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元认知能力”到怎么读《经济学人》

2016-09-26 Eric Z 英语学习笔记

早上晨读完之后看了看朋友圈,看到了李笑来在“得到”上的新文章《你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订阅他公众号看过他的书的话对这里谈的“最重要的能力”会很熟悉,他称之为“元认知能力”,简单说就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思考”的能力,然后就花了199订购了他的专栏文章,一来是我非常支持为知识付费,他是我喜欢的人之一;二来是每篇文章可以分享给5个人,我转到我的群里可以让更多人受益。




李笑来先写了本《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大家很熟悉。大家可能不熟悉的是他还写了本《人人都能用英语》,拿他的话来说:这本讲如何学英语的书只是对《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提到的思路和方法的践行。有了学习意识和能力之外,真的可以学会一切想学的事情。




他说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在读书的时候,除了文字和字里行间的道理之外,


他们更多注意到的是作者的“思考方式”,作者的“思考方式”与自己的“思考方式”之间的不同,以及,若是作者的‘思考方式’有可取之处的话,自己的‘思考方式’要做出哪些调整?


从这个思路出发,我想到了四件具体的事情。



1. “考官意识”


朗文字典中容易被忽视的干货这篇文章中我提到:


无论学什么我们都要一种“考官意识”,我们既是学生也都是老师,充分利用这两个身份,我们的效率和收获也就会多了很多。


就是说我们在学习某个知识或技能的时候要能够主动监测自己的进程,时不时的考一考自己。这个“考官意识”就是在提醒我们去注意自己的思考方式,以及思考方式带来的行动。


去年考专四的时候我在微博上发了一条状态“英语专业的学生专四考不过的话就早点考虑做点别的吧”,引来了一阵骂,后来我在有关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这篇文章中做出了一些解释,有的人骂的变本加厉。这些人的观点之一是:这次考试漏题了,换题型了。我的观点是:考试漏题这事不公平,但是它和你能不能考过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换题型了对考试会有一定影响,但是你若是有实力的话,依然可以碾轧(何况是考及格呢?)。


这个“实力”除了扎实的基本功外,很重要的是“快速解题”的能力 -- 知道出卷人为什么出这道题,设置的圈套是什么。


在托福、GRE的官方指南中都清楚的说明了考察的是什么能力,评分的标准是什么 -- 这一块是培训老师们最注意的地方,也是学习者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于是这样产生的一个结果是我们做的是埋头努力,努力努力再努力;培训老师们做的是去分析考试话题,找到那个“无形的手”。我们若是能够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去想想它背后的思路,这个事情做起来的时候就会更加容易坚持,容易成功。


2. 作家的视角


这个月的读书群我们读了两本毛姆的小说:Moon and SixpenceThe Razor's Edge,这两个故事用的套路差不多,但也各有特色。他在The Razor's Edge中以真名出现,借Isabel之口夸了一下自己的观察力:


Uncle Elliott says he’s often been surprised at your power of observation. He says nothing much escapes you, but that your great asset as a writer is your common sense.


读他的小说很过瘾,他在里面不停的“卖弄”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除此之外让我觉得更有趣的地方是:他是怎么能够写出这个故事的?除了写作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读的书,去过的地方,他的成长过程和思考,这些阅历帮助他塑造好一个个人物 -- “人性”就是那个“元认知”。


比学别人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我把“元认知能力“浅显地理解为”时时刻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想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这么想“,再变化一下就成了”不仅试图了解自己,也试图去分析他人”。


通过了解他和他的作品我获得了这样的一个“提醒”:


  • “文笔”只是判断作品的标准之一,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观察和体验

  • 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写点东西,写下自己的观察,这个观察可以是一个语法知识,一个错误,一段旅程,一个spur of the moment thing...

  • 元知识能力的提升不是非要做什么“大事”,而是有意识地去主动思考一件件小事

  •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书”这个概念逐渐的扩大,万物皆是书,万事皆是修行


3. 学一个词


在昨天的读书群里,大家都提到了small fry这个词,我随后把它整理到了Anki上:



我随后在群里说:


例如我们在群内分享的时候,除了能够从他人那里学到点东西外,要想一想:ta怎么能想到这点,我怎么没想到? 例如small fry这个词,我提到了small potato, lightweight, nobody, 还提到了它的反义词可以有big shot, bigwig, heavyweight等,你要学的不是这几个词,而是“为什么Eric能想到去拓展这个词,而我没有?”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利用了什么工具)?这几个问题想好了之后,就掌握了“多此一举” “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4. 如何读《经济学人》


读英文书的正确姿势中我提到过:


把一本好书纯当成英语教材来读,实在是可惜了。


拿读经济学人来说,字词的赏析是最底层的,最初级阅读阶段。利用字典和Google就可以解决这个最初级的阶段 -- 字典查词,google查语法和背景。


你需要的或许只是「认真的查一查字典」


我们除了注意表达这一块,要注意的是“ta是怎么展开讨论的”,“这句话为什么这么写,和上下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那个词”。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真正的通过阅读外刊提升阅读能力 -- 不仅要看ta说了什么,还要看ta为什么这么说,ta没说什么。




还有一些细节也值得我们学习,例如每次提到习大大,第一次提到的时候它就会加一个插入语"China's president",为什么呢?怕别人不知道呗!这个细节就提醒我们写文章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别人都知道你认为他们应该知道的东西。


Xi Jinping这个名字曾经被一个印度电视台主播念成了"Eleven Jinping",因为她以为Xi是罗马数字...




5.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些牵强胡扯,觉得跑题、读不懂的话,我想你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这篇文章是我对我观察的一个记录和思考,它是很个人的“伪意识流”,写着写着就乱了。我在乎的是这个思考和分享的过程,当然,写作水平还亟须提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