿化面积约100000亩,新培育林木84000亩;建成大小主题矿山公园8座,串联形成植物观赏、城市田园、亲子休闲、露营基地观光体验带,目前已成为满目苍翠、游人如织的“市民花园”,节假日吸引游客近万人次,辐射带动周边直线距离3千米以内的农文旅项目游客量剧增,村民收入提高50%以上。


市民在中梁山矿山公园游览

(三)生态产品价值得到有效转化

中梁山矿山公园利用矿坑有偿消纳弃土90万立方米,节约财政修复资金投入1800万元;有条件出让建设用地235亩,楼面单价3767元/平方米,分别高于该片区基准地价、同类用途用地214%、51%;盘活存量闲置房屋资产6021平方米,评估价值605万元,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利用森林资源6000余亩发展“林下经济”,引入UTV(全地形车)项目,采用国企与民企营收分成模式,预计总投资500万元、年收入300余万元。同时,区属平台公司按照“商业项目运营+生态环境管护”模式,统筹山上山下自然资源资产7202亩,联合“深圳华蓝绿建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推动流域治理和片区开发,以点带线、由线及面,打造集生态游憩、数字科技、创新文创等功能融合发展的都市绿色创新走廊和生态产品极核,加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推荐单位: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来源:i自然App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