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语学习中的「聪明」与「笨拙」

张海露Eric 英语学习笔记 2021-02-10

这个月晨读原版小书 Mini Habits。其中一章,作者从大脑构造出发说明为什么 Mini Habits 行之有效。主要提到了两个概念:



Basal ganglia 这部分负责发现我们的行为规律,然后把它自动化。它的本质是为大脑减负,我们常说的「习惯」就在这个区域;Prefrontal cortex 主要负责发号施令、运筹帷幄。我们常说的「自控力」就在这里。


Mini Habits 的原理是利用最少的「自控力」养成 mini habits,最终就有了「习惯」。它们两个互相依赖、制约,最终都是为了伺候好我们。让我们有一时爽,也有一直爽。


读到这里,我有个小想法:大脑善于总结规律,我们要给它更多信息让它观察和总结;大脑追求高效,我们要逼着它做一些它想偷懒的事情。


把这一点和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我把它称为英语学习中的「聪明」和「笨拙」。



我是如何读懂《经济学人》的?中我分享了我读外刊的经历。其中模仿优秀的人,就是聪明的做法——已经有成功的案例在前,我们不需要 reinvent the wheel。


另外,能动手的一定要自己动手。自己找资料自己搜索找答案,亲力亲为看起来可能比较笨,但是这个过程中有探索和试错,大脑今后会更高效地为你服务。


在英语学习中,我有一些「聪明」。


我会主动看前辈的书,向他们偷师学艺。比如我读葛传椝先生的《怎样读通英文》、他参与注释的《再会,契普斯先生》,学习他的理念和方法;读陆谷孙先生的《余墨集》,了解他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经验;读叶子南老师的《英汉翻译对话录》,学习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看到别人推荐、分享的书,我都会至少翻一翻。能从一本书中学到一两点自己没注意过、想过的地方,就已经赚爆了。


我会利用好工具,让外部力量助我一臂之力。在我意识到语言学习的本质就是大剂量的输入输出,于是我开始写公众号、发微博,用输出倒逼输入。我利用社交媒体给自己创造成就感、使命感,用付费社群逼自己创造高质量的课程。


在学习、写作、运营和分享中,我强化了大脑的总结和迁移能力,建立了良性的循环系统。


我也会故意「笨拙」一点。


我会用貌似低效的方式查词典。


比如要学习一个单词,我要亲自查词典,看中文释义后我还「多此一举」,看看它的英英释义、例句、常见搭配、语法现象、同义词... 是不是听起来比较浪费时间、比较笨?但这样一套组合拳操作,我对一个陌生的词有了更多了解,更有可能记得住用的出。


我会故意不使用复制粘贴。


学到一个说法,如果我掌握,我会把结合我查到的资料把它讲出来,而不是直接复制粘贴词典释义和别人的讲解。比如我昨天发的一条微博:



我写文章时从电子书中引用英文,很多时候我不是复制粘贴,而是手打一遍(因此我的文章中总有 typos)。边打边默读,打完再试着复述一遍。貌似费劲,不过多花了一两分钟我就加强了记忆、做了个迷你朗读/背诵练习。


我会故意重复和啰嗦。


语言学习的本质是不断重复。练习语音我会把一小段重复,把自己不熟悉的声音重复听,把自己念不好的音重复念。我会找机会把我的学的东西用出来。走在路上我突然想到一句话,我会想:这句话可以怎么说?还可以怎么说?然后有机会用的时候,我故意啰嗦一点儿,把我能想到的说法都用上试试哪个更合适。


大多数人都不是天赋异禀,学习牛人的解决方式、践行前辈的方法,就是最聪明的做法。当我们没有完美解决方案时,就用最笨的方法,因为每一次笨笨的行动都是扎稳马步,这是 being strategically stupid。



Mini Habits 开篇说:if you fail using a particular strategy more than a few times, you need to try another one. It doesn't matter if it works for everyone else if it doesn't work for you! This is a lesson I wish I had learned years ago.(是的,这段话是我手打的)


如果你一直按一种方式做一件事情,几个月几年下来依然没什么效果,我劝你就不要苦苦坚持了。没必要、也不值得。但我并不是劝你放弃。而是想提醒你:在「策略」这一环上做一些优化调整。如果方向都是错的,那坚持的意义也不大。


许多人愿意花大价钱听课、找名师,却不愿花几十块钱读读书,学习这些牛人的过人之处。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他人的成功,却不愿意看见、承认他背后的努力。许多人愿意相信商家的话和产品广告,买一堆故弄玄虚貌似高大上的产品,却不愿意发现自己真正的问题和了解解决方案。


我们嘲笑一些老年人容易被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没好到哪里去。



最有效的方案、最值得践行的道理通常都简单到让你不敢相信。不聪明,就主动选择笨拙;不高效,就主动更换策略。你已经长大了,别再如此顽固,也别再那么自负。


猜你还想读:

· 我是如何读懂《经济学人》的?

· 要自律,也要学会放过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